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肖勇, 梁新华, 林国辉, 肖建国, 余晓林, 余鹏勃, 潘辉, 梁茂祥, 游优, 王轶, 邱杰, 刘强
  • 公开日
    2013年6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19日
  • 申请人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B28B7/26GK202985750SQ2012207063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包括底模(I)、外侧模(2)、内侧模(3)和端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I)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外侧模(2)和内侧模(3),所述外侧模(2)安装于底模(I)两侧的元宝垫(16)上,所述底模(I)与外侧模(2)通过子母楔(17)连接,所述外侧模(2)与内侧模(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模(4)安装于底模(I)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I)焊接于制梁台座基础(5)上,所述内侧模(3)安装于外侧模(2)两侧的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I)中部凸起变截面处设置有橡胶条(15),所述橡胶条(15)的厚度为1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2)由模架(9)、外侧模板面(8)和圆弧倒角(11)组成,所述圆弧倒角(11)设置于外侧模(3)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3)由悬臂支架(6)和内侧模板面(7)组成,所述悬臂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于外侧模(2)的模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2)和外侧模(3)之间设置有挡风屏预埋件(12),所述挡风屏预埋件(12)悬挂于定位工装(13)上,所述定位工装(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内侧模(3)的顶部、以及外侧模(2)的顶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形梁的预制模架,特别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包括底模、外侧模、内侧模和端模,所述底模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外侧模和内侧模,所述外侧模安装于底模两侧的元宝垫上,所述底模与外侧模通过子母楔连接,所述外侧模与内侧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模安装于底模的两端,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外侧模安装于底模两侧元宝垫上,用子母楔将外侧模与底模锁死,所述外侧模的模架立柱与内侧模的悬臂支架螺栓连接固定,底模作为基座能够重复使用,经济性好。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重复使用、成本低廉且操作方便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包括底模、外侧模、内侧模和端模,所述底模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外侧模和内侧模,所述外侧模安装于底模两侧的元宝垫上,所述底模与外侧模通过子母楔连接,所述外侧模与内侧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模安装于底模的两端,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外侧模安装于底模两侧元宝垫上,用子母楔将外侧模与底模锁死,所述外侧模的模架立柱与内侧模的悬臂支架螺栓连接固定,底模作为基座能够重复使用,经济性好优选的,所述底模焊接于制梁台座基础上,所述内侧模安装于外侧模两侧的立柱上优选的,所述底模中部凸起变截面处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厚度为1cm两节段模板通过螺栓将橡胶条固定于模板缝之间,橡胶条顶部与底模顶平齐解决了张拉后桥梁压缩对底模及梁的影响优选的,所述外侧模模架立柱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内侧模悬臂支架通过连接板用螺栓固定,所述悬臂支架向内侧延伸,所述内侧模焊接固定于悬臂支架上采用这样的方式,内侧模固定、定位方便,能够有效地控制梁体腹板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外侧模由模架、外侧模板面和圆弧倒角组成,所述圆弧倒角设置于外侧模的上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解决了整体吊装时与外侧模板顶向内圆弧模板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进度优选的,所述内侧模由悬臂支架和内侧模板面组成,所述悬臂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外侧模的模架上优选的,所述内侧模和外侧模之间设置有挡风屏预埋件,所述挡风屏预埋件悬挂于定位工装上,所述定位工装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内侧模的顶部、以及外侧模的顶部采用活动式定位工装定位精确,便于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外侧模和内侧模采用分节拆装结构,采用龙门吊安装拆卸,能重复倒用,减少了模板制造的成本投入,且满足施工需求,经济性好,而且符合拆装、定位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采用固定式底模,在底模变截面处设置有橡胶条,解决了张拉后桥梁压缩对底模及梁的影响,可减小工后整修工作量;3、本实用新型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采用悬臂支架系统解决了内侧模固定难题,较整体内模具有轻便灵活、机构简单、调校方便、资金投入小、能有效控制梁体腹板底板厚度等特点;4、本实用新型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可拆卸圆弧倒角模板结构简单、轻便,I个工人可完成拆卸和安装,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5、本实用新型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可以实现对预埋件的精确控制,预埋件工装结构简单、轻便,2个工人即可完成预埋件调校、定位工装的安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的制作方法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槽形梁是一种下承式桥梁结构,由于建筑高度低,可增高桥下净空,减小引道路堤填土高度,缩短桥梁总长,所以其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槽形梁腹板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还具有减小噪声、防风、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可适用于高速铁路的高架桥梁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现有的施工方法是采用的固定外模(含侧模及底模),与制梁台座1:1配置,内模采用整体吊装入模或拖拉入模的整体式全液压内模,与外模1:2配置,此类模板方案适用于大型箱梁或生产量较大的梁型,当槽形梁的数量较少时,采用这样的方式经济性较差,同时,其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槽形梁底板中部向上凸起,桥梁张拉后压缩受凸起处制约;2、槽形梁的截面大致呈U形的结构,两腹板横向间距大,整体内模结构复杂、笨重、定位不方便、底板施工空间狭小,难以保证尺寸精确;3、在制造腹板顶部带有圆弧倒角的槽形梁时,钢筋吊装入模的过程中会与外侧模顶的圆弧倒角相互干涉。4、槽形梁预埋件众多,在外侧腹板顶设有9个挡风屏预埋件,其安装精度要求高,普通定位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模压缩橡胶条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侧|旲连接关系不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定位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底模一I ;外侧模一2 ;内侧模一3 ;端模一4 ;制梁台座基础一5 ;内侧模悬臂支架一6 ;内侧模模板面-7 ;外侧模模板面-8 ;外侧模模架-9 ;外可调撑杆-10 ;圆弧倒角一 11 ;挡风屏预埋件一 12 ;定位工装一 13 ;内可调支撑-14;橡胶条-15 ;元宝垫-16 ;子母楔-17。以下结合附图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包括底模
1、外侧模2、内侧模3和端模4,底模I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外侧模2和内侧模3,外侧模2安装于底模I两侧的元宝垫16上,底模I与外侧模2通过子母楔17连接,外侧模2与内侧模3通过螺栓连接,端模4安装于底模I的两端,采用这样的结构,外侧模2安装于底模I两侧元宝垫16上,用子母楔17将外侧模2与底模I锁死,外侧模2的模架立柱与内侧模3的悬臂支架6螺栓连接固定,底模I作为基座能够重复使用,经济性好。底模I焊接于制梁台座基础5上,内侧模3安装于外侧模2两侧的立柱上。底模I中部凸起变截面处设置有橡胶条15,橡胶条15的厚度为1cm。两节段模板通过螺栓将橡胶条15固定于模板缝之间,橡胶条15顶部与底模I顶平齐。解决了张拉后桥梁压缩对底模I及梁的影响。外侧模模架9的立柱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悬臂支架6通过连接板用螺栓固定,悬臂支架6向内侧延伸,内侧模3焊接固定于悬臂支架6上。采用这样的方式,内侧模3固定、定位方便,能够有效地控制梁体腹板的厚度。外侧模2由模架、外侧模2板面和圆弧倒角11组成,圆弧倒角11设置于外侧模2的上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解决了整体吊装时与外侧模2板顶向内圆弧模板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进度。内侧模3由悬臂支架6和内侧模3板面组成,悬臂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于外侧模2的模架上。内侧模3和外侧模2之间设置有挡风屏预埋件12,挡风屏预埋件12悬挂于定位工装13上,定位工装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内侧模3的顶部、以及外侧模2的顶部。采用活动式定位工装13定位精确,便于操作。实施例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无砟轨道混凝土简支槽形梁预制模型,包括底模1,底模I的形状与待筑成的槽形梁底部形状相适配,底模I作为基体可以重复使用,在底模I变截面处设置有橡胶条15,橡胶条15的厚度为1cm,解决了张拉后桥梁压缩对底模I及梁的影响,可减小工后整修工作量,经济性好,底模I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外侧模2和内侦_ 3,外侧模2安装于底模I两侧元宝垫16上,用子母楔17将外侧模2与底模I锁死,夕卜侧模与制梁台座基础5之间设置有外可调支撑,外可调支撑的两端分别与外侧模2和制梁台座基础5铰接,通过外可调支撑调节外侧模模架9及外侧模模板面8的姿态,操作方便,能精确控制槽形梁外形断面尺寸,外侧模2的外侧设置有外可调撑杆10,内侧模3连接有内可调支撑14,外侧模模架9的立柱上连接板与内侧模3悬臂模架用螺栓连接,悬臂支架6向悬挂,内侧模模板面7焊接固定于悬臂支架6上,内侧模3固定、定位方便,能够有效地控制梁体腹板的厚度。外侧模2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圆弧倒角11模型,解决了整体吊装时与外侧模2板上圆弧倒角11模型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进度。桥梁外侧腹板内侧模3板和外侧模2板之间设置有挡风屏预埋件12,挡风屏预埋件12悬挂于定位工装13上,定位工装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内侧模3板顶部以及外侧模2板顶部,活动式定位工装13定位精确、便于操作。[0036]其余结构请参阅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
。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

口 ο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