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塑胶隐形拉链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塑胶隐形拉链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钟俊彦
  • 公开日
    2000年2月16日
  • 申请日期
    1999年2月12日
  • 优先权日
    1999年2月12日
  • 申请人
    钟俊彦
  • 文档编号
    A44B19/02GK2363537SQ9920480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塑胶隐形拉链,由两条编织带和数个扣合元件及一拉链头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条编织带相互对应的边缘侧分别利用塑胶射出方式而凝固嵌设有数个扣合元件;扣合元件为塑胶等适当材质,皆呈匚形体,其一侧为一夹持片,另一侧则为一扣齿,该扣齿的长度须较夹持片更为凸出,且凸出端形成一齿头,供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的扣合元件可藉齿头于链合时呈彼此咬合;拉链头提供两对应扣合元件的结合,其外端的拉启片设于拉链的隐形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该扣合元件的齿头前端壁开设有一横向的咬合槽,两侧壁则各具有一适当内凹的齿合槽,齿合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设有一咬合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该扣合元件的扣齿前端两侧壁各设以一凸出部及一对应的凹入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该扣合元件的夹持片端面可为一斜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隐形拉链尤指一种将整排的匚形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而直接凝固于编织带边缘,再施予翻转整烫定型,将两编织带配合一拉链头组成一塑胶隐形拉链,以简化制造过程习用隐形拉链,如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隐形拉链,其扣合元件采用射出成型方式整排凝固于编织带的侧缘,该扣合元件均呈匚形体,一侧为一夹持片,另一侧为一扣齿,该扣齿长度较夹持片更为凸出,且该凸出端形成一齿头,扣合元件的扣齿朝内翻转并将编织带施予整烫定型,令编织带的带体完全包覆扣合元件的夹持片,并配合一拉链头,即可使两侧编织带的对应扣合元件以所设扣齿形成相互楔合而达到隐形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塑胶隐形拉链的制作方法图1及图2所示,其主要是利用聚脂或尼龙单线等材质以形成连续卷绕的螺旋状扣合元件10(10′),并使该螺旋状扣合元件10(10′)经由针织线或车缝线20(20′)缝固结合于编织带30(30′)的翻折面301(301′)上,且由两编织带30、30′配合一拉链头以组成一隐形拉链,而扣合元件10(10′)的一侧则具有以相邻间隔设置的数个扣齿101、101′,以于拉合时令相对应的扣齿101、101′可相互契合或呈脱离;但上述习知隐形拉链,其扣合元件10(10′)须一体成型且呈连续卷绕的螺旋状,始能提供针织或车缝而固设于编织带30(30′)上。至于习知的非隐形拉链设计,亦已于美国第5,653,002号、第5,469,605号、第5,400,482号、第5,297,319号及第5,119,530号等专利案所揭露,其基本构成形态及制造成型方式均与隐形拉链显著不同。诚如上述,习用隐形拉链因扣合元件10(10′)必须呈连续卷绕的螺旋状形态,且需经由针织或车缝方式始能固设于编织带30(30′)上,故迄今尚无法将另一种具有匚形体扣合元件的非隐形拉链制成一隐形拉链,其原因在于该种非隐形拉链的扣合元件为单颗个别嵌固于编织带的边缘,且呈间距相邻地整排固设组态,故无法利用针织或车缝以供翻折车缝结合,尤其针对塑胶拉链而言,因形的塑胶扣合元件不易咬紧结合于编织带的边缘,故根本无法提供实施为塑胶隐形拉链的态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隐形拉链,将整排的匚形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而直接凝固于编织带边缘,达到简化制造过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胶隐形拉链,由两条编织带和数个扣合元件及一拉链头所组成,其中两条编织带相互对应的边缘侧分别利用塑胶射出方式而凝固嵌设有数个扣合元件;该扣合元件为塑胶等适当材质,皆呈匚形体,其一侧为一夹持片,另一侧则为一扣齿,该扣齿的长度较夹持片更为凸出,且凸出端形成一齿头,供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的扣合元件可藉齿头于链合时呈彼此咬合;拉链头提供两对应扣合元件的结合,其外端的拉启片设于拉链的隐形侧。上述扣合元件经由射出成型并凝固嵌设于编织带的边缘后,进而令扣合元件的扣齿朝内翻转并连同编织带施予整烫定型,使扣合元件的夹持片恰为编织带的带体完全包覆,仅扣齿呈完全外露,故编织带的一侧即呈平坦状,当启动拉链头链合时,则可由编织带平坦侧的带体遮蔽扣合元件而达到隐形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实现还可包括以下方案其中,该扣合元件的齿头前端壁开设有一横向的咬合槽,其两侧壁则各具有一适当内凹的齿合槽,齿合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设有一咬合片,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的扣合元件可籍咬合槽及咬合片于链合时形成彼此咬合;本实用新型的塑胶隐形拉链的扣合元件构成亦可作不同形态的改变,即该扣合元件的扣齿前端两侧壁各设以一凸出部及一对应的凹入部,使链合时可籍由凸出部与凹入合的对应契入而达到隐形链合;另,该扣合元件的夹持片端面可为一斜面。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习知聚脂或尼龙单丝隐形拉链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与编织带的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将扣合元件以射出成型凝固结合于编织带边缘的第一制程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扣合元件朝内翻转并连同编织带施予整烫定型的第二制程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元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断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隐形拉链设计,其构成主要包括两条编织带1a、1b、扣合元件2a、2b及一拉链头3,该扣合元件2a(2b)为塑胶等适当材质,以射出成型方式而整排凝固结合于编织带1a(2b)的边缘,其中如图3及图5所示,两条编织带1a、2b相互对应的边缘侧分别利用塑胶射出方式而凝固嵌设有数个扣合元件2a、2b;扣合元件2a(2b),如图7所示,皆呈匚形体,其一侧为一夹持片21a(21b),另一侧则为一扣齿22a(22b),该扣齿22a(22b)的长度须较夹持片21a(21b)更为凸出,且其凸出端形成一齿头23a(23b),而齿头23a(23b)前端壁乃开设一横向的咬合槽24a(24b),其两侧壁则各具有一适当内凹的齿合槽25a(25b),又所述齿合槽25a(25b)的两侧槽壁分别设有一咬合片26a(26b),如图9及
图10所示,令两对应设于两条编织带1a、1b的扣合元件2a(2b)可籍咬合槽24a(24b)及咬合片26a(26b)于链合时彼此呈现咬合状态;拉链头3提供两对应扣合元件2a(2b)的结合,但其外端的拉启片31,如
图10所示,设于拉链的隐形侧。
如上述的扣合元件2a(2b),其经由射出成型并凝固嵌设于编织带1a(1b)的边缘后,如图5所示,乃进而令扣合元件2a(2b)的扣齿22a(22b)朝内翻转并连同将编织带1a(1b)施予整烫定型,如图6所示,使扣合元件2a(2b)的夹持片21a(21b)恰为编织带2a(2b)的带体完全包覆,仅有扣齿22a(22b)完全外露,故编织带1a(1b)的一侧即呈平坦状,当启动拉链头3链合时,则该编织带1a(1b)的平坦侧因带体已遮蔽扣合元件2a(2b),故可达隐形效果。
如上述的扣合元件2a(2b),其链合时,利用两侧对应的咬合槽24a(24b)及咬合片26b(26a)互相咬合而呈锁闭状态,如图9所示。
针对上述的扣合元件2a(2b)设计,实则并不拘限于单一形态,举凡足已使两对应的扣合元件2a(2b)于链合时,可呈咬合锁闭者均属可行,即如图8所示,其进一步亦可使扣合元件2′a(2′b)的扣齿22′a(22′b)前瑞两侧壁各设以一凸出部221′a(221′b)及一对应的凹入部222′a(222′b),故该扣合元件2′a(2′b)于链合时,即可籍由凸出部221′a(221′b)与凹入部222′a(222′b)的对应契入而达到链合目的。
再者,如图7及图8所示扣合元件2a(2b)或2′a(2′b)实施形态,该等扣合元件的夹持片21a(21b)或21′a(21′b),其端面可为一斜面211a(211b)或211′a(211′b),以便于编织带2a(2b)的带体可将夹持片21a(21b)或21′a(21′b)完全包覆,而具有更佳的结合效果,且可避免产生尖锐角。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