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山本广喜, 合田英史
  • 公开日
    2012年12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3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3月16日
  •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F13/15GK102844259SQ2011800143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包括 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 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 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 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 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内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增大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被推出的量,以及 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外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减小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机构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工件保持部沿着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辊的转轴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轴平行, 所述辊具有作为转轴的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从所述辊的轴心偏心,以及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驱动源是驱动所述辊以所述偏心轴作为转动中心转动的马达,所述马达允许所述辊对于每个工件保持部转动一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具有中心部和外周部,所述外周部配置成覆盖所述中心部的外周, 所述外周部由介于所述外周部和所述中心部之间的轴承构件、以所述中心部的中心作为转动中心能转动地支撑,以及 所述偏心轴设置在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中心偏心的位置,并且所述中心部被驱动为以所述偏心轴作为转动中心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的所述工件保持部的所述保持面具有如下形状沿着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比沿着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以及 所述辊的轮廓形状为与所述保持面的形状相对应的鼓形状,其中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比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部由多个筒状构件构成,所述筒状构件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筒状构件均经由为其设置的轴承构件由所述中心部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驱动转动的所述辊的角速度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表层部分由弹性构件形成,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柔性以能够弹性变形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将使得至少以下事项清楚根据本发明,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与保持面的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辊的外周面被推出的量因此,可以在保持面的沿转动方向的近似全长上抑制辊的外周面和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交接位置时连续片状构件被推靠于工件的状态的变化结果,可以以稳定的方式将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内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增大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被推出的量,以及当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向外移动时,所述推压机构减小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可以有效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由于保持面的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进出运动而引起的辊的外周面与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推压机构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源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通过控制器调节辊的外周面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换言之,主动地调节辊的外周面被推出的量因此,上述外周面的位置的调节灵活性优异并且容易调节到最优位置结果,可以确实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产生的辊的外周面与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多个工件保持部沿着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辊的转轴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轴平行, 所述辊具有作为转轴的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从所述辊的轴心偏心,以及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驱动源是驱动所述辊以所述偏心轴作为转动中心转动的马达,所述马达允许所述辊对于每个工件保持部转动一圈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可以利用设置于辊的偏心轴以及驱动所述辊以该偏心轴作为转动中心转动的马达的简单构造来解决上述问题换言之,可以确实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产生的辊的外周面与保持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辊具有中心部和外周部,所述外周部配置成覆盖所述中心部的外周,所述外周部由介于所述外周部和所述中心部之间的轴承构件、以所述中心部的中心作为转动中心能转动地支撑,以及所述偏心轴设置在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中心偏心的位置,并且所述中心部被驱动为以所述偏心轴作为转动中心转动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辊的中心部被驱动而绕偏心轴转动使辊的外周面被推出的量变化能够确实地抑制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产生的保持面与辊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此外,辊的外周部可以相对于辊的中央部自由地相对转动因此,当辊的外周面关于保持面在有相对速度差的情况下移动时,通过该辊的外周部关于中央部的相对转动来吸收该相对速度差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相对速度差引起的产生于工件及连续片状构件的诸如褶皱等不良贴附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的所述工件保持部的所述保持面具有如下形状沿着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比沿着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以及所述辊的轮廓形状为与所述保持面的形状相对应的鼓形状,其中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比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凹陷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辊的轮廓形成为与保持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允许连续片状构件沿着转轴的方向在保持面的近似全长上被紧紧地推靠于工件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周部由多个筒状构件构成,所述筒状构件沿着所述辊的所述转轴的方向配置,以及所述筒状构件均经由为其设置的轴承构件由所述中心部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即使当辊的外周面上的各位置和保持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差沿着转轴的方向变化时,由于与各位置相对应的筒状构件独立于中心部地相对转动,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相对速度差引起的不良贴附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被驱动转动的所述辊的角速度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处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被驱动转动的辊的角速度与保持面的在转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变化,因而可以减小辊的外周面和保持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传统地,工件沿着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的生产线被贴附到连续片状构件。并且转鼓装置用于贴附处理(专利文献I)。[引用列表][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特开2004-148040 号公报。
[技术问题]如图6A中所示的侧视图,转鼓装置具有绕转动轴线C41转动的转动体42。转动体42具有能保持工件10的保持面53。保持面53在面朝转动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外侧的状态下设置于转动体42。并且,在转动体42的转动方向Dc上设置有接收工件10的工件接收位置Qin (图6A和图6B中未示出)以及将工件10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的工件交接位置Qout。此外,辊172定位于使连续片状构件20a、24a与辊172接触从而被输送的工件交接位置Qout。因此,当保持面53经过工件交接位置Qout时,由保持面53保持的工件10被贴附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以从保持面53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20a、24a。附带地,考虑到接收工件10时的稳定性等,保持面53构造有例如平坦面来作为主面。然而,当交接工件10时,辊172之间的距离L由于该平坦面而在交接过程中部分地变化,因而担心贴附状态会被干扰。具体地,如图6A和图6B所示,沿着保持面53的上述转动方向Dc,下游端部53d (或上游端部53u)围绕转动轴线C41的旋转半径Rd与中央部53e围绕转动轴线C41的旋转半径Re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当下游端部53d (或上游端部53u)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该端部53d和辊17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d (如图6A所示)与当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Oout时该中央部53e和辊17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e (如图6B所示)将大不相同。结果,当辊172被设置为适当地压靠于下游端部53d(或上游端部53u)时,如图6B所示,在中央部53e形成大间隙而不能有效地压靠。另一方面,当中央部53e被适当地压靠时担心下游端部53d被过度地压靠。因此,容易发生不良贴附。注意,上述问题不限于当所述面的形状为平坦面的情况。换言之,当保持面53的面形状不具有以上述旋转半径Rd或Re为曲率半径的弧状时,上述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鉴于诸如上述问题等传统问题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当将保持面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时的稳定性。[问题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方案是,一种通过在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所述工件的保持面面朝所述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所述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工件交接位置对应地定位,并且当所述保持面经过所述工件交接位置时,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将所述工件从所述保持面交接至所述连续片状构件,其中 所述工件交接机构具有辊,其与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所述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所述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所述辊的外周面,以将所述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所述工件,以及所述推压机构与位于所述工件交接位置的所述保持面的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所述外周面被推出的量。本发明的除了上述特征以外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会变得清楚。[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当将保持面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时的稳定性。图IA是展开状态下的一次性尿布I的平面图。图IB是沿着图I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IC是尿布I的立体图。图2是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31进行的处理的示意性立体图。图3是制造装置3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A是保持板51的前视图(沿着旋转半径方向Dr从外侧观察的图)。图4B是从图4A的线B-B观察的截面图。图4C是从图4A的线C-C观察的截面图。图5A是交接机构7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6A是示出输送辊72为什么偏心转动的原因的说明性图。图6B是示出输送辊72为什么偏心转动的原因的说明性图。图7A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B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C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D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E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7F是示出偏心转动的操作的说明性图。图8是伺服控制器180的构造图。图9A是与交接机构71相关联的输送辊72的优选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B是沿着图9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9C是沿着图9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上述优选方案的操作优势的说明性图。图IlA是与交接机构71相关联的输送辊72的优选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IlB是沿着图Il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IlC是沿着图Il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机构9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3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伺服控制器180a的构造图。

在所述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辊的所述外周面的表层部分由弹性构件形成,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柔性以能够弹性变形。根据上述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制造装置,即使当辊的外周面和保持面之间存在相对速度差时,可以通过辊的表层部分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相对速度差。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相对速度差引起的产生于工件和连续片状构件的诸如褶皱等不良贴附。===第一实施方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Ia用的制造装置31例如用在一次性尿布I用的生产线中。图IA至图IC是一次性尿布的说明性图。图IA是展开状态下的一次性尿布I的平面图,图IB是沿着图I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IC是尿布I的立体图。该尿布I包括腹侧带构件20,其覆盖穿用者的腹侧;背侧带构件24,其覆盖穿用者的背侧;主吸收体10,当主吸收体10被穿用时,其设置成抵靠胯部,并且主吸收体10吸收诸如尿等体液。在具有彼此平行相隔并且彼此平行对准的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24的图IA示出的展开状态中,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0e、10e横跨于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24之间并且被固定到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24,且尿布I的外观构造在平面图中观察呈近似H状。从该状态,当主吸收体10在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C 10对折并且在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带构件20、24被紧固到待与穿用者的腹部旁边接触的部位时,这些带构件20、24连接成环形。以这种方式,如图IC所示,尿布I在可穿用状态下形成有体周开口3和一对腿周开口 5、5。注意,当诸如粘结等非可拆卸式连接结构用于上述紧固结构时,形成短裤型尿布,当使用诸如紧固带构件(未示出)等可拆卸连接构件时,形成可开口尿布。在下文中,将参照图IA和图IB对尿布I的组件10、20、24进行说明。主吸收体10包括吸收体11,其由诸如浆柏纤维等液体吸收纤维制成,其被形成为在平面图中所见的近似矩形;顶部片构件12,其从穿用者的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 ;以及背面侧片构件13,其从穿用者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并且还用作尿布I的外覆盖部。吸收体11可以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顶部片构件12例如是具有比吸收体11的平面尺寸大的平面尺寸的透液性无纺布。此外,背面侧片构件13是具有比吸收体11的平面尺寸大的平面尺寸的不透液性片材,并且作为示例,可以给出具有贴附在一起的诸如聚乙烯等不透液性防漏片材14和诸如无纺布等外覆盖片材15的双层结构片13。背面侧片构件13和顶部片构件12以将吸收体11夹持于背面侧片构件13和顶部片构件12两者之间的方式、在从吸收体11的四边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处贴附成框架状,由此形成吸收体10。注意,如图IB所示,诸如纱纸等透液性片材16可以介于顶部片构件12和吸收体11之间或介于背面侧片构件13和吸收体11之间。此外,诸如弹性线等弹性构件17可以在沿着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介于并固定在位于背片构件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防漏片材14和覆盖片材15之间。以这种方式,弹性被施加于尿布I的腿周开口 5、5周围的部分,以利用这些弹性构件17在腿周围形成褶裥部。腹侧带20和背侧带24例如均由诸如无纺布等柔软片材的元件制成。如图IB所示,带构件20、24由无纺布的两个重叠片21、21构成并且带构件20、24分别贴附固定到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对应端部10e、10e。此外,诸如橡胶线等弹性构件可以在伸长状态下被固定到各带构件20、24,以对这些带构件20、24施加弹性。 通过使用任意上述组件作为沿着生产线连续地移动的基材并且将各种组件接合到该基材来完成所述尿布I。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31进行这些处理中的一项处理。图2是通过制造装置31进行的处理的示意性立体图。此外,图3是制造装置31的示意性侧视图。注意在随后的描述中,制造装置31的宽度方向也称为“⑶方向”并且与该⑶方向正交的方向也称为“MD方向”。换言之,MD方向指的是与CD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任何方向。在某些情况下,MD方向中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可以分别称为“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在该处理中,进行使主吸收体10跨设在一对带构件20、24之间以贴附到带构件20,24的操作,由此尿布I的半加工产品Ia被制成如图IA所示的近似H状。具体地,如图2所示,一对带构件20和24在被供给至制造装置31的位置处呈MD方向上的连续体20a、24a的形式并且同时,该对带构件20、24以在⑶方向上间隔开的方式被并置地连续输送。主吸收体10也以在MD方向上连续的连续体IOa的形式被连续地输送。换言之,组成主吸收体10的顶部片构件12和背面侧片构件13呈在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连续片形式。在吸收体11、11···处于沿上述长度方向间歇地布置的状态下,将吸收体11介于顶部片构件12和背面侧片构件13之间。同时,制造装置31具有转鼓41,转鼓41被驱动而绕⑶方向上的转动轴线C41转动。首先,在转鼓41的转动方向D c上的预定位置设置的接收位置Qin处,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由转鼓41的外周面接收并且被吸附至该外周面从而被保持。这里,切割辊61a定位于转鼓41的转动方向Dc上的预定位置。此外,接收件61c、61c以预定间隔被设置于转鼓41的外周(见图3)用于接收切割辊61a的切割刀片(未示出)。接收件61c所设置的位置是在与转鼓41保持的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相关联的吸收体11、11之间的部分的位置。因此,当转鼓41上的接收件61c经过切割辊61a所配置的位置时,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沿着⑶方向在吸收体11、11之间的部分处被分割,由此生成长度方向沿MD方向的主吸收体10。如图2所示,在转鼓41的外周面保持上述主吸收体10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转鼓41转动,转鼓41将主吸收体10移动至预定的交接位置Qout。注意,将主吸收体10移动至交接位置Qout (与工件交接位置对应)的处理包括使主吸收体10绕其表面的中心转动90度、由此使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从MD方向改变至CD方向的操作。同时,交接机构71定位于该交接位置Qout。交接机构71具有输送辊72。在⑶方向上并置的带构件的一对连续体20a、24a被使得与输送辊72接触并且这些连续体20a和24a沿MD方向被连续地输送。因此,当通过驱动转鼓41转动而使主吸收体10经过上述交接位置Qout时,带构件的一对连续体20a和24a被贴附至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0e、10e,由此生成图2中所示的近似梯子状的半加工产品la,这是上述图IA所示的近似H状之前的步骤。到目前为止的处理是由制造装置31担当的处理。附带地,在该示例中,主吸收体 10与“工件”对应,带构件的一对连续体20a和24a与“连续片状构件”对应,并且近似梯子状的半加工产品Ia与“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对应。在下文中,将对该制造装置31的组件61a、41、71进行说明。〈〈〈切割辊61a>>>如图3所示,切割辊61a被驱动绕沿着⑶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方向上的轴心C61a转动。平面状切割刀片(未示出)沿⑶方向设置于切割辊61a的外周面。此外,如上所述,接收这些切割刀片的接收件61c设置于转鼓41的外周面上的后述的保持板51、51中的两个保持板之间。以这种方式,当转鼓41上的接收件61c经过切割辊61a所定位的位置时,被驱动转动的切割辊61a使切割刀片在与接收件61c相对的状态下夹住主吸收体的连续体10a,由此在保持板51、51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处分割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以生成主吸收体10。〈〈〈转鼓41>>>转鼓41包括转鼓本体42(与转动体对应),本体42被驱动而绕⑶方向上的转动轴线C41转动;多个(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五个)保持板51、51···(与工件保持部对应),其用于保持主吸收体10,保持板51在转鼓本体42的外周面上沿着转动方向Dc以预定角度间隔被并置地支撑。转鼓本体42例如是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正五边形的筒状构件。诸如马达等适当的驱动源用于驱动转鼓本体42以例如ω0的预定角速度在以逆时针方向为转动方向Dc的状态下转动。由此,保持板51、51…在上述转动轴线C41作为中心的状态下以基于ω0的上述预定角速度的行进速度沿着正圆轨迹Tr (见图2)移动。如图3所示,沿着该轨迹Tr设置上述接收位置Qin和交接位置Qout。因此,保持板51在接收位置Qin处接收从上游处理输送来的主吸收体的连续体10a,并且在交接位置Qout处与输送辊72协作将保持板51上的主吸收体10贴附到带构件的一对连续体20a和24a以被交接到交接机构71。附带地,被贴附的部分当然具有预先设置的粘合剂。图4A是保持板51的前视图(沿着旋转半径方向Dr从外侧观察的图),图4B和图4C是分别从图4A的线B-B和线C-C观察的截面图。保持板51是具有保持面53的近似矩形板状构件,其中保持面53在面接触的状态下保持主吸收体10。如图3所示,保持面53面朝转动体的本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外侧。如图4A所示,保持面53具有沿着保持面53的整个面形成的多个吸气孔54、54···并且这些吸气孔54、54···通过未示出的保持板51内部的吸气室或适当的管路等连接至未示出的负压源。因此,基于通过吸气孔54、54…的吸气而在保持面53上产生用于保持主吸收体10的吸力。在图3所示的接收位置Qin和交接位置Qout之间的区域进行吸气操作并且通常不在该区域以外的区域(也就是,从交接位置Qout向接收位置Qin返回的区域)进行吸气操作。如图4A至图4C所示,转动轴线C51被设置为用于使保持板51旋转并且该转动轴线C51在沿着转动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的方向上通过保持面53的平面中心。并且保持板51通过诸如马达等适当的驱动源(未示出)而能够围绕转动轴线C51转动。因此,如图3所示,保持板51在经过切割辊61a所定位的位置之后绕转动轴线C51转动90度,由此顺次地使主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从MD方向变化到⑶方向。并且在交接位置Qout处交接主吸收体10之后,使保持板51转动90度,以在接收位置Qin处接收主吸 收体的连续体10a。以这种方式,保持板51的长度方向从⑶方向返回至MD方向。注意,如图4A所示,保持面53也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与保持板51的长度方向一致。此外,如图4B所示,保持面53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中央部53a,中央部53a比两个端部53b、53c在与转动轴线C51的平行的方向上向外突出。由此,当该长度方向处于朝向MD方向的状态中时,如图3右侧示出的保持板51那样,保持面53的轮廓形状为近似沿着保持面53的轨迹Tr的形状。因此,保持面53的各部分经过接收位置Qin的速度可以保持为近似恒定,由此允许从上游处理送至接收位置Qin的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可以在沿着保持面53的长度方向(在接收位置Qin处沿MD方向取向)上的全长近似无褶皱的伸展状态下被接收。同时,如图4C所示,保持面53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平面状。因此,当在图3所示的接收位置处接收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时,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a可以在沿着宽度方向(在接收位置Qin处沿CD方向取向)上的全长(全宽)近似无褶皱的伸展状态下被接收。附带地,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面53的形状的示例,示出的保持面53具有以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作为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平面中央部53a和具有平坦的斜面(锥形面)的两个端部53b、53c,然而,保持面53不限于此。〈〈〈交接机构71>>>图5A至图5C是在交接位置Qout处定位的交接机构71的说明性图。图5A示出示意性侧视图,图5B示出沿着图5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5C示出沿着图5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交接机构71使得带构件的一对连续体20a和24a与其接触并且包括输送辊72(与辊对应),其输送这些连续体20a和24a ;以及推压机构78,其朝向转鼓本体42推输送辊72的外周面,以将这些连续体20a和24a压靠于保持面53上的主吸收体10。输送辊72是具有正圆状截面的辊并且由在⑶方向上取向而且作为转动中心的转轴73可转动地支撑。推压机构78包括偏心轴73,其被设置为输送辊72的上述转轴73 ;伺服马达79(与驱动源对应),其驱动输送辊72以偏心轴73作为转动中心转动;以及伺服控制器180(与控制器对应),其控制伺服马达79的驱动。注意,伺服马达79的驱动转动力通过动力传递机构80被传递至偏心轴73,由此使输送辊72以偏心轴73作为转动中心偏心地转动。偏心轴73、73 —体地设置于输送辊72并且在与输送辊72的轴心C72偏心预定的量δ的位置处从输送辊72的⑶方向上的两端向外突出,且偏心轴73、73在制造装置31的基台侧部分31a、31a的给定位置处经由适当的轴承构件74支撑。具体地,如图5A所示,偏心轴73关于转鼓本体42的使转鼓本体42的转动轴线C41和输送辊72的上述轴心C72连接的旋转半径方向Dr设置在与轴心C72偏心的位置。以这种方式,输送辊72以偏心的方式转动。换言之,输送辊72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朝内推出输送辊72的外周面,并且使输送辊72的外周面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朝外退回。进一步换言之,输送辊72在以输送辊72的一圈转动为周期的状态下周期地改变输送辊72的外周面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被推出的量。注意,下面是该偏心的理由。图6A和图6B是偏心的说明性图。 如上所述,保持面53在宽度方向上呈平面形(见图4C)。如图6B所示,保持面53的宽度在交接位置Qout处朝向转鼓的本体42的转动方向D C。当保持面53交接主吸收体10时,首先如图6A所示,保持面53的在转动方向Dc上的下游端部53d经过交接位置Qout并且此后,如图6B所示,中央部53e和上游端部53u顺次地经过交接位置Qout。然而,此亥IJ,由于保持面53在宽度方向上为平面形,因此当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保持面53的各部分的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将彼此不同。例如,如图6A所示,保持面53的关于主转鼓体42的转动轴线C 41具有大的旋转半径Rd的下游端部53d (或上游端部53u)将经过旋转半径Dr的外侧位置,然而,图6B示出的中央部处的小的相同旋转半径Re将经过旋转半径Dr的内侧位置。既然如此,当输送辊172所定位的位置没有从给定位置移动时,输送辊172的外周面和下游端部53d之间的当该下游端部53d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的距离Ld(图6A)及输送辊172的外周面和中央部53e之间的当该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的距离Le (图6B)将大不相同。结果,从带构件的连续体20a和24a引起的朝向主吸收体10的推力在下游端部53d和中央部53e处将大不相同。因而,担心在下游端部53d和中央部53e其中一方处引起不良贴附。同样地,对于保持面53的全表面中的各部分来说,上述推力在保持面53的各部分处不同导致贴附状态在保持面53的各部分处不同,从而不良贴附可能根据情况发生在任何部分。这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输送辊72偏心地转动以抑制该距离L的变化。图7A至图7F所示的是示出偏心转动的运动的说明性图。注意,所有图均从侧面观察。作为该偏心转动的基本运动,首先,当单个保持板51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输送辊72随同保持板51的运动而转动一圈。在该一圈转动的过程中,当保持面53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向内侧移动时,输送辊72的外周面被朝向转鼓的本体42推出的量增大(例如,图7F),并且当保持面53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向外侧移动时,输送辊72的外周面被朝向转鼓的本体42推出的量减少(例如,图7B或图7C)。以这种方式,保持面53和输送辊7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可以近似地保持为常数。更具体地,如图7A所示,当保持面53的上述转动方向Dc的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输送辊72被推出的量最大。如图7B所示,推出的量随着保持面53移动而逐渐地减小,并且在保持面53的上游端部53u经过之后,如图7C所示,推出的量在保持板51和相邻的保持板51之间的边界部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最小,如图7D所示。进一步根据图7E所示的情况,在上述相邻的保持板51的保持面53的下游端部53d经过、相邻的保持板51开始经过交接位置Qout之后,推出的量随着运动逐渐地增大,并且如图7F所示,当上述保持面53的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推出的量最大。以上述推出动作为一个周期,在保持板51每次经过时重复该推出动作。通过控制驱动的伺服控制器180控制输送辊72的伺服马达79 (与马达对应)的驱动来进行该推出运动。这里,伺服控制器180被构造为能够进行所谓的位置控制。换言之,从未不出的检测转鼓本体42的转角Φ的编码器向伺服控制器180输入表示转角φ的信号。同样地,从检测输送辊72的转角0!*的编码器174 (图8)输入表示输送辊72的转角0!*的信号。伺服控制器180基于这些信号控制由伺服马达79驱动的转动, 使得当转鼓本体42转动与一片保持板51的运动量相对应的转角(示出的示例中为一转的五分之一,即72度)时输出辊72转动一圈。也就是,输出辊72被控制为被驱动转动转角θ r,转角Θ r是与转鼓本体42的转角φ的保持板51的片数倍(示出的示例中为5倍)相等的量。以这种方式,输送棍72随同保持板51的运动偏心地转动。图8是伺服控制器180的构造图。伺服控制器180包括命令值计算器181、位置比较器182、速度命令计算器183、速度比较器184及驱动电流计算器185。命令值计算器181基于从转鼓本体42的编码器输入的上述转角的实际值《P而计算输送辊72的转角的命令值Θ a。通过例如使转鼓本体42的转角的实际值φ与配备到转鼓本体42的保持板的片数倍(示例中示出五次)相乘来进行该计算,并且从该计算产生的计算值(=5 X f)被设为输送辊72的转角的命令值Ga。接下来,位置比较器182使该转角的命令值Ga与转角的实际值0r比较并且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Λ Θ (角度偏差Λ Θ )。注意,如上所述,实际值Θ r从输送辊72的编码器174输入。该角度偏差Λ Θ被输入至速度命令计算器183。速度命令计算器183基于上述角度偏差Λ Θ进行预定计算并且得到角速度(转速)命令值《a以将该命令值coa发送至速度比较器184。随后,速度比较器184使该角速度命令值与从输送辊72的编码器174发送的角速度实际值ωΓ比较,以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Λ ω (角速度偏差Λ ω)。随后,将该角速度偏差△ ω发送至驱动电流计算器185。驱动电流计算器185基于上述角速度偏差Δ ω进行预定计算,以得到使角速度偏差△ ω降低的驱动电流Il的值。得到的驱动电流Il被供给至伺服马达79以驱动伺服马达79。附带地,如图5Β所示,所谓的挂带驱动机构(wrapping connector drivingmechanis m)在该示例中用作传递伺服马达79的驱动力以使输送棍72转动的动力传递机构。换言之,皮带轮79p设置于由伺服马达79驱动的转轴79a并且皮带轮79p还设置于偏心轴73的⑶方向上的一端。此外在皮带轮79p和偏心轴73之间,中继轴80m可转动地沿⑶方向定位并且第一皮带轮81和第二皮带轮82设置于中继轴80m的一端。环形同步皮带85卷绕转动驱动轴79a的皮带轮79p和中继轴80m的第一皮带轮81两者,并且环形同步皮带84卷绕中继轴80m的第二皮带轮82和偏心轴73的皮带轮73p两者,由此以能够传递转动力的方式经由中继轴80m连接转动驱动轴79a和偏心轴73。因此,伺服马达79的用于驱动输送辊72的转动力被传递以驱动输送辊72转动。注意,在图5B示出的示例中,第三皮带轮83还被设置于中继轴80m的另一端,并且此外皮带轮73p还设置于偏心轴73的⑶方向上的另一端,同时同步皮带84也卷绕这些皮带轮83、73p。以这种方式,经由中继轴80m还从输送辊72的在⑶方向上的另一端输入转动力以用于驱动。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与用于驱动的转动力仅从输送辊72的一端输入的情况相比,输送辊72的扭力等被抑制。结果,可以改善输送辊72的转动运动的稳定性。这里,如图9B和图9C所示,优选的是,输送辊72是与安装有偏心轴73的中心部72a分开的本体,其中中心部72a的外部覆盖有外周部72b,同时外周部72b在轴承构件74a、74a介于中心部72a和外周部72b之间的状态下被设置成能绕中心部72a的轴心C 72转动。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偏心轴73、73设置于从中心部72a的轴线中心C 72偏心偏心量δ的情况下,中心部72a的截面形状为正圆。 在具有该构造的情况下,当伺服马达79驱动中心部72a转动时,外周部72b的外周面随着中心部72a的偏心转动沿着转鼓主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被推出和退回。以这种方式,输送辊72的外周面与保持面53之间的距离L保持为近似常数。此外,利用上述构造,外周部72b由于轴承构件74a、74a而能够关于中心部72a相对转动。因此,即使当外周部72b的外周面即输送辊72的外周面与保持板51的保持面53之间存在相对速度差时,通过外周部72b和中心部72a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快速地吸收该相对速度差,导致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相对速度差而产生于主吸收体10和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的褶皱。如下是细节。例如,如图10的侧视图所示,当保持面53的中央部53e经过交接位置Qout时,由于中央部53e的旋转半径Re比下游端部53d的旋转半径Rd和上游端部53u的旋转半径Ru小,因此中央部53e沿转动方向Dc运动的速度比两端部53d、53u沿转动方向Dc运动的速度低。然而,关于输送辊72的外周面,由于此时被推出的量为最大,外周面的具有大偏心量的一部分与保持面53的中央部53e相对,使得外周面的该部分处的圆周速度高。因此,在保持面53的中央部53e和输送辊72的外周面之间可以产生相对大的相对速度差,其中该相对速度差使褶皱生成于主吸收体10和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关于该点,当外周部72b被构造为能够关于如上所述的中心部72a相对地转动时,外周部72b与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或主吸收体10接触并且从该接触被施加转动力,且外周部72b被驱动成与保持面53的运动一致地转动。由此,有效地抑制输送辊72的外周面和保持面53之间的相对速度差。此外如图9C所示,优选的是,外周部72b的轮廓形状是与保持板51的保持面53的表面的形状一致的形状。例如,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位于交接位置Qout的保持面53的表面的形状为以下形状CD方向上的中央部53a比位于其两侧的端部53b、53c在旋转半径方向Dr (与转动轴线C51平行的方向)上向外突出。因此在该示例中,外周部72b的轮廓形状为鼓形状,其中中央部比⑶方向上的两侧凹陷。利用该形状,利用外周部72b和保持面53能将带构件的连续体20a和24a确实地推靠于主吸收体10,因而改善贴附性能。附带地,在该情况下,此外优选的是,如图IlB和图IlC所示,外周部72b沿着⑶方向被分成多个筒状构件72b2、72bl、72b2,而每个筒状构件72b2、72bl、72b2均经由轴承构件74b、74b···通过中心部72a可转动地支撑。在示出的示例中,外周部72b由⑶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筒状构件72bI和⑶方向上的端部的筒状构件72b2、72b2组成。利用此构造,每个筒状构件72b2、72bl、72b2作为从动件独立地转动。因此如在上述的情况中,外周部72b为具有取决于沿着CD方向的位置而不同的外径的鼓形状,可以减轻可能发生在具有不同外径的部分之间的相对速度差的问题。此外,优选的是,包含输送辊72的外周面的表层部分72s由弹性材料形成,该弹性材料具有柔性从而能弹性地变形。在图5A至图5C示出的每个示例中、在图9A至图9C示出的每个示例中及在图IlA至图IlC示出的每个示例中,输送棍72的表层部分72s均由弹性构件形成。海绵状聚氨酯橡胶可以作为用于该弹性构件的材料的示例。利用上述构造,输送辊72和保持面53之间的相对速度差还可以由表层部分72s的弹性变形吸收,使得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主吸收体10和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上的 褶皱。此外,可以避免在交接时夹持于输送辊72的外周面和保持面53之间的主吸收体10和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上的严重损伤。===第二实施方式===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机构91的侧视图的说明性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输送辊72使用交接机构71的推压机构78中的偏心轴73而偏心地转动,然而,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摇动臂94来进行输送辊92的外周面的推动运动。注意,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他部分近似相同,因而下面仅给出关于不同之处的说明并且省略相同构造的说明。如图12所示,交接机构91包括推压机构93 ;摇动臂94,其支撑输送辊92 ;以及驱动机构97,其使摇动臂94的端部摇动,摇动臂94沿转鼓本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支撑输送棍92。摇动臂94例如由联接销94p支撑,摇动臂94的一端位于制造装置31的支座侧部31a的给定位置。另一端部构造为能够以该联接销94p作为支点摇动。另一方面,另一端部具有带正圆截面的输送辊92,输送辊92设置为经由未示出的轴承构件能绕其轴线中心C92转动。一对摇动臂94、94沿⑶方向并排设置,利用该对摇动臂94、94输送辊92被支撑于⑶方向上的两端。例如,诸如液压缸或气缸等筒状构件97用作驱动机构97。筒状构件97的活塞97a的前端部经由联接销97p被连接至摇动臂94的另一端部。因此,摇动臂的另一端部由基于诸如工作油和压缩气体的工作流体的控制而以伸缩方式移动的活塞97a摇动,由此使位于另一端部处的输送辊92沿转鼓的本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进退。该进退运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的基本上相同。换言之,当交接位置处的保持面53的位置沿着转鼓的本体42的旋转半径方向Dr向内侧移动时,输送辊92朝向转鼓的本体42前进,而当保持面53的位置沿旋转半径方向Dr向外侧移动时,输送辊后退。以这种方式,保持面53和输送辊9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L可以保持为近似常数。注意,输送辊92可以构造为作为从动件转动的从动辊,或者可以构造为由诸如马达等适当的驱动源驱动转动的主动辊。附带地,诸如弹簧构件等未示出的弹性构件可以代替设置于该摇动臂94的筒状构件97而被使用。也就是,可以由该弹性构件施加弹力,使得输送辊92被永久地推向并抵靠转鼓的本体42。在这种情况下,输送辊92会沿着旋转半径方向Dr被动地往复移动,使得与保持面53的沿着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的位置的变化一致地沿着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从保持面53推动输送辊92。===其他实施方式===在上文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以下述方式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具有带正圆截面形状的输送辊72、92作为示例,然而,输送辊72、9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正圆并且可以根据与保持板51的保持面53的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适当地变化。例如,根据保持面53的几何形状,可以使用具有椭圆截面形状的辊。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速度提高到与转鼓本体42的转角φ的数倍(示出 的示例中为五倍)等量的转角Θ r来驱动伺服控制器以使输送辊72转动,其中该数是保持板51的片数。也就是,输送辊72被驱动成与转鼓本体42的角速度ω O成比例地转动,输送辊72的角速度是转鼓本体42的角速度的五倍,然而,速度不限于此。例如,速度可以从角速度ω O五倍的角速度周期地变化。换言之,角速度可以根据交接位置Qout处的保持面53的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而变化。作为示例,当转鼓本体42的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朝向内侧移动时,随着输送辊72的外周面朝向转鼓本体42被推出的量提高,输送辊72的角速度减小。当转鼓本体42的在上述旋转半径方向Dr上的位置朝向外侧移动时,随着输送辊72的外周面被推出的量减小,输送辊72的角速度提高。在该情况下,参照附图10,可以减少保持面53和输送辊72之间的上述相对速度差,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相对速度差引起的产生于主吸收体10和带构件的连续体20a、24a的褶皱等。注意,周期地改变上述输送辊72的角速度的伺服控制器180a例如由进行速度控制的控制器实现。图13示出其构造。伺服控制器180a包括角速度命令值计算器181a、命令值周期改变器182a、速度比较器184以及驱动电流计算器185。角速度命令值计算器181a基于从转鼓本体42的编码器输入的转鼓本体42的角速度实际值《d,计算输送辊72临时角速度命令值coa。通过将配备到转鼓本体42的保持板51的片数(示出的示例中为五个)与上述实际值《d相乘来进行该计算,并且从该计算所得的计算值(=5X od)被设为输送辊72的临时角速度命令值ωι接下来,命令值周期改变器182a通过将预定函数f ( Θ r)加到上述临时角速度命令值来进行计算,并且将该计算值( = coa+f ( ΘΓ))作为实际角速度命令值Coar发送至速度比较器184。这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类似,通过将配备到转鼓本体42的保持面51的片数(示出的示例中为五个)与转鼓本体42的从编码器发送的转角实际值φ相乘来计算Θ r ( Θ r=5X爭)。此外,函数f ( Θ r)是随着作为一个周期的O度和360度之间的角度ΘΓ变化的适当的函数,在下面的等式(I)中示出函数f (er)的示例。f ( Θ r) =A X sin (2 Π /360X Θ r) . . . (I)注意,A是适当的常数。
接下来,速度比较器184将该实际命令值oar与从编码器174发送的角速度实际值ωΓ相比较。随后计算这两者之间的偏差Λ ω (角速度偏差Λ ω),用于将该角速度偏差Λ ω发送至驱动电流计算器185。随后驱动电流计算器185基于该角速度偏差Λ ω进行给定计算以获得使该角速度偏差△ ω小的驱动电流12的值。获得的驱动电流12被供给至伺服马达79以驱动伺服马达79。在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中,与交接机构71相关联的输送辊72由专用伺服马达79驱动转动,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通过适当的转动运动传递机构将马达的驱动转鼓本体42绕转动轴线C 41的转动运动传递至输送辊72来使输送辊73转动。注意,适当的齿轮系、凸轮机构等可以作为转动运动传递机构的示例,然而,只要转动运动传递机构是能够以传递到输送辊72的保持板51的片数(由于保持板51的数量是五个,因此示例中示出五个)的加速比来提高转鼓本体42的转动运动速度的机构,那么转动运动传递机构就不限于此。[附图标记说明]I 一次性尿布,Ia半加工产品(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3体周开口,5腿周开口,10主吸收体10 (工件),IOa主吸收体的连续体,IOe端部,11吸收体,12顶部片构件,13背面侧片构件,14防漏片,15外覆盖片,16透液性片,17弹性构件,20腹侧带构件,20a带构件的连续体(连续片状构件),21无纺布,24背侧带构件,24a带构件的连续体(连续片状构件),31制造装置,31a支座侧部,41转鼓,42转鼓本体(转动体),51保持板(工件保持部),53保持面,53a中央部,53b端部,53c端部,53d下游端部,53e中央部,53u上游端部,54吸气孔,61a切割辊,61c接收件,71交接机构,72输送辊(辊),72a中心部,72b外周部,72b I筒状构件,72b 2筒状构件,72s表层部分,73转轴(偏心轴),73p皮带轮,74轴承构件,74a轴承构件,74b轴承构件,78推压机构,79伺服马达(马达),79a驱动转动轴,79p皮带轮,80动力传递机构,80m中继轴,81第一皮带轮,82第二皮带轮,83第三皮带轮,84同步皮带,85同步皮带,91交接机构,92输送辊,93推压机构,94摇动臂,94p联接销,97筒状构件(驱动机构),97a活塞,97p联接销,172输送辊,174编码器,180伺服控制器,180a伺服控制器,181命令值计算器,181a角速度命令值计算器,182位置比较器,182a命令值周期改变器,183速度命令计算器,184速度比较器,185驱动电流计算器,Cl中心,C41转动轴线,C51转动轴线,C61a轴心,C72轴心,C92轴心,Qin接收位置,Qout交接位置(工件交接位置),Dc转动方向,Dr旋转半径方向,Tr轨迹。


一种在通过工件交接位置将被保持的工件贴附并且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来制造连续片状构件的复合体用的装置,其包括转动体,其绕转轴转动;工件保持部,其在保持工件的保持面面朝转动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由转动体支撑;工件交接机构,其根据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工件交接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当保持面经过工件交接位置时,工件交接机构将工件从保持面交接至连续片状构件,其中,工件交接构件具有辊,其与连续片状构件接触以输送连续片状构件;以及推压机构,其能够沿着旋转半径方向向内推出辊的外周面,以将连续片状构件推靠于工件,推压机构与位于工件交接位置的保持面的在旋转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连动地改变外周面被推出的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