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 [0002]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垂危病人的急救手术,气管插管起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的作用,是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器材,目前常用的气管插管为一次性套管,在护理实践中,气管插管、辅料、床上用品、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经常被患者喷出的痰液污染,这不但增加了护理难度,而且增加了患者伤口感染的几率。 [0003]而且,气管切开插入气管插管后,患者气道阻力降低,经常出现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适当增加呼吸阻力及死腔容积可解决过度通气的问题。目前临床较多应用密闭吸痰器管理患者气道分泌物,但同样存在不能及时吸痰导致痰液喷出的情况,而且不能增加气道阻力、纠正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的情况,所以临床亟需一种密闭吸痰器配套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包括中间形成有密闭空间的罐体,与所述的密闭空间连通地设置且由下往上依次间隔设置的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所述的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的内端分别相对所述的罐体的内壁向内延伸2-5cm,所述的进气管外端旁接入气管插管,所述的增容管的外部可分离地连接有软气囊。
[0007]所述的罐体为中空的圆台状结构,所述的进气管、连通管以及增容管分别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两两之间包括120°水平夹角。
[0008]所述的罐体及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为塑料材质且一体形成。
[0009]罐体的上部直径为5cm,下部直径为8cm。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与密闭吸痰器配套使用避免痰液喷出污染患者与医务人员,其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分别向罐体内延伸一定长度,可有效避免痰液外流、增加呼吸道阻力,在增容管外口接可拆卸的软气囊,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软气囊可有效快速调节集痰装置空间,调节死腔容积。
[001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包括中间形成有密闭空间的罐体1,与所述的密闭空间连通地设置且由下往上依次间隔设置的进气管2,连通管3和增容管4,所述的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的内端分别相对所述的罐体的内壁向内延伸2-5cm,所述的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的外端与罐体外表面齐平或者稍凸出设置,所述的进气管旁接入气管插管,即通过旁接气管插管的方式与吸痰器连通,所述的增容管的外部可分离地连接有软气囊5,其中软气囊包括囊体和与所述的囊体一体的连接管,所述的囊体为薄塑料或者薄橡胶制成,如,气球,当气体进入时可被吹鼓起,当气体排出时囊体发生瘪缩,所述的连接管可与所述的增容管插接、螺接等任意形式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罐体为中空的圆台状结构,其上直径为5cm,下直径为8cm,以增强空气在装置内形成涡流。所述的进气管、连通管以及增容管分别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两两之间包括120°水平夹角,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不在同一平面,有效降低了痰液流出的可能,降低了护理难度。
[0015]罐体为相对密闭空间,且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均向内延伸,一方面可使空气在空间内形成涡流,增加呼吸阻力,增加空间内被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的几率,纠正过度通气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另一方面,向内延伸的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成夹角设置,有效防止了痰液的外流,尤其在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的时候,实用性较强。增容管外接可拆卸软气囊,软气囊的作用是让呼出的气体能进入囊体内,在囊体中缓冲,进而让罐体增大,最终导致自罐体出去的气体减少,最终目的是增加罐体的一个医学上称为“死腔”的容积。即,可适时调整装置的内部空间,尤其对于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较低的患者,弥补气管切开后呼吸通路变短、死腔容积减少的不足。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与密闭吸痰器配套使用避免痰液喷出污染患者与医务人员,其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分别向罐体内延伸一定长度,可有效避免痰液外流、增加呼吸道阻力,在增容管外口接可拆卸的软气囊,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软气囊可有效快速调节集痰装置空间,调节死腔容积。
[0017]优选地,所述的罐体及进气管,连通管和增容管为塑料材质且一体形成,由普通塑料制成,生产过程简单,一次成型,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使用后丢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污染。
[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用于吸痰器的集痰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A·弗罗里普A·弗罗里普A·弗罗里普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朴淳五徐东泌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