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视数码眼底镜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可视数码眼底镜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朱永林
  • 公开日
    2012年8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23日
  • 申请人
    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3/14GK202376075SQ2011205458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ー种用于检查并记录眼底病症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2)和设置在手柄(2 )上部的主机壳(6 ),所述主机壳(6 )内设有转轮(11),该转轮(11)右侧套接有屈光度补偿镜(12),所述主机壳(6)右侧设有数码摄像机(10),主机壳(6)左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观察孔(8),所述主机壳(6)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灯泡(3)、聚光镜(4)、调节盘(5)、投射镜(7)和反光镜(9),所述灯泡(3)、聚光镜(4)、调节盘(5)、投射镜(7)和反光镜(9)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反光镜(9)的摆放位置与主机壳(6)右侧壁呈45°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2)内设有电池(I),所述电池(I)通过导线与灯泡(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其特征在干所述调节盘(5)由大光栏(51)、小光栏(52)、无赤滤片(53)、裂隙(54)和中心网格(55)组成,所述大光栏(51)、小光 栏(52)、无赤滤片(53)、裂隙(54)和中心网格(55)以调节盘(5)的圆心为中心呈阵列状分布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底病症检查的眼底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检查、拍摄、记录、保存功能并可便携携带的可视数码眼底镜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查并记录眼底病症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包括手柄和设置在手柄上部的主机壳,主机壳内设有转轮,该转轮右侧套接有屈光度补偿镜,主机壳右侧设有数码摄像机,主机壳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灯泡、聚光镜、调节盘、投射镜和反光镜,反光镜的摆放位置与主机壳右侧壁呈45°角。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镜汇聚后进入调节盘,再由调节盘内的裂隙将光线耦合输出进入投射镜,光线由投射镜投射到反光镜,再由反光镜反射进入患者眼底,患者眼底反射出的光线通过屈光度补偿镜进入数码摄像机,数码摄像机可拍摄、记录、录制并保存患者的眼底镜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本结构眼底镜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适合外出就诊。
  • 技术背景
    通常应用在临床上,对患者检查眼底病变,例如视网膜脱落、神经性萎缩、白内障、黄斑出血等,都是通过应用在医院内的大型检眼镜来进行医疗检查,以便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性质,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检眼镜主要就是应用在医院内的,由光源、聚光镜、转向反射镜和可变目镜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转向后折射入病人的瞳孔内,医生通过瞳孔内反射出的光线观察眼底情况,但存在诸多的缺点I、全程检查,眼睛都是紧靠检眼镜上,近距离观察完成的,容易对患者的眼睛造成二次感染;2、医生的观察视场小,容易造成医生的眼部疲劳,造成误诊;3、诊断结果不易保存,单纯的通过医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偏差,不利于后期的进一步诊断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可视数码眼底镜的制作方法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检查、拍摄、记录、保存功能并可便携带的可视数码眼底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查并记录眼底病症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包括手柄和设置在手柄上部的主机壳,所述主机壳内设有转轮,该转轮右侧套接有屈光度补偿镜,所述主机壳右侧设有数码摄像机,主机壳左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主机壳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灯泡、聚光镜、调节盘、投射镜和反光镜,所述灯泡、聚光镜、调节盘、投射镜和反光镜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反光镜的摆放位置与主机壳右侧壁呈45°角a,该角度的设置是为了射出光线能通过观察孔平行的进入到患者瞳孔内。进一步的,为了考虑整体可视数码眼底镜的体积,在所述手柄内设有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灯泡连接,由电池电源给灯泡供电,有利于可视数码眼底镜的外出携带。进一步的,为了将灯泡射出的光线能耦合输入到投射镜内,所述调节盘由大光栏、小光栏、无赤滤片、裂隙和中心网格组成,所述大光栏、小光栏、无赤滤片、裂隙和中心网格以调节盘的圆心为中心呈阵列状分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镜汇聚后进入调节盘,再由调节盘内的裂隙将光线耦合输出进入投射镜,光线由投射镜投射到反光镜,再由反光镜反射进入患者眼底,患者眼底的反射光线通过屈光度补偿镜进入数码摄像机,数码摄像机可拍摄、记录、录制并保存患者的眼底镜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本结构制作的体积较小、质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适合外出就诊。图I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盘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的光线走向示意图。图中1、电池 2、手柄 3、灯泡 4、聚光镜 5、调节盘 51、大光栏52、小光栏53、无赤滤片54、裂隙55、中心网格6、主机壳7、投射镜8、观察孔9、反光镜10、数码摄像机11、转轮12、屈光度补偿镜13、患者眼底。图I、图2所示一种用于检查并记录眼底病症的可视数码眼底镜,包括手柄2和设置在手柄2上部的主机壳6,所述主机壳6内设有转轮11,该转轮11右侧套接有屈光度补偿镜12,其屈光度是指用光密集度来表示屈光的能力,补偿镜是通过把大小相等和方向相反的屈光度引入,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期望的复曲面中而得到,本屈光度补偿镜12的作用是将患者眼底13内反射出的光线进行聚拢进入数码摄像机10内;所述主机壳6右侧设有数码摄像机10,本数码摄像机10的作用是将成像光线进行拍摄、录制;主机壳6左侧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开设有观察孔8,所述主机壳6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灯泡3、聚光镜4、调节盘5、投射镜7和反光镜9,所述灯泡3、聚光镜4、调节盘5、投射镜7和反光镜9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反光镜9的摆放位置与主机壳6右侧壁呈45°角a,该反光镜9的中心与观察孔8的中心连线为水平线,该角度的设置是为了射出光线能通过观察孔8平行的进入到患者瞳孔内,只要患者眼睛、观察孔8中点和反射镜9中点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患者眼睛距离观察孔8有一定范围均可以进行检查。进一步的,为了考虑整体可视数码眼底镜的体积,在所述手柄2内设有电池1,所述电池I通过导线与灯泡3连接,采用干电池或蓄电池,均可为灯泡3提供电源,可有利于 可视数码眼底镜外出携带。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将灯泡3射出的光线能耦合输入到投射镜7内,所述调节盘5由大光栏51、小光栏52、无赤滤片53、裂隙54和中心网格55组成,所述大光栏51、小光栏52、无赤滤片53、裂隙54和中心网格55以调节盘5的圆心为中心呈阵列状分布,其中,大光栏51和小光栏52的作用是让光既干涉又衍射,形成很细的亮纹;所述裂隙54是将线形的照明射线耦合输出。图4所示的整体光线走向灯泡3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镜4汇聚后进入调节盘5,再由调节盘5内的裂隙54将光线耦合输出进入投射镜7,光线由投射镜7投射到反光镜9,再由反光镜9反射进入患者眼底13,患者眼底13的反射光线通过屈光度补偿镜12进入数码摄像机10,数码摄像机10可拍摄、记录、录制并保存患者的眼底镜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本结构制作的体积较小、质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适合外出就诊。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