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的引导部件的制作方法在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通常使用外科手术缝合器来连接组织的相邻部分,目前常用的腔镜下直线割切縫合器采用的是手术紧固装置加刀的形式,其切割刀能够在线性手术的缝合钉仓之间移动,从而达到切割同时密封縫合组织的目的。 目前在腔镜下手术中,手术部位的附近组织,例如脉管系统或其他结缔组织易粘附到将要实施手术的目标组织上,尤其是在胸腔手术中,腔镜切ロ很小,腔内的炎症粘连或淋巴结肿大,正常的疏松组织间隙基本消失,血管或支气管形态发生变化,由于直线切割缝合器缝合头自身的特点及在人体病变组织内的操作空间有限,切割縫合器无法顺利穿过正常组织间隙对血管或支气管等病变部位进行切割縫合,且易出现血管撕裂、支气管膜部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血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和器官进行缝合和切割之前,需要将切割縫合的组织周围进行安全的解剖游离,以便于手术器械能进行准确有效的切割缝合。上述情况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1,依靠经验丰富的医生精细操作、适当延长切ロ以及必要时中转开胸来完成,此方法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増加、病人痛苦增加等问题;方法2是在直线切割縫合器带有抵钉座的上夹板末端増加一个引导器,引导器可减小创伤面和腹腔脏器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使腔镜手术更加安全、迅速、可靠的进行。现有的引导器是通过引导器的弾性体特征直接安装在带有抵钉座的上夹板末端,形成辅助弓I导器具。在手术过程中,弓I导器遇到水或体液后变滑特别容易脱落在人体,不仅不能得到有效使用,还给腔镜手术带来很大麻烦,此外,现有引导器的平滑结构使得器械不容易正常穿过组织间隙,解剖游离的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腔镜下切割縫合器的引导部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歩改进。如何能创设ー种可辅助切割縫合器顺利穿过组织间隙,且安装牢固、拆卸方便、使用方便的新型结构的腔镜下切割縫合器的引导部件,是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切割縫合器的引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切割縫合器的引导部件的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參阅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切割縫合器的引导部件,包括引导部11和安装部12,其中,引导部11为近锥形结构,安装部12中心设有安装空腔,其构造和尺寸设置与直线切割縫合器抵钉座前端的椭圆柱形构件相匹配,用于摩擦且可释放地接合縫合器抵钉座尖。较佳的,引导部11优选为近椭圆锥形,其横截面为椭圆形,轴截面梯形或三角形,上端的横截面外径以Imm <短轴<长轴< 6mm为最佳。安装部12优选为椭圆柱形,其横截面为椭圆环,轴截面为矩形,其横截面外径以21111]1<短轴<长轴< IOmm为最佳。此时,安装空腔也为椭圆柱形,柱高7mm 12mm最佳,安装部壁厚优选O. 6mm 1mm。此外,如图所示,还可在引导部11靠近上端处设有多个凸条13。凸条13优选横截面为带有倒角的棱形结构,宽度为O. 4mm O. 8mm,数量优选三个,上下等间隔设置在引导部11靠近上端处。手术中,凸条13可使切割縫合器顺利穿过组织间隙,同时易于闭合与切割前的夹持拆卸。[0026]也可在安装空腔内壁设有ー个或多个卡凸14,既可以设置于安装空腔内圈下半部分中间位置,也可以设在腔体内圈两侧,还可以根据抵钉座尖端凹槽位置来具体设置,其构造和尺寸设置为可释放地定位在抵钉座尖端的凹槽内。上述引导部、安装部以及凸条13、卡凸14均可一体成型,且引导部11前部采用为实心结构,后部可采用为空心结构,在可顺利穿过组织间隙的同时,減少整体部件的重量。引导部件整体可由弾性好的医用乳胶、硅胶等材料制成,安装空腔所用材质比引导端材质的硬度大,同时设置不同型号的腔镜切割引导部件以满足不同手术部位需求,引导部件的整体长度可分别设计为25mm、35mm、45mm、50mm等几个型号。请配合參阅图2所示,使用吋,将本实用新型引导部件I的安装空腔套到腔镜下切 割縫合器的抵钉座2的尖端,通过引导部件的前端引导,顺利穿过血管、支气管或缔结组织的间隙,到达目标位置后闭合切割縫合器,完成组织的切割和縫合。不拆卸直接闭合的情况下安装空腔的长度设置为7mm,厚度在O. 6mm O. 8mm之间。由于引导部件比较薄,套上之后总体厚度远小于闭合后组织的厚度,且只是安装在抵钉座的前端,与钛钉成型部位还有一定的距离,闭合后完全不影响切割縫合。若引导部件穿过血管、支气管或缔结组织的间隙之后,要先将引导部件拆卸夹出再进行切割縫合操作,可利用分离钳等器械夹住引导部件的引导端,由于引导端具有等间隔带倒角的棱形凸条结构,方便夹持,取出引导部件后再对其进行切割縫合。先拆卸引导部件再切割缝合的情况下安装空腔的长度设置为12_,厚度在O. 6mm I. Omm之间。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的引导部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青, 李学军龙峰孟凡强中西正直, 金子静则中西正直, 金子静则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万文, 万黎明李小成, 周超宋成利宋成利宋成利方宗哲, 林宰演
专利相关信息
-
方宗哲, 林宰演方宗哲, 林宰演杨海涛杨海涛朱贤华朱贤华陈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