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变跨移动路基箱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变跨移动路基箱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姚刚, 刘界鹏, 徐士杰, 杨杰, 杨阳, 许程丞, 张爱莉, 刘光云, 龙帅
  • 公开日
    2014年8月2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21日
  • 申请人
    重庆大学
  • 文档编号
    E04G21/00GK104005314SQ20141021632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变跨移动路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I)和轮系(2);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肋板(101); 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支撑梁(102);所述支撑梁(102)固定在所述纵向肋板(101)的下方; 还包括至少两条平行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导轨(103);所述导轨(103)固定在所述支撑梁(102)上; 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移动梁(104);所述移动梁(104)安装在所述导轨(103)上,可沿所述导轨(103)滑动; 还包括至少四个轮系⑵;所述轮系⑵由连接板(105)、插销、支杆(201)和万向轮(202)组成; 所述连接板(105)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105)具有中央通孔(1053)、第一锚孔(1051)和第二锚孔(1052);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一锚孔(1051)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二锚孔(1052)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 所述支杆(201) —端安装万向轮(202)、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板(105)的中央通孔(1053)上;所述支杆(201)上具有通孔(2011);所述支杆(201)垂直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2011)与第一锚孔(1051)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2011)和第一锚孔(1051)中;所述支杆(201)平行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2011)与第二锚孔(1052)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2011)和第二锚孔(105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跨移动路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I)的上表面具有防滑花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跨移动路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横向肋板;所述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101)相互垂直;所述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101)交错呈网格
  •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楼面板等施工使用到的施工装置,具体是钢板路基箱
  • 专利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路基箱移动性,以及适用范围问题。即一种变跨移动路基箱,包括平板和轮系。所述平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肋板。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纵向肋板的下方。还包括至少两条平行于所述纵向肋板的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的移动梁。所述移动梁安装在所述导轨上,可沿所述导轨滑动。还包括至少四个轮系。所述轮系由连接板、插销、支杆和万向轮组成。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变跨移动路基箱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变跨移动路基箱的制作方法[0002]近些年来,路基箱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钢板路基箱,主要是由一骨架体组成,骨架体由纵向主筋骨架和横向骨架构成,骨架体的表面封有一花纹防滑钢板,反面则封有平板钢板,整体形成箱体。把路基箱一块块按序排列,构筑成临时道路,供车辆通行,其表面花纹板面可防滑,在作业过程中,作业卸点需随着作业面的延伸不断移动。[0003]为了使路基箱能够重复使用,以前都是用吊车调转、或用叉车转移,然后在专用夹具的帮助下,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笨拙。耗费较多的人力、机械台班。并且转移之后,由于路基箱的重量较大,工人无法移动,机械调运不够准确,所以在转移之后,路基箱拼装也一直是一个难题。这些转移过程对施工工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增加了很大一笔施工费用。[0004]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简易有效的解决方法,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简单易操作且能够在劳力协同范围内方便的移动路基箱,就显得非常重要。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路基箱移动性,以及适用范围问题。[0006]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变跨移动路基箱,包括平板和轮系。所述平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肋板。[0007]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纵向肋板的下方。
[0008]还包括至少两条平行于所述纵向肋板的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
[0009]还包括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的移动梁。所述移动梁安装在所述导轨上,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0010]还包括至少四个轮系。所述轮系由连接板、插销、支杆和万向轮组成。
[0011]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具有中央通孔1053、第一锚孔和第二锚孔。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一锚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二锚孔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平板的下表面。
[0012]所述支杆一端安装万向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中央通孔1053上。所述支杆上具有通孔。所述支杆垂直于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与第一锚孔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和第一锚孔中。所述支杆平行于所述平板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与第二锚孔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和第二锚孔中。
[0013]所述平板的上表面具有防滑花纹。
[0014]所述平板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横向肋板。所述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相互垂直。所述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交错呈网格。[001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具体地,其有益效果是:
[0016]I移动方便,减少措施投入,增加基箱的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0017]2在楼面上使用时,能够有效的把荷载转移到纵向肋板或移动梁上,避免了对楼板的损伤。
[0018]3操作简捷,脱离了机械的限制,仅靠工人就完全可以移动到位。
[0019]4调整性强,支撑箱梁可以依据梁的跨度不同而进行调节,把荷载转嫁到梁上,避免了由于楼板承载力不足无法施工的情况。



[0020]图1为本发明上表面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下表面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与千斤顶3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0023]图4为连接板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轮系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发明轮系的一种状态图;
[0026]图7为本发明轮系的另一种状态图。
[0027]图中:平板1、纵向肋板101、支撑梁102、导轨103、移动梁104、连接板105、第一锚孔1051、第二锚孔1052、中央通孔1053、轮系2、支杆201、万向轮202、通孔2011、千斤顶33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9]一种变跨移动路基箱,包括平板I和轮系2。所述平板I的上下表面板面均水平,其上表面具有防滑花纹,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肋板101。实施例中,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横向肋板;所述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101相互垂直;所述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101交错呈网格。
[0030]还包括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支撑梁102。所述支撑梁102固定在所述纵向肋板101的下方。即所述纵向肋板101上方连接在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所述纵向肋板101的下方连接支撑梁102。
[0031]还包括两条平行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导轨103。所述导轨103固定在所述支撑梁102上。所述导轨103平行于所述支撑梁102。
[0032]还包括两根垂直于所述纵向肋板101的移动梁104。所述移动梁104安装在所述导轨103上,可沿所述导轨103滑动。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梁104平行于所述导轨103,且所述导轨103穿过所述移动梁104,使得所述移动梁104能够沿着导轨103水平移动。
[0033]实施例中,支撑梁102焊接固定在面板上,导轨103和102是固结在一起的,104穿插在导轨103上,可以左右移动。由于104的截面高度比102的截面高度要高,收起轮子铺装到位时,只有104是直接和楼面接触的。
[0034]还包括四个轮系2。所述轮系2由连接板105、插销、支杆201和万向轮202组成。[0035]所述连接板105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105具有中央通孔1053、第一锚孔1051和第二锚孔1052。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一锚孔1051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所述中央通孔1053与第二锚孔1052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
[0036]参见图5,所述支杆201 —端安装万向轮202、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板105的中央通孔1053上。这样就使得所述支杆201能够带着万向轮202绕中央通孔1053转动。
[0037]所述支杆201上具有通孔2011。参见图6,通过旋转所述支杆201,使得所述支杆201垂直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2011与第一锚孔1051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2011和第一锚孔1051中,将所述支杆201的位置固定。
[0038]参见图7,通过旋转所述支杆201,使得所述支杆201平行于所述平板I的下表面时,所述通孔2011与第二锚孔1052重合,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通孔2011和第二锚孔1052中,将所述支杆201的位置固定。
[0039]施工中,把本发明的路基箱运送到施工场地之后,先将路基箱吊起,根据施工现场的跨度,把移动梁104调整到位,再将路基箱放下。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利用千斤顶3把路基箱顶起,把路基箱的轮系2放下(如图6),收走千斤顶3,这样可以轻易的把路基箱移动到位。也可以如此操作,将多个路基箱移动后拼装到一起。
[0040]再如同图3那样,用千斤顶3顶起到位的路基箱,收起轮系2 (如图7那样),取出千斤顶3,这样供施工机械就可以在铺装到位的路基箱上随意的行走了。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