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张力控制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张力控制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吴深飞
  • 公开日
    2009年10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1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1月28日
  • 申请人
    吴深飞
  • 文档编号
    D04C3/00GK201326076SQ2008203030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张力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上的电机(2)、电机外轴端上的绕线轮(4)、缓冲摆杆(3)上的转向滚轮(11),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1)上设有摆动轴(14),在摆动轴(14)上设有可摆动的缓冲摆杆(3),接近开关(7)、接近开关(8)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并处于摆动轴(14)的上端方向,且分别设置在靠近缓冲摆杆(3)摆动方向的左右两侧,张力弹簧定位块(6)设在固定支架(1)上,在张力弹簧定位块(6)与靠近摆动轴(14)之间设有张力弹簧(9)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张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摆 杆(3)在其尾端靠近摆动轴(14)处设有张力弹簧(9)的卡槽(12)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 力弹簧限位块(6)设有张力弹簧定位螺钉(5)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摆杆 (3)上的转向滚轮(11)与电机外轴端上的绕线轮(4)所在的位置在固定支架(1)的同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 2)设在固定支架(1)上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控制结构,尤其是一种使用在编织机上的纱线自动张力控制结构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力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上的电机(2)、电机外轴端上的绕线轮(4)、缓冲摆杆(3)上的转向滚轮(11),在固定支架(1)上设有摆动轴(14),在摆动轴(14)上设有可摆动的缓冲摆杆(3),接近开关(7)、接近开关(8)设在固定支架(1)上并分别设置在靠近缓冲摆杆(3)摆动方向的左右两侧,张力弹簧定位块(6)设在固定支架(1)上,在张力弹簧定位块(6)与靠近摆动轴(14)之间设有张力弹簧(9)。通过接近开关和张力弹簧对缓冲摆杆的控制实现控制电机的启动与停止,达到实现张力的自控制结构,为编织机提供稳定张力的线料。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张力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自动编织机编织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送线时纱线所受张力的控制,编织机的线 料要求能够保持恒定张力,这种辅助送线器一般由高速走速转动之摩擦滚轮所构成,线料经 由滚轮变更走向时,可供摩擦力的接触面,约为滚轮周表之四分之一强,因线料进出方位不 同而稍有差异.缺点为降低其张力,即线料在滚轮上的摩擦力,无法因不用性质的线料而做 适当的调整。公告日为2005年10月26日的授权专利号ZL 200420062324. X公开了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 置,其结构是在基座之主墙架上设张力调整心轴、挂持摩擦滚轮组基板,摩擦滚轮组基板设 在基座主墙架外侧与驱动马达相接,基座主墙架内侧设上、下摩擦滚轮,上、下摩擦滚轮由 其连体的上、下被动轮和调节轮与驱动马达的主动轮以及传动皮带连动,在摩擦滚轮组基板 上设张力调整钮,在基座主墙架上设一条孤型的张力调整钮沟槽,导纱框架的锁固侧面固定 于基座的副墙架上,导纱框架的顶板上设入纱瓷套,在导纱框架的底板上设出纱瓷套或出纱 滑轮。其优点是利用一对摩擦滚轮,因纱线行经二个滚轮,产生更多的摩擦力,降低纱线张 力。 一对摩擦滚轮之相对位移,可调整纱线与摩擦滚轮的接触长度,纱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张 力。但其存在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不易维护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编织机辅助送线器张力不易调整或控制或结构复杂等现状而提供 的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自动调节其线料张力的张力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张力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支 架上的电机、电机外轴端上的绕线轮、缓冲摆杆上的转向滚轮,在固定支架上设有摆动轴, 在摆动轴上设有可摆动的缓冲摆杆,控制启动或接通的两个接近开关设在固定支架上并处于 摆动轴的上端方向且分别设置在靠近缓冲摆杆摆动方向的左右两侧,张力弹簧定位块设在固 定支架上,在张力弹簧定位块与靠近摆动轴之间设有张力弹簧。接近开关的接通控制启动电 机的启动与停止工作,带动电机上的绕线轮,释放绕线轮上的线料为编织机提供线料,实现张力的自动控制。作为优选,缓冲摆杆在其尾端靠近摆动轴处设有张力弹簧的卡槽。更好的调节张力效果 作为优选,张力弹簧限位块设有张力弹簧定位螺钉。作为优选,缓冲摆杆上的转向滚轮与电机外轴端上的绕线轮所在的位置在固定支架的同 一侧。能更好的实现张力控制效果。作为优选,电机设在固定支架上。使用同一固定支架结构更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 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缓冲摆杆左右两侧设置控制电机启动或停止的接近开 关,配合张力弹簧来控制电机的启动与停止工作,带动绕线轮的转动以释放绕线轮上面的线 料,缓冲摆杆在此摆动过程中自动调节张力,为编织机提供稳定张力的线料,结构简单有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l、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张力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上的电机(2)、电机外轴端 上的绕线轮(4)、缓冲摆杆(3)上的转向滚轮(11),在固定支架(1)上设有摆动轴( 14),在摆动轴(14)上设有可摆动的缓冲摆杆(3),接近开关(7)、接近开关(8)设 置在固定支架(1)上并处于摆动轴(14)的上端方向,且分别设置在靠近缓冲摆杆(3)摆 动方向的左右两侧,接近开关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工作;张力弹簧定位块(6)设在固定 支架(1)上,在张力弹簧定位块(6)与靠近摆动轴(14)之间设有张力弹簧(9)。缓冲 摆杆(3)在其尾端靠近摆动轴(14)处设有张力弹簧(9)的卡槽(12),张力弹簧限位块
(6)设有张力弹簧定位螺钉(5),缓冲摆杆(3)上的转向滚轮(11)与电机外轴端上的 绕线轮(4)所在的位置在固定支架(1)的同一侧,电机(2)设在固定支架(1)上。
在使用中,绕在绕线轮(4)上的线料(10)(见图3)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拉力, 线料经过转向滚轮(11)将缓冲摆杆(3)向拉力的方向摆动,当缓冲摆杆摆动触动到控制 电机启动的接近开关(8)时启动电机(2)工作转动,释放绕线轮(4)上的线料并经过转
4向滚轮(11)向编织机提供线料,在线料释放过程中缓冲摆杆(3)在张力弹簧(9)作用下 复位,当缓冲摆杆触动另一个控制电机停止的接近开关(7)时停止电机转动,接着缓冲摆 杆又在材料的拉力下摆动,进入下一个循环,角度(13)为一个循环缓冲摆杆转动的角度行 程,在这个角度行程中自动重复循环,这样能够通过接近开关、张力弹簧控制启动电机实行 控制线料的张力,实现张力的自动控制。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