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挡车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挡车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夏健鸣, 杨方升, 陈绍雄
  • 公开日
    2010年4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4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4月28日
  • 申请人
    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H6/42GK201437644SQ2009201314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和设于车库输送带上方的至少一可活动的挡杆,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挡杆,并驱动所述挡杆停放在至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的挡杆平放于所述输送带表面,并与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有一夹角,所述第二位置的挡杆离开所述输送带表面而打开车辆通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挡杆的一端铰 接,所述挡杆上近铰接处具有一挡杆轴,包括与所述挡杆轴配合的槽,所述挡杆轴在所述槽 内移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呈狭长形,并与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挡杆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该角度为大于等于10度、小于45度,所述狭长形的槽倾斜 的方向与挡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挡杆铰接端运动方向一致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支撑件,所述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较高部分位于所述输送带将车辆输送到停车位时的输送带传输方向的一侧,所述 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支撑件顶面阶梯结构的较低位置处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阶梯结构的高低位置结合处是弧状过渡结构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挡杆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移动块、导轨、位于所 述导轨上并与所述移动块连接的拉板及与所述拉板连接的齿条,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挡杆之 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呈活动连接,所述齿条带动所述拉板在导轨上滑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的配套设施领域,尤指一种应用于机械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存车入口的挡车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车装置,主要包括动力装置和设于车库输送带上方的至少一可活动的挡杆l,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挡杆l,并驱动所述挡杆1停放在至少第一位置(即挡杆处于打开状态)和第二位置(即挡杆处于收縮状态),所述第一位置的挡杆1平放于所述输送带34表面,并与所述输送带34传送方向有一夹角,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位置的挡杆1离开所述输送带34表面而打开车辆通道,所述动力装置和挡杆1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挡杆1运动,使所述挡杆1远离立体车库内的输送带34,即所述挡杆1远离汽车车轮C,从而在利用利用立体车库内的辅助设备将汽车输送到固定车位时,所述输送带34可以方便的带动车辆运动 所述连杆包括固定块13、移动块12、齿条2、拉板3、导轨4,所述拉板3固定在所述导轨4上并可在所述导轨4上滑动;所述齿条2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固定在所述拉板3上,所述齿条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机5的孔中,并可在电机5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拉板3在导轨4上滑动 进一步包括一固定所述电机5和导轨4的支架11 ; —移动块12,所述移动块12固定在所述拉板3上并垂直于所述齿条2,所述移动块12的两端分别具有二第一通孔121 ;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车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设于车库输送带上方的至少一可活动的挡杆,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挡杆,并驱动所述挡杆停放在至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的挡杆平放于所述输送带表面,并与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有一夹角,所述第二位置的挡杆离开所述输送带表面而打开车辆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车库挡车装置,其是由动力装置带动可活动的挡杆运动,所述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可对停靠的车辆起到阻挡的作用,不仅方便车主停放车辆,而且极具安全性;当挡杆位于第二位置,所述挡杆远离汽车的车轮,进而则需较小的力即可由输送带输送汽车运动,再通过立体车库内的配套设施将汽车输送到指定的车位,极具实用性和方便性。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挡车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一种挡车装置,其中包括动力装置和设于车库输送带上方的至少一可活动的挡杆,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挡杆,并驱动所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挡车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械式自动化立体停车库是城市停车的一种形式,其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环境效益好、安全性能高,可有效避免车辆的丢失损坏、可以灵活配置、充分利用零散地皮及对地形的适应性很强等优势。而立体车库内的配套设施也是该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 现有的机械式自动化立体车库一般是驾驶者将车辆停放在存车入口后即完成了停车动作,以后的停车程序都由立体车库内的配套设施将车辆通过平移装置和电梯升降自动将车辆停放到车位。该结构的立体车库因存车入口长度的限制,对于一些技术不是很熟练的驾驶者来说,准确地将车辆停放在存车入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常常会出现车辆停放不到位或者冲过限位撞坏车辆和车库入口设备的情况,所以机械式立体车库国家标准要求在车辆前进方向设置不低于25mm高的阻挡装置。因传统阻挡装置是固定安装的,虽然高度30mm左右,但在取车时驾驶者也必须加油耗费较大的动力才能越过阻挡装置。这不仅给驾驶者带来不便,同时降低了车库的运作速度。因传统阻挡装置高度较低,无法避免驾驶者开车进入时操作不当冲过限位,发生撞坏车头和车库入口设备的事故;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使立体车库入口内的车辆停靠和存取方便、安全的挡车装置。
挡杆停放在至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的挡杆平放于所述输送带表面,并与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有一夹角,所述第二位置的挡杆离开所述输送带表面而打开车辆通道。 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挡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挡杆上近铰接处具有一挡杆轴,包括与所述挡杆轴配合的槽,所述挡杆轴在所述槽内移动。 所述槽呈狭长形,并与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挡杆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该角度为大于等于10度、小于45度,所述狭长形的槽倾斜的方向与挡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挡杆铰接端运动方向一致。 包括至少一支撑件,所述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上。[0009] 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较高部分位于所述输送带将车辆输送到停车位时的输送带传输方向的一侧,所述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支撑件顶面阶梯结构的较低位置处。 所述支撑件阶梯结构的高低位置结合处是弧状过渡结构。[0011] 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挡杆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 所述连杆包括移动块、导轨、位于所述导轨上并与所述移动块连接的拉板及与所述拉板连接的齿条,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挡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呈活动连接,所述齿条带动所述拉板在导轨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车库挡车装置,其是由动力装置带动可活动的挡杆运动,所述挡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可对停靠的车辆起到阻挡的作用,不仅方便车主停放车辆,而且极具安全性;当需将停放的车辆输送到指定的车位时,则由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挡杆运动,从而使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输送带,即挡杆位于第二位置,所述挡杆远离汽车的车轮,汽车可以无障碍地经由输送带运动,再通过立体车库内的配套设施输送到指定的车位,极具实用性和方便性。图1是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收縮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中汽车车轮、挡杆和挡杆支撑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挡杆支撑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A部的剖视图。4[0025] 二相对设置的固定块13,所述两个固定块13位于所述支架11的一侧,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二固定块13上分别具有一狭长形的槽131,所述固定块13上狭长形的槽131与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挡杆1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狭长形的槽131与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挡杆1之间的角度为大于等于10度、小于45度,并且狭长形的槽131倾斜的方向与挡杆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挡杆铰接端运动方向一致。 在所述固定块13远离所述拉板3 —侧具有至少一挡板14,所述挡板14固定在所述固定块13的一侧,该挡板14对移动块12和挡杆1具有挡止的作用,可防止移动块12从导轨4中脱出,并可保证挡杆1在第一位置时准确地落在挡杆支撑件30的较低的台阶上。[0028] 二相对设置的可活动的挡杆l,所述挡杆1的一端分别具有与所述移动块12上第一通孔12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5,所述二挡杆1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移动块12铰接。连接所述挡杆1和移动块12的连接件由销轴16、自润轴承17、平垫圈18、弹垫圈19和螺母20组成,所述自润轴承17可固定在所述挡杆1的第二通孔15中,所述销轴16穿过所述自润轴承17和移动块12上的第一通孔,然后分别装上平垫圈18和弹垫圈19,最后通过螺母20紧固,从而将所述挡杆1和移动块12呈可活动状态连接在一起。[0029] 所述挡杆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1和移动块12在一条直线上。[0030] 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挡杆1的一端铰接,所述挡杆1上近铰接处具有一挡杆轴21,与所述挡杆轴21配合使用的有推力轴承22、推力轴承垫板23、滚针轴承24、滚针轴承保护套25、卡圈26、挡杆轴固定垫圈27、弹垫圈28、螺栓29,所述挡杆轴21依次穿过推力轴承22和推力轴承垫板23,以及穿入到所述固定块13的槽131中,从所述槽的另一端伸出的挡杆轴21的一端依次穿过滚针轴承24、滚针轴承保护套25、卡圈26、挡杆轴固定垫圈27、弹垫圈28,最末通过螺栓29紧固。 因狭长形的槽131倾斜的方向与挡杆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挡杆铰接端运动方向一致,有利于所述挡杆1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更快捷、更顺畅地移动到所述第一
位置或第二位置,且不会减弱所述挡杆1的强度,使该挡车装置更具实用性。 还包括二相对设置的挡杆支撑件30和挡杆支撑件连接板31,所述支撑件30和连
接板31之间通过紧固件3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30的顶面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较
高部分位于所述输送带将车辆输送到停车位时的输送带传输方向的一侧,所述挡杆1位于
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1位于所述支撑件30顶面阶梯结构的较低位置处。 请参考图5至图6所示,所述支撑件30阶梯结构的高低位置结合处是弧状过渡结
构。当汽车车轮C对所述挡杆1施加力时,因汽车车轮C为圆形,且圆心位置比挡杆1高一
定的高度,故车轮C对挡杆1的力除水平方向的分力外,还有较大向下的分力,从而在所述
挡杆1和所述挡杆支撑件30的较低位置及阶梯结构弧状过渡处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对挡
杆起到自锁的作用,防止车轮的对挡杆1的力传递到挡杆轴以外的铰接处,可避免所述动
力装置受力太大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挡车装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所述挡杆1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1和所述移动块12在一条直线上,所述二挡杆1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挡杆支撑件30上。当汽车开进来时,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挡杆1可对汽车的车轮C起到阻挡的作用,可使汽车停放准确。当汽车停放后需将停放在所述输送带34上的汽车移动到所述立体车库的某个车位时,首先由动力装置中的电机5启动,带动所述齿条2运动,所述齿条2运动可带动所述拉板3在所述导轨4上运动,所述拉板4的运动则带动所述拉板4上方的移动块12运动,所述移动块12则带动所述二挡杆1运动,由于所述挡杆1的挡杆轴21可在所述固定块13中的槽131中运动,带动所述二挡杆1与所述移动块12连接的一端向所述移动块12移动的方向运动,使所述挡杆1运动至离开所述汽车输送带34的侧面,即如图4所示的挡杆1位于第二位置。因此,当输送带34开始运动带动汽车时,则可快捷、方便地将汽车输送到预设的车位。同时,由于所述挡杆1的挡杆轴21可在所述固定块13中的槽中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二挡杆1与所述移动块12连接的一端向所述移动块12移动的方向运动,使拉动挡杆1转动时不至于将挡杆1拉断。[003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车装置还可采用二动力装置分别带动所述二挡杆1运动,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将所述挡杆1和固定块13之间的设置方式替换,即在所述固定块13上具有一挡杆轴,在所述挡杆1上具有一槽,所述挡杆轴可在所述挡杆的槽中移动。其原理与上述固定在所述挡杆上的挡杆轴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叙述。[0038] 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固定块13上设置一与挡杆轴配合的圆孔替换狭长槽,用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挡杆轴转动,即挡杆1直接在所述固定块上绕挡杆轴摆动的方式,来实现挡杆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其原理在此不再叙述。[0039] 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杆1还可设置成向汽车的顶面移动,即所述挡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使挡杆1远离所述汽车的前方,方便立体车库对汽车的停放和将汽车运输到固定的车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车库挡车装置,其是由动力装置带动可活动的挡杆1运动,所述挡杆1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杆1可对停靠的车辆起到阻挡的作用,不仅方便车主停放车辆,且极具安全性;当需将停放的车辆输送到指定的车位时,则由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挡杆1运动,使所述挡杆1远离所述输送带34,即挡杆1位于第二位置,所述挡杆1远离汽车的车轮,汽车可以无障碍地经由输送带运动,再通过立体车库内的配套设施输送到指定的车位,极具实用性和方便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