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腔镜微创小腿去肌钳的制作方法目前,公知的整形美容外科中小腿去除部分肌肉手术以及去除肩部的部分斜方肌的手术中,多采用在小腿后部腘窝部做一个3--4cm左右的切口或枕部发迹内做一切口在腔镜下进行操作的办法,通过切口在4mm的腔镜下使用螺旋刀或组织钳、扣扣钳、卵园钳等较长的带有两个手柄的器械进行手术,取出部分肌肉,使小腿和斜方肌的造型更加符合现代美的曲线美。由于切口距离去肌肉的部位较远,其采用的器械多为中间带有关节的较大、较长器械,因此,手术切口较大,损伤也较大。
为了克服现有的去除部分肌肉手术的创伤大、损伤大和切口较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制的通过腔镜直视下的去除肌肉的器械,完全可以解决在微创小切口下达到较大切口去肌肉所达到的目的,而以前的去肌肉手术,由于没有特制的微创去肌肉器械,无法完全达到微创切口下的手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侧钳锷头部有一个鼠齿、另一侧钳锷头部有两个鼠齿,当两个钳锷相互咬合时,鼠齿相互吻合,两个钳锷的内侧有横纹结构,两个钳锷的横纹也相互咬合吻合,通过套管和推拉杆的推拉方式,实现其钳头两个锷部的运动。在病人的腘窝等处做一微创小切口,在腔镜下使用腔镜微创小腿去肌钳,钳住需要去除部分的较小一点肌肉,进行旋转拉出,达到了微创切口去除部分肌肉手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去肌钳的钳口有鼠齿存在,同时钳头部的两个锷咬合面之间具有相互咬合的横纹,当钳口两锷咬合时,可以将肌肉牢固钳住,旋转时即可以将较小的肌肉撕下去除。而且结构简单、有效、实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套管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套管安装两个锷和推拉杆以后的部分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张开两个锷时的整体正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闭合两个锷时的不含手柄的部分正面图。
图中1.锷1,2.锷2,3.中心转动轴,4.侧轴1,5.侧轴2,6.后轴,7.推拉杆,8.外套管,9.手柄1,10.手柄2,11.弹簧钢,12.螺钉1,13.螺钉2,14.手柄轴,15.单鼠齿,16.双鼠齿,17.连接板1,18.连接扳2。
在图3中,锷(1)和锷(2)通过中心转动轴(3)与外套管(8)的钳部开口处相连,形成可以转动的连接,锷(1)的尾部通过侧轴(4)与连接板2(18)连接,形成可以转动的轴,锷(2)的尾部通过侧轴(5)与连接板1(17)连接,形成可以转动的轴,连接板1(17)、连接扳2(18)通过后轴(6)与推拉杆(7)连接,形成可以转动的连接。
在图3中,手柄1(9)和手柄2(10)通过手柄轴(14)连结成可以转动的连接,弹簧钢(11)通过螺钉1(12)和螺钉2(13)固定在两个手柄(9)、(10)上,手柄(9)与外套管(8)形成固定连接,手柄(10)与推拉杆(7)形成可以上下摆动的内部连接机构以确保推拉杆在外套管内可以直线行走。
在图3中,处于自然状态时,钳口的两个锷(1)、(2)处于张开状态,当捏紧手柄1(9)和手柄2(10)时,手柄1(9)和手柄2(10)围绕手柄轴(14)的相对运动,可以使推拉杆(7)在外套管(8)内向后运动,拉动后轴(6)远离中心转动轴(3),而使两侧的侧轴1(4)和侧轴2(5)向内侧相向运动,进而使钳口的锷1(1)和锷2(2)闭合,以利于钳夹肌肉,当松开手柄1(9)和手柄2(10)时,由于弹簧钢(11)的弹力作用,而使两个手柄张开,推拉杆(7)即在外套管(8)中向前推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使钳口的两个锷张开。
腔镜微创小腿去肌钳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鹿清杰, 刘付文鹿清杰, 刘付文鹿清杰, 刘付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刘登岭刘登岭刘登岭刘登岭
专利相关信息
-
赵玉亭周道裕巩艳玲贾吉特·吉尔刘青, 李学军史亚军, 戴有勇史亚军, 戴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