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用于撕裂的前交叉韧带的膝部矫形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用于撕裂的前交叉韧带的膝部矫形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西里尔·德林
  • 公开日
    2012年10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月26日
  • 申请人
    西里尔·德林
  • 文档编号
    A61F5/01GK102753121SQ20118000725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膝部矫形器,包括铰接式框架(I) - (2),所述铰接式框架(I) - (2)构造成在所述膝部的两侧上固定到大腿和小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器包括带(4)、(5)、(6)和(7)的形式的限制装置,所述带附接到所述框架,并且能够围绕所述大腿和小腿而使髌骨区域不受约束且在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高度处、于靠近膝后弯窝(D)的皮肤的后侧上彼此交叉并叠加,以避免胫骨的前部向前滑动,每条带(4)、(5)、(6)和(7)均保持在位于所述小腿和大腿上的刚性引导件(9)中,而在所述带于所述膝后弯窝(D)中的交叉位置处,所述带(4)、(5)、(6)和(7)被非拉伸套保持在一起,最短的第一带(4)尽可能在后地处于外侧,最长的最后一条带(7)尽可能在前地处于内侧、靠近所述膝后弯窝的皮肤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4)定位成相对于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以与胫骨平台(T)和前胫骨粗隆(ATT)相距相等的距离(d/2)定位在所述小腿上、并且相对于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以大约距离(d)定位在所述大腿上,保持所述第一带(4)的所述刚性引导件(9)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成大约65°的角度定位在所述小腿上、并且以相对于股骨轴线成大约72°的角度定位在所述大腿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带(5)以是所述第一带(4)与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的距离(d)的大约4倍的距离定位在所述大腿上、并以是所述距离(d)的大约I. 5倍的距离定位在所述小腿上,所述第二带(5)的刚性引导件(9)的后部以相对于所述胫骨轴线成大约48°的角度定位在所述小腿上、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股骨轴线成大约40°的角度定位在所述大腿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带(6)以距所述第二带(5)和第四带(7)相等的距离(dl)和(d2)定位在所述大腿和所述小腿上,所述第三带(6)的刚性引导件(9)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成大约39°的角度定向在所述小腿上、并且以与所述股骨轴线成大约40°的角度定向在所述大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带(7)的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与所述胫骨轴线成大约35°的角度定向在所述小腿上、并且以与所述股骨轴线成大约40°的角度定向在所述大腿上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5)、第三带(6)和第四带(7)的刚性引导件的后端(5c)、(6c)和(7c)在所述小腿和大腿上处于与胫骨轴线或股骨轴线成大约20°的角度的线上,而所述第一带(4)的后端(4c)在所述小腿和大腿上处于与胫骨轴线或股骨轴线成大约15°的角度的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4)的在所述小腿和大腿之间的上带部和下带部在所述膝后弯窝(D)中形成锐角,所述锐角的顶点处于所述上带部和下带部在所述膝部的后方交叉的位置处,而其它带(5)、(6)和(7)的各带部形成钝角,所述钝角的顶点处于各带部在所述膝部的后方交叉的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4)在所述胫骨的前侧具有成形的刚性部分(10),所述刚性部分适于越过所述髌腱、置于所述髌腱的两侧的胫骨上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4)、(5)、(6)和(7)中的所有带或部分带是弹性的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带是非弹性的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4)是非弹性的,其它的带(5)、(6)和(7)是弹性的且具有渐进的伸长度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4)、(5)、(6)和(7)的端部分别保持为使得能够通过使这些带在所述刚性引导件(9)中滑动并锁定在所述刚性引导件(9)中的适当位置来调节这些带,所述刚性引导件(9)在所述大腿和小腿上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框架的一部分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形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膝部的矫形器本发明特别有利地用于前交叉韧带的外伤损伤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1是用于膝部矫形器的框架的非限制性示例例如,该框架具有两个对称的臂状件(I)和(2),所述两个対称的臂状件大概在膝部的旋转中心高度处(3)铰接事实上,这两个臂状件(I)和(2)以公知的方式设置在小腿和大腿的两侧,并且通过任何已知且适当的装置一例如具有临时地连接这两个臂状件(I)和(2)的装置,例如钩和环帯,的织物包层(E) —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如以下所描述的,该框架一不管其是怎么生产的一具有先前定位和定向的带(4)、(5)、(6)和(7)形式的限制装置以便围绕小腿和大腿,使髌骨区域不受约束,所述带在膝部的旋转中心处抵靠膝后弯窝的皮肤在后侧彼此交叉并叠加这些带用作防止胫骨的前部和上部向前滑动带(4)、(5)、(6)和(7)保持在作为小腿和大腿的框架的一部分的刚性引导件(9)中特别地,如在图1-4中看到的,其示出了三个带(4)、(5)和(6)相对于框架的臂状件(I)和(2)的位置特别參照图5和图7,考虑减小前牵引效应,即为避免胫骨的前部和上部如所示向前滑动所产生的问题,所述带在膝后弯窝的高度处定位、定向和交叉以便有利于在下文提出的条件特别地,这些特定的示意图示出位于小腿上的臂状件(I)、位于大腿上的臂状件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用于撕裂的前交叉韧带的膝部矫形器的制作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是,膝部的前交叉韧带在胫骨平台的前部与外股骨的骨节的内表面之间延伸。所述韧带的基本功能是防止股骨下的胫骨向前滑动,并且控制股骨下的胫骨在膝部弯曲期间的转动稳定性。 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部的不稳定,并且随后会产生错位的风险。对撕裂的前交叉韧带的治疗会涉及外科治疗或功能矫治。外科治疗包括例如使用从肌腱移植的方法对前交叉韧带的进行重建。功能矫治包括由肌肉来补偿前交叉韧带的缺失,和本体感受的再训练来维持膝部的稳定性。为了确保膝部的稳定性,特别在对前交叉韧带有特别要求的枢转活动期间,通常有必要采用矫形器。在外科治疗后也是如此。近来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膝部矫形器。通常,矫形器包括铰接式框架,铰接式框架设置成用于附接到膝部两侧的大腿和小腿上,框架具有抵抗内翻力和外翻力的稳定膝关节的装置。例如,围绕大腿和小腿的框架通过具有大约处于膝部的转动中心的支撑零件的铰接式固定系统连接。但是,已经看到这些不同类型的矫形器没有減少在完全的前交叉韧带撕裂中出现的前牵引效应。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安全、有效和合理的方式克服这些缺点。
本发明提出通过使用矫形器防止胫骨前部和上部向前滑动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改进了一种矫形器,所述矫形器包括铰接式框架,所述铰接式框架构造成在所述膝部的两侧上固定到所述大腿和小腿。根据本发明,所述铰接式框架包括带形式的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附接到所述框架并且能够围绕大腿和小腿,使髌骨区域不受约束,所述带在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高度的处抵靠膝后弯窝的皮肤在后侧上彼此交叉并叠加,以避免胫骨的前部向前滑动。每个带在小腿和大腿上保持在刚性引导件中,而其在膝后弯窝中的交叉的位置处,带通过非拉伸套保持在一起,最短的所述第一带处于尽可能在后的外側,并且最长的最后的带处于尽可能在前的靠近所述膝后弯窝的皮肤的内侧。根据待被治疗的病理条件和患者的组织形态,由以上文指出的方式附接的若干带ー即ー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ー组成限制装置。在下列条件下,对于合适地定位在小腿和大腿上的四个带已经获得有利的结果-所述第一带相对于膝部的转动中心以与胫骨平台和前胫骨粗隆相距相等的距离定位在小腿上,并且以与膝部的转动中心的大约的限定的距离定位在大腿上。下部刚性引导件的将第一带保持到适当的位置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大约65°的角度定位在小腿上,并且上刚性带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股骨轴线大约72°的角度定位在大腿上。-第二带以大约是第一带与所述膝部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的4倍的距离定位在大腿上,并以大约是该距离的I. 5倍的距离定位在小腿上。保持所述第二带的下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大约48°的角度定位在小腿上,并且上刚性带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股骨轴线大约40°的角度定位在大腿上。-第三带以在第二带和第四带之间相等的距离定位在大腿和小腿上。第三带的下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大约39°的角度定位在小腿上,而上刚性带引导件的后部以与股骨轴线成大约40°的角度定位在大腿上。第四带的下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大约35°的角度定位在小腿上,而上刚性带引导件的后部以与股骨轴线成大约40°的角度定位在大腿上。该矫形器的其他特征 -在小腿上,第二、第三和第四带的下刚性引导件的后端处于与胫骨轴线成大约20°的角度的线上,而第一带的下刚性引导件的后端处于与胫骨轴线成大约15°的角度的线上。-在大腿上,第二、第三和第四带的后端处于与股骨轴线成大约20°的角度的线上,而第一带的后端处于与股骨轴线成大约15°的角度的线上。有利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中,小腿和大腿之间,第一带的上下带部在膝后弯窝定向为形成鋭角,所述锐角的顶点处于膝部的后方处其交叉的位置,而其它带的带部形成钝角,所述钝角的顶点处于膝部的后方处其交叉的位置。有利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中,第一带在所述胫骨的前侧具有刚性部分,所述刚性部分被合适地成形以便跨越所述髌腱,置于胫骨的髌腱的两侧上。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的不同实施方式,所述带中的全部或部分是弹性的,或者所有带是非弾性的。有利地,根据另ー特征,所述带的仅仅一部分是弹性的。在该情形下,膝后弯窝处的第一带是非弾性的,但是,其它带是弹性的且具有渐进的伸长度。但是仍然保留在本发明的框架内,所有带可以是弹性的,或所有带可以是非弾性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图I是示出在弯曲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的原理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对应于图I的前视图;-图3是对应于图I的后视图;-图4是与图I相似的、处于延伸状态的视图;-图5是特别示出围绕小腿和大腿的带的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将带的端部附接并调节到框架的一部分所提供的支承件的示例的局部视-图7示出带相对于小腿和大腿的角度;-图8示出处于膝后弯窝的带的交叉原理的后视图;-图9是沿图8上的线9-9剖切的横剖视图;-图10是以较大的比例示出通过第一带的下前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限制带的矫形器的非限制示例的大腿高度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以及其对应于大约膝部的转动中心的铰接部(3)。未示出用于保持和设定不同带的角度的刚性引导件(9)。第一带(4)相对于转动中心(3)以与胫骨平台(T)和前胫骨粗隆(ATT)相距相等的距离(d/2)定位在每个臂状件(I)的(4a)处,并且以距离转动中心(3)大致距离(d)定位在每个臂状件(2)的(4b)处。第一带(4)的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臂状件(I))大约65°的角度(α )定位在每个臂状件(I)上,而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股骨轴线(臂状件(2))大约72°的角度(α I)定位在每个臂状件(2)上。第二带(5)以大约是距离(d)的4倍的距离定位在每个臂状件(2)上的(5b)处,并以大约是距离(d)的I. 5倍的距离定位在每个臂状件(I)的(5a)处。该第二带(5)的刚性引导件的后部以相对于胫骨轴线大约48°的角度(β )定位在每个臂状件(I)上,即小腿上,并且以相对于股骨轴线大约40°的角度(β I)定位在臂状件(2)上,即大腿上。在图5和图7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三带(6)以距离附接点(5b)和(5a)相等的距离(对于大腿是(dl)以及对于小腿是(d2))定位在臂状件(2)即大腿上的(6b)处以及臂状件
(I)即小腿上的(6a)处,第四带(7)固定在每个臂状件(2)的(7b)处以及每个臂状件(I)的(7a)处。第三和第四带(6)和(7)的刚性引导件的后部分别以相对于胫骨轴线成39°的角度(Y)和35°的角度(δ )定位在每个臂状件(I),并且以相对于股骨轴线成40°的角度(Yl)和(δ I)定位在每个臂状件(2)上。如图7所示,第一带(4)的刚性引导件位于小腿和大腿上的后端(4c)处于与胫骨轴线(臂状件(I))或股骨轴线成大约15°的角度的线(a)上。其它的带(5)、(6)和(7)的刚性引导件位于小腿和大腿的后端(5c)、(6c)和(7c)处于与胫骨和股骨轴线成大约20°的角度的线(b)上。在膝后弯窝(D)处,第一带(4)在小腿和大腿之间的带部成锐角,而其它的带(5)、(6)和(7)的带部形成钝角。換言之,为了在膝部伸展期间将牵引力施加到带(4)上,带(5)、
(6)和(7)具有与带(4)的角度互补的角度,这防止了胫骨平台在前交叉韧带撕裂时向前移动。
带⑷、(5)、(6)和(7)在膝后弯窝(D)中在后交叉的位置处,带(4)、(5)、(6)和
(7)被非拉伸套(8)保持在一起。第一带(4)尽可能在后地处于外侧(图8和图9)。最后的带(7)(最长)尽可能在前地处于内侧,靠近膝后弯窝的皮肤。有利地,根据另ー特征,第一带(4)是非弹性的,在某种意义上,其不拉伸或很少拉イ申,而其它的带(5)、(6)和(7)是具有延长的増大角度的弹性的。明显地,在框架的臂状件(I)和(2)的每ー个上的不同区域(4a) - (4b), (5a)-(5b), (6a)-(6b)和(7a)-(7b)处的附接和定位通过任何已知的方式而处于预先地给定的条件下。例如,単独地附接带(4)、(5)、(6)和(7),使得可以通过使这些带滑动并锁定在刚性引导件(9)的适当的位置来调节这些带,所述刚性引导件(9)布置在先前提及的臂状件(I)和(2)的不同位置。应当指出的是,如图10所示,带(4)处于胫骨前侧上的一部分紧固到大致成形为弧形或Ω形的刚性部分(10)上以经过髌腱(PT),从而支撑在髌腱的两侧上。从下面的描述中将会使优点更明显特别地,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带的位置和交叉点,带限制系统防止了胫骨的前部和上部在前交叉韧带完全地撕裂时向前滑动(前牵引效应)。简言之,如已经说明的,带的数量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肌肉组织以及要求效果而改变。这也可以应用到非弹性带的不同延伸度。最后,可以将带系统附接到具有刚性前部的任意已知类型的框架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形器,包括铰接式框架(1)-(2),所述铰接式框架(1)-(2)构造成在膝部的两侧上固定到大腿和小腿。根据本发明,矫形器包括带(4)、(5)、(6)和(7)的形式的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附接到所述框架并且能够围绕大腿和小腿,使髌骨区域不受约束,带在与膝部的转动中心相同的高度处在靠近膝后弯窝(D)的皮肤表面的后侧上彼此交叉并叠加,以避免胫骨的前部向前滑动,每条带(4)、(5)、(6)和(7)保持在小腿和大腿上的刚性引导件(9)中,而在带交叉于膝后弯窝(D)中的位置处,带(4)、(5)、(6)和(7)被非拉伸套保持在一起。最短的第一带(4)尽可能在后地处于外侧,最长的最后一条带尽可能在先地处于内侧靠近所述膝后弯窝的皮肤表面。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