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熊建
  • 公开日
    为2011年10月5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发酵贮气一体化厌氧消化装置的保温方式及设施,该技术方案包括厌氧消化器、双膜贮气柜、保温材料、径向支撑、中间支撑和网状支撑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双膜贮气柜在厌氧消化器顶部,保温材料置于网状支撑之上,有效将发酵物料和贮气柜分成两部分,发酵部分形成了整体保温,保温材料与网状支撑为轻质材料,且一直受产生沼气向上压力,因此不会给罐体造成额外的承压。虽然该设计能够降低厌氧罐的顶部热量损失,提高保温效果,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0004]首先,该设计依赖网状支
  • 申请日期
    2014年7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7月23日
  • 申请人
    武汉天颖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C12M1/107GK204138654SQ20142040815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包括中心支柱(I)、径向支杆(2)与环向支杆(3),所述中心支柱(I)的底端与厌氧罐(4)的底部固定连接,厌氧罐(4)的侧围的顶部与高于中心支柱(I)的内外双层气膜(5)相连接,中心支柱(I)的顶端与封口板(11)密封配合,中心支柱(I)的侧围上近封口板(11)的部位连接有多根径向支杆(2 ),径向支杆(2 )的另一端与厌氧罐(4)的侧围的内壁相连接,且径向支杆(2)与其上固定连接的多圈环形的环向支杆(3)共同构成原支撑面(X),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还包括罩式的承重网(6)与环形的边绳固定管(7),所述承重网(6)的顶部高于其四周边设置,承重网(6)的顶部覆盖于封口板(11)的顶面,承重网(6)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62)与沿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设置的边绳固定管(7)固定连接,且承重网(6)覆盖于原支撑面(X)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网(6)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水平夹角(T),该水平夹角(T)的大小为15度-2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网(6)的网孔大小为200mmX 200mm,单根网绳的工作载荷大于等于2吨,受载后的网绳伸长率小于等于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支柱(I)的顶端设置有与封口板(11)相平齐的圆环(8 ),封口板(11)位于圆环(8)的内部,所述圆环(8)的内侧通过径向杆(81)与中心支柱(I)顶端的侧围固定连接,圆环(8)的底面通过斜杆(82)与中心支柱(I)相连接,径向杆(81)、斜杆(82)在圆环(8)的圆周上交错设置,斜杆(82)与中心支柱(I)的交接处高于径向支杆(2)与中心支柱(I)的交接处; 所述承重网(6)的顶部覆盖于圆环(8)的顶面,且承重网(6)的顶部通过中心固定绳(61)与圆环(8)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I)的交接处与圆环(8)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米-1米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杆(2)的一端与中心支柱(I)焊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径向支杆支撑件(2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边绳固定管(7)通过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径向支杆支撑件(21)、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径向支杆支撑件(21)的数量小于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的数量,径向支杆支撑件(21)夹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之间,且径向支杆(2 )上与径向支杆支撑件(21)相交接的部位嵌入边绳固定管(7)之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杆(2)的制造材料是槽钢,径向支杆支撑件(21)、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的制造材料是角钢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柱(I)上近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I)交接处的部位套设有环托板(9),该环托板(9)的中部与中心支柱(I)的侧围相连接,环托板(9)的四周边与径向支杆(2)的底部相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柱(I)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10)、加强板(12)与厌氧罐(4)的底部固定连接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
  • 专利摘要
    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包括中心支柱、径向支杆、环向支杆、圆环、边绳固定管与承重网,所述中心支柱顶端设置有圆环,中心支柱侧围上近圆环的部位连接有多根径向支杆,径向支杆的另一端与罐的内侧壁相连接,径向支杆与其上连接的多圈环形的环向支杆共同构成原支撑面,承重网覆盖于原支撑面之上,承重网的顶部覆盖于圆环的顶面,承重网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与沿厌氧罐内侧壁设置的边绳固定管连接,承重网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15度–20度的水平夹角。本设计不仅能够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而且排水性很强、成本较低。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具体适用于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且排水性很强、成本较低。 [0002]产气、贮气一体化装置将厌氧罐与沼气贮气柜合二为一,与传统的产气、贮气分体式模式相比,减少了厌氧罐顶盖以及贮气柜,具有产气率高、适用原料范围广、应用区域广、节约用地、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沼气工程中。但由于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上的疏忽,如长时间不进料、停电鼓风机无法正常工作等情况,易导致内外双层气膜之间缺气或无气,此时,一旦遇到大雨,气膜会连同积水整个压在径向支杆上,随着雨水在气膜上越积越多,罐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易导致罐体上层坍塌。 [0003]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2206577A,申请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包括中心支柱、径向支杆与环向支杆,所述中心支柱的底端与厌氧罐的底部固定连接,厌氧罐的侧围的顶部与高于中心支柱的内外双层气膜相连接,中心支柱的顶端与封口板密封配合,中心支柱的侧围上近封口板的部位连接有多根径向支杆,径向支杆的另一端与厌氧罐的侧围的内壁相连接,且径向支杆与其上固定连接的多圈环形的环向支杆共同构成原支撑面;
[0009]所述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还包括罩式的承重网与环形的边绳固定管,所述承重网的顶部高于其四周边设置,承重网的顶部覆盖于封口板的顶面,承重网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与沿厌氧罐侧围顶部的内壁设置的边绳固定管固定连接,且承重网覆盖于原支撑面之上。
[0010]所述承重网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水平夹角,该水平夹角的大小为15度-20度。
[0011]所述承重网的网孔大小为200mmX200mm,单根网绳的工作载荷大于等于2吨,受载后的网绳伸长率小于等于1%。。
[0012]所述中心支柱的顶端设置有与封口板相平齐的圆环,封口板位于圆环的内部,所述圆环的内侧通过径向杆与中心支柱顶端的侧围固定连接,圆环的底面通过斜杆与中心支柱相连接,径向杆、斜杆在圆环的圆周上交错设置,斜杆与中心支柱的交接处高于径向支杆与中心支柱的交接处;
[0013]所述承重网的顶部覆盖于圆环的顶面,且承重网的顶部通过中心固定绳与圆环固定连接。
[0014]所述径向支杆、中心支柱的交接处与圆环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米-1米。
[0015]所述径向支杆的一端与中心支柱焊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径向支杆支撑件与厌氧罐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边绳固定管通过边绳固定管支撑件与厌氧罐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6]所述径向支杆支撑件、边绳固定管支撑件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径向支杆支撑件的数量小于边绳固定管支撑件的数量,径向支杆支撑件夹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之间,且径向支杆上与径向支杆支撑件相交接的部位嵌入边绳固定管之内。
[0017]所述径向支杆的制造材料是槽钢,径向支杆支撑件、边绳固定管支撑件的制造材料是角钢。
[0018]所述中心支柱上近径向支杆、中心支柱交接处的部位套设有环托板,该环托板的中部与中心支柱的侧围相连接,环托板的四周边与径向支杆的底部相接触。
[0019]所述中心支柱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加强板与厌氧罐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中增设了罩式的承重网,所述承重网的顶部高于其四周边设置,承重网的顶部覆盖在封口板的顶面上,承重网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与沿厌氧罐侧围顶部的内壁设置的边绳固定管固定连接,承重网覆盖于原支撑面之上,此时,承重网位于原支撑面、内外双层气膜之间,即使当气膜由于积水下压时,也是直接压在承重网之上,而不与原支撑面相接触,从而降低了原支撑面所承受的压力,进而降低了厌氧罐体承受的压力,能有效避免罐体上层的坍塌。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
[0022]2、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中承重网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水平夹角,该水平夹角的大小为15度-20度,该设计能够确保,即使气膜连带雨水趴在承重网上,由于承重网的水平夹角较大,气膜上的雨水也会很快流走,排水性很强,不会产生积水,从而减轻气膜对承重网的压力,利于保护罐体上层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性很强,易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
[0023]3、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中承重网的网孔大小为200mmX 200mm,该设计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承重结构空隙太大的缺点,从而避免气膜连带雨水在承重网的网眼之间形成水袋以增加承重网的压力,此外,也能避免因网孔过小导致网眼过密,从而增加承重网自重与制作成本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有利于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而且成本较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中B点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28]图5是图1的俯视图。
[0029]图6是图5中C点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7是图5中G点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8是图5中E-E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图5中F-F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34]图中:中心支柱1、径向支杆2、径向支杆支撑件21、环向支杆3、厌氧罐4、内外双层气膜5、承重网6、中心固定绳61、网边固定绳62、边绳固定管7、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圆环8、径向杆81、斜杆82、环托板9、膨胀螺栓10、封口板11、加强板12、水平夹角T、原支撑面X。


[0035]以下结合
附图
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参见图1 -图10,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包括中心支柱1、径向支杆2与环向支杆3,所述中心支柱1的底端与厌氧罐4的底部固定连接,厌氧罐4的侧围的顶部与高于中心支柱1的内外双层气膜5相连接,中心支柱1的顶端与封口板11密封配合,中心支柱1的侧围上近封口板11的部位连接有多根径向支杆2,径向支杆2的另一端与厌氧罐4的侧围的内壁相连接,且径向支杆2与其上固定连接的多圈环形的环向支杆3共同构成原支撑面X ;
[0037]所述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还包括罩式的承重网6与环形的边绳固定管7,所述承重网6的顶部高于其四周边设置,承重网6的顶部覆盖于封口板11的顶面,承重网6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62与沿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设置的边绳固定管7固定连接,且承重网6覆盖于原支撑面X之上。
[0038]所述承重网6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水平夹角T,该水平夹角T的大小为15度-20度。
[0039]所述承重网6的网孔大小为200mmX 200mm,单根网绳的工作载荷大于等于2吨,受载后的网绳伸长率小于等于1%。。
[0040]所述中心支柱1的顶端设置有与封口板11相平齐的圆环8,封口板11位于圆环8的内部,所述圆环8的内侧通过径向杆81与中心支柱1顶端的侧围固定连接,圆环8的底面通过斜杆82与中心支柱1相连接,径向杆81、斜杆82在圆环8的圆周上交错设置,斜杆82与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高于径向支杆2与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
[0041]所述承重网6的顶部覆盖于圆环8的顶面,且承重网6的顶部通过中心固定绳61与圆环8固定连接。
[0042]所述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与圆环8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米-1米。
[0043]所述径向支杆2的一端与中心支柱1焊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径向支杆支撑件2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边绳固定管7通过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0044]所述径向支杆支撑件21、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径向支杆支撑件21的数量小于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的数量,径向支杆支撑件21夹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之间,且径向支杆2上与径向支杆支撑件21相交接的部位嵌入边绳固定管7之内。
[0045]所述径向支杆2的制造材料是槽钢,径向支杆支撑件21、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的制造材料是角钢。
[0046]所述中心支柱1上近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1交接处的部位套设有环托板9,该环托板9的中部与中心支柱1的侧围相连接,环托板9的四周边与径向支杆2的底部相接触。
[0047]所述中心支柱1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10、加强板12与厌氧罐4的底部固定连接。
[0048]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0049]一、承重网:
[0050]参见图1、图5、图7与图10,—般情况下,内外双层气膜中的内膜内储存产生的沼气,内膜与外膜间由鼓风机向其中充入空气以保证外膜形状,当膜式气柜中内膜无气时,整个内外膜就会趴在原支撑面上,此时,若遇到大雨,气膜就会整个向径向支杆塌陷,由于径向支杆与环向支杆构成的是疏骨架,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且由于较平(水平夹角小),下大雨时,雨水不能很快排走而形成积水,积水连带气膜沿着支撑结构的缝隙下坠,这时会有更多的雨水加入,导致支撑结构垮塌,厌氧罐顶变形,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
[0051]本设计在原支撑面之上设置承重网来避免原支撑结构被破坏,即在加高的中心支柱顶部铺设承重网(承重网原本是个圆网,使用时,先将承重网铺在中心支柱顶部上,再张紧承重网,调好后,用网边固定绳系在边绳固定管上,此时,承重网就是一个罩式的的结构。此外,当承重网过大,如10m以上时,采用圆环固定承重网的顶部,过小就不用了),此时,当出现同样情况时,即整个内外膜趴在承重网上时,由于承重网的水平夹角大且网孔小(水平夹角的大小为15度-20度,网孔大小为200mmX 200mm,其中,强调这个水平夹角的目的是改变结构的受力方式,使之更趋合理,另外,角度大了,下雨时排水更加流畅;至于网眼取200mmX 200mm的原因在于这是最合理的一种,小一点时网孔密,自重大,成本增加,大一点时网孔稀,容易造成气膜从网孔下坠,下雨时形成水坑),即使下大雨,雨水也能很快排走,不会形成积水,像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的故障不会发生,此时,原支撑面只需起着固定中心支柱的作用,确保中心支柱能够承受较大轴压。
[0052]二、径向支杆支撑件、边绳固定管支撑件:
[0053]参见图3、图5-图7、图9,边绳固定管是一个环形的结构,它焊接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角钢)上,而角钢与厌氧罐壁顶部用紧固件连接。径向支杆支撑件、边绳固定管支撑件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径向支杆支撑件的数量小于边绳固定管支撑件的数量,径向支杆支撑件布置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之间,径向支杆支撑件与径向支杆相连接,当连接边绳固定管支撑件与边绳固定管时,若边绳固定管与径向支杆正好交汇,此时便将此处的边绳固定管分为两段,每段的端头与径向支杆焊接,焊接后,径向支杆上与径向支杆支撑件相交接的部位就正好嵌入该处的边绳固定管之内,由此可见,本设计中的边绳固定管其实是由多段弧形的圆管所组成的一个环形的结构。
[0054]实施例1:
[0055]参见图1 -图10,一种防止气膜积水损坏厌氧罐的装置,包括中心支柱1、径向支杆2、环向支杆3、承重网6、边绳固定管7、圆环8,所述中心支柱1的底端与厌氧罐4的底部固定连接,厌氧罐4的侧围的顶部与高于中心支柱1的内外双层气膜5相连接,中心支柱1的顶端与封口板11密封配合(中心支柱1的顶端通过封口板11封住,防止水进入中心支柱1内),圆环8与封口板11平齐设置,封口板11位于圆环8的内部,圆环8的内侧通过径向杆81与中心支柱1顶端的侧围固定连接,圆环8的底面通过斜杆82与中心支柱1相连接,径向杆81、斜杆82在圆环8的圆周上交错设置,斜杆82与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高于径向支杆2与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承重网6的顶部覆盖在圆环8的顶面上,承重网6的顶部通过中心固定绳61与圆环8固定连接,承重网6的顶部高于其四周边设置,承重网6的四周边通过网边固定绳62与沿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即内侧壁的顶部)设置的边绳固定管7固定连接,边绳固定管7通过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中心支柱1的侧围上近封口板11的部位连接有多根径向支杆2,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1的交接处与圆环8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米-1米,径向支杆2的另一端通过径向支杆支撑件21与厌氧罐4侧围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径向支杆2与其上固定连接的多圈环形的环向支杆3共同构成原支撑面X,承重网6覆盖于原支撑面X之上,承重网6的侧围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水平夹角T,该水平夹角T的大小为15度-20度,承重网6的网孔大小为200mmX 200mm ;
[0056]所述径向支杆支撑件21、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径向支杆支撑件21的数量小于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的数量,径向支杆支撑件21夹在边绳固定管支撑件71之间,且径向支杆2上与径向支杆支撑件21相交接的部位嵌入边绳固定管7之内;所述中心支柱1上近径向支杆2、中心支柱1交接处的部位套设有环托板9,该环托板9的中部与中心支柱1的侧围相连接,环托板9的四周边与径向支杆2的底部相接触,环托板9的作用是托住径向支杆2,并且与径向支杆2焊接连接,它不但减少径向支杆2与中心支柱1焊缝受力,而且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0057]承重网6的编织材料和网绳及网的织法都有严格要求,编织材料要求在60%CH4和少量H2S气体环境下长期工作,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单根网绳工作载荷不小于2吨,受载后网绳伸长率不大于1%。,每个网孔的四角必须打死扣等等。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