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文琴, 钱贤萍
  • 公开日
    2009年8月5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0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0月24日
  • 申请人
    无锡市三达纺配厂
  • 文档编号
    D01H15/007GK201284392SQ2008201865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包括空捻器下壳体(10)及气路通道,在空捻器下壳体(10)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阀芯(11),其特征是在空捻器下壳体(10)的下面设置控制器,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控制器及空捻器下壳体(10)内,在控制器中设置用于控制气路通道的通断状态的控制机构,所述气路通道的一端与形成于控制器内的工作腔(15)连通,在所述工作腔(15)内设置活塞(6),所述活塞(6)与所述阀芯(11)连接;在所述气路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活塞(6)在工作腔(15)内移动,推动所述阀芯(11)移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包括位于上部的引导体(13)与位于下部的先导体(14);所述工作腔(15)位于所述引导体(13)的上部,在引导体(13)的下部设置控制腔(16),在工作腔(15)与控制腔(16)之间设置所述气路通道中的h通道;所述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先导体(14)内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控制机构中,在安装于先导体(14)上的线圈(3)内设置能够在所述先导体(14)内移动的可动铁(4),所述线圈(3)利用导线与安装于先导体(14)上的接线端子(1)连接;在线圈(3)通电时,所述可动铁(4)移动,将所述气路通道关闭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引导体(13)上设置手动销(8),在所述手动销(8)上设置使手动销(8)复位的弹簧(9),在推动手动销(8)时,手动销(8)的内端推开可动铁(4),使气路通道导通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气路通道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f通道及g通道,其中a通道与气体的进气口相连,g通道的端部为注气孔,所述注气孔位于控制腔(16)内面对可动铁(4)的内壁上;所述可动铁(4)移动至贴紧注气孔时,将气路通道关闭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纱线断头连接的手动式空气捻接 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自动络筒机纱、线断头无接头捻接的空气捻接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纱线断头连接的手动式空气捻接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自动络筒机纱、线断头无接头捻接的空气捻接器。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空捻器下壳体及气路通道,在空捻器下壳体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阀芯,其特征是在空捻器下壳体的下面设置控制器,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控制器及空捻器下壳体内,在控制器中设置用于控制气路通道的通断状态的控制机构,所述气路通道的一端与形成于控制器内的工作腔连通,在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阀芯连接;在所述气路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活塞在工作腔内移动,推动所述阀芯移动。所述空捻器主要针对手动板机部件系统进行了全新设计,提高了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便于使用和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全自动空气捻接器的制作方法纺织用空气捻接器是纺织工业生产无接头纱线的重要器材。空气捻接器主 要由气路系统、退捻系统、加捻系统构成。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手动空气捻接主要适用于络筒机、并线机和倍捻机, 其工作原理由操作工按下开闭气流的手动板手,通过联动机构动作,使安装在 空捻器下壳体内的阀芯向上运动,使整个空气捻接器内的气路系统完成气量的 分配工作,空捻器整个动作完成。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手动空气捻接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供一种结构更合理,性 能更可靠,适用范围更宽的全自动空气捻接器。该空捻器主要针对手动板机部 件系统进行了全新设计,提高了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使用范围,延 长使用寿命,便于使用和降低维修保养成本。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空捻器下壳体及气路通道,在空捻 器下壳体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阀芯,其特征是在空捻器下壳体的下面设置控制 器,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控制器及空捻器下壳体内,在控制器中设置用于控制 气路通道的通断状态的控制机构,所述气路通道的一端与形成于控制器内的工 作腔连通,在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阀芯连接;在所述气路 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活塞在工作腔内移动,推动所述阀芯移动。所述控制器包括位于上部的引导体与位于下部的先导体;所述工作腔位于 所述引导体的上部,在引导体的下部设置控制腔,在工作腔与控制腔之间设置 所述气路通道中的h通道;所述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先导体内。在所述控制机构中,在安装于先导体上的线圈内设置能够在所述先导体内 移动的可动铁,所述线圈利用导线与安装于先导体上的接线端子连接;在线圈 通电时,所述可动铁移动,将所述气路通道关闭。在所述引导体上设置手动销,在所述手动销上设置使手动销复位的弹簧, 在推动手动销时,手动销的内端推开可动铁,使气路通道导通。所述气路通道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 f通道及g通道,其中a通道与气体的进气口相连,g通道的端部为注气孔,所 述注气孔位于控制腔内面对可动铁的内壁上;所述可动铁移动至贴紧注气孔时, 将气路通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根据电磁学理论和机械原理,.实用新型了原纯机 械动作把机电结合起来,使常用的手动空气捻接器转变为全自动空气捻接器.本
3实用新型全自动空气捻接器,结构简单,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性能稳
定可靠,便于使用,降低维修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启动机构装置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1、直接出线式端子,2、固定螺母,3、线圈,4、可动铁,5、固定 铁片,6、活塞,7、引导本体,8、手动销,9、弹簧,10、空捻器下壳体,11、 阀芯,12空气捻接器,13、引导体,14先导体。
如图所示所述空气捻接器包括空捻器下壳体10及气路通道,在空捻器下 壳体10内设置能够移动的阀芯11,其特征是在空捻器下壳体10的下面设置 控制器,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控制器及空捻器下壳体10内,在控制器中设置用 于控制气路通道的通断状态的控制机构,所述气路通道的一端与形成于控制器 内的工作腔15连通,在所述工作腔15内设置活塞6,所述活塞6与所述阔芯 ll连接;在所述气路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活塞6在工作腔15内移动,推 动所述阀芯11移动。
所述控制器包括位于上部的引导体13与位于下部的先导体14;所述工作腔 15位于所述引导体13的上部,在引导体13的下部设置控制腔16,在工作腔15 与控制腔16之间设置所述气路通道中的h通道;所述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先导体 14内。
在所述控制机构中,在安装于先导体14上的线圈3内设置能够在所述先导 体14内移动的可动铁4,所述线圈3利用导线与安装于先导体14上的接线端子 l连接;在线圈3通电时,所述可动铁4移动,将所述气路通道关闭。
在所述引导体13上设置手动销8,在所述手动销8上设置使手动销8复位 的弹簧9,在推动手动销8时,手动销8的内端推开可动铁4,使气路通道导通。
所述气路通道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 f通道及g通道,其中a通道与气体的进气口相连,g通道的端部为注气孔,所 述注气孔位于控制腔16内面对可动铁4的内壁上;所述可动铁4移动至贴紧注 气孔时,将气路通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与传统的手动空气捻接器基本相同,其主要创新的 地方在空捻器下壳体10的底部安装一个电磁先导体,线圈3通电产生磁力,吸 引可动铁4位移,g通道上的注气孔打开,活塞6动作,顶起空捻器下壳体IO 内的阀芯11向上运动,使整个空气捻接器12内的气路系统完成气量的分配工 作,空气捻接器12的整个动作完成。
空气捻接器12使用的压縮空气通过进气口依次进入a通道、b通道、c通道、 d通道、e通道、f通道及g通道,g通道上的注气孔孔口在线圈3没通电时处于 关闭状态,可动铁4关闭,线圈3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可动铁4位移,注气孔孔口打开,气流由h通道进入工作腔15,使活塞6动作,顶起空捻器下壳体10内 的阀芯11向上运动,使整个空气捻接器12内的气路系统完成各条气量的分配 工作,空气捻接器12的整个动作完成。同时线圈3断电,可动铁4复位,注气 孔封闭,活塞6复位。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