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听觉测定装置及其方法

  • 专利名称
    听觉测定装置及其方法
  • 发明者
    伊藤元邦
  • 公开日
    2012年5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6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6月4日
  •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61B5/12GK102481122SQ2011800031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听觉测定装置,测定受听者的听觉,具备 测定音生成部,生成包含检查音和掩蔽音的测定音; 测定音输出部,对上述受听者输出所生成的上述测定音; 察觉判断部,判断上述受听者是否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以及调整部,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不能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上述掩蔽音的频率特性量或上述掩蔽音的时间特性量或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中的至少1个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能够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至少1个上述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不变化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调整与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变化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调整在上述判断结果变化的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外的音响特性量中的至少1个;上述测定音输出部输出由上述调整部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后的测定音; 将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上述调整部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的调整、以及上述测定音输出部的测定音的输出反复进行多次,来测定听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上述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上述掩蔽音的时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缩小上述时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扩大上述频隙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上述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上述掩蔽音的时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缩小上述频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扩大上述时隙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上述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 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降低上述声压级; 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扩大上述频隙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上述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 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缩小上述频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提高上述声压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调整部在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不变化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回到作出与上述判断结果不同的判断的紧前的情况的上述测定音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察觉判断部具有输入部,该输入部输入上述受听者针对上述检查音可听、不可听;在被输入了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受听者察觉到上述检查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上述察觉判断部在上述输入部连续2次输入了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上述测定音输出部在上述输入部仅输入一次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再次输出与上次相同的测定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上述测定音的音响特性量; 根据被存储的上述音响特性量,推测上述受听者的掩蔽曲线10.一种听觉测定方法,测定受听者的听觉,包括 测定音生成步骤,生成包含检查音和掩蔽音的测定音;测定音输出步骤,对上述受听者输出所生成的上述测定音; 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上述受听者是否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以及调整步骤,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不能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上述掩蔽音的频率特性量或上述掩蔽音的时间特性量或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中的至少1个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能够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至少1个上述音响特性量; 在上述调整步骤中,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不变化的情况下,调整与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变化的情况下,调整在上述判断结果变化的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外的音响特性量中的至少1个;在上述测定音输出步骤中,输出通过上述调整步骤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后的测定音; 将上述察觉判断步骤中的判断、上述调整步骤中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的调整、以及上述测定音输出步骤中的测定音的输出反复进行多次,来测定听觉11.一种程序,记录在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使计算机执行测定受听者的听觉的听觉测定方法,该程序包括测定音生成步骤,生成包含检查音和掩蔽音的测定音; 测定音输出步骤,对上述受听者输出生成的上述测定音; 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上述受听者是否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以及调整步骤,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不能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上述掩蔽音的频率特性量或上述掩蔽音的时间特性量或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中的至少1个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能够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至少1个上述音响特性量; 在上述调整步骤中,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不变化的情况下,调整与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变化的情况下,调整在上述判断结果变化的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外的音响特性量中的至少1个;在上述测定音输出步骤中,输出通过上述调整步骤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后的测定音; 将上述察觉判断步骤中的判断、上述调整步骤中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的调整、以及上述测定音输出步骤中的测定音的输出反复进行多次,来测定听觉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人的听觉的装置及其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利用图1对本发明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图1(a)为表示以时间t为变量的时间掩蔽曲线的示意图,图1(b)为表示以频率f 为变量的频率掩蔽曲线的示意图已知在将小于掩蔽曲线的声音提示给受听者的情况下, 即使提示的时刻和频率成分不同于掩蔽音,受听者仍没有察觉到该声音如果将该时间和频率的掩蔽作用组合,则能够考虑如图1(c)那样的掩蔽曲面如果利用该掩蔽曲面,则上述以往技术可说明为如图2(a)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将掩蔽音的频隙宽度扩大,直至在已设定的掩蔽音和探测音的提示等级中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因此看作在频率一等级平面内如图中的箭头那样调节音响特性来测定另外,以往发明(非专利文献2)的方法如图2(b)所示,在已设定的探测音的提示等级、时隙宽度、频隙宽度中受听者察觉不到探测音的情况下,提高探测音的提示等级,在察觉到的情况下,降低探测音的提示等级,因此看作在规定的时间 频率条件下如图中箭头那样调节音响特性来测定这里,频隙是指利用带阻滤波器等而在频率轴上生成的无音部分,时隙是指利用等级调整等而在时间轴上生成的无音部分这样,在以往技术中,根据受听者的响应,调节间隙宽度或探测音的提示等级等的一个音响特性量来测定因此,只能测定掩蔽曲线或掩蔽曲面(以下统称为“掩蔽曲线”) 中的一点但是,如果如图3所示,以在受听者察觉不到探测音的情况下,扩大掩蔽音的频隙、在察觉到的情况下缩小掩蔽音的时隙的方式根据受听者的响应改变不同的音响特征量,则可直接跟踪掩蔽曲线于是,可在短时间内更加正确地测定掩蔽曲线除了上述掩蔽音的频隙,时隙以外,通过组合探测音或掩蔽音的提示等级等的音响特性,也同样能够直接跟踪掩蔽曲线此外,如图4(a)所示,根据非专利文献2,频率和时间掩蔽曲线的形状因掩蔽音的提示等级而变化于是,例如图4(b)所示,如果以在受听者无法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扩大掩蔽音的频隙、在可察觉到的情况下提高掩蔽音的提示等级的方式根据受听者的响应改变不同的音响特性量,则可一次性地测定依赖于等级的掩蔽曲线的变化于是,可在短时间内更加正确地测定掩蔽曲线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于相同的部件附加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各种音响特性量的值或值的范围为一个例子,也可对应于听力障碍的程度、所要求的精度、可实施测定的时间的限制等来适当改变(实施方式1)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听觉测定装置100的结构的模块图听觉测定装置100包括测定音生成部101和测定音输出部102测定音生成部101 生成用于听觉测定的测定音测定音输出部102输出被生成的测定音另外,听觉测定装置100包括察觉判断部103、调整部104、判断部105察觉判断部103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到输出的测定音所包含的探测音(检查音)调整部104调整测定音的音响特性量判断部105判断测定的继续测定音生成部101生成包含具有规定的音响特性量的探测音和掩蔽音(干扰音) 的测定音这里,音响特性量指探测音或掩蔽音的频率特性量(中心频率、频带宽度、频隙宽度等)、时间特性量(音的继续时间、时隙宽度等)、声压级这样的特性量测定音输出部102从耳机等输出测定音生成部101生成的测定音察觉判断部103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调整部104根据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的结果,调整测定音的音响特性量判断部105根据音响特性量、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接着,利用图6对听力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听觉测定装置的测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测定音生成部101生成包含探测音和掩蔽音中的至少一方的测定音(步骤S 101)测定音输出部102从扬声器、耳机等输出生成的测定音(步骤S102)这里,所提示的测定音既可以按照例如0. 1 10秒左右的指定的继续时间提示1 次,也可以经过例如0. 1 2秒左右的指定间隔提示多次,还可以将它们组合(以下称为分别提示的方法)此外,如后面所述,还有不同的测定音经过指定间隔而提示的情况另外, 指定时间、指定间隔只要是相对于受听者的测定、现实的数值即可,并不限于上述例子此夕卜,在利用如非专利文献3所示的Bekesy Tracking这样的方法的情况下,也可连续地提示 (以下称为连续提示的方法)察觉判断部103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步骤S103)作为具体的判断方法的一个例子,将测定音提示1次或多次,让受听者直接回答是否察觉到探测音,来判断作为判断方法的另一个例子,也可以通过受听者在察觉探测音的期间,持续回答察觉,另外在未察觉的期间,持续回答未察觉,来判断此外,受听者的回答例如可以是口头的回答,也可以是在听得见的情况下利用按下按钮这样的利用接口的方法或者,也可以是脑波测定这样的客观的方法此外,作为判断方法的其他一个例子,依次提示包含探测音和掩蔽音双方的音以及仅包含掩蔽音的音,让回答哪一方包含探测音,根据其正确回答 误答来判断在此情况下,即使随机回答,仍以一定的比例产生正确回答,因此也可利用变形上下法等的方法来判断例如,也可以在连续地正确回答2次以上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察觉探测音,在误答1次的情况下,判断为未察觉到探测音根据察觉判断部103的判断结果,调整部104调整测定音的1个以上的音响特性量(步骤S104)这里,在判断为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向不能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音响特性量,在判断为受听者未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音响特性量另外,在是否察觉的判断结果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调整与紧前调整的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在判断结果变化的情况下,调整紧前调整的音响特性量以外的音响特性量在步骤S104中调整音响特性量之后,判断部105根据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或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步骤S105)例如,在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脱离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或者,在测定的次数或测定时间超过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在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1,继续测定利用图7对步骤S104中的调整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听觉测定装置中的音响特性量调整处理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为受听者察觉探测音的情况下(步骤S1041),在调整部 104中向不能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1个以上的音响特性量(音响特性量1)(步骤S1042) 这里,向不能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是指探测音本身的调整(降低探测音的提示等级、缩短提示时间等)、或者掩蔽音的掩蔽量增加的调整(提高掩蔽音的提示等级,使频隙变窄, 使时隙变窄等)另一方面,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为受听者察觉不到探测音的情况下(步骤 S1041),调整与步骤S1042不同的1个以上的音响特性量(音响特性量2),以能够察觉探测音这里,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是指探测音本身的调整(提高探测音的提示等级、 延长提示时间等)、或者掩蔽音的掩蔽量减少的调整(降低掩蔽音的提示等级、扩大频隙, 扩大时隙等)作为调整的一个例子,在步骤S1042中调整频率特性量或时间特性量中的一方, 在步骤S1043中调整探测音的声压级通过像这样调整来反复测定,能够进行沿掩蔽曲线的测量,因此能够更正确且更高速地测定频率掩蔽曲线或时间掩蔽曲线作为调整的另一个例子,在步骤S1042中调整频率特性量,在步骤S1043中调整时间特性量或者,在步骤S1042中调整时间特性量,在步骤S1043中调整频率特性量通过像这样调整来反复测定,能够进行沿掩蔽曲线的测量,因此能够更正确且更高速地测定与频率及时间有关的掩蔽曲线作为调整的又一个例子,在步骤S1042中调整频率特性量和时间特性量这双方, 在步骤S1043中调整探测音的声压级通过像这样调整来反复进行测定,能够高速地测定与频率及时间有关的掩蔽曲线作为调整的又一个例子,在步骤S1042中调整频率特性量和时间特性量中的1方、 或同时调整两方,在步骤S1043中调整探测音的声压级通过像这样调整来反复进行测定, 能够高速地测定依赖于等级而变化的掩蔽曲线的形状利用图8对步骤S104的调整的另一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探测音(步骤S1044),在判断的结果相对于上次未改变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4中“否”),在调整部104中选择与上次调整的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步骤S1046)另一方面,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探测音(步骤S1044),在判断的结果相对于上次改变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4中“是”),在调整部104中选择与上次调整的音响特性量至少一个不同的的音响特性量(步骤S1045)另外,在利用上述的变形上下法的判断方法中,有时不进行音响特性量的调整,而再次提示相同的测定音例如,如果在连续2次正确回答的情况下才判断为察觉到探测音, 则在第1次的正确回答下不进行音响特性量的调整或者,也可以减少第1次的正确回答下的音响特性量的调整量(例如,4分之1 一半左右),在第2次的正确回答下进行剩余的调整接着,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探测音(步骤S1041),在判断为受听者察觉探测音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1中“是”),在调整部104中向不能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所选择的上述音响特性量(步骤S1047)另一方面,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在判断为受听者没有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1中“否”),在调整部104中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所选择的上述音响特性量(步骤S1048)如以上那样,听觉测定装置100根据受听者的探测音的察觉状况,调整不同的音响特性量,由此,能够将掩蔽曲线直接跟踪、而不是像以往方法那样一点一点地测定,能够更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实施方式2)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听力测定装置200的结构的模块图听觉测定装置200包括测定音生成部201、测定音输出部102、察觉判断部103、调整部204、判断部205、以及初始值设定部206测定音生成部201生成用于听觉测定的测定音测定音输出部102输出生成的测定音察觉判断部103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输出的测定音调整部204调整测定音判断部205判断测定音的调整初始值设定部206进行测定音的初始设定测定音生成部201利用由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生成作为纯音的探测音和作为频带噪音的掩蔽音并进行合成而生成测定音调整部204根据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的结果,调整掩蔽音的音响特性量判断部205根据音响特性量或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初始值设定部206设定探测音、掩蔽音的音响特性量的初始值接着,利用图10对听觉测定装置200的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0为表示测定处理的流程图初始值设定部206设定探测音、掩蔽音的音响特性量的初始值(步骤S207)以下,利用图11(a),图11(b)对音响特性量进行说明将掩蔽音(频带噪音)的提示等级(Lm)和探测音(纯音)的提示等级(Lp)设定为进行测定的等级该等级在人通常可听见的等级(0 120dB)的范围内设定另外,在听力障碍者的情况下,有时需要设定为比其大探测音的频率(fp)设定在测定的频率该频率只要在人的可听频带(20 20000Hz)的范围内,则任意值都可以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听觉测定装置及其方法目前,一般进行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特性的检查是基于听度计(audiometer)的听力等级(纯音可听阈值)的检查。在听力检查中,可针对每个频率了解听力障碍者的最小可听阈值。但是听力障碍的机理是复杂的,不仅是听力等级,而且产生补充现象,频率 时间掩蔽的增加等各种听觉特性的变化(参照非专利文献1)。作为用于把握如上所述的听觉特性的变化的装置的一个例子,提出了推测与频率掩蔽的关联大的、听觉滤波器的形状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置中,利用附加了作为在频率轴上生成的无音部分的频隙(frequency gap)的掩蔽音(干扰音)和探测音(检查音),在设定掩蔽音和探测音的提示等级之后,一边慢慢地扩大频隙的宽度,一边观测是否听得见探测音,测定听得见探测音的最小的间隙宽度。接着,根据测定的频隙宽度的数值,利用变换式推测听觉滤波器的形状。此外,作为另一例子,提出了测定频率掩蔽和时间掩蔽双方的装置(参照非专利文献2)。在该装置中,利用附加了频隙或在时间轴上生成的作为无音部分的时隙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掩蔽音和探测音,在设定掩蔽音的提示等级和频隙宽度及时隙宽度之后,一边将探测音的提示等级上下改变,一边观测是否听得见探测音,测定听得见探测音的最小的提示等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741651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禾Ij 文献 1:B.C.J Moore, "Cochlear hearing loss", 2nd ed.,John ffiley&Sons Ltd. ,2007非专利文献 2 :Β· Larsby and S. Arlinger, "Auditory temporal and spectral resolution in normal and impaired hearing,,,J. Am. Acad. , Audiol. , 1999, vol. 10, no. 4,pp.198 210非专利文献3 立木孝(主编),听觉检查的实际(修订2版),pp. 62 67. 2004 年2月5日发明概要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基于仅仅着眼于频率掩蔽的近似曲线来推测,因此具有无法正确地把握个人差异大的掩蔽曲线的问题。另外,如专利文献1中的频隙的宽度、非专利文献2中探测音的提示等级那样,仅对一个音响特性量进行调整并测定,因此只能测定掩蔽曲线中的一点。因此,具有下述的问题,即,为了提高推测的正确性,需要进行多个测定,对于受听者来说,从时间上和身体上都造成负担。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的听觉测定装置及其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个形式的听觉测定装置具备测定音生成部,生成包含检查音和掩蔽音的测定音;测定音输出部,对上述受听者输出生成的上述测定音;察觉判断部,判断上述受听者是否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以及调整部,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不能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上述掩蔽音的频率特性量或上述掩蔽音的时间特性量或上述检查音的声压级中的至少1个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向上述受听者能够察觉上述检查音的方向调整至少 1个上述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不变化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调整与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相同的音响特性量;在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变化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调整在上述判断结果变化的紧前调整的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外的音响特性量中的至少1个;上述测定音输出部输出由上述调整部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后的测定音;将上述察觉判断部的判断、上述调整部的上述音响特性量的调整、以及上述测定音输出部的测定音的输出反复进行多次,来测定听觉。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的结构上述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上述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上述掩蔽音的时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缩小上述时隙宽度;在上述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上述检查音的情况下,上述调整部扩大上述频隙宽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可为下述的结构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掩蔽音的时隙宽度,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缩小频隙宽度,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扩大时隙宽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的结构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检查音的声压级,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降低声压级,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扩大频隙宽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此外,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可为下述的结构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性量是掩蔽音的频隙宽度以及检查音的声压级,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缩小频隙宽度,在察觉判断部判断为未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调整部提高声压级。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还有,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可为下述的结构调整部在察觉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不变化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调整上述音响特性量,以回到作出与上述判断结果不同的判断的紧前的情况的上述测定音。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再有,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可为下述的结构上述察觉判断部具有输入部,该输入部输入上述受听者针对上述检查音可听、不可听;在输入了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 判断为上述受听者察觉到上述检查音。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的结构上述察觉判断部在上述输入部连续2次输入了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判断为察觉到上述检查音;上述测定音输出部在上述输入部仅输入一次上述检查音可听的情况下,再次输出与上次相同的测定音。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再有,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置还可为下述的结构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测定音的音响特性量;根据存储的上述音响特性量,推测上述受听者的掩蔽曲线。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根据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来调整不同的音响特性量,由此不像以往方法那样一点一点地测定掩蔽曲线,而是能够直接跟踪,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图1的(a)为表示以时间t为变量的时间掩蔽曲线的示意图,图1的(b)为表示以频率f为变量的频率掩蔽曲线的示意图,图1的(c)为表示由图1的(a)所示的时间掩蔽曲线和图1的(b)所示的频率掩蔽曲线获得的掩蔽曲面的示意图。图2的(a)为利用图1的(c)所示的掩蔽曲面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的原理的示意图,图2的(b)为利用图1的(c)所示的掩蔽曲面表示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现有技术的原理的示意图。图3为利用图1的(C)所示的掩蔽曲面表示本发明的原理的示意图。图4的(a)为表示由掩蔽音等级的变化造成的、掩蔽曲面的变化的示意图,图4的 (b)为表示利用掩蔽曲面的本实施方式的原理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听觉测定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听觉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听觉测定装置中的音响特性量调整处理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听觉测定装置中的音响特性量调整处理的动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听觉测定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听觉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模块图。图11的(a)为用时间轴表示本发明的音响信号和音响特性量的图,图11的(b) 为用频率轴表示本发明的音响信号和音响特性量的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听觉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听觉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听觉测定装置的结构的流程图。图15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听觉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的(a)为表示频隙宽度和时隙宽度的调整日志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6的(b) 为表示掩蔽曲线的测定法的图。图17的(a)为表示连续产生察觉到的判断时的音响特性量的再调整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的(b)为表示连续产生未察觉到的判断时的音响特性量的再调整的一个例子的图。

探测音的持续时间(Tp)只要是人通常察觉的长度,则任意时间都可以。例如,如非专利文献2那样,也可设定为175ms。或者,也可以为连续音。掩蔽音的中心频率设定为与探测音的频率相同的(fp)。但是,在测定掩蔽音的非对称性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不同的中心频率。掩蔽音的频带宽度(Wm)只要是足以将探测音掩蔽的频带宽度,则任意值都可以。 例如,如非专利文献2所示,也可以设定为1八音度(Octave),也可以是其一半的2分之1 八音度左右,但是如果过窄,则在听觉上难以与纯音相区分,因此优先设定在有区别的范围内。但是,在将后述的掩蔽音的频隙宽度设定得较宽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该频隙宽度宽,或者,也可利用没有频带限制的宽频带噪音。掩蔽音的频隙宽度(Wg)设定为打算测定的最小的值。例如,在从不存在频隙的状态开始测定的情况下,设定为O八音度。掩蔽音的时隙宽度(Tg)优选设定为在上述掩蔽音提示等级,探测音提示等级和频隙宽度下能够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长度。作为听力健康者的一个例子,在将掩蔽音的提示等级设定为70dB,将探测音的提示等级设定为20dB,将探测音的频率和掩蔽音的中心频率设定为1kHz,将频隙宽度设定为0. 1八音度的情况下,设为80msec左右即可。但是,该值因受听者而不同,特别是在听力障碍者的情况下有时非常大。在难以预先设定适当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与听力健康者相同、或大到2 3倍左右的值。此外,也可以对探测音或掩蔽音设置上升 下降部分(Tsp,Tsg),以避免因探测音或掩蔽音的提示等级急剧变化而产生不需要的咔嗒(click)声。例如,如非专利文献2那样, 也可以将Tsp设定为50ms。另外,在通过其他的掩蔽噪音对不需要的咔嗒声进行掩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上升·下降部分小于上述值,或者消除上升·下降部分(即,Oms)。在图10的步骤S103的判断处理中,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受听者察觉探测音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1中“是“),在调整部204中向不能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时间特性量(步骤S2042)。更具体地说,缩短时隙宽度(Tg)。缩短的量既可以是一定的值(例如, 10msec),也可以是一定的比例(例如,当前的时隙宽度的10% )。另外,还可以根据测定所要求的精度而设定。例如,在确认掩蔽曲线的大致的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比上述值更大的值,反之,在确认掩蔽曲线的细节的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比上述值更小的值。另一方面,在步骤S103的判断处理中,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受听者未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1中“否”),在调整部204中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频率特性量(步骤S2043)。更具体地说,扩大频隙宽度(Wg)。扩大的量也可与步骤S2042相同,既可以是一定的值(例如,0.1八音度),也可以是一定的比例(例如,当前的频隙宽度的10% )。另外,与步骤S2042相同,也可以根据测定所要求的精度而设定。在步骤S2042或步骤S2043中调整音响特性量之后,判断部205根据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或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步骤S205)。更具体地说,在时隙宽度为小的值(作为听力健康者的一个例子,可察觉时隙的 1 20msec左右)的情况下、或频隙宽度大的情况下(作为听力健康者的一个例子,不发生频率掩蔽的1 2八音度左右、或接近掩蔽音的频带宽度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或者,在测定的次数或测定时间超过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上限值例如针对测定次数设定30 300次左右,针对测定时间设定5 30分左右。这些上限值只要设定成不增加受听者的体力的限制、或对测定的受听者的负担(听觉疲劳等)即可。在步骤S205中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不生成测定音,结束测定。另一方面,在步骤S205中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01,继续测定。如以上那样,听觉测定装置200在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使时隙变窄,在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由此能够将掩蔽曲线直接跟踪、而不是像以往方法那样一点一点地测定掩蔽曲线,能够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在上面描述中,说明了在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使时隙变窄,在判断未察觉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构成为在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使频隙变窄,在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时隙。在此情况下,初始值设定部 206可将时隙宽度设定为打算测定的范围的最小值,将频隙宽度设定为可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值。另外,在上面描述中,在判断为没有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开始测定后,扩大时隙宽度,直至首次察觉到探测音。根据该结构,在难以预先设定适当的时隙宽度的初始值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性地设定初始值。此外,也可以预先设定要测定的时间 频隙的范围,初始值设定部206在该范围内 (例如,时隙宽度为最大值,频隙宽度为最小值)设定初始值,判断部205在超出该范围的阶段判断为结束测定。(实施方式3)利用图12对听觉测定装置200的调整部204,判断部205,初始值设定部206的其他处理例进行说明。图12为表示听觉测定装置200的测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初始值设定部206中,如下所述,设定探测音、掩蔽音的音响特性量的初始值 (步骤 S307)。将掩蔽音的时隙宽度(Tg)设定为进行测定的长度。另外,在不进行与时间掩蔽有关的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Omsec (无时隙)。探测音(纯音)的提示等级(Lp)设定为可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大小。例如,在掩蔽音的提示等级为70dB的情况下,设定为40dB左右。对于其他的音响特性量,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探测音(步骤S103),在判断为察觉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1中“是”),在调整部204中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探测音的提示等级(步骤S3042)。更具体地说,减小探测音的提示等级(Lp)。减小的量既可以是一定的值(例如,0.5dB),也可以是一定的比例(例如,目前的提示等级的10%)。另外,与步骤S2042相同,也可以根据测定所要求的精度而设定。在步骤S3042或步骤S2043中调整音响特性量后,判断部205根据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或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步骤S305)。更具体地说,在探测音的提示等级为较小值(例如,接近OdB的值)的情况下,或频隙宽度变大的情况下(例如,成为接近掩蔽音的频带宽度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或者,与步骤S205相同,在测定的次数或测定时间超过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不生成测定音,结束测定。另一方面,在步骤S305中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01,继续测定。如以上那样,听觉测定装置200在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减小探测音的提示等级,在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由此能够将掩蔽曲线直接跟踪、而不是像以往方法那样一点一点地测定,能够更正确地在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此外,在上面描述中,说明了在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也可以是除了扩大频隙以外还扩大时隙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初始值设定部206不仅针对频隙宽度、针对时隙宽度也可以设定为打算进行测定的范围的最小的值。另外,说明了在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减小探测音的提示等级, 在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构成为在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使频隙变窄,在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增加探测音的提示等级。在此情况下,初始值设定部206可将探测音的提示等级设定为打算进行测定的范围的最小的值,将频隙宽度设定为可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值。对于除了频隙宽度、还扩大时隙的情况也同样。(实施方式4)利用图13对听觉测定装置200的调整部204、判断部205、初始值设定部206的其他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听觉测定装置200的测定处理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在初始值设定部206中,如下所述,设定探测音、掩蔽音的音响特性量的初始值 (步骤 S407)。将掩蔽音的时隙宽度(Tg)设定为进行测定的长度。另外,在不进行与掩蔽有关的测定的情况下,也可设定为Omsec (没有时隙)。探测音(纯音)的提示等级(Lp)设定为可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大小。例如,在掩蔽音的提示等级为70dB的情况下,设定为40dB左右。对于其他的音响特性量,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在察觉判断部103中判断为受听者察觉探测音的情况下(步骤S1041中“是”), 在调整部204中向能够察觉探测音的方向调整掩蔽音的提示等级(步骤S4042)。更具体地说,增大掩蔽音的提示等级(Lp)。增大的量既可以是一定值(例如,0.5dB),也可以是一定比例(例如,当前的提示等级的10%)。另外,与步骤S2042相同,也可以根据测定所要求的精度来设定。在步骤S4042或步骤S2043中调整音响特性量之后,判断部205根据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或判断的反复次数等,判断是否结束测定(步骤S405)。更具体地说,在掩蔽音的提示等级为大的值(例如,接近IOOdB的值)的情况下, 或在频隙宽度变大的情况下(例如,成为接近掩蔽音的频带宽度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或者,与步骤S205相同,在测定的次数或测定时间超过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测定。在步骤S405中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不生成测定音,结束测定。另一方面,在步骤S405中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01,继续测定。如以上那样,听觉测定装置200在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的情况下,增大掩蔽音的提示等级,在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由此,不像以往方法那样分别测定因掩蔽音的提示等级而变化的掩蔽曲线,而能够连续地测定。其结果,能够更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的等级变化。另外,在上面描述中,说明了在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是,也可以是除了频隙以外还扩大时隙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初始值设定部206不仅对于频隙宽度、对于时隙宽度也可以设定打算进行测定的范围的最小值。此外,说明了在判断察觉判断部103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增大掩蔽音的提示等级,在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扩大频隙,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构成为在判断为察觉到的情况下,使频隙变窄,在判断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减小掩蔽音的提示等级。在此情况下,初始值设定部206可将掩蔽音的提示等级设定为打算进行测定的范围的最大的值,将频隙宽度设定为可察觉探测音的程度的值。对于构成为除了频隙以外还大时隙的情况也同样。(实施方式5)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听觉测定装置400的结构的模块图。听觉测定装置400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听觉测定装置200的结构,还具有记录部408。如图14所示,听觉测定装置400包括初始值设定部206、记录部408、测定音生成部201、测定音输出部102、察觉判断部103、调整部204和判断部205。记录部408输入通过初始值设定部206设定的、或(在通过判断部205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部204调整的音响特性量,并依次存储。接着,利用图15对听觉测定装置400的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5为表示听觉测定装置400的测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207中设定初始值之后,或在步骤S205中未判断为结束测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408中记录设定或调整后的音响特性量。另外,也可以记录通过调整而改变的差分。更具体地说,依次记录探测音的频率、探测音及掩蔽音的提示等级、频隙宽度、时隙宽度这样的音响特性量。此时,既可以每当进行设定或调整时,每次进行记录,也可以仅在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变化时,进行记录。根据如此记录的探测音及掩蔽音的提示等级、频隙宽度、时隙宽度,能够进行掩蔽曲线的推测。图16表示掩蔽曲线的推测例子。图16(a)表示通过调整部204调整的频隙宽度和时隙宽度。另外,此时,设掩蔽音的提示等级为Lm,探测音的提示等级为Lpl。对应于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调整频隙宽度和时隙宽度(图中的“调整点”和“调整·记录点”),但是在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变化时,通过记录部408进行记录(图中的“调整·记录点”)。根据将记录的各点的中间点连接的线,测定掩蔽曲线。这里,将中间点连接的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样条(spline)曲线等的曲线。另外,也可以对这些中间点嵌入近似函数(例如,频率掩蔽的roex (rounded-exponential)函数等),由此测定掩蔽曲线。图16(b)表示掩蔽音等级LmT的掩蔽曲面。通过图16(a)测定的掩蔽曲线相当于在掩蔽曲面中沿等级Lpl的面的部分。同样,通过将探测音等级设定为Lp2等的值来进行测定,还可推测等级Lp2等的不同的面的掩蔽曲线,也可提高掩蔽曲面整体的测定的精度。如以上那样,听觉测定装置400通过记录部408记录在掩蔽曲线的测定中需要的音响特性,由此能够更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另外,在上面描述中,说明了调整频隙宽度和时隙宽度的情况,但是,在调整其他的音响特性量的情况下(例如,如实施方式3那样调整探测音的提示等级和频隙宽度的情况等),也能够同样地动作。此外,对于未通过调整部204调整的音响特性量,在通过步骤S207进行初始设定后仅记录1次,或者也可以不记录。还有,记录部408为置于听觉测定装置400内部的结构,但是,也可使用外部的存
储装置。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察觉到探测音、或未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连续地产生、并连续地调整相同的音响特性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进行音响特性量的再调整之后,继续进行测定。利用图17对实施方式2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7为表示时隙宽度与频隙宽度的变化的图。在受听者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连续发生、并连续4次调整时隙宽度之后,进一步发生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的情况下,如图17(a)的虚线所示,将时隙宽度调整为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连续地产生之前的值(Tgl)。另外,使频隙宽度的调整量(AWg)为乘以α (0< α < 1)的值,频隙量调整为对上次判断为未察觉到探测音之前的值(Wgl)加上α Δ Wg而得到的值(BP, Wgl+α Affg)0同样,在受听者未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连续发生、并连续4次调整频隙宽度之后, 进一步发生未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的情况下,如图17(b)的虚线所示,将频隙宽度调整到连续产生察觉到探测音的判断之前的值(Wgl)。另外,使时隙宽度的调整量(ATg)为乘以 α (0 < α < 1)的值,时隙量调整为对上次判断为未察觉到探测音之前的值(Tgl)加上 α ATg而得到的值(艮P,Tgl+ α Δ Tg)。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对连续4次调整相同的音响特性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2以上的其他次数。在连续发生相同的判断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紧前的调整量过大。通过如上述那样再次调整音响特性量,能够自主地将用于详细测定掩蔽曲线的调整量最优化。此外,也可以是将由初始值设定部设定的、或由调整部调整的音响特征量输出到外部的装置(例如,助听器的调整装置等)的结构。(其他的变形例)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下述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1)构成上述各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由包括微处理器、R0M、RAM、硬盘单元等的计算机系统构成。在上述RAM或硬盘单元中存储有实现与上述各装置相同的动作的计算机程序。通过由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而动作,各装置实现其功能。(2)构成上述各装置的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由1个系统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系统LSI为多个结构部集成于1个芯片上而制造的超多功能LSI,具体来说,是包含微处理器、ROM、RAM等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上述RAM中,存储有实现与上述各装置相同的动作的计算机程序。通过由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而动作,该系统LSI实现其功能。(3)构成上述各装置的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由可装卸于各装置的IC卡或单体的模块构成。上述IC卡或上述模块为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上述IC卡或上述模块也可包括上述超多功能LSI。通过由微处理器按照计算机程序而动作,上述IC卡或上述模块实现其功能。上述IC卡或上述模块也可具有防篡改性。(4)本发明也可以是通过上面给出的计算机的处理实现的方法。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是由上述计算机程序构成的数字信号。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上记录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的结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例如为软盘、硬盘、⑶-ROM、MO、DVD、DVD-ROM、 DVD-RAM, BD(Blue-ray Disc)、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是记录于这些记录媒体上的上述数字信号。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经由以电信线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线路、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广播等方式传送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还有,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上述存储器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而动作。再有,也可以通过将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中来移送,或通过经由上述网络等移送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由独立的其他计算机系统实施。(5)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分别组合。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听觉测定装及其方法具有可更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受听者的掩蔽曲线的效果,用于助听器、音频装置等的输出音响信号的装置的调整等。标号说明100,200,400听觉测定装置101,201测定音生成部102测定音输出部103察觉判断部104,204 调整部105,205 判断部206初始值设定部408记录部


本发明提供更加正确地在短时间内测定掩蔽曲线的听觉测定装置、方法。测定音生成部生成包含检查音(探测音)和掩蔽音的测定音,从测定音输出部输出。察觉判断部判断受听者是否察觉到检查音。调整部根据上述判断结果,调整测定音的音响特性量。此时,在察觉到检查音的情况下和未察觉到的情况下调整不同的音响特性量,由此直接跟踪掩蔽曲线,更加正确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测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