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徐旭仲
  • 公开日
    2006年11月1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1月15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1月15日
  • 申请人
    徐旭仲
  • 文档编号
    A61B17/34GK2832183SQ2005200775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由针座、针梗、针尖构成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粗针(1)和细针(2),细针(2)活动地插入粗针(1)中,细针(2)长于粗针(1),粗针(1)的针尖(3)为斜面状,细针(2)的针尖(4)为针锥状,并在针梗(5)靠近针尖(4)处至少设有一个针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其特征在于细针(2)的针梗(5)上设有刻度线(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其特征在于细针(2)的针尖(4)的头部(8)圆弧过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其特征在于粗针(1)的针梗(9)外还套设有能置入镇痛导管的外套管(10)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包括粗针和细针,细针活动地插入粗针中,细针长于粗针,粗针的针尖为斜面状,细针的针尖为针锥状,并在针梗靠近针尖处至少设有一个针孔。其有益效果是本套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先插入粗针,并调整好角度,再插入带有刻度线的细针,细针在一点注入药液后退回到粗针内,再调整粗针角度,对准新的位置,并再次将细针插入新的位置进行第二点注射。如此类推,进行多点注射,使成功率高达99%。另外,粗针斜面锋利,易于穿透皮肤、皮下组织和致密的神经鞘,粗针较硬,易于改变角度;细针的针尖为针锥状,插入组织时,是以撑开为主,对组织损伤较小,病人不易产生异感。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的制作方法目前,医疗手术上对臂丛神经进行麻醉时所用的穿刺针为斜面状单针,麻醉医生凭经验插入臂丛神经的周围组织,由单点注射进行扩散后达到阻滞神经的目的,由于单针插入位置准确度低和单点注射药液不能扩散阻滞全部神经束,用传统单针进行全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仅达到70%左右,不能满足医疗需要。另外,斜面针插入碰到神经时,是以切割组织为主,对神经组织损伤较大,容易使病人产生异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功率高、对神经组织损伤小的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由针座、针梗、针尖构成穿刺针,包括粗针和细针,细针活动地插入粗针中,细针长于粗针,粗针的针尖为斜面状,细针的针尖为针锥状,并在针梗靠近针尖处至少设有一个针孔。作为进一步改进,细针的针梗上设有刻度线。作为进一步改进,细针的针尖的头部圆弧过渡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粗针的针梗外还套设有能置入镇痛导管的外套管。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粗针斜面锋利,易于穿透皮肤、皮下组织和致密的神经鞘,粗针较硬,容易调整角度,有利对准需要阻滞的神经束(靶神经)。2、细针的针尖为针锥状,针尖的头部圆弧过渡(铅笔尖样),插入组织时,是以撑开为主,对组织损伤较小,病人不易产生异感。3、细针的针尖旁侧孔可以防止神经内注药,以免发生神经损伤。4、粗针和细针配合使用可在臂丛神经鞘内达到多点注射的目的。5、利用外套管可以置入导管,用于术后镇痛。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套针,由针座、针梗、针尖构成穿刺针,包括粗针1和细针2,细针2活动地插入粗针1中,细针2长于粗针1,粗针1的针尖3为斜面状,细针2的针尖4为针锥状,并在针梗5靠近针尖4处至少设有一个针孔6。细针2的针梗5上设有刻度线7。细针2的针尖4的头部8圆弧过渡连接。粗针1的针梗9外还套设有能置入镇痛导管的外套管10。当然,针孔6也可设在针尖4的锥面上。神经阻滞完,拔出细针2和粗针1后,外套管10可继续留在里面,可置入镇痛导管,行持续麻醉和镇痛。
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由于本套针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在超声图像上可以显示神经鞘、血管、臂丛神经各束和神经束周围的筋膜,还可以显示穿刺针、注射到组织的药液。首先超声探头在臂丛神经通路上找到神经,在紧贴超声探头的矢状面外测中点为进针点,局部麻醉后,先粗针穿刺至臂丛神经鞘内,注射一定量的局部麻醉药,使靠的较紧的神经束分散开。由于鞘内筋膜的隔离作用,药液一般在针尖附近扩散,不能扩散至全部臂丛(横断面)。此时,调整粗针角度,方向对准无药液区的神经束(靶神经),用超声测定粗针针尖至靶神经距离做为细针超过粗针插入组织的深度,将带有刻度线的细针经过粗针穿刺到靶神经,注射局部麻醉药,细针在一点注入药液后退回粗针内。再调整粗针方向到药液未扩散到的另外靶神经,并由细针插入新的位置进行第二点注射。如此类推,进行多点注射(一般为3-4点),使成功率高达99%。麻醉完毕后,退出细针和粗针,保留粗针外的外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沿外套管置入导管,用于术后镇痛,使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