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宫腔吸引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宫腔吸引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徐重人, 姜纯粹, 方刚
  • 公开日
    2003年8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9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9月16日
  • 申请人
    上海富士能高内镜有限公司, 上海飞蕾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17/00GK2565407SQ022671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宫腔吸引器,它主要包括外壳,外壳内有吸引空腔,外壳的一端开口,在外壳开有吸引通孔,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装有内窥镜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宫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窥镜内装有导光光纤和透镜,内窥镜的一端穿出外壳并设有目镜观察孔,在内窥镜内装有至少两块透镜,在靠近内窥镜另一端的透镜处设一接收孔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宫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端部设一圆弧形封盖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宫腔吸引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装有内窥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宫腔吸引器的外壳内设置了内窥镜,通过相连接的监视器,临床医生可在清晰观察子宫内具体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吸宫操作,可针对特定部位作选择性的吸引,使创伤面积达到最小化;可避免一些危险区域,也可防止因盲探时用力不慎而造成的大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亦可防止因子宫吸引不完全引起的反复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宫腔吸引器的制作方法目前使用的宫腔吸引器均无法观察子宫内的具体情况,全凭医生的操作经验,因此存在吸宫操作盲目,容易造成创伤面积大和一些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宫腔吸引器,它可使临床医生在观察到子宫内具体状况的条件下进行吸宫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宫腔吸引器,它主要包括外壳,外壳内有吸引空腔,外壳的一端开口,在外壳开有吸引通孔,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装有内窥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宫腔吸引器的外壳内设置了内窥镜,通过相连接的监视器,临床医生可在清晰观察子宫内具体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吸宫操作,可针对特定部位作选择性的吸引,使创伤面积达到最小化;可避免一些危险区域,也可防止因盲探时用力不慎而造成的大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亦可防止因子宫吸引不完全引起的反复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外壳9,外壳9内有吸引空腔13,外壳的一端开口,在外壳9的侧面开有吸引通孔8,它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在外壳9内装有内窥镜3,本实用新型中内窥镜的具体结构和现有技术类同,由此不作具体描述,实施中在内窥镜3内装有导光光纤和透镜,内窥镜的一端穿出外壳9并装有目镜观察孔2,在内窥镜内装有两块透镜11、12,两块透镜设置在靠近内窥镜两端的水平位置处,在靠近内窥镜另一端的透镜处12设一接收孔4;在内窥镜一端靠近目镜处有一导光光纤入口1,外壳内的两块透镜的镜面与内窥镜的水平位置的水平面有一夹角,该夹角一般设计为30-60度,在靠近内窥镜另一端的透镜12处有一导光光纤出口5,使用时通过导光光纤入口处传递的照明,它们与壳体的吸引通孔8相配合可形成一近似呈圆锥形的照明观察区7,本实施例在外壳的另一端部设一圆弧形封盖6,外壳的一端开口处装有负压吸引接头10,该负压吸引接头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通,内窥镜的目镜观察孔可与电视监视器相连接,关于使用时与本吸引器相连接的负压吸引装置和电视监视器均为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