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超声波观测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以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超声波观测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以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制作方法
  • 发明者
  • 公开日
  • 申请日期
  • 优先权日
  • 申请人
  • 文档编号
  • 关键字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使用超声波来观测检体的组织的超声波观测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以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超声波观测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以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的制作方法以往,作为使用超声波进行的乳腺癌等的检查技术,已知一种超声波弾性成像技术(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超声波弾性成像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癌、肿瘤组织的硬度由于疾病的发展状况、生物体不同而不同的技木。在该技术中,在从外部挤压检查部位的状态下,使用超声波对该检查部位的生物体组织的应变量、弾性率进行测量,将该测量结果转换为断层图像来进行图像显示。 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2005/122906号
_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超声波观测检体的组织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以在检体内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平面为观测对象。另外,在进行观测时存在以下情況由于超声波观测装置所具备的超声波探头(内窥镜)和检体中的至少ー个移动而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超声波探头观测的切片平面发生变化。当超声波观测装置观测的切片平面发生变化吋,有时在最初的帧中观测到的检体内的组织在其后的帧中观测不到。认为产生这种情形是由于在最初的帧中观测到的组织微小或者位于远离超声波探头的位置。如上所述,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变化,由此无法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也能够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的超声波观测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以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对检体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由上述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该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干,具备频率分析部,其对接收到的超声波算出決定的多个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特征量提取部,其通过对上述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进行近似来提取针对上述频谱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量;图像处理部,其依次生成包含与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出的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以及显示部,其依次显示与上述图像处理部依次生成的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其中,在能够设定以上述ー个或者多个特征量的至少一部分为坐标成分的坐标系的特征量空间内,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上述显示部上的第i帧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1)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其中,i是自然数,上述图像处理部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上述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1)帧中的上述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上述特征量图像数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将同一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即生成上述第(i+1)帧时算出的第一特征点以及生成上述第i帧时算出的第二特征点投影到分别通过上述第一区域的代表点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的基准轴,根据投影点与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上述第一特征点和上述第二特征点与上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一特征点是根据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出的特征量而决定的特征点,上述第二特征点是上述虚拟的特征点。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 部以与分别通过上述第一区域的代表点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的基准轴正交且通过生成上述第i帧时作为同一数据位置处的特征点而分别算出的第三特征点和第四特征点中的某一个的直线或者平面为基准边界,来判断生成上述第(i+1)帧时算出的特征点与上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其中,上述第三特征点是根据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出的特征量而決定的特征点,上述第四特征点是上述虚拟的特征点。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使用上述第i帧中的上述第三特征点和上述第四特征点中的包含于上述基准边界的特征点的位置以及上述基准轴,来决定上述第(i+1)帧中的上述虚拟的特征点的位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使用上述第i帧中的上述第三特征点和上述第四特征点中的包含上述基准边界的特征点的位置以及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的位置,来决定上述第(i+1)帧中的上述虚拟的特征点的位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特征量提取部对上述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进行衰减校正处理以及近似处理来提取上述特征量,该衰减校正处理用于削减超声波传播时与该超声波的接收深度和频率相应地产生的衰减的贡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特征量提取部具有近似部,其对由上述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进行上述近似处理,由此提取进行上述衰减校正处理前的校正前特征量;以及衰减校正部,其对上述近似部提取出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上述衰减校正处理,由此提取上述频谱的特征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特征量提取部具有衰减校正部,其对上述频谱进行上述衰减校正处理;以及近似部,其对由上述衰减校正部校正后的频谱进行上述近似处理,由此提取上述频谱的特征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超声波的接收深度越深,上述衰减校正部进行的校正越大。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近似部通过回归分析以多项式来对上述频谱进行近似。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视觉信息是构成顔色空间的变量。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该超声波观测装置对检体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由上述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该动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频率分析步骤,由频率分析部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进行分析来算出频谱;特征量提取步骤,对通过上述频率分析步骤算出的频谱进行近似来提取针对上述频谱的ー个或者多个 特征量;图像处理步骤,通过图像处理部生成包含与通过上述特征量提取步骤提取出的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以及显示步骤,通过显示部依次显示与通过上述图像处理步骤依次生成的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反复进行上述频率分析步骤至上述显示步骤,在能够设定以上述ー个或者多个特征量的至少一部分为坐标成分的坐标系的特征量空间上,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上述显示部上的第i帧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1)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其中,i是自然数,在上述图像处理步骤中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上述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1)帧中的上述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上述特征量图像数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ー种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该超声波观测装置对检体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由上述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该动作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该超声波观测装置反复执行以下步骤频率分析步骤,由频率分析部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进行分析来算出频谱;特征量提取步骤,对通过上述频率分析步骤算出的频谱进行近似来提取针对上述频谱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量;图像处理步骤,通过图像处理部生成包含与通过上述特征量提取步骤提取出的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以及显示步骤,通过显示部依次显示与通过上述图像处理步骤依次生成的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其中,在能够设定以上述ー个或者多个特征量的至少一部分为坐标成分的坐标系的特征量空间上,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上述显示部上的第i帧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1)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其中,i是自然数,在上述图像处理步骤中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ニ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上述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1)帧中的上述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上述特征量图像数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特征量空间上,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第i帧(i是自然数)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1)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1)帧中的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依次显示与所生成该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显示具有与图像显示优先级高的区域附近的特征点对应的像素值的图像。因而,即使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也能够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存储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显示部中的B模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频率分析部所进行的 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一个声线的数据排列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的例子(第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的例子(第二例)的图。图9是表示根据对与图7示出的直线有关的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后的特征量而确定的新的直线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进行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概要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的图。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的例子(第一例)的图。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的例子(第二例)的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用特征点的计算方法的概要的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17是以黑白方式示意性地表示图16示出的图像的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进行观测的状况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超声波探头与检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第一例)的图。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超声波探头与检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第二例)的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与图19相同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与图20相同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衰减校正处置的效果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进行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图2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用特征点算出处理(第一例)的概要的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余像用特征点算出处理(第二例)的概要的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所进行的衰减校正处理的概要的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该图示出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是使用超声波来判断作为观测对象的检体的组织性状的装置。超声波观测装置I具备超声波探头2,其向外部输出超声波脉冲,并且接收在外部反射的超声波回波;发送和接收部3,其与超声波探头2之间进行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运算部4,其对变换超声波回波而得到的电回波信号实施规定的运算;图像处理部5,其使用变换超声波回波而得到的电回波信号来生成各种图像数据;输入部6,其使用键盘、鼠标、触摸面板等接ロ来实现,接受各种信息的输入;显示部7,其使用由液晶或者有机EL等构成的显示面板来实现,显示包括由图像处理部5生成的图像的各种信息;存储部8,其存储包括与已知检体的组织性状有关的信息的各种信息;以及控制部9,其对超声波观测装置I进行动作控制。超声波探头2具有信号变换部21,该信号变换部21将从发送和接收部3接收到的电脉冲信号变换为超声波脉冲(声脉冲信号),并且将由外部的检体反射而得到的超声波回波变换为电回波信号。超声波探头2可以是以机械方式使超声波振子进行扫描的探头,也可以是以电子方式使多个超声波振子进行扫描的探头。发送和接收部3与超声波探头2电连接,将脉冲信号发送给超声波探头2,并且从超声波探头2接收作为接收信号的回波信号。具体地说,发送和接收部3根据预先设定的波形和发送定时来生成脉冲信号,将所生成的该脉冲信号发送给超声波探头2。发送和接收部3与超声波探头2电连接,将脉冲信号发送给超声波探头2,并且从超声波探头2接收回波信号。具体地说,发送和接收部3根据预先设定的波形和发送定时来生成脉冲信号,将所生成的该脉冲信号发送给超声波探头2。另外,发送和接收部3在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实施放大、滤波等处理之后,通过进行A/D变换来生成数字RF信号而输出。此外,在超声波探头2是以电子方式使多个超声波振子进行扫描的探头的情况下,发送 和接收部3具有与多个超声波振子对应的束合成用的多通道电路。运算部4具有频率分析部41,其通过对由发送和接收部3输出的数字RF信号实施高速傅里叶变换(FFT)来对回波信号进行频率分析;以及特征量提取部42,其对由频率分析部41算出的频谱进行衰减校正处理以及近似处理,由此提取检体的特征量,其中,在该衰减校正处理中削减超声波传播时与该超声波的接收深度和频率相应地产生的衰减的贡献。频率分析部41针对各声线(行数据),对由规定的数据量构成的FFT数据群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由此算出频谱。频谱示出根据检体的组织性状不同而不同的趋势。这是由于,频谱与作为使超声波散射的散射体的检体的大小、密度、声阻抗等具有相关性。在此所指的“组织性状”例如是指癌症、内分泌肿瘤、粘液性肿瘤、正常组织、脉管等中的任ー个,在检体为胰腺的情况下,作为组织性状还包含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特征量提取部42具有近似部421,其对由频率分析部41算出的频谱进行近似处理,由此算出进行衰减校正处理前的校正前特征量;以及衰减校正部422,其对由近似部421进行近似而得到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处理,由此提取特征量。近似部421通过回归分析以ー次式对频谱进行近似,由此提取使该近似的一次式具有特征的校正前特征量。具体地说,近似部421通过回归分析来算出一次式的斜率%和截距IV并且算出频谱中的频带内的特定频率处的強度作为校正前特征量。在本实施方式I 中,近似部 421 算出中心频率 fMID= (fOT+fHira)/2 处的强度(Mid-band fit) C0 = a0fMID+b0,但是这严格说来仅是一例。在此所指的“強度”是指电压、电力、声压、声能等參数中的任一个。三个特征量中的斜率a。与超声波散射体的大小具有相关性,通常认为散射体越大则斜率具有越小的值。另外,截距K与散射体的大小、声阻抗的差、散射体的密度(浓度)等具有相关性。具体地说,认为对于截距Iv散射体越大则具有越大的值,声阻抗越大则具有越大的值,散射体的密度(浓度)越大则具有越大的值。中心频率fMID处的强度(以下简单称为“强度”)Ctl是根据斜率%和截距Idci导出的间接的參数,提供有效频带内的中心处的频谱强度。因此,认为強度Ctl除了与散射体的大小、声阻抗的差、散射体的密度相关以外,还与B模式图像的亮度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此外,由特征量提取部42算出的近似多项式并不限定于ー次式,还能够使用二次以上的近似多项式。说明由衰减校正部422进行的校正。超声波的衰减量A能够表示为如下。A=2 a zf …(I)在此,α是衰减率,ζ是超声波的接收深度,f是频率。根据式(I)可知,衰减量A与频率f成比例。对于衰减率α的具体的值,在生物体的情况下为(Tl. O (dB/cm/MHz),更优选为O. 3^0. 7 (dB/cm/MHz),根据作为观察对象的脏器的种类来决定。例如,在作为观察对象的脏器为胰腺的情况下,决定为a =0.6 (dB/cm/MHz)。此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还能够设为以下结构能够根据来自输入部6的输入来变更衰减率α的值。衰减校正部422如下那样对由近似部421提取出的校正前特征量(斜率%、截距bQ、強度Ctl)进行校正。
a=a0+2 α ζ …(2)b=b0 ... (3)c=c0+2 a zfMID (=afMID+b)…(4)根据式(2)、(4)可知,衰减校正部422进行如下校正超声波的接收深度ζ越大则校正量越大。另外,根据式(3),与截距相关的校正是恒等变换。这是由于,截距是与频率O(Hz)对应的频率成分而没有被衰减。图像处理部5具有Β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其根据回波信号来生成B模式图像数据;以及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其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对数字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对数变换、増益处理、对比度处理等使用公知技术的信号处理,并且进行数据的间隔剔除等,由此生成B模式图像数据,其中,与根据显示部7中的图像的显示范围而決定的数据步长相应地进行数据的间隔剔除。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用由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生成的B模式图像数据以及由特征量提取部42提取出的检体的特征量,在时间上连续地生成特征量图像数据。具体地说,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在能够设定以特征量提取部42提取出的特征量的至少一部分为坐标成分的坐标系的特征量空间上,在同一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随着时间经过而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在与特征点的最新位置相比远离第二区域且处于第一区域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对上述同一数据位置附加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连续地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在此,优选将第一区域设定为与例如癌症那样要通过观测发现的重要度高的组织性状对应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I中,对第一区域设置如上所述那样用于显示余像的虚拟的特征点,但是对于第二区域,即使同一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随着时间经过偏离第二区域,也不设置虚拟的特征点。換言之,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仅对存在于特征量空间上的第一区域内的特征点进行余像处理。存储部8具有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其存储包含已知检体的特征量的已知检体信息;窗函数存储部82,其存储频率分析部41进行频率分析处理时使用的窗函数;校正信息存储部83,其存储衰减校正部422进行衰减校正处理时參照的校正信息;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其存储与特征量空间有关信息,该特征量空间是根据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所存储的已知检体的特征量而设定的;以及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其存储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该特征量被算出为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所存储的特征量空间内的点的坐标值。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存储对已知检体进行频率分析而提取出的频谱的特征量。另外,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存储对与已知检体相关联的频谱的特征量按根据已知检体的组织性状的种类分类的每个组而算出的平均和标准偏差。在本实施方式I中,超声波接收信号的频谱的特征量的平均和标准偏差反应检体中的核肿大、异形等细胞水平的变化、间质中的纤维增生、实质组织被纤维替换等组织变化,与组织性状相应地呈现特有的值,鉴于此使用已知检体的频谱特征量的平均和标准偏差来进行组织性状的分类。窗函数存储部82存储Hamming、Hanning、Blackman等窗函数中的至少一个窗函数。校正信息存储部83存储与式(2广(4)的变换有关的信息。 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存储与根据由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存储的已知检体信息而设定的特征量空间有关的信息,作为该信息,存储根据特征量对多个已知检体进行分类而得到的多个组和各组的代表点。对于该代表点,例如可以设为组内的特征量的平均,也可以设为组内的特征量的重心。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所存储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在图2示出的特征量空间内,横轴为截距b、纵轴为強度c (參照式(3)、(4))。另外,图2示出的区域GpGv表示已知检体信息存储部81所存储的已知检体的组织性状分别为μ、V的组。区域Gli内的点μ ^和区域Gv内的点Vtl是构成各区域的要素的特征点的代表点。在本实施方式I中,设区域Gli为第一区域(以下称为余像区域),区域Gv为第二区域。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存储算出作为视觉信息的像素值时使用的特征点。作为这种特征点,除了由特征量提取部42提取出的特征点以外,还存在根据特征点的位置而决定的虚拟的特征点即余像用特征点。另外,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在规定的存储区域存储余像区域标志,根据算出像素值时使用的特征点是否为余像区域内的点,该余像区域标志取不同的值。例如,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将使用余像区域内的特征点或者余像用特征点来算出像素值的情况下的余像区域标志设为I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将使用余像区域外的特征点或者余像用特征点算出像素值的情况下的余像区域标志设为O进行存储。在图2中,还记载了通过代表点Utl和Vtl并以μ(ι— Vtl的朝向为正向的h轴(基准轴)。关于该h轴,在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决定帧中像素的像素值时、判断使用最新特征点的像素值还是使用已经存储的余像用特征点的像素值时使用。在图2示出的情况下,两个区域GpGv在特征量空间上存在于相互不交叉的区域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I中,以通过频率分析得到的频谱的特征量为指标进行分组,因此能够严加区别相互不同的组。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I中,对超声波的回波信号进行衰减校正,因此与不进行衰减校正的情况相比,还能够以更清楚地分离的状态得到特征量空间上的各组的区域。此外,在特征量空间上的b轴成分与c轴成分的刻度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期望适当地进行加权以使各距离的贡献大致均等。另外,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存储特征量空间上的点与像素值之间的关系作为按每个像素決定的视觉信息即像素值的信息。例如,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存储对截距b与強度c分配的构成颜色空间的变量的值。在此所指的顔色空间例如是指RGB表色系、补色系的变量、表示光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彩度)的表色系等。通过预先存储了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启动规定的OS的程序等的ROM以及存储各处理的运算參数、数据等的RAM等来实现存储部8。具有上述功能结构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超声波探头2以外的结构要素通过使用具备CPU的计算机来实现,该CPU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超声波观测装置I所具备的CPU从存储部8读出存储部8存储、保存的信息以及包含上述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的各种程序,由此执行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方法相关联的运算处理。此外,也能够将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动作程序记录到硬盘、快闪存储器、CD-ROM、DVD-ROM、软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广泛流通。图3是表示具有上述结构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3示出的流程图示出对ー帧进行的处理的概要。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识别帧的变量设为i(=l、 2、…)。在图3中,首先,超声波观测装置I将帧识别用的变量i设定为I (步骤SI)。接着,超声波观测装置I首先通过超声波探头2測量新检体(步骤S2)。之后,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使用从发送和接收部3输出的B模式图像用回波信号来生成B模式图像数据(步骤S3)。接着,控制部9进行控制,使显示部7显示与由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生成的B模式图像数据对应的B模式图像(步骤S4)。图4是表示显示部7中的B模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该图示出的B模式图像100是使采用RGB表色系作为颜色空间的情况下的变量即R(红)、G (緑)、B (蓝)的值一致的灰度等级图像。之后,频率分析部41通过FFT运算来进行频率分析,由此算出频谱(步骤S5)。在此,參照图5示出的流程图来详细说明由频率分析部41进行的处理(步骤S5)。首先,频率分析部41将最初成为分析对象的声线的声线编号L设为初始值Ltl(步骤S21)。例如可以对发送和接收部3最初接收到的声线附加初始值Lci,也可以对与通过输入部6设定的关心区域的左右ー侧的边界位置对应的声线附加初始值L。。接着,频率分析部41算出设定于一个声线上的多个数据位置的全部位置的频谱。首先,频率分析部41设定代表用于进行FFT运算而获取的一系列数据群(FFT数据群)的数据位置Z (相当于接收深度)的初始值Ztl (步骤S22)。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一个声线的数据排列的图。在该图示出的声线LD中,白色或者黒色的长方形意味着ー个数据。以与发送和接收部3进行的Α/D变换中的采样频率(例如50MHz)对应的时间间隔使声线LD离散化。在图6中,示出将声线LD的第一个数据设定为数据位置Z的初始值Ztl的情況。此外,图6严格说来仅是一例,能够任意地设定初始值Ztl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将与关心区域的上端位置对应的数据位置Z设定为初始值4。之后,频率分析部41获取数据位置Z的FFT数据群(步骤S23),使由窗函数存储部82存储的窗函数作用于获取到的FFT数据群(步骤S24)。这样使窗函数作用于FFT数据群,由此避免FFT数据群在边界处不连续,从而能够防止产生伪像。接着,频率分析部41判断数据位置Z的FFT数据群是否为正常的数据群(步骤525)。在此,FFT数据群需要具有2的乘方个数据数。以下,将FFT数据群的数据数设为2n(n为正整数)。FFT数据群为正常是指数据位置Z在FFT数据群中位于从前方起第21^1的位置。換言之,FFT数据群正常是指在数据位置Z的前方存在2n_i-l (设为=N)个数据而在数据位置Z的后方存在2^(设为=M)个数据。在图6示出的情况下,FFT数据群F2、F3、Fk^1正常,另ー方面FFT数据群F1、Fk异常。其中,在图6中,设为n=4 (N=7、M=8)。在步骤S25中的判断的结果是数据位置Z的FFT数据群正常的情况下(步骤S25 “是”),频率分析部4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27。在步骤S25中的判断的结果是数据位置Z的FFT数据群不正常的情况下(步骤S25 否”),频率分析部41对不足部分插入零数据,由此来生成正常的FFT数据群(步骤
526)。在追加零数据之前使窗函数作用于在步骤S25中判断为不正常的FFT数据群。因此,即使对FFT数据群插入零数据,也不产生数据的不连续。在步骤S26之后,频率分析部4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频率分析部41使用FFT数据群来进行FFT运算,由此得到频谱(步骤S27)。图7和图8是表示由频率分析部41算出的频谱例的图。在图7和图8中,横轴f是频率,纵轴I为强度。在图7和图8分别示出的频谱曲线C1和C2中,频谱的下限频率
和上限频率fHrcH是根据超声波探头2的频带、由发送和接收部3发送的脉冲信号的频带等来决定的參数,例如是fOT=3MHz、f_ = IOMHzο此外,通过后述的特征量提取处理来说明图7示出的直线L1和图8示出的直线L2。在本实施方式I中,曲线和直线由离散的点的集合构成。这ー点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接着,频率分析部41对数据位置Z加上规定的数据步长D而算出下ー个分析对象的FFT数据群的数据位置Z (步骤S28)。期望此处的数据步长D与由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生成B模式图像数据时利用的数据步长一致,但是在想要削减频率分析部41中的运算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比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所利用的数据步长大的值。在图6中,示出D=15的情况。之后,频率分析部41判断数据位置Z是否大于最终数据位置Zmax (步骤S29)。在此,最終数据位置Zmax可以是声线LD的数据长度,也可以是与关心区域的下端对应的数据位置。在判断的结果是数据位置Z大于最终数据位置Zmax的情况下(步骤S29 是”),频率分析部41使声线编号L増加I (步骤S30)。另ー方面,在数据位置Z为最终数据位置Zmax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9 否”),频率分析部41返回到步骤S23。这样,频率分析部41针对ー个声线LD,对[((Zmax-ZtlVDHl] (=K)个FFT数据群进行FFT运算。在此,[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在通过步骤S30増加之后的声线编号L大于最終声线编号Lmax的情况下(步骤S31 是”),频率分析部41返回到图2示出的主例程。另ー方面,在通过步骤S30増加之后的声线编号L为最终声线编号Lmax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1 否”),频率分析部41返回到步骤S22。这样,频率分析部41对(Lniax-LJl)个声线各自进行K次的FFT运算。此外,例如可以对由发送和接收部3接收到的最終的声线附加最終声线编号Lmax,也可以对与关心区域左右的任一个边界对应的声线附加最終声线编号Lmax。以下,将频率分析部41对全部声线进行的FFT运算的总数(Lmax-LQ+1) XK设为P。
接在上述说明的步骤S5的频率分析处理之后,作为近似处理,近似部421对频率分析部41算出的P个频谱进行回归分析,由此提取校正前特征量(步骤S6)。具体地说,近似部421通过回归分析来算出对频带fww〈f〈fHrcH的频谱进行近似的一次式,由此作为校正前特征量而提取出使该一次式具有特征的斜率%、截距b、強度C(l。图7示出的直线L1和图8示出的直线L2是在该步骤S6中对频谱曲线C1和C2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而得到的回归直线。之后,衰减校正部422对由近似部421提取出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处理(步骤S7)。例如在数据的采样频率为50MHz的情况下,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为20(nsec)。在此,当将声速设为1530 (m/sec)时, 数据采样距离间隔成为1530 (m/sec) X20(nsec)/2=0. 0153(mm)。当将从声线LD的第一个数据起到处理对象的FFT数据群的数据位置为止的数据步长数为k吋,该数据位置Z成为O. 0153k (mm)。衰减校正部422将这样求得的数据位置Z的值代入到上述式(2Γ(4)的接收深度ζ,由此算出作为频谱的特征量的斜率a、截距b、強度C。图9是表示根据对与图7示出的直线LI相关联的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之后的特征量而决定的直线的图。表示图9示出的直线L/的式如下。I=af+b= (a0+2 α Z) f+bO …(5)根据该式(5)也可知,与直线L1相比,直线L/的斜率大且截距的值相同。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生成特征量图像数据(步骤S8)。图10是表示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所进行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识别帧所包含的像素的变量设为j(=l,2,…,jmax)。另外,将与第i个帧(第i帧)的像素j对应的特征量即截距bjj)和強度Ci (j)的组(bi(j),Ci(j))称为特征点,记载为Si (j)。在图10中,首先,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将像素识别用的变量j设定为1(步骤 S41)。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获取由特征量提取部42提取出的特征点(第一特征点)Si (j)(步骤S42),从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读出获取到的特征点Si (j)的余像区域标志,判断余像区域标志的值(步骤S43)。在余像区域标志为O的情况下(步骤S43 “O”),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用特征点Si (j)来算出像素j的像素值(步骤S44)。与此相对,在获取到的特征点Si (j)的余像区域标志为I的情况下(步骤S43 “I”),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是否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45)。图11是表示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1中,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分别算出将特征点SiU)和余像用特征点(第二特征点)IV1U)投影到特征量空间内的h轴的投影点S’ i(j)和T’ ^1(J)的坐标(步骤S61)。接着,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将代表点μ ^设为起点,判断分别以投影点S%(j)和T’hU)为终点的两个矢量μ-’、μ J’的朝向是否相同(步骤S62)。在判定的结果是两个矢量μ"’、U0Tj的朝向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62:“是”),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算出投影点S’ Jj)与代表点μ C1之间的距离も以及投影点T’ ^1(J)与代表点之间的距离dT (步骤S63) ο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对两个距离ds与dT进行比较(步骤S64)。如果比较的结果是ds ^ dT (步骤S64 是”),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为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65),转移到步骤S46。图12是表示两个矢量yQS’、μαΤ’具有相同朝向且屯彡dT的特征量空间的状况的图。在该情况下,投影点S’ Jj)比投影点T’ ^1(J)更接近区域Gv的代表点Vtlt5因而,基于余像用特征点IV1U)来决定像素值,能够以与特征量处于区域Gij内时的显示方式接近的显示方式显示图像。換言之,将与特征点SiU)对应的像素值替换为与虚拟的特征点即余像用特征点IV1 (j)对应的像素值来进行显示,能够以与特征量处于区域Gli内时的显示方式接近的显示方式显示图像。如果步骤S64中的比较结果是ds〈dT(步骤S64 否”),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为不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66),转移到步骤S46。图13是表示两个矢量μ"’、μ J’具有相同朝向ids〈dT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状况的图。在该情况下,与投影点
相比投影点S’ Jj)远离区域Gv的代表点Vtltj因而,基于区域Gli内的特征点Si (j)来决定像素值能够显示具有根据区域Gli内的更正确的位置而附加的像素值的图像。在步骤S62中,两个矢量μ-,、μ0Τ,的朝向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62 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转移到步骤S66。图14是表示两个矢量μ -’、μ J’具有不同朝 向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状况的图。在该情况下,与投影点T’ ^1(J)相比投影点S’ Jj)远离区域Gv的代表点V(l。因而,基于特征点Si (j)来决定像素值能够显示具有根据区域Gli内的更正确的位置而附加的像素值的图像。再次參照图10进行说明。在步骤S45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结果是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46 是”),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用余像用特征点IV1(J)来算出像素值(步骤S47)。另ー方面,在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46 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转移到步骤S44。在步骤S44或者步骤S47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使用于像素值的计算的特征点Si (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IV1(J)是否存在于余像区域内(步骤S48)。在特征点SiU)或者余像用特征点IV1(J)不存在于余像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48:“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进行处理将余像区域标志设为O (步骤S49)。之后,如果像素值的变量j为最大值jmax (步骤S50 是”),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结束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另ー方面,如果像素值的变量j小于最大值jmax (步骤S50 否”),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变量j増加I (步骤S51),返回到步骤S42。此外,在此的变量j的增加只不过意味着处理对象的像素的变更。因而,对各个像素附加的特征点、余像用特征点的变量不发生变化。说明在步骤S48中特征点Si(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IV1(J)存在于余像区域内的情况(步骤S48 是”)。在该情况下,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进行处理将余像区域标志设为I (步骤S52),使用特征点Si (j)算出余像用特征点Ti (j),记录到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步骤S53),转移到步骤S50。图15是表示余像用特征点Ti (j)的计算方法的概要的图。如图15所示,余像用特征点Ti (j)是使特征点Si (j)的各成分偏移规定量而得到的。即通过0^υ) + β、(^υ) + γ)来提供余像用特征点Ti(j)的坐标。在此,β、Y均为正的常数,被设定为使余像用特征点Ti (j)比特征点Si (j)更接近区域Gv的代表点Vtl的值。此外,在图15中,图示要偏移的方向与h轴平行的情況,但是这严格说来仅是一例。接着,显示部7显示由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生成的特征量图像(步骤S9)。图16是表示由显示部7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17是以黑白方式示意性地表示图16示出的图像的图。这些图示的特征量图像200与B模式图像100相比,图像彩色化,与组相应的颜色差异变得清晰。特征量图像200大致由绿色系区域200g和红色系区域2001■构成,用黄色系的颜色显示两个区域的边界部(在图17中未图示)。如图16所示,各区域并非由单一颜色构成。例如,绿色系区域200g是由接近绿色的颜色构成的像素聚集的区域。同样地,红色系区域2001■是由接近红色的颜色构成的像素聚集的区域。观察这种特征量图像200的观测者能够明确地识别组的差异即组织性状的差异。此外,控制部9也可以使显示部7排列显示特征量图像和B模式图像。由此,能够在一个画面上识别两个图像的差异。之后,在通过输入部6输入了结束处理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lO 是”),超声波观测装置I结束一系列处理。与此相对,在没有通过输入部6输入结束处理的指示信 号的情况下(步骤SlO ”否”),超声波观测装置I使帧识别用的变量i增加I (步骤Sll),返回到步骤S2。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I的效果。通常,超声波观测装置I以在检体内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平面为观测对象。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超声波观测装置I进行观测的状况的图。如图18所示,在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前端部设置有超声波探头2。超声波探头2具有由多个振子构成的振子群22。构成振子群22的多个振子分别在规定的定时依次发送超声波。所送信的超声波到达在检体内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平面PL。此外,在图18中,将切片平面PL记载为长方体状,但是这是为了方便起见而设置的,切片平面PL的实际形状根据检体的观测部分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图18示出的状况下,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存在超声波探头2和检体中的至少一个移动而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为观测对象的切 片平面PL发生变化。当切片平面PL发生变化时,有时会产生在最初的帧中观测到的检体内的组织Or在其后的帧中观测不到的情形。认为产生这种情形是由于在最初的帧中观测到的组织Or微小或者位于远离超声波探头的位置。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超声波探头与检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第一例)的图。在图19示出的情况下,在最初的特征量图像301中显示的组织Orl在其后连续显示的特征量图像302、303、304中完全消失。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在超声波探头与检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特征量图像的显示例(第二例)的图。在图20示出的情况下,在最初的特征量图像401中显示的组织0r2在其后显示的特征量图像402中消失。另外,在特征量图像402之后显示的特征量图像403中,显示形状与组织0r2不同的组织0r3。该组织0r3在其后的特征量图像404中消失。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在以往的超声波观测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超声波探头与检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而无法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图21以及图2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所进行的处理的效果的图。其中,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与图19相同的状况下的显示部7的显示例的图。如图21示出的情况下,与图19同样地,组织Orl仅在拍摄最初显示的特征量图像501的时刻被观测到。然而,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在后续的特征量图像502、503、504中,在与组织Orl相同的位置处也分别显示相同形状的余像0rll、0rl2、0rl3。其中,这些余像0rll、0rl2、0rl3的显示颜色与组织Orl的显示颜色相似,但是有少许不同。这是由于,在特征量空间内,与构成各余像的区域内的像素对应的特征点和与组织Orl内的像素对应的特征点不同。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与图20相同状况下的显示部7的显示例的图。在图22示出的情况下,组织0r2仅在拍摄最初显示的特征量图像601的时刻被观测到而显示。在图22中,在与图20的特征量图像402对应的特征量图像602中,显示组织0r2的余像0r21。另外,在特征量图像602后续的特征量图像603中,与图20的特征量图像403同样地显示组织0r3。在特征量图像603后续的特征量图像604中,显示组织0r3的余像0r31。此外,在图22示出的情况下,组织0r2的显示颜色与余像0r21的显示颜色不同,组织0r3的显示颜色与余像0r31的显示颜色不同。这样,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显示特征量图像时,即使在以往没有显示组织的帧中,也基于前一帧显示的组织或者余像来描绘余像,因此即使在某一帧中无法观测显示优先级高的组织,通过使用其前一帧的图像来进行余像显示,也能够长时间显示期望的组织。其结果是用户能够连续地观察想看的图像。图2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I中的衰减校正的效果的图。图23示出的图像700是没有进行衰减校正的情况下的特征量图像。该情况下的特征量图像是针对由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1生成的B模式图像将特征量b均匀地分配给R(红)、G (绿)、B (蓝)的灰度图像。特征量图像700在接收深度大的区域(图的下方区域)内由于衰减的影响而信号强度下降,图像变暗。与此相对,可知在使用同一 B模式图像来进行衰减校正后的特征量图像800中,得到画面整体亮度均匀的图像。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特征量空间内,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第i帧(i是自然数)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l)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替换与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l)帧中的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依次显示与所生成的该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显示具有与图像显示优先级高的区域附近的特征点对应的像素值的图像。因而,即使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也能够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通过对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而得到的频谱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来提取特征量,使用提取出的该特征量并且使用根据由多个已知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而提取出的频谱的特征量,因此不使用生物体组织的应变量、弹性率就能够明确地严加区别组织的差异。因而,通过高精度地观测检体,能够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求出已知检体的特征量时,以对通过频率分析得到的频谱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而得到的特征量为指标进行组织性状的分类、判断,因此能够严加区别相互不同的组织性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I中,使用进行了衰减校正的特征量,因此与使用不进行衰减校正而提取出的特征量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清楚地分离的状态得到特征量空间上的各组的区域。
在超声波弹性成像中,存在按压的压力难以传递到血管、淋巴管等脉管下部的问题。因此,在脉管附近形成肿瘤的情况下,肿瘤的边界不清楚,也难以鉴别肿瘤向脉管内的浸润,有时无法高精度地进行检体的观测。另外,在超声波弹性成像中,在检查者挤压检查部位时的压力、挤压速度上容易产生个体差异,因此还存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低这种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高精度地观测检体来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适合于解决超声波弹性成像特有的问题的技术。(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由特征图像数据生成部进行的特征图像数据生成处理与实施方式I不同。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与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结构要素对应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2中,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还存储了边界用特征点仏(」)。该边界用特征点仏0_)是使用于像素值的计算的特征点Si (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Ti (j),用于在下一帧中设定在特征量空间中判断余像条件时所需的边界。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所进行的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24中,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将像素识别用的变量j设定为I (步骤S71)。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获取由特征量提取部42提取出的特征点(第三特征点)Si (j)(步骤S72),从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4读出获取到的特征点Si (j)的余像区域标志,判断余像区域标志的值(步骤S73)。在余像区域标志为O的情况下(步骤S73 “O”),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用特征点Si (j)来算出像素j的像素值(步骤S74)。与此相对,在获取到的特征点Si (j)的余像区域标志为I的情况下(步骤S73 “I”),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是否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75)。图25是表示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25中,首先,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在特征量空间内设定通过边界用特征点Ug(J)并且与基准轴(h轴)正交的基准边界(步骤S91)。接着,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相对于基准边界特征点Si (j)与第二区域是否处于相同一侧(步骤S92)。在相对于基准边界特征点Si (j)与第二区域处于相同一侧的情况下(步骤S92 是”),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为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93),转移到步骤S76。图26是表示在由超声波观测装置I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在图26中,相对于由通过边界用特征点Ui^1(J)并且与h轴正交的直线构成的基准边界B,特征点Si (j)与第二区域即区域Gv处于相同一侧。此外,在特征量空间为三维空间的情况下,基准边界为平面。另一方面,在相对于基准边界特征点Si (j)与第二区域不处于相同一侧的情况下(步骤S92 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为没有满足余像条件(步骤S94),转移到步骤S76。图27是表示在超声波观测装置I所进行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中判断为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的特征量空间的结构的图。在图27中,相对于基准边界B特征点Si (j)与区域Gv位于不同侧。再次参照图24进行说明。在步骤S75的余像条件判定处理的结果是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76:“是”),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算出余像用特征点(第四特征点)Ti(j)(步骤 S77)。图28是表示步骤S77的余像用特征点算出处理(第一例)的概要的图。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首先求出通过特征点Si (j)且与基准边界B正交的直线(与h轴平行的直线),求出该直线与基准边界B的交点U,^(j),算出该交点U,(j)与特征点Si(J)之间的距离dsl。接着,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将距边界用特征点Ui (j)距离为dT1=dsl/η(η>1,η是常数)、比边界用特征点仏(」)更接近区域Gv且位于通过边界用特征点U^1 (j)而与基准边界B正交的直线上的点设为余像用特征点TiU)。此外,还能够将距离dT1定义为固定值。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用余像用特征点TiU)来算出像素j的像素值(步骤S78)。在步骤S76中没有满足余像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76 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转移到步骤S74。在步骤S74或者步骤S78之后,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判断使用于像素值的计算的特征点Si(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Ti(J)是否存在于余像区域内(步骤S79)。在特征点Si(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Ti(J)不存在于余像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79:“否”),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进行处理将余像区域标志设为O (步骤S80)。之后,如果像素值的变量j为最大值jmax (步骤S81 是”),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结束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像素值的变量j小于最大值jmax (步骤S81 否”),则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使变量j增加I (步骤S82),返回到步骤S72。此外,在此,变量j的增加只不过意味着处理对象的像素的变更。因而,对各个像素附加的 特征点、余像用特征点的变量不会发生变化。说明在步骤S79中特征点SiU)或者余像用特征点TiU)存在于余像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79 是”)。在该情况下,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进行处理将余像区域标志设为I (步骤S83),将使用于像素值的计算的特征点Si (j)或者余像用特征点Ti (j)作为边界用特征点Ui (j)而记录到特征量信息存储部85 (步骤S84),转移到步骤S81。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特征量空间中,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第i帧(i是自然数)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l)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l)帧中的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依次显示与所生成的该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显示具有与图像显示优先级高的区域附近的特征点对应的像素值的图像。因而,即使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也能够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2,通过对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而得到的频谱的校正前特征量进行衰减校正来提取特征量,使用提取出的该特征量并且使用根据由多个已知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而提取出的频谱的特征量,因此不使用生物体组织的应变量、弹性率就能够清楚地严加区别组织的差异。因而,能够高精度地观测检体,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其结果是能够提供适合于超声波弹性成像的技术。图29是表示图24的步骤S77的余像用特征点算出处理的其它例(第二例)的概要的图。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首先算出边界用特征点Up1U)与特征ASi (j)之间的距离dS2。接着,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52将距边界用特征点UiJj)的距离为dT2=dS2/n(n>l,η是常数)、比边界用特征点Uh (j)更接近区域Gv且位于通过边界用特征点Uh (j)和区域6,的代表点%的直线上的点设为余像用特征点Ti(J)。(实施方式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由特征量提取部进行的特征量提取处理与实施方式I不同。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与超声波观测装置I的结构要素对应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实施方式3的特征量提取处理中,首先衰减校正部422对由频率分析部41算出的频谱进行衰减校正处理。之后,近似部421对由衰减校正部422进行衰减校正后的频谱进行近似处理,由此提取频谱的特征量。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观测装置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30中,步骤SlOf S105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f S5的处理依次对应。在步骤S106中,衰减校正部422对由频率分析部41通过FFT演算而算出的全部频谱进行衰减校正(步骤S106)。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步骤S106的处理的概要的图。如图31所示,衰减校正部422针对频谱曲线C3,对所有频率f进行将上述式(I)的衰减量A加到强度I的校正,由此得到新的频谱曲线C/。由此,能够得到削减了伴随超声波传播的衰减的贡献的频谱。之后,近似部421对由衰减校正部422进行衰减校正后的所有频谱进行回归分析,由此提取频谱的特征量(步骤S107)。具体地说,近似部421通过回归分析来算出一次式的斜率a、截距b以及中心频率fMID处的强度C。图31示出的直线L3是在该步骤S107中对频谱曲线C3进行特征量提取处理而得到的回归直线(截距b3)。步骤S108 S111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8 S11的处理依次对应。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特征量空间内,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第i帧(i是自然数)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i+l)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l)帧中的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包含与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依次显示与所生成的该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显示具有与图像显示优先级高的区域附近的特征点对应的像素值的图像。因而,即使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经过发生变化,也能够长时间观测期望的组织。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3,对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而得到的频谱进行衰减校正,根据衰减校正后的频谱提取特征量,使用提取出的该特征量并且使用根据由多个已知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而提取出的频谱的特征量,因此不使用生物体组织的应变量、弹性率就能够清楚地严加区别组织的差异。因而,能够高精度地观测检体,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也适合于超声波弹性成像的技术。附图标记说明I :超声波观测装置;2 :超声波探头;3 :发送和接收部;4 :运算部;5 :图像处理部;6 :输入部;7 :显示部;8 :存储部;9 :控制部;21 :信号变换部;41 :频率分析部;42 :特征量提取部;51 :B模式图像数据生成部;52 :特征量图像数据生成部;81 :已知检体信息存储 部;82 :窗函数存储部;83 :校正信息存储部;84 :特征量空间信息存储部;85 :特征量信息存储部;100 :B模式图像;200、301 304、401 404、501 504、601 604、700、800 :特征量图像;200g :绿色系统区域;200r :红色系统区域;421 :近似部;422 :衰减校正部。

1.一种超声波观测装置,对检体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由上述检体反射的超声波,该超声波观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频率分析部,其对接收到的超声波算出决定的多个数据位置处的频谱; 特征量提取部,其通过对上述频率分析部算出的频谱进行近似来提取针对上述频谱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量; 图像处理部,其依次生成包含与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出的特征量有关的信息的特征量图像数据;以及 显示部,其依次显示与上述图像处理部依次生成的特征量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其中,在能够设定以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特征量的至少一部分为坐标成分的坐标系的特征量空间内,在规定的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在上述显示部上的第i帧中存在于规定的第一区域内而在接下来的第α+1)帧中向图像显示的优先级低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接近的情况下, 上述图像处理部在与最新特征点的位置相比远离上述第二区域且处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周边的位置处设置虚拟的特征点,利用与该虚拟的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来替换与上述规定的数据位置的在第(i+1)帧中的上述最新特征点对应的视觉信息,由此生成上述特征量图像数据,其中,i是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声波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将同一数据位置处的频谱的特征点,即生成上述第(i+1)帧时算出的第一特征点以及生成上述第i帧时算出的第二特征点投影到分别通过上述第一区域的代表点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的基准轴,根据投影点与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上述第一特征点和上述第二特征点与上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特征点是根据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出的特征量而决定的特征点, 上述第二特征点是上述虚拟的特征点。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声波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以与分别通过上述第一区域的代表点和上述第二区域的代表点的基准轴正交且通过生成上述第i帧时作为同一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