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于洪霞, 刘晓云, 孙建萍, 江和训, 王凤, 王芳, 秦立武, 邹爱凤
  • 公开日
    2011年6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月2日
  • 申请人
    刘晓云
  • 文档编号
    A61K36/8967GK102085301SQ20111000499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 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30g、细辛20-40g、甘草3-10g、肉桂3_10g、白芷5_15g、羌 活5-15g、元胡10-30g、桑白皮5-15g、白术3_10g、黄芪3_10g、浙贝3_10g、桔梗5_15g、茯苓 5_15g、半夏 5-15g、百合 3-10g、败酱草 3_10g2.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 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白芷10g、羌活10g、元胡20g、 桑白皮10g、白术5g、黄芪5g、浙贝5g、桔梗10g、茯苓10g、半夏10g、百合5g、败酱草5g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尤其是一种穴位治疗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白芷10g、羌活10g、元胡20g、桑白皮10g、 白术5g、黄芪5g、浙贝5g、桔梗10g、茯苓10g、半夏10g、百合5g、败酱草5g实施例2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组成白芥子10g、细辛40g、甘草3g、肉桂10g、白芷5g、羌活15g、元胡10g、桑白皮15g、 白术3g、黄芪7g、浙贝3g、桔梗15g、茯苓5g、半夏15g、百合3g、败酱草7g实施例3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组成白芥子30g、细辛20g、甘草10g、肉桂3g、白芷15g、羌活5g、元胡30g、桑白皮5g、 白术7g、黄芪10g、浙贝7g、桔梗5g、茯苓15g、半夏5g、百合7g、败酱草3g实施例4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组成白芥子15g、细辛35g、甘草4g、肉桂7g、白芷7g、羌活13g、元胡15g、桑白皮13g、 白术10g、黄芪6g、浙贝10g、桔梗13g、茯苓7g、半夏13g、百合4g、败酱草10g实施例5—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 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5g、细辛25g、甘草Sg、肉桂9g、白芷14g、羌活7g、元胡25g、 桑白皮6g、白术6g、黄芪4g、浙贝6g、桔梗Sg、茯苓12g、半夏6g、百合10g、败酱草4g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一、临床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时间为2007年1月-2010 年6月其中男33例,女27例,其中轻度发作8例,中度发作观起,重度发作M起年龄 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二、临床症状表现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烦躁、喘鸣有声、口唇青紫,严重者不能平卧、心跳紊乱三、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本组方为冬病夏治方,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年龄 酌情增减药物组分及用量取上述组方干燥后研末,用姜汁30-50ml调糊后,分别敷于大 椎、肺俞0个)、膈俞0个)、心俞O个)7个穴位,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头伏、中伏、末伏 三天,每天贴敷一次,贴敷1小时后取下若取下后表面发红、简单刺痛,可不做特殊处理, 将贴敷处洗净即可,但不可刺激、搓洗;若出现局部皮肤水泡,可减少贴敷时间,或作烫伤处 理四、主要观察内容治疗前、后的咳嗽、略痰、喘息、哮鸣音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贴敷2-3次后,55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贴敷 6-9次后二4例治愈,不再咳嗽、气喘,呼吸通畅,睡眠良好,随访跟踪无反复;其他5例显效 甚微六、典型案例下面以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病例 1男,刘某,40岁,天气转冷后发生哮喘,发病时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呼吸困难、心 悸烦躁、喘鸣有声、口唇青紫、不能平卧、心跳紊乱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姜汁50ml调糊后,于夏季头伏、中伏、末伏三天分别 敷于大椎、肺俞0个)、膈俞0个)、心俞O个)7个穴位,每天贴敷一次,贴敷后症状减 轻来年又在夏季头伏、中伏、末伏三天,每天贴敷一次,症状明显好转,只在白天轻微咳嗽, 气喘、胸闷现象少有发生,睡眠趋于正常病例 2女,张某某,65岁,入冬后持续3个月的的咳嗽、气喘现象,易汗、恶风、易感冒经 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姜汁30ml调糊后于夏季头伏、中伏、末伏三天分别敷 于大椎、肺俞0个)、膈俞0个)、心俞0个)7个穴位,共贴敷三次,当年入冬后症状减轻, 来年又在夏季头伏、中伏、末伏三天,每天贴敷一次,咳嗽、气喘症状全无病例3男,王某,30岁,病发时常咳声嘎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痰量多腰酸肢软,咳则 遗尿,夜尿频,头昏耳鸣,身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经诊断为气管 炎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姜汁35ml调糊后于夏季头伏、中伏于两天贴敷两次 后痊愈随访跟踪1年,无反复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 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是世界公认 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其临床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 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 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目前,临床上一般采 用持续雾化吸入β 2激动剂或抗胆碱药物,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或静脉点滴沙丁胺醇、氨茶 碱,或口服控释茶碱等药物。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 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 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 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 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 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 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 在40岁以上。临床上治疗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有一是控制感染治疗,视感染的主要 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 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二是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 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己新、维静宁等。三是解痉、平喘,常选用 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 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d。四是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 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 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西药存在 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足。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 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 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气管炎多数由于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闭塞、宿降失常而 致气喘;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久肺肾两虚,使肺虚不能降气,肾亏不能降气所致。中医治 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主张,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温热刺激,温煦 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到宣通肺气、化痰平喘的目的,使的人们的病情得到治愈和改善。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西药存在副作用大、治标 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好,成本低,无副作用小的穴位治 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_30g、细 辛20-40g、甘草3-10g、肉桂3-10g、白芷5_15g、羌活5_15g、元胡10_30g、桑白皮5_15g、白 术3-10g、黄芪3-10g、浙贝3-10g、桔梗5-15g、茯苓5_15g、半夏5_15g、百合3_10g、败酱草 3-10g。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 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 白芷10g、羌活10g、元胡20g、桑白皮10g、白术5g、黄芪5g、浙贝5g、桔梗10g、茯苓10g、半 夏10g、百合5g、败酱草5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的原料药物白芥子,辛,热。入手太阴经。具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寒痰 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细辛,性温,味辛,归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可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 饮,通窍。主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等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清 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白主,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等症。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治疗脾虚食 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 功效。浙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功效。主治风热或 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桔梗,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 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茯等,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半夏,辛,温。入脾、胃经。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精神恍惚。败酱草,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之功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采取 冬病夏治的方式,通过药物对穴位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健脾和胃固本, 实现标本兼治目的。在该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的白芥子、细辛为君药,行温肺豁痰利气,散寒 通络止痛之功效;桑白皮、白术、黄芪、浙贝、桔梗、茯苓、半夏、百合、败酱草为臣药,具泻肺 平喘、健脾益气,活血利水之功;白芷、姜活、元胡为佐药,起祛风散寒、通窍得气之作用;甘 草、肉桂为使药,起补火助阳、引经调和的作用。本发明药物标本同施,诸药配合共奏宣通 肺气、化痰平喘、健脾固本之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平和的动、植物药, 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60例,有效率为 92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本发明涉及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30g、细辛20-40g、甘草3-10g、肉桂3-10g、白芷5-15g、羌活5-15g、元胡10-30g、桑白皮5-15g、白术3-10g、黄芪3-10g、浙贝3-10g、桔梗5-15g、茯苓5-15g、半夏5-15g、百合3-10g、败酱草3-10g。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药药性平和,安全可靠,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后,具有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健脾和胃固本之功效,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60例,有效率为92%。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