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陈庆霞
  • 公开日
    2015年3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23日
  • 申请人
    陈庆霞
  • 文档编号
    A01G25/16GK204191286SQ20142055007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洒管路,湿度检测器,中央处理控制器,水箱,喷水头,节水阀;所述喷洒管路一端与水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带有节水阀的喷水头相连接,所述节水阀与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的湿度检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检测器采用湿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采用ARM单片机
  •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路,湿度检测器,中央处理控制器,水箱,喷水头,节水阀;所述湿度检测器采用湿度传感器,中央处理控制器采用ARM单片机;所述喷洒管路一端与水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带有节水阀的喷水头相连接,所述节水阀与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的湿度检测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湿度检测器检测土壤的湿度,通过中央处理控制器控制节水阀适时开启喷水头喷水,为作物灌溉提供方便。
  • 专利说明
    —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制造方法 [0002]近年来,我国普遍采用粗放的地面灌溉形式,效率极低,水资源浪费极大。近几年来,节水农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节水灌溉所采用的喷洒灌溉设备包括: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或地下滴灌等。该些喷洒灌溉设备大都是人为的调节喷管位置及喷口大小、水压等方式来实现节水灌溉,然而这类系统不能根据田地的湿度,来进行科学灌溉,这样不仅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而且在田地湿度满足时,造成了水源的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机械设备普及,统一管理等特点,因此提供一种能自动根据土壤湿度,进行智能节水喷洒增加湿度的装置是现在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土壤湿度,并进行智能控制节水阀适时开启喷水的湿度控制喷洒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路,湿度检测器,中央处理控制器,水箱,喷水头,节水阀;所述喷洒管路一端与水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带有节水阀的喷水头相连接,所述节水阀与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的湿度检测器。 [0005]进一步地,所述湿度检测器采用湿度传感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采用ARM单片机。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湿度检测器检测土壤的湿度,通过中央处理控制器控制节水阀适时开启喷水头喷水,为作物灌溉提供方便。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0]1、水箱,2、中央处理控制器,3、湿度检测器,4、节水阀,5、喷洒管路,6、喷水头。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一种湿度控制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路5,湿度检测器3,中央处理控制器2,水箱1,喷水头6,节水阀4 ;所述喷洒管路5 —端与水箱I相连接,另一端与带有节水阀4的喷水头6相连接,所述节水阀4与中央处理控制器2相连接,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2相连接的湿度检测器3。
[0013]进一步地,所述湿度检测器3采用湿度传感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控制器2采用ARM单片机。
[0015]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喷洒装置,所述湿度检测器3实时检测土壤湿润程度,土壤湿度干燥时,将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控制器2,中央处理控制器2控制开启节水阀4,水箱I通过喷洒管道5将水喷洒出,及时灌溉林园树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所述湿度检测器检测土壤的湿度,通过中央处理控制器控制节水阀适时开启喷水头喷水,为作物灌溉提供方便。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