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史昭华
  • 公开日
    2006年8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6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6月28日
  • 申请人
    亨旺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5/31GK2808176SQ2005201105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针筒,其上具有一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一端具有出口,而另一端具有入口,在针筒内部具有第一卡掣部;针头,其上具有针部,该针部承接有针座,该针座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推杆,其包含连接部,设于推杆前端的活塞,以及具有相对于第一卡掣部的第二卡掣部,推杆是供穿套于针筒之内,其中该推杆推到尽头时,该连接部得以卡固于该针头,当推杆拉回时,该针头被拉进针筒内部,而该第二卡掣部得以卡掣于第一卡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垣,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凹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凹陷部,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凸垣或凹陷部是环设于针筒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或凸垣是环设于针筒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进一步包括一锥状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掣部设置在推杆的连接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塞与推杆结合为一体成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塞选自弹性材质所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上设有一斜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将针头拉回隐藏于针筒内部,而不再被推出的安全注射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包括有针筒、推杆及针头,在所述的针筒的中空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卡掣部,而推杆一端上设有第二卡掣部,当推杆的连接部将针头拉回至针筒内部,而使第二卡掣部结合第一卡掣部位置上时,由于连接部的斜面,让连接部上的第二卡掣部易于拉入,而不易推出,此时推杆连接部的第二卡掣部与第一卡掣部呈卡掣状态,而将针头固定隐藏于针筒内。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回拉式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在已知技术中,目前医疗用品的注射器,在注射器使用时,可以将药剂吸入于针筒内部,再通过针头将针筒内的药剂注射于人体内。在注射器使用后,将盖体盖于针头上,再将注射器丢弃。当废弃物处理人员在回收这些使用后的注射器时,常会发生盖体脱落或不见,在废弃物处理时,该注射器的针头易扎伤废弃物处理人员,造成废弃物处理人员受伤或遭病菌感染,让废弃物处理人员处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一些生产者将注射器结构重新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2204062及93210924号,以及图1和图2所示,在注射器使用后,利用推杆将针头拉回针筒内部,在注射器使用后丢弃时,避免伤及废弃物处理人员。虽然,这注射器在使用后,可通过推杆将针头拉回到针筒内部隐藏,以免伤及废弃物处理人员。但是,此种注射器的设计,在注射器的针头使用后被拉回至针筒内部后,该些针头在针筒内部仍然可以前后移动,对于废弃物处理作业过程中,很容易让受污染针头因外力再次被推动而穿破针筒外,所以让废弃物处理人员依旧处于危险工作环境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免缺陷的存在,从而提供一种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在注射器的针头使用后被拉回至针筒内时,让针头不再被推出,能有效的将针头隐藏于针筒内部,以确保废弃物处理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其包括有针筒、推杆及针头,在所述的针筒中空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卡掣部,而推杆一端上设有第二卡掣部,当推杆的连接部将针头拉回至针筒内部,由于连接部的斜面,利于让第二卡掣部滑入的第一卡掣部相对位置中,此时推杆的第二卡掣部与本体内部第一卡掣部呈卡掣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垣,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凹陷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凹陷部,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凸垣或凹陷部是环设于针筒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凹陷部或凸垣是环设于针筒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连接部进一步包括一锥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第二卡掣部设置在推杆的连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活塞与推杆结合为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活塞选自弹性材质所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该连接部上设有一斜面。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通过给出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传统注射器示意图;图2是图1传统注射器的针头被推出穿破针筒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将针头拉回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的推杆柄身折断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针筒1;中空本体11;插座12;入口13;第一卡掣部14;推杆2;柄身21;推动部22;连接部23;锥状部24;钩部241;刺穿部242;活塞25;第二卡掣部26;斜面27;针头3;针部31;针座32;容置空间33。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包括有针筒1、推杆2及针头3,在注射器注射完成后,该推杆2可以将针头3带回针筒1内,让推杆2一端稳固卡掣于针筒1内部。
上述所提及的针筒1,其上具有一中空本体11,该中空本体11一端具有组接针头3的插座12,而另一端具有供推杆2进入的入口13;另在针筒1内部处设有第一卡掣部14,该第一卡掣部14为一凸垣,该凸垣较佳为环设于针筒1内壁上;所述的推杆2,其上具有柄身21,该柄身21一端具有推动部22,而另一端承接有连接部23,该连接部23延伸有一可穿入针头3内部的锥状部24,该锥状部24上具有钩部241及刺穿部242,而所述的推杆2还包含有活塞25及第二卡掣部26,该活塞25其较佳的实施方式为配置于连接部23与锥状部24间以供穿套于针筒1内,可将药剂推出,该第二卡掣部26为一凹陷状,该凹陷状较佳实施方式为环设于连接部23上,另在连接部23上设有一斜面27,以利于让推杆2的连接部23上设置的第二卡掣部26顺利滑入第一卡掣部14,呈卡掣状态而形成易拉入,而不易推出;所述的针头3,其上具有一针部31,该针部31承接有一设置于针筒1的插座12内的针座32,该针座32内具有一容置空间33。这样,通过由上述以构成一可将针头3拉回隐藏于针筒1内部的注射器。
请参阅图4至6,所示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将针头拉回及局部放大与注射器的推杆柄身折断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在使用时,将推杆2推入于针筒1内部,让活塞25以活塞运动将针筒1内部的药剂推出,而推杆连接部23的锥状部24的刺穿部242穿入于针座32内,而钩部241则卡掣于针座32的容置空间33里,此时将推杆回拉时,可以将针头3顺利带入于针筒1内部。当推杆2将第二卡掣部26拉回至针筒1内部的第一卡掣部14位置时,由于连接部23的斜面27,让连接部23上的第二卡掣部26顺入滑入第一卡掣部14,此时连接部23的第二卡掣部(凹陷状)26与第一卡掣部(凸垣)14呈卡掣状态,再将推杆2的柄身21折断后,即可让针头3隐藏于针筒1内部不再前后移动,让废弃物处理人员处理注射器时,不会被注射器的针头3扎伤及受病菌传染。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与上述大致相同,所不同处在于针筒1的第一卡掣部14为一凹陷状,该凹陷状较佳实施方式为环设于针筒1内壁上,该推杆2的第二卡掣部26为一凸垣,该凸垣较佳的实施方式为环设于连接部23上。当推杆2将之连接部23将针头3卡掣拉回至针筒内部,而该第二卡掣部26同时到达至针筒1内部的第一卡掣部14相对位置时,该连接部23的第二卡掣部(凸垣)26卡掣于第一卡掣部(凹陷状)14内,则针头不再前后移动,即可让针头3隐藏固置于针筒1内,让废弃物处理人员处理注射器时,不会被注射器的针头3扎伤及受病菌传染。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所涵盖。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