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震能
  • 公开日
    2003年7月2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6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6月26日
  • 申请人
    江门市蓬江区海豚水族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C12M1/00GK2558659SQ0227138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光照系统(1)、反应容器(2),其特征在于反应容器(2)为透光材料的连通管,有入口端(3)和出口端(4),入口端(3)与混合罐(5)连通,混合罐(5)中有抽动泵(6)位于该入口端(3),光照系统位于连通管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是由多个“U”形管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容器(2)是由多层连通管叠加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连通管的叠加最好为交叉且为垂直交叉叠加,光照系统位于连通管垂直叠加而形成的“井”字形立体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容器(2)的出口端(4)最好也接入混合罐(5),从而形成环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罐(5)中有混合液搅拌器(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有培养液贮槽(8)通过球阀自动控制器(9)接入混合槽(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有PH测控仪(10)和微酸量自动添加器(11)接入混合槽(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为透明的圆柱形管道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生物反应器,特别是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它的反应容器为透明透光材料的圆柱形连通管,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并接入混合罐,反应容器是由多层“U”形连通管交叉叠加而形成的立体管道,光照系统位于连通管交叉叠加而形成的“井”字形立体空间内,混合罐中有混合液搅拌器和抽动泵,培养液贮槽通过球阀自动控制器接入混合槽,还有PH测控仪和微酸量自动添加器也接入混合槽,该反应器实现了高效、节能、劳动强度低的自动化连续生产;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各种光生物反应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劳动强度低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光照系统、反应容器,反应容器为透明透光材料的圆柱形连通管,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接入混合罐,混合罐中有抽动泵位于该入口端,光照系统位于连通管的两侧;连通管是多个“U”形管连接而成的,反应容器是由多层这样的连通管交叉叠加而形成的立体管道,光照系统位于连通管交叉叠加而形成的“井”字形立体空间内;反应容器的出口端最好也接入混合罐,从而形成环路;混合罐中有混合液搅拌器,培养液贮槽通过球阀自动控制器接入混合槽,还有PH测控仪和微酸量自动添加器也接入混合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连续化生产反应器与混合槽所形成的闭和回路能够实现循环连续生产;(2)节能光照系统位于透明透光的圆柱形连通管垂直交叉叠加而形成的“井”字形立体空间内,能充分利用光能;(3)高产它能在单位面积上培养更多的菌液;(4)自动化培养液贮槽中的培养液通过球阀自动控制器进入混合槽,能自动补充培养液;PH测控仪和微酸量自动添加器接入混合槽,实现PH自动调控;(5)防污染密闭管架结构,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反应容器和混合罐的俯视图。自动化连续生产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在工作时,培养液贮槽8中的培养液通过球阀自动控制器9输送到混合罐5中,与反应容器2内回流至此的原有菌液混和,并在混合液搅拌器7的作用下完成菌种与培养液的均匀混和,然后在抽动泵6的作用下从入口3进入反应容器2,从而自动持续补充菌体培养中的培养液消耗,使管道内保持充足的菌液量。同时,PH测控仪和微酸量添加器能自动调控混和液的PH值,确保在培养过程中混和液始终处于菌体生长的最佳状态。
反应容器2的每层管道垂直交叉放置,形成多个“井”字空间的立体结构,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在单位面积上能生产更多的菌液,而且,每个“井”格中心放置灯泡,使光源的各面都能被充分利用,且圆柱形的管道使管的外壁都能受光,而且,由于连通管采用了透明的材料,便于观察管内菌液的颜色变化及流动情况。
整个装置处于密闭状态中,能防止外界的污染,此外,由于抽动泵6的作用,使菌液始终保持流动,保证了菌体分布的均匀性。
另外,可在反应容器的适当位置加装几个出口,作为菌液的成品出口,当菌液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合格后,可由成品出口流出,直接装罐出售。不装罐的菌液又自动回流至混合罐,此时,新的培养液在球阀自动控制器9的作用下也进入混合罐5,与菌液混合后在抽动泵6的作用下,进入反应容器2中,又开始新的一次连续培养,从而实现了自动化连续生产。
当然,反应容器的连通管除采用本实施例的“U”形管连接及叠加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环绕或和叠加形式,如螺旋形等。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