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汪月霞
  • 公开日
    2014年12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8月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8月6日
  • 申请人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 文档编号
    A23F3/06GK204014971SQ20142044050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包括不锈钢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底座上方设置有竹编焙笼,所述的竹编焙笼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的加热底座上设置有控温开关以及控时开关; 所述的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温装置,所述的控温装置与控温开关相连接; 所述的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时装置,所述的控时装置与控时开关相连接; 所述的竹编焙笼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的盖体内壁设置有环形金属导热条,使得焙笼内的烘焙温度更加均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底座上设置有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所述的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通过电路与控温装置和控时装置连接形成电路,当电焙笼工作时,绿色指示灯亮;当电焙笼停止工作时,红色指示灯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温装置设定的温度范围为0-150°,当烘焙小火作为青茶除旧味保本色本味时,选择温度在65-70°之间,以茶叶温手为准; 当烘焙中火炭火味茶时,选择温度在90-110°之间,茶叶芳香四溢可吸引众多爱茶之士 ; 当烘焙大火炭火味茶,选择温度在110-130°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时装置设定时间范围为0-3小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底座连接电源插头,控制电源的开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焙笼上开设有可视窗口,用于观察和第一时间了解焙笼内的茶叶烘焙程度; 所述的焙笼外圈设置有箍紧装置,用于增强普通竹编焙笼的使用寿命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设备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包括不锈钢加热底座,加热底座上方设置有竹编焙笼,焙笼上方设置有盖体,加热底座上设置有控温开关以及控时开关,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温装置,控温装置与控温开关相连接,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时装置,控时装置与控时开关相连接,焙笼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盖体内壁设置有环形金属导热条。本实用新型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可降低茶叶含水量,但茶叶仍保侍清香口味,而不含烤火味,烘过的茶叶不会变色,电子控温控时,更准确地把握好烘焙时间和温度,保证茶叶的香气、色泽和口感,并且带有可视窗口,方便观察和第一时间了解焙笼内的茶叶烘焙程度,机身采用不锈钢材质省时省力并且使用寿命长。H
  • 专利说明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可视窗口并且可以控温控时的茶叶电焙笼。 [0002]传统茶叶的制作,除了做青以外,焙火工艺最为关键,技术性最强,是形成茶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从而形成茶叶的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在焙火上,根据毛茶焙火的程度可分为轻火、中火、重火三类,所谓焙火程度系指在烘焙时间的长短及温度高低综合而言,相互联系作用而形成,其火功高低,主要还看茶汤和叶底表现。然而,传统的古法烘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火候和时间均难以掌控,对于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并且产量比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的烘焙机器,然而这些烘焙机器一般只能控制温度,无法控制时间,但是由于电焙笼内温度不均会影响茶叶烘焙的质量,并且只能通过开盖观察焙笼内茶叶的烘焙程度,开盖观察又容易使焙笼内热量散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随时观察茶叶烘焙程度,保持焙笼内温度均匀,并且可以同时控制时间和温度的茶叶电焙笼。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包括不锈钢加热底座,所述的加热底座上方设置有竹编焙笼,所述的焙笼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的加热底座上设置有控温开关以及控时开关,所述的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温装置,所述的控温装置与控温开关相连接,所述的加热底座内部集成有控时装置,所述的控时装置与控时开关相连接,所述的焙笼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的盖体内壁设置有环形金属导热条,使得焙笼内的烘焙温度更加均匀。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底座上设置有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所述的红色指示灯和绿色指示灯通过电路与控温装置和控时装置连接形成电路,当电焙笼工作时,绿色指示灯亮;当电焙笼停止工作时,红色指示灯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控温装置设定的温度范围为0-150°,当烘焙小火作为青茶除旧味保本色本味时,可以选择温度65-70°左右,以茶叶温手为准;当烘焙中火炭火味茶时可以选择温度90-110°左右,茶叶芳香四溢可吸引众多爱茶之士;当烘焙大火炭火味茶建议温度110-130°左右。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控时装置设定时间范围为0-3小时,具体操作时间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选择定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底座连接电源插头,控制电源的开关。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焙笼上开设有可视窗口,方便观察和第一时间了解焙笼内的茶叶烘焙程度,所述的焙笼外圈设置有箍紧装置,增强了普通竹编焙笼的使用寿命。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可降低茶叶含水量,但茶叶仍保侍清香口味,而不含烤火味,烘过的茶叶不会变色,机身体积小巧,不占空间,重量轻,移动方便,适合各种不同场所,电子控温控时,更准确地把握好烘焙时间和温度,保证茶叶的香气、色泽和口感,并且带有可视窗口,方便观察和第一时间了解焙笼内的茶叶烘焙程度,机身采用不锈钢材质,造型美观大方,省时省力并且使用寿命长。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中焙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加热底座,1-1.红色指示灯,1-2.绿色指示灯,2.焙笼,2-1.可视窗口,2-2.箍紧装置,2-3.电加热丝,3.盖体,3-1.金属导热条,4.控温开关,4-1.控温装置,
5.控时开关,5-1.控时装置,6.电源插头。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8]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包括不锈钢加热底座1,加热底座I上方设置有竹编焙笼2,焙笼2上方设置有盖体3。
[0019]如图2所示为了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在加热底座I内设置了控温装置4-1,控温装置4-1与加热底座I上的控温开关4相连接;为了达到控制时间的目的,在加热底座I内设置了控时装置5-1,控时装置5-1与加热底座I上的控时开关5相连接;加热底座I连接电源插头6,加热底座I上设置有红色指示灯1-1和绿色指示灯1-2,红色指示灯1-1和绿色指示灯1-2通过电路与控温装置4-1和控时装置4-2连接形成电路,当电焙笼工作时,绿色指示灯1-2亮;当电焙笼停止工作时,红色指示灯1-1亮。
[0020]如图3所示焙笼2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2-3,保证了焙笼2中的茶叶能够均匀受热。
[0021]如图4所示盖体3内壁设置有环形金属导热条3-1,改善了传统焙笼要经常翻炒否则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得焙笼2内的烘焙温度更加均匀。其中,控温装置4-1设定的温度范围为0-150°。当烘焙小火作为青茶除旧味保本色本味时,可以选择温度65-70°左右,以茶叶温手为准;当烘焙中火炭火味茶时可以选择温度90-110°左右,茶叶芳香四溢可吸引众多爱茶之士;当烘焙大火炭火味茶建议温度110-130°左右。控时装置4-2设定时间范围为0-3小时,具体操作时间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选择定时。另外,在焙笼2上开设有可视窗口 2-1,方便观察和第一时间了解焙笼2内的茶叶烘焙程度,焙笼2外圈设置有箍紧装置2-2,避免竹编焙笼2因长期使用而散开,增强了普通竹编焙笼2的使用寿命。
[0022]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