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朱德祥
  • 公开日
    2006年5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3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3月31日
  • 申请人
    朱德祥
  • 文档编号
    A61M16/00GK2782085SQ2005200506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主电动机(11)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至少一个机械手(4)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所述的机械手(6、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或动力传递线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2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指蓄电瓶或小型发电机发电并经整流后的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整流后的直流电源,所述的主电动机(11)指直流无级变速电动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44)内设有油箱体(34);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指设于油箱体(34)内的变速装置和液压传动装置,即所述的主电动机(11)装在油箱体(34)上并直接与变速器(13)连接,变速器(13)的输出轴与第一曲轴(15)连接,并经第一轴承座(16)与一对变速齿轮(17)和一对不等速传动轮连接,所述的不等速传动轮中的被动轮经第二轴承座(19)与第二曲轴(20)连接;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安装在第三轴承座(21)内,所述的第一曲轴(15)、第二曲轴(20)分别由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26)与第一液压泵(12)和第二液压泵(2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等速传动轮指两个同样大小的非圆齿轮(18)或凸轮或偏心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管指耐压管(7);在耐压管(7)上设有压力调节器(10、8、9)和与之相配的压力感应器(33),两者与设于机体(44)上的数控显示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电连接或信号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心脏启颤复苏装置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指,所述的耐压管(7)指输油管,所述的输油管至少有一段为软管;所述的压力调节器(8、9)的排油嘴与油箱体(34)内相通;所述的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为两个,所述的机械手(6、4、5)指轴向伸缩式耐压耐油软胶囊的机械手,所述的输油管分别连通所述的机械手(6)、(4、5)和所述的液压泵(12)、(25);所述的机械手或指活塞式机械手或指经传递线连接的电磁振动式机械手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24)的摇臂(22)的一端与上述的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固定连接,所述的耐压管(7)指输气软管,所述的压力调节器(10)的排气嘴与大气相通,所述的输气软管连通所述的空气压缩器(24)和口鼻呼吸辅助器(3),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与输氧设备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压缩器(24)指,壳体(68)内有可纵向伸缩的空气皮囊(64),空气皮囊(64)的一端有活塞(74),第三连杆(23)的一端与上述的摇臂(2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23)的另一端与活塞(74)可摆动连接,壳体(68)的另一端设有与皮囊64相通的空气补充阀(63),所述的耐压输气软管内有一小管(72),小管(72)内有一根两端分别连接空气压缩器(24)的活塞(74)与口鼻呼吸辅助器(3)的鼻塞(70)的钢丝软轴(6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内有一个与耐压输气软管、输氧设备和口腔输气输氧嘴(32)相通的空腔(73),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的前端有两个鼻孔呼气管(31),所述的进入两鼻孔之前的呼气总管侧壁上有一个可被鼻塞(70)堵死的排气孔(71),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上设有可将其快速固定于人头部的自粘带(4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操作工作台指;适合人体上部仰卧的底板(47)上,由锁扣(48)插入式连接有至少四根螺纹立柱(46),固定架(36)可拆卸式安装在螺纹立柱(46)的顶端;所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的升降结构为所述的机械手定位板(37)内有可正反转的电动机(38),电动机(38)主动轴上的蜗杆与蜗轮(40)啮合,蜗轮(40)与一个链轮(41)为一整体,与螺纹立柱(46)的数量配套的链轮(41)的中心孔的内螺纹与螺纹立柱(46)的外螺纹旋合,所述的至少四个链轮(41)之间用链条(39)连为一体;所述的机械手(6、4、5)定位在机械手定位板(37)上指,所述的机械手(6、4、5)的顶部设有电磁铁及电磁开关(35),所述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为导磁材料制作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急救设备,尤其是一种对因重伤或重病窒息的人进行及时抢救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等;主电动机与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4、5)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机械手(6、4、5)与动力传动装置经耐压管连接;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特别是以蓄电瓶等直流电为动力源,任何地方都可使用,安装和拆卸既简单又牢固,购价低廉,广泛适用于中小医院、军营、农村和山区等,且窒息的危险病人被挽回生命的几率很高,是一种现场急救的理想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制作方法现已公知的对窒息病人的抢救方法就是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这种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缺点是按压胸部的用力不是很均匀,按压的间隔时间也同样不均匀。时间一长,按压人体力不支,特别是女医务工作者按压的间隔时间和用力度易出现紊乱,达不到病人心脏启颤复苏的效果。人工呼吸是他人(如护士)先将大气吸进自己肺中后吹入病人口中,这样,被吸入护士肺中大气的氧份已在护士肺中消失许多,再吹入病人肺中的大气中的氧份难以达到病人复苏所需要的氧份。因以上原因,致使部分本可抢救生还的病人因抢救不力而死亡。同时,人工呼吸也易使医务人员传染疾病。现在,有些县以上大型医院虽已有输氧设备和心脏磁颤器等设备,但缺点一是价格昂贵,一般中小医院不敢奢望;二是体积笨重无法随车野外抢救。大医院外的危险病人要用车运到医院才能进行抢救,致使部分有生还希望的危急病人和伤者经不起长途颠簸和得不到及时的急救而在未到达医院的途中死亡。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和适应各种场合使用,具有心脏启颤复苏和肺部启颤复苏等多种功能,窒息危险病人经抢救生还率高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主电动机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至少一个机械手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上,所述的机械手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或动力传递线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和(包括优点和效果)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压力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中,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等。主电动机11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两个机械手4、5(最好采用两个)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所述的机械手6、4、5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2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
所述的电源采用蓄电瓶,所述的主电动机11采用直流无级变速电动机。所述的蓄电瓶安装在机体44内的油箱体34外(图中未示出)。
所述的机体44内设有油箱体34。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指设于油箱体34内的变速装置和液压传动装置,即所述的主电动机11装在油箱体34的(外壁)上并直接与变速器(变速箱)13连接,变速器13的输出轴与第一曲轴15连接,换句话说,主电动机11的轴与变速箱内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可经几次变速即可有几对主、被动齿轮,变速器13的输出轴设于输出轮主动轮上,而第一曲轴15的左轴颈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轮的被动轮上(图中未示出)。并经第一轴承座16与一对变速齿轮17和一对非圆齿轮18连接,所述的非圆齿轮18中的被动轮经第二轴承座19与第二曲轴20连接;即固定在第一曲轴15的右轴颈上的变速齿轮17的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与非圆齿轮18的主动齿轮固定在同一轴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非圆齿轮18的从动齿轮经第二轴承座19与第二曲轴20连接,即第二曲轴20的左轴颈设于第二轴承座19内,其左端固定在非圆齿轮18的被动齿轮的中心孔内。所述的一对非圆齿轮18,指两个同样大小的不规则齿轮,如外形像一对凸轮,但轮缘上有相互啮合的齿,凹对凸,凸对凹啮合,在360°上旋转时所传递的速度不等速。非圆齿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有技术书籍论述此齿轮(也是印刷机械上不可缺少的)。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安装在第三轴承座21内。所述的第一曲轴15、第二曲轴20分别由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26与第一液压泵12和第二液压泵25连接。上述的连接指所述的第一连杆14的一端与第一曲轴15的轴颈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泵12内的活塞27可摆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26的一端与第二曲轴20的轴颈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液压泵25内的活塞27可摆动连接。两活塞27底部均设有油封28。所述的油箱体34内的油面高度以满足液压泵及各运动部件润滑需要为准。所述的液压泵12、25下端的各自输油管采用硬性耐油耐压管(如铜管),下述的压力调节器即油压调节器8、9及与之配套的压力(油压)感应器33安装在此硬性耐油耐压管上,硬性耐油耐压管再用接头连接下述的耐压耐油输油软管。所述的液压泵12、25下端均设有油补充阀30。
所述的动力传递管指耐压管7,所述的耐压管7包括输油管和输气管,在耐压管7上设有压力调节器10、8、9和与之相配的压力感应器33,两者(即压力调节器和压力感应器)与设于机体44上的数控显示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电连接或信号连接。所述的压力调节器10、8、9、压力感应器33及数控显示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均为现有技术。
(参见图4)如压力调节器10、8、9的具体结构直流电动机49输出轴上的蜗杆51与蜗轮50啮合,蜗轮50中心设有压杆52,设有顶盖62及密封垫61的外壳76内的顶部有轴承60、中上部有滑槽54、压盖59、弹簧57、排气孔或排油孔58、密封球56。压杆52的外螺纹与压盖59的中心螺纹旋合,压盖59压住弹簧57,并沿滑槽54上下滑动,弹簧57也套在压杆52外并压住密封球56,密封球56设于进气口或进油口55上,密封球56被气压或油压顶开时,进气口或进油口55与排气孔或排油孔58相通,排气孔或排油孔58与排气嘴或排油嘴53相通。作排油嘴用时,排油嘴的出口插入油箱体34内。作排气嘴用时,其出口与大气相通。
所述的压力感应器33市面有售,如采用摩托车油箱或吊车上用的压力感应器,只是灵敏度还调高一点即可。所述的数控显示装置市面有售,如国家指定的生产电脑数控板的厂家(浙江省)余姚市工业仪表厂生产的数控显示器43(与海尔空调的数控显示器同类)。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则更是常规技术,如在机体44上设有控制调压电机49正反转的按钮则可。
至于电源如蓄电瓶与所有电动机(包括以下所述的升降电动机38)的电连接,及电源控制如电源开关42及下述的电磁开关35,电路保护,数控显示装置如电脑数控显示器43与上述的压力调节器10、8、9和压力感应器33及所有电动机的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关系等,还有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还可配置的血养保护图和心电监护仪显示装置等均属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所述的心脏启颤复苏装置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指,在此两装置中,所述的耐压管7指输油管,所述的输油管包括上述的耐压耐油软管和硬性耐油耐压管。所述的耐压耐油软管有3根,分别连接3个机械手6、4、5和两根硬性耐油耐压管,其中连接肺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4、5的两根耐压耐油软管共同连接一根耐油耐压硬性管。所述的机械手6、4、5指轴向伸缩式耐压耐油软胶囊机械手。所述的输油管(包括软管和硬管)连通所述的机械手6和所述的第一液压泵12;所述的另外的输油管连通所述的机械手4、5和所述的第二液压泵25。
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由气体压缩器24、压力调节器10及与之配套的压力感应器33、耐压管7、输氧设备和口鼻呼吸辅助器3组成。空气压缩器24的摇臂22的一端与上述的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固定连接(摇臂22一端的孔固定在右轴颈上)。所述的耐压管7在此装置中为耐压输气软管。所述的耐压输气软管连通所述的空气压缩器24和口鼻呼吸辅助器3。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与所述的输氧设备连通。
安装在油箱体34的外壁上的空气压缩器24的具体结构如下(钢)壳体68内有可纵向伸缩的空气皮囊64,空气皮囊64的一端有活塞74。第三连杆23的一端与上述的摇臂22的另一端的轴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23的另一端经销轴67及轴承66与活塞74可摆动连接。壳体68的另一端设有与空气皮囊64相通并可从大气补气的空气补充阀63。所述的耐压(输气软)管7内有一小管72(小管72的作用与自行车刹车的拉线钢丝外的小管的作用一样)。小管72内有一根两端分别连接空气压缩器24的活塞74与口鼻呼吸辅助器3的鼻塞70的钢丝软轴65,鼻塞70后端的钢丝软轴65外套有复位弹簧69。
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有一根与耐压(输气软)管7、输氧设备和口腔输气输氧嘴32相通的空腔73。所述的输氧设备指常规的氧气瓶1,输氧量显示器2和控制阀、压力表和输氧管(图中未标记)。输氧管经进氧嘴75与口鼻呼吸辅助器3内的空腔73相通。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的前端有两个(与鼻孔位置相配的)鼻孔呼气管31(图中只画出一个)。所述的进入两鼻孔之前的鼻孔呼气总管侧壁上有一个可被鼻塞70堵死的排气孔71。所述的口鼻呼吸辅助器3上设有可将其(指口鼻呼吸辅助器3)快速固定于人头部的自粘带45。
所述的按压操作工作台指,适合人体上部仰卧的底板47上,由锁扣48插入式连接有(至少)四根螺纹立柱46。固定架36可拆卸式安装在螺纹立柱46的顶端。所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的升降结构为所述的机械手定位板37内有可正反转的电动机38,电动机38轴上的蜗杆与蜗轮40啮合,蜗轮40与一个链轮41为一整体。与螺纹立柱46的数量配套的链轮41的中心孔的内螺纹与螺纹立柱46的外螺纹旋合。所述的(至少)四个链轮41之间用链条39连为一体。所述的机械手6、4、5定位在机械手定位板37上指,所述的机械手6、4、5的顶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设置不影响机械手6、4、5胶囊内油的进出)及电磁开关35,所述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为导磁材料如钢材制作。
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在使用前先安装好按压操作工作台和安置好其他设备。如工作台的安装固定架36及机械手定位板37与四根螺纹立柱46连接为整体,螺纹立柱46与底板47是锁扣48插入式连接,安装时先把底板47放进仰卧病人的胸背部,再将四根螺纹立柱46分别插入底板47的四个孔中轻轻一按便牢固的被锁扣48卡住。这里对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操作工作台的调节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
图1所示,电脑数控显示器(板)43上的上、下按点直接操作着机械手定位板37中的电机38顺转或反转,由电动机38上的蜗杆带动蜗轮40转动,由于蜗轮40与一链轮41是一整体,链轮41的内螺纹与立柱46的外螺纹是互相旋合的,所以当电动机38作正反运转时,链轮41由链条39带动其它三个链轮41作同步上、下移动,因链轮41都是安装在(如经上下平面轴承)机械手定位板37上,所以,当电动机38作正反转动时,机械手定位板37也同步在四根螺纹立柱46上作上下移动。根据被救者的体态,调至合适的高度,停机则自动牢固定位。再将三个机械手6、4、5分别放在病人的心脏和肺的所在位置的上部(医学常识告诉我们,肺外的胸骨有一定的弹性,可进行3.5公分以内的伸缩的按压),按下三个机械手的磁力开关35,三个机械手就固定在机械手定位架37上,再按动电脑数控显示器43上的调节键,根据被救者的体态调整适合的机械手定位板37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它利用蓄电瓶作动力源,由无级变速直流主电动机11经过变速器13带动第一曲轴15,经第一连杆14带动第一液压泵12的活塞27在第一液压泵12中作上下运动,因油箱体34中盛有足量的油液,当活塞27上升时,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内的油液被吸出。机械手6的耐压耐油胶囊收缩,收缩到最小极限而活塞还在继续上升时,第一液压泵12中的油差由补充阀30进行补充。当第一曲轴转过上死点后,活塞27开始往下压缩,机械手6的耐压耐油胶囊开始膨胀而产生压力,对病人心脏外部进行按压而达到激活心脏跳动的目的。因被急救人的年龄体态各有不同,而所需按压的压力也有不同,机械手6的耐压耐油胶囊中的作功压力大小由压力感应器33将压力用数字反馈到数控显示器43上,根据所需压力操作者可操作数控显示器43上的调节键进行增与减的调节。压力调节器9的电动机49在调节时根据所需作顺反运转来调节压力弹簧57的压力,当机械手6的耐压耐油胶囊内的油压超过弹簧57的压力时,油液就会冲开压力调节器9的进口的密封球56从排油嘴53回流到油箱体34内。
根据专家提议,肺部按压两边同时进行是最有效的,所以,本实用新型肺部按压采用了左右两只机械手4、5,其作功方式与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的工作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肺的一呼一吸一静的间隔时间和压缩快慢与心脏的跳动不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4、5一呼一吸一停的不同速度,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非圆齿轮18的360度不等速传递来实现的。使左右两个肺部按压的机械手4、5完全按正常人的正常呼吸状况进行启颤复苏。
另外,利用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连接摇臂22,经过连杆23与空气压缩器24连接,在同一非圆齿轮18的不等速的传递下,与肺启颤复苏装置协调,将加有氧气的空气经口鼻呼吸辅助器3注入被急救人的肺内。向肺中输气输氧的动作与机械手4、5的按压动作相反。空气压缩器24的活塞74下行至(图3中)B位置时肺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4、5开始松开,鼻塞70开始关闭。在空气压缩器24继续压缩时,其增氧后的空气在压力调节器10的控制下被注入肺内,同时胸外按压的机械手4、5已迅速松开,加氧后的空气在病人肺中停留一定时间并被病人利用后随着活塞74的回升而被吸回,当活塞74继续回升返回B点时,鼻塞70被钢丝软轴65打开,胸外的左右机械手4、5开始快速增压,将被急救人肺内的废气从鼻中通过鼻孔呼吸管31从排气孔71中被排出体外,周而复始。由于空气压缩器24的连杆23是经摇臂22与第二液压泵25的连杆26连接在同一曲轴20上,再由于安装的角度不同而机械手4、5按压和松开与口鼻呼吸辅助器3的口中注气、肺内拨气、鼻塞70开启与关闭都非常协调的进行,其快慢速度根据使用时被急救者的状况所需可随意调整。
下面把空气压缩器24和口鼻呼吸辅助器3相互配合的工作原理结合图2、图3作进一步描述。
当第二曲轴20在不等速运转时,在摇臂22的带动下,由于第三连杆23的传动,活塞74随之作不等速的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有两根鼻孔呼气管31分别插入两个鼻孔中,鼻孔呼气管31上有排气孔71,当活塞74压缩到B点时,弹簧69将鼻塞70推进到封闭出气孔71的位置将其封闭。活塞74继续向前推进,由进氧嘴75加有氧气的空气经口腔输气输氧嘴32压入被急救者的肺内进行助吸注氧,注入肺部的气体由压力调节器10控制和排出。活塞74缓慢的经过A点后(在非圆齿轮18的作用下,活塞到A点时接近停止,其目的是根据气功学的顺呼吸法,既呼与吸的间隔时间等于氧气在病人肺中的停留时间,让氧气与人体供氧系统快速对接,使病者快速转危为安),由慢到快的向C点回升,同时将急救者肺内的废气抽出,当活塞回升到B点时,小管72内的钢丝软轴65开始将鼻塞70回拉至排气孔71全开的位置。当活塞74回升到B点时,第二液压泵25的活塞27也开始同速度下压,将第二液压泵25内的油压入机械手4、5内,进行肺部快速按压使被急救者肺内的废气经排气孔71尽量排出体外。当活塞74从C点压向B点时,第二液压泵25的活塞27也同步开始快速上升,将机械手4、5内的油快速回收到第二液压泵25内,不够的由补充阀30补充。随之活塞74从C点压向B点时鼻塞70又开始将排气孔71关闭,在完全关闭前最后从病人肺中吸出的废气经口腔输气输氧嘴32进入病人口中,再经病人口中转向鼻孔而从鼻孔呼气管31的排气孔71中排出。活塞74到达B点时排气孔71完全关闭,氧气再次注入病人肺中直至被急救者生还。
配置的血养保护图和心电监护仪则随时显示出病人复苏时的血流,血压和心电图等各种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具体结构允许有各种变化,如传动机构可采用压缩空气传动或机械传动;伸缩式耐压耐油软胶囊机械手也可采用活塞式机械手或由传递线即电源导线连接的电磁振动式机械手代替;不等速传递轮也可采用偏心轮或凸轮代替非圆齿轮18;直流电源也可以采用小型发电机在现场发电经整流后的直流电或照明交流电经整流后的直流电代替蓄电瓶(所述的交流电经整流后转为直流电为现有技术);压力调节装置也可以先在数控显示器上设定所需压力数字后由压力感应器直接调节所需压力;按压操作工作台升降也可采用液压等升降机构,机械手的定位也可采用卡板等其他可拆卸式方式定位,螺纹立柱46可采用光柱或方柱,立柱与底板47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式结构连接;第一曲轴15和第二曲轴20也可分别由两台直流无级变速电动机驱动等。这些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快速急救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具有心脏启颤复苏功能,肺部启颤复苏功能,强磁定位功能,以及配置的血养保护图和心电鉴护仪显示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快速急救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特别是优选蓄电瓶和直流无级变速电动机为动力,不受电源及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可用。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操作工作台等的拆装优选采用插入式和磁吸定位的方式,既简单快捷又牢固(从开始安装到正式启用一般不到一分钟)。
其价格低廉,一般中小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有能力购置,广泛适用于中小医院、军营、农村和山区等。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快速急救机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可靠,只要存有一线希望的窒息的危险病人被挽回生命的几率很高,是现场抢救的理想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