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禽畜食品炒干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禽畜食品炒干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俞狄
  • 公开日
    2014年9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17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17日
  • 申请人
    宁波市禽丰食品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3L1/31GK203814535SQ20142026248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包括壳体、转炉、驱动机构、手轮装置和燃烧装置;所述转炉设置在壳体内中部,包括转炉主体,所述转炉主体为圆筒体形、前后方向卧式设置,转炉主体后端为封闭炉底、前端收束为小圆开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链条、齿轮、转轴A、支撑轴承,所述电机通过链条和齿轮带动支撑轴承上的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转炉转动;所述手轮装置设置在壳体一侧,手轮装置包括手轮、转轴B和可卷动钢索,所述手轮可以通过转轴B和可卷动钢索带动转炉前端提升或下降;所述燃烧装置设置在转炉下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弧形支撑结构、左斜向支承、右斜向支承、转动连接片、万向联轴器和轴承安装平台;所述弧形支撑结构设置在转炉下方,包括两侧边、前端边、前弧形支撑、后弧形支撑、下连接板;所述两侧边在壳体与转炉之间、同转炉的下部位置相齐,所述前端边在转炉前方,前端边的左、右两端与两侧边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弧形支撑设置在转炉主体前端下方,前弧形支撑的两端与两侧边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弧形支撑设置在转炉主体后端下方,后弧形支撑的两边与两侧边后端固定连接、并斜向侧上方延伸,后弧形支撑的两端通过转动连接片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左、右斜向支承分别固定设置在前端边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转炉还包括炉口,所述炉口呈圆形喇叭状设置在转炉主体前端、与转炉主体为一体结构;炉口下部支放在左斜向支承和右斜向支承上方,当转炉转动时,炉口与左、右斜向支承的上端为滚动配合; 所述轴承安装平台固定设置在壳体后方,所述支撑轴承固定安装在轴承安装平台上,所述转轴A在支撑轴承上水平设置,转轴A前端与转炉后端中心部位以万向联轴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片前下端与后弧形支撑的端部固定连接,转动连接片后上端与壳体内壁通过销钉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B横向设置在壳体前上方,所述手轮设置在转轴B —侧、与转轴B —端固定连接,所述可卷动钢索有2条、分别设置在转炉前方的左、右两侧,2条可卷动钢索上端分别固定在转轴B两侧,下端固定在前端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后下部位,所述齿轮设置在转轴A后端,所述齿轮与电机之间由链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纵向设置在转炉下方,下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各与前弧形支撑、后弧形支撑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燃烧装置包括3个燃气炉,并排设置在下连接板上;燃烧装置通过软管与设置在一旁的燃气罐连接
  • 技术领域
    ,包括壳体,转炉,驱动机构,手轮装置,燃烧装置,弧形支撑结构,左、右斜向支承,转动连接片,万向联轴器;左、右斜向支承分别设置在前端边的左、右两侧上方;转炉包括转炉主体和炉口,炉口下部支放在左、右斜向支承上方;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A,转轴A前端与转炉后端以万向联轴器连接,电机带动转炉转动;手轮装置带动转炉前端提升或下降;弧形支撑结构包括两侧边,前端边,前、后弧形支撑,燃烧装置设置在下连接板上;前、后弧形支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边前、后部固定连接;后弧形支撑的两端通过转动连接片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炒制均匀、产品质量有保证
  • 专利摘要
    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属于禽畜食品加工设备【专利说明】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禽畜食品炒干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特别涉及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属于禽畜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0002]原来对于牛肉、猪肉、家禽等禽畜食品的炒干是在常规铁锅中手工炒制的,力口工量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炒制不均匀、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现有的专利号为CN98238998.1、发明名称为“卧式滚筒干炒机”及专利号为CN200310102337.5发明名称为“不锈钢电加热糖炒栗子机”的类似设备对用来炒制禽畜食品不完全适用。所以,禽畜食品的炒制加工设备为禽畜食品加工企业所迫切期待。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禽畜食品炒制加工现有技术中,存在手工炒制中,加工量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炒制不均匀、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可以达到加工量大、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炒制均匀、产品质量有保证的目的。[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包括壳体、转炉、驱动机构、手轮装置和燃烧装置;所述转炉设置在壳体内中部,包括转炉主体,所述转炉主体为圆筒体形、前后方向卧式设置,转炉主体后端为封闭炉底、前端收束为小圆开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链条、齿轮、转轴A、支撑轴承,所述电机通过链条和齿轮带动支撑轴承上的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转炉转动;所述手轮装置设置在壳体一侧,手轮装置包括手轮、转轴B和可卷动钢索,所述手轮可以通过转轴B和可卷动钢索带动转炉前端提升或下降;所述燃烧装置设置在转炉下方;[0005]还包括弧形支撑结构、左斜向支承、右斜向支承、转动连接片、万向联轴器和轴承安装平台;所述弧形支撑结构设置在转炉下方,包括两侧边、前端边、前弧形支撑、后弧形支撑、下连接板;所述两侧边在壳体与转炉之间、同转炉的下部位置相齐,所述前端边在转炉前方,前端边的左、右两端与两侧边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弧形支撑设置在转炉主体前端下方,前弧形支撑的两端与两侧边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弧形支撑设置在转炉主体后端下方,后弧形支撑的两边与两侧边后端固定连接、并斜向侧上方延伸,后弧形支撑的两端通过转动连接片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0006]所述左、右斜向支承分别固定设置在前端边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转炉还包括炉口,所述炉口呈圆形喇叭状设置在转炉主体前端、与转炉主体为一体结构;炉口下部支放在左斜向支承和右斜向支承上方,当转炉转动时,炉口与左、右斜向支承的上端为滚动配合;
[0007]所述轴承安装平台固定设置在壳体后方,所述支撑轴承固定安装在轴承安装平台上,所述转轴A在支撑轴承上水平设置,转轴A前端与转炉后端中心部位以万向联轴器连接。[0008]所述转动连接片前下端与后弧形支撑的端部固定连接,转动连接片后上端与壳体内壁通过销钉转动连接。
[0009]所述转轴B横向设置在壳体前上方,所述手轮设置在转轴B —侧、与转轴B —端固定连接,所述可卷动钢索有2条、分别设置在转炉前方的左、右两侧,2条可卷动钢索上端分别固定在转轴B两侧,下端固定在前端边两侧;当手轮正或反方向转动时,可卷动钢索被缠绕在转轴B上、或从转轴B上松开,从而通过前端边,使转炉前端提起至水平位置,或降下、使转炉向前倾斜。
[0010]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后下部位,所述齿轮设置在转轴A后端,所述齿轮与电机之间由链条连接。
[0011]所述下连接板纵向设置在转炉下方,下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各与前弧形支撑、后弧形支撑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燃烧装置包括3个燃气炉,并排设置在下连接板上;燃烧装置通过软管与设置在一旁的燃气罐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I)加工量大、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炒制均匀、产品质量有保证;
[0014](2)设备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加工、使用和维修。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图(去掉壳体右壁);
[0018]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转炉2、转炉主体201、炉口 202、手轮装置3、手轮301、转轴B302、可卷动钢索303、燃烧装置4、燃气炉401、软管402、弧形支撑结构5、侧边501、前端边
502、前弧形支撑503、后弧形支撑504、下连接板505、左斜向支承6、右斜向支承7、万向联轴器8、轴承安装平台9、转动连接片10、电机11、链条12、齿轮13、转轴A14、支撑轴承15。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禽畜食品炒干机,包括壳体1、转炉2、驱动机构、手轮装置3和燃烧装置4,还包括弧形支撑结构5、左斜向支承6、右斜向支承7、万向联轴器8、轴承安装平台9、转动连接片10。
[0021]所述转炉2设置在壳体I内中部,包括转炉主体201,所述转炉主体为圆筒体形、前后方向卧式设置,转炉后端为封闭炉底、前端收束为小圆开口 ;
[0022]所述弧形支撑结构5设置在转炉I下方,包括两侧边501、前端边502、前弧形支撑
503、后弧形支撑504、下连接板505;所述两侧边501在壳体I与转炉2之间、同转炉2的下部位置相齐,所述前端边502在转炉I前方,前端边502的左、右两端与两侧边50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弧形支撑503设置在转炉主体201前端下方,前弧形支撑503的两端与两侧边501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弧形支撑504设置在转炉主体201后端下方,后弧形支撑504的两边与两侧边501后端固定连接、并斜向侧上方延伸,后弧形支撑504的两端通过转动连接片10与壳体I内壁转动连接;
[0023]所述左斜向支承6、右斜向支承7分别固定设置在前端边502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转炉I还包括炉口 202,所述炉口 202呈圆形喇叭状设置在转炉主体201前端、与转炉主体201为一体结构;炉口 202下部支放在左斜向支承6、右斜向支承7上方,当转炉I转动时,炉口 202与左斜向支承6、右斜向支承7的上端为滚动配合。
[00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链条12、齿轮13、转轴A14、支撑轴承15 ;所述电机11设置在壳体I后下部位,所述轴承安装平台9固定设置在壳体I后方,所述支撑轴承15固定安装在轴承安装平台9上,所述转轴A14在支撑轴承15上水平设置,所述齿轮13设置在转轴A14后端,所述齿轮13与电机11之间由链条12连接;所述电机11通过链条12和齿轮13带动支撑轴承15上的转轴A14转动,转轴A14前端与转炉I后端中心部位以万向联轴器8连接,转轴A14通过万向联轴器8带动转炉I转动。
[0025]所述转动连接片10前下端与后弧形支撑504的端部固定连接,转动连接片10后上端与壳体I内壁通过销钉转动连接。
[0026]所述手轮装直3设直在冗体I 一侧,手轮装直3包括手轮301、转轴B302和可卷动钢索303 ;所述转轴B302横向设置在壳体I前上方,所述手轮301设置在转轴B302 —侧、与转轴B302 —端固定连接,所述可卷动钢索303有2条、分别设置在转炉I前方的左、右两侧,2条可卷动钢索303上端分别固定在转轴B302两侧,下端固定在前端边502两侧;当手轮301正或反方向转动时,可卷动钢索303被缠绕在转轴B302上、或从转轴B302上松开,从而通过前端边502,使转炉I前端提起至水平位置,或降下、使转炉向前倾斜。
[0027]所述下连接板505纵向设置在转炉I下方,下连接板505的前、后两端各与前弧形支撑503、后弧形支撑504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燃烧装置4包括3个燃气炉401,并排设置在下连接板505上、并在转炉I下方;燃烧装置4通过软管402与设置在一旁的燃气罐(图中未显示)连接。
[002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