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刘光宇, 王静, 何明轩, 余善恩, 薛安克
  • 公开日
    2014年6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18日
  •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文档编号
    A61F7/00GK103860316SQ20141010099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液晶显示器、电源线、总数据线、风扇、立体柔性主体、制冷片和数据线; 其特征在于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IO、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W、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l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四脚排针I3U的复位管 脚相连接;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一端、第一 MOS管Ml的源极、第二 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l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I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 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I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第二 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相连,第一 MOS管Ml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 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WJ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I3U的第二 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I3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l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 ;第一滤波电容Cl为IO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IO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IOO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IO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I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Iuf,第十滤波电容ClO为Iuf ;第一电阻Rl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 第四电阻R4为10K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技术背景[0002]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人们常常采用冷敷来进行降温、减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或出血、制止炎症扩散、抑制细菌活力等,从而缓解高热、中暑、牙痛、扁桃体摘除手术后、鼻出血、乳房充盈和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等患者的病情;人们常常采用热敷法来增加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提高局部新陈代谢,消肿,缓解肌肉痉挛,散瘀、镇痛,减少粘连等,有利于减缓风湿,关节炎,背痛,肌肉酸痛,鼻塞,颈部酸痛,生理期疼痛等冷敷和热敷在医疗中普遍采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0003]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冷敷法有冰袋、冷湿敷、乙醇擦浴等方法,其中冰袋法是将冰块装入帆布袋内,置于患者所需降温之处;冷湿敷是将敷布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置于局部;乙醇擦浴是利用乙醇的挥发特性,用乙醇擦拭身体局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弊端,冰袋法和冷湿敷法的冷敷品都无法固定,患者在翻身,烦躁时易移位冰袋与头颈部皮肤贴合不紧密影响冷敷效果,而且,温度受冰袋自身温度的限制,不可以调节,不可重复利用;冷湿敷和乙醇擦浴都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消耗一定的资源,且操作规范性要求高,操作不便[0004]目前医学上常用的热敷法有“干热敷法”和“湿热敷法”“干热敷法”是将热水灌于热水袋中,排出气体,旋紧袋口,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或者将炒热的食盐、沙子或米粒装入布袋来代替热水袋;“湿热敷法”是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和冷敷的冰袋、冷湿敷相似,该类的热敷法存在低效、操作性差等不足[0005]针对以上传统冷敷和热敷法的不足,这里公布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头部体温的装置在电力驱动下,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既可制冷又可制热,且温度可调,操作方便,从而弥补了传统冷敷、热敷法的不足之处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本发明的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的不足,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头部体温的装置,在电力驱动下, 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0007]—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液晶显示器、电源线、总数据线、风扇、立体柔性主体、制冷片、数据线。[0008]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IO、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W、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l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四脚排针I3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一端、第一 MOS管Ml的源极、第二 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l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I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 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I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第二 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相连,第一 MOS管Ml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 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I3U的第二 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P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l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0009]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 ;第一滤波电容Cl为IO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IO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IOO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IO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I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Iuf,第十滤波电容ClO为Iuf ;第一电阻Rl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第四电阻R4为10K。
[0010]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将温度调节器主体置放于用户头部,使温度调节器主体与用户头部紧密贴合。[0011 ] 步骤2.将数据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线及数据线连接,获得电能和外部控制信号。
[0012]步骤3.按下开关键启动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0013]步骤4.调节功能键,选择用户使用的不同调温模式,例如:制冷、制热、间歇制冷、间歇制热等功能之一,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0014]步骤5.调节温度减小键或温度增加键,设置指定温度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温度值。
[0015]本发明的有益说明如下: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冷敷法和热敷法无法准确调节体温的局限性,采用了可控调温装置对人体头部进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克服了传统冷敷法冷源和热敷法热源的不方便性,仅接通电源即可实时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经济性;提供了多种功能供用户选择,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程度,满足了用户对该类设备多功能的需求;采用了电子控制部件,结构`紧凑,噪音小。在电力驱动下,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的不足,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0016]图1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电路示意图。
[0017]图中,控制壳体1、数据电源接口 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液晶显示器
6、电源线7、总数据线8、风扇9、立体柔性主体10、制冷片11、数据线12。

[0018]结合图1、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1、数据电源接口 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液晶显示器6、电源线7、总数据线8、风扇9、立体柔性主体10、制冷片11、数据线12。
[0020]控制壳体I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 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何液晶显示器6,控制壳体I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7和总数据线8的一端与控制壳体I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10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10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10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9,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11 ;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O、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PU、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 管 M7 ;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l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四脚排针I3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一端、第一 MOS管Ml的源极、第二 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l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I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 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I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第二 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lO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相连,第一 MOS管Ml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 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 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I3U的第二 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I3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l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0021]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O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 ;第一滤波电容Cl为IO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IO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IOO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IO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I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Iuf,第十滤波电容ClO为Iuf ;第一电阻Rl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第四电阻R4为10K。
[0022]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将温度调节器主体置放于用户头部,使温度调节器主体与用户头部紧密贴合。
[0023]步骤2.将数据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线及数据线连接,获得电能和外部控制信号。
[0024]步骤3.按下开关键启动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0025]步骤4.调节功能键,选择用户使用的不同调温模式,例如:制冷、制热、间歇制冷、间歇制热等功能之一,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0026]步骤5.调节温度减小键或温度增加键,设置指定温度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温度值。
[0027]当按下制冷键时,调节功能键,可以选择局部制冷、总体制冷、制冷频率为为60次/分钟、30次/分钟或12次/分钟等模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0028]当按下制热键时,调节功能键,可以选择局部制热、总体制热、制热频率为为60次/分钟、30次/分钟或12次/分钟等模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0029]所述的制冷开关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一开关键SI,制热开关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二开关键S2,功能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三开关键S3。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