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康贤通, 陈志煌, 韦嵩
  • 公开日
    2012年8月29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30日
  • 申请人
    广州市亿福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17/295GK202397553SQ201120571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所述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I)、镜头座(2)及导光管(3);所述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4);所述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6);所述的导光管(3)插装于刀管管芯(4)上,所述的刀管管芯(4)插装于刀管(6)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管管芯(4)上插入刀管出)内的部分设有两条独立通道,其中一条通道作为容纳治疗器械的器械操作通道,另一条作为容纳导光管(3)的镜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管(6)上设有前套管(7),所述的刀管管芯(4)上设有后套管(8),所述的前套管(7)与后套管(8)相对接;所述的前套管(7)上还设有连接分离片(9),所述的连接分离片(9)设于前套管(7)与后套管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器械操作通道向外延伸至所述的后套管(8)之外,且器械操作通道的伸出端设有器械操作通道阀门(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套管(8)上还设有向镜头座(2)方向伸出的定位刀管(10),所述的定位刀管(10)与刀管管芯(4)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头(I)设于镜头座(2)的最外端,所述的镜头座(2)上设有用于接入光源的冷光源接头(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管¢)的前套管(7)及刀管管芯(4)的后套管(8)上均设有入水通道管(11),每个入水通道管(11)上设有入水通道阀门(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管¢)的末端设有楔形端面的针刀头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ー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所述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座及导光管;所述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所述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所述的导光管插装于刀管管芯上,所述的刀管管芯插装于刀管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可视操作,开通一个利用通道即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具有操作灵活、治疗副作用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的制作方法目前,关节镜治疗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关节镜治疗通常要在手术部位开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通道以方便操作,治疗过程中以剪除或剥削损伤的粘膜、软骨等组织为主,创伤相对较大,出血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手术切ロ小,同时可实现可视操作,开通ー个利用通道即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具有操作灵活、治疗副作用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所述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座及导光管;所述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所述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所述的导光管插装于刀管管芯上,所述的刀管管芯插装于刀管上。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刀管管芯上插入刀管内的部分设有两条独立通道,其中一条通道作为容纳治疗器械的器械操作通道,另一条作为容纳导光管的镜头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刀管上设有前套管,所述的刀管管芯上设有后套管,所述的前套管与后套管相对接;所述的前套管上还设有连接分离片,所述的连接分离片设于前套管与后套管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器械操作通道向外延伸至所述的后套管之夕卜,且器械操作通道的伸出端设有器械操作通道阀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ー步改进,所述的后套管上还设有向镜头座方向伸出的定位刀管,所述的定位刀管与刀管管芯相平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设于镜头座的最外端,所述的镜头座上设有用于接入光源的冷光源接头。所述刀管的前套管及刀管管芯的后套管上均设有入水通道管,每个入水通道管上设有入水通道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超微创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操作以微小切ロ为基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关节镜治疗术式;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治疗时针对风湿病的特点,切ロ小于0. 5cm,开通ー个利用通道即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剥离、疏通关节和病变组织及关节腔灌洗,以解除粘连,消除炎症,恢复功能。术中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0013](2)可视操作与小针刀或毫针的盲法治疗不同,本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可视操作,复杂和危险部位使用操作通道,減少了手术的危险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其治疗部位深入,剥离和疏通彻底,也是小针刀和毫针治疗无法比拟的。(3)操作简化本微创集 合一体针刀镜对手术室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门诊手术室或住院部区内手术室开展。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不需配专门麻醉师,減少工作流程。操作通道可以兼容多种器械,在一个通道内可以做检查、灌洗、注射、置入、消融等多项操作,将复杂操作简单化。(4)治疗副作用小、恢复快本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治疗出血少,在治疗后12 24小时内,有沉重感和轻度疼痛,以后逐渐消失,24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恢复性活动。(5)应用广泛适用于顽固的关节、软组织肿痛。针对风湿病的关节内软骨、滑膜、滑囊等进行操作;也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组织;还可进行全身多部位的可视介入治疗,也可对无腔隙软组织进行操作,如颈、肩、背、四肢软组织等;也适合处理肘管、腕管等特殊腔隙的疾患。难治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关节、肌筋局部顽固性肿痛。以下通过临床实验病例进ー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病例I :患者杨XX,男,37岁,患者因双膝关节红肿热痛3个月,双下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膝关节晨僵约I小吋,自服非留体类药物,疗效不明显,双膝关节肿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下蹲,来我院就诊,查X线片示双膝关节轻度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窄,关节缘少量骨赘形成。入院后经详细检查仍不能确诊,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病人及家属十分焦虑,入院10天后,为明确诊断及加强局部治疗,决定行双膝关节“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木”。术中发现,该患者膝关节积液为淡黄色,无明显丝状或脓性分泌物,关节滑膜增生肥厚,充血明显,内、外侧滑膜均出现大量血管翳,部分血管翳已经侵及软骨,造成软骨关节面点片状或珊瑚状破坏。呈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根据术中所见,当时即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滑膜清理,剥离粘连,修复关节面,关节腔大容量冲洗等处理,术后配制益赛普缓释剂关节留置。术后第二天,膝关节局部发热消失,关节肿胀减轻1/3。术后一周关节肿痛基本消失,术后10天出院,出院后随访二月,病情稳定,双膝活动无明显受限。病例2 :患者陈X X,女,31岁,患者因反复双膝关节肿痛半年,双下肢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就诊,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膝关节晨僵约I小时,局部关节皮温增高,自服非留体类药物,疗效不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下蹲,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遂行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及局部理疗,术后患者双膝关节肿痛仍较明显,关节活动改善不太明显,仍需借助拐杖方能行走,后一直在门诊行药物治疗及局部物理治疗。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A向端面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I的组装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示意图;[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如图I-图6所示,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I、镜头座2及导光管3 ;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4 ;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6 ;导光管3插装于刀管管芯4上,刀管管芯4插装于刀管6上。 本实施例中,刀管管芯4上插入刀管6内的部分设有两条独立通道,其中一条通道作为容纳治疗器械的器械操作通道,另一条作为容纳导光管3的镜头通道。刀管6上设有前套管7,刀管管芯4上设有后套管8,前套管7与后套管8相对接;前套管7上还设有连接分离片9,连接分离片9设于前套管7与后套管8之间。器械操作通道向外延伸至后套管8之外,且器械操作通道的伸出端设有器械操作通道阀门5。刀管管芯4上伸出于刀管6之外的部分仅设有镜头通道,该镜头通道与位于刀管6内的镜头通道呈一条直线。器械操作通道的向外延伸段呈弯折状,以避免器械操作通道阀门5与位于刀管6之外的镜头通道相干渉。后套管8上还设有向镜头座2方向伸出的定位刀管10,定位刀管10与刀管管芯4相平行。镜头I设于镜头座2的最外端,镜头座2上设有用于接入光源的冷光源接头13。刀管6的前套管7及刀管管芯4的后套管8上均设有入水通道管11,每个入水通道管11上设有入水通道阀门12。刀管管芯4的后端设有连接接头,该连接接头与镜头座2相适配。刀管6的末端设有楔形端面的针刀头。刀管6端部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小孔,上述小孔可使水更快地进入关节腔,形成压カ充盈关节腔以利于操作。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进行膝关节手术的操作过程如下麻酔方式局部浸润麻酔。手术体位取平卧位,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下肢可伸直或屈曲;术者位于患侦牝以利于变换关节位置及对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屈膝60°,取膝关节前外侧入路,位于接近髌腱外缘,外侧八月板前角上方2mm处,体表相当于将拇指尖按向Gerdy结节(胫骨外侧结节)上方凹陷的部位,左手拇食指绷紧定点处皮肤,右手持手术尖刀,刀刃向上,经上述部位刺入膝关节腔,切ロ约3_。前外侧入路切开后,維持屈膝60°,右手持直刀逐渐切开皮下组织至膝关节腔内,后换钝头剥离器剥离软组织,扩张手木口,拔出钝头剥离器。右手持本实用新型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的定位刀管10处,将针刀镜经前外侧入路插入膝关节,打开入水通道阀门12充盈关节腔,依次探査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胫股间隙、髁间窝、外侧胫股间隙、膝外侧沟、后内侧间隙和后外侧间隙。首先识别髌上囊顶端,伸直膝关节,经针刀镜向前推进,在髌上囊可见股骨前方肌与膝关节滑膜的连接,当髌上囊顶端确定后将针刀镜面转向内侧,一边缓慢后退针刀镜,一边观察,可见髌上内侧皱襞,髌上囊内侧滑膜皱襞检查完毕后,经针刀镜放置于髌股关节间隙,通过前后进退针刀镜从髌骨上极观察至髌骨下扱,转动镜面以显示整个髌骨及下方股骨软骨面。将针刀镜镜面面对股骨内髁软骨面,缓慢屈曲膝关节,沿软骨表面向下移动镜头,直至进入内侧胫股间隙,观察内侧半月板与滑膜连接处、膝横韧带及股骨软骨面。将针刀镜镜头放置于内侧胫骨平台,观察髁间窝里面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髌下滑膜皱襞及位于前方的脂肪垫。经针刀镜镜头接近髁间窝内侧的股骨内髁关节面,沿髁间窝前方内侧边缘先向上平移,越过黏膜韧带后向外平移至股骨外髁关节面,再沿髁间窝前方外侧边缘向下平移,至胫骨外侧平台后进入外侧胫股间隙,观察胫骨外侧平台,外侧半月板及半月板与滑膜连接处。轻度内翻膝关节,将针刀镜镜头由外侧胫股间隙进一歩向外平移,进入膝外侧壁与外侧半月板之间,即膝外侧沟间隙。后内侧间隙可从前外侧入路进入,先识别内侧半月板后角,针刀镜镜头放置在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屈膝30-45°,轻轻向后推动针刀镜,可感觉到针刀镜镜头跳入后内侧间隙,一旦进入后内侧间隙,屈膝90°以增加间隙内压力,进而扩张后内侧间隙,后内侧间隙可见股骨内髁后方、内侧半月板后角边缘以及后关节囊滑膜,此处后交叉韧带被鞘膜覆盖。后外侧间隙进入时作轻度膝关节内翻,向将针刀镜镜头端对向外侧半月板后角,再经股骨外髁与前交叉韧带间插入,可显示股骨外髁后方、外侧半月板后角、后交叉韧带及后关节囊滑膜。在膝关节各间隙观察的同时,通过针刀镜的器械操作通道进入探针探查了解被观察组织的质地、张力、弾性与移动度等性能,由此对膝关节内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及滑膜组织(包括滑膜皱襞)的生理、病理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估。对病变的软骨、半月板、韧带及滑膜组织采用粘连剥离刀、异物抓取爪钳、粘连剪切软刀、微创粘连剪切刀、粘连平切刀等微创器械,通过针刀镜的器械操作通道进行剥离和疏通,同时进行关节腔灌洗,以解除粘连,消除炎症,恢复关节功能。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