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中医脉象检测装置中的换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脉象检测装置中的换能装置,使换能器的加工更容易,成本更低,并保证换能器能实现准确切脉诊断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一种用于中医脉象检测装置中的换能装置,包括换能装置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包括有一个高刚度传感片,设置在所述高刚度传感片上的主应变片的主换能器,包括有一个低刚度传感片,设置在所述低刚度传感片上的主应变片的分换能器以及引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能器的高刚度传感片上上还设有一个可安装分换能器的孔,所述分换能器安装在主换能器的孔相应位置上,与主换能器固定联接,所述分换能器上的低刚度传感片上设有多个传感条,在传感条的一面可以设置有应变片,所述换能装置还设有探针,探针的一端与所述设有应变片的传感条的另一面的对应位置相接触,另一端穿过设在换能装置内的探针护套并穿过外壳与人手相接触。在上述换能装置中,所述分换能器上的低刚度传感片上设置的传感条是用多个平行的窄缝隙将传感条分隔而成,一般分隔为5-7个传感条。在上述换能装置中,在用于检测关、尺寸部脉搏时,在所述分换能器的低刚度传感片上分隔有5-7个传感条,在5-7个传感条的一面均设有应变片,此时,探针4的数量也为5-7个,探针的一端与所述设有应变片的传感条的另一面的对应位置相接触,另一端穿过设在所述换能装置内的探针护套并穿过外壳与人手相接触。在上述换能装置中,在用于检测浮脉波的位移变化时,可将位于传感片正中间的传感条的一端与传感片的连接处断开,构成一个刚度更弱的悬臂传感条,并将应变片设在此在悬臂传感条与传感片相连接的另一端,其他的传感条上的应变片设在传感条的中间,此时,探针的数量仍与应变片的数量一致,探针的一端与所述设有应变片的传感条的另一面的对应位置相接触,另一端穿过设在所述换能装置内的探针护套并穿过外壳与人手相接触。在上述换能装置中,所述探针护套上设有分隔孔,以便探针穿过及定位。在上述换能装置中,所述探针护套设置在孔的相应位置,与主换能器固定联接。在上述换能装置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边缘设有便于嵌合安装引线板的台阶。
在上述换能装置中,所述引线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主换能器上的应变片和分换能器上的应变片。
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能装置,将原呈S型结构的分换能器改为由传感片与探针相接触的方式构成,而单独加工呈片状结构的传感条比加工呈S型结构的组合传感器要容易得多,从而使得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直接在片状的传感片上粘贴应变片,可使得粘贴操作更容易和更方便;与应变片连接的引线板直接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接线更方便,使得换能器的外型结构更简单,与原换能器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能器的制造成本可降低8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能器的分解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组装后的换能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1所示换能器中用于检测脉宽的分换能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
图1所示换能器中用于检测浮脉和脉宽的分换能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
图1所示换能器中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接线板的电原理示意图;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换能器进行脉象检测时的使用示意图;图9为原换能装置分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换能装置中,在分换能器3上的低刚度传感片31上设置的传感条33是用多个平行的窄缝隙34将传感片31分隔而成,一般分隔为5-7个传感条33。
如图3所示,在用于检测关、尺寸部脉搏时,可将分换能器3的低刚度传感片31上分隔成5-7个传感条33,在5-7个传感条33的一面均设有应变片32,此时,探针4的数量也为5-7个,探针4的一端与设有应变片32的传感条33的另一面的对应位置相接触,另一端穿过设在换能装置内的探针护套5并穿过外壳1与人手相接触。
如图4所示,在用于检测浮脉波的位移变化时,可将位于传感片31正中间的传感条33的一端与传感片31的连接处断开,构成一个刚度更弱的悬臂传感条331,并将应变片32设在此在悬臂传感条与传感片31相连接的另一端,其他的传感条33上的应变片32设在传感条33的中间,此时,探针4的数量仍与应变片32的数量一致,探针4的一端与设有应变片32的传感条33的另一面的对应位置相接触,另一端穿过设在换能装置内的探针护套5并穿过外壳1与人手相接触。
如
图1所示,为便于探针4导向,在探针护套5上设有分隔孔51,以便于探针4穿过及定位,可将探针护套5设置在孔23的相应位置,与主换能器2固定联接,孔23可以采用方孔,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
如
图1所示,为便于安装引线板6,在外壳1的顶部边缘设有便于嵌合安装引线板6的台阶11。
如
图1、图5、图6所示,引线板6通过导线7与主换能器2上的应变片22和分换能器3上的应变片32连通,本实用新型将与应变片22、32构成平衡电桥的多组电阻R1、R2、R3设置在位于换能器中的引线板上,从引线板上引出传感差动信号,可让干扰信号互相抵消,可大大减少外部的干扰的电噪音,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装配好的换能器如图2所示,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换能器与检测装置连接后进行脉象检测时的示意图。
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能装置,伸出至壳体1外的探针头4相当于附图9所示S型换能器装置中副梁的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传感触头104,而与探针4连接的传感条31则相当于原装置中的主梁结构105,当探针4受到脉搏压力作用时,可分别使与其连接的应变片产生弹性变形,与应变片连接的线路板的平衡电桥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也能实现与原换能装置相同的检测功能,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要比原装置容易得多,是一种更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换能器。
一种用于中医脉象检测装置中的换能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L·约恩松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A·弗罗里普, C·纳克A·弗罗里普, C·纳克A·弗罗里普, C·纳克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朴淳五黄嘉华, 周会林黄嘉华, 周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