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泵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泵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姚震, 苏祖慰, 谭义
  • 公开日
    2013年6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3年1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13年1月25日
  • 申请人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02GK103147574SQ20131003032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泵车,包括车架(3)、驾驶室(4)、转塔(I)和支撑装置(2),所述驾驶室(4)设于车架(3 )前部,所述转塔(I)设于所述车架(3 )上,所述支撑装置(2 )包括前支腿(5 ),所述前支腿(5)包括前支腿框架(51)和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前支腿框架(51)内的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框架(5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3)上,并位于所述驾驶室(4)和所述转塔(I)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且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前支腿框架(51)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对称布置于泵车上; 在缩回状态,所述第一支撑臂(52)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54)内,或者,所述第二支撑臂(54)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与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前后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与第二支撑臂(54)上下排列,第一支撑臂(52 )与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半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I)外周壁上设有检修孔(7 )或安装孔(8 ),所述检修孔(7 )或安装孔(8 )朝向所述泵车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还包括后支腿(6),所述后支腿(6)包括后支腿框架、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后支腿框架固接于所述车架(3 )上,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和第四支撑臂的一端均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后支腿框架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均为多节可伸缩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且该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后支腿框架的后方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6)包括第三支撑腿(64)和第四支撑腿(65 ),所述第三支撑腿(64 ) 一端和第四支撑腿(65 ) —端均安装于所述车架(3 )上,并对称设于所述车架(3 )两侧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混凝土、灰渣等物料的泵车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3至1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为方便说明,本文中方位词的定义以图4为参照,正视图4,其中,左方为前,右方为后;上方、下方均为侧;文中“对称”是指关于泵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或中心面对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泵车,包括车架3、驾驶室4、转塔I和支撑装置2 ;所述驾驶室4设于车架3前部,所述转塔I设于所述车架3上;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前支腿5,所述前支腿5包括前支腿框架51和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前支腿框架51内的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 ;所述前支腿框架5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3上,并位于所述驾驶室4和所述转塔I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且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前支腿框架51的前方;该泵车的结构设置可参考图3至图5 (为清楚显示前支腿部分的结构特征,图中省略了泵车的部分部件)与现有的、带X型支腿或V型支腿的泵车相比,该泵车通过将前支腿框架51设置于转塔I和驾驶室4之间且将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设置成前凹的弧形,使得前支腿5的两个支撑点更靠前,从而使支撑装置2提供的稳定区域可往车前方向适度增加,最终可以提升泵车抵抗向前方倾覆的能力如图14所示,10为泵车的重心圆,在工作过程中,通常泵车重心在该圆所确定的区域内,11为现有设X支腿的泵车的支撑区域,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泵车的支撑区域;从图1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泵车的支撑区域可全部将重心圆10涵盖在内,且在后支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泵车的前支腿可往前增加跨距L ;这样既可增加整个泵车的支撑跨距,又可提高泵车抵抗前倾翻的能力;由此可见,利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泵车的支撑稳定性优于现有设X支腿的泵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前支腿5的具体设置可以如下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其曲率中心位于前支腿框架51的前方;前支腿框架51上设有相应的弧形滑道,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的另一端可伸缩地设于弧形滑道内;进而,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分别设置成前凹的弧形当然,为使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的受力更为均衡,可以使这两个支撑臂形成的的弧形的曲率相同具体地,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的设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之一I)第一支撑臂52和第二支撑臂54对称布置于泵车上,且在缩回状态,所述第一支撑臂52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54内或所述第二支撑臂54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2内,具体结构可参考12和图132)所述第一支撑臂52与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前后排列,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0和图11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泵车的制作方法目前,输送混凝土、灰渣等物料的泵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施工作业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它的应用给工程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图1所示,该图为已知的一种泵车的结构示意图。该泵车通常包括车架46、驾驶室43、转塔41和支撑装置42。驾驶室43 —般安装在车架46的前部,支撑装置42设于车架46上,转塔41设于支撑装置42上。如图2所示,该图为图1所示泵车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支撑装置42通常包括前支腿;前支腿包括固定在车架46上的支腿框架44和可伸缩地套设在支腿框架44中的支撑臂45 ;支撑臂45可以相对于支腿框架44滑动,进而可以进行状态切换,支撑臂45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在泵车施工作业过程中,支撑臂45处于伸出状态,即支撑臂45伸出支腿框架44,其末端支承在施工场地地面上;此时,支撑装置42可以为泵车提供合适的稳定区域,防止在作业过程中泵车的重心超出稳定区域,使泵车能够稳定地、安全地输送混凝土等物料;从而降低由于重心超出稳定区域造成泵车倾翻的风险。在泵车转场时,支撑臂45处于缩回状态,支撑臂45至少部分缩回到支腿框架44中,减小泵车占用的面积,为转场运输提供方便。现有支撑装置42的前支腿通常采用V型或X型,这两种前支腿的支腿框架44均位于转塔41的下方;它们均可为泵车提供符合要求的抗侧向倾覆能力,但是受整车高度、泵车臂架布置的限制,支腿框架44布置空间有限,进而支撑臂45的长度受到支腿框架44的限制,导致它们为泵车提供的抵抗向前倾覆的能力不够。因此,泵车在作业时,如何使其具有较好的抗侧向倾覆能力的同时有利地提升其抗前方倾覆的能力,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泵车,该泵车在具有较强的抗侧向倾覆能力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抵抗向前方倾覆的能力,使用该泵车作业时,可使作业过程更有安全保障。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泵车包括车架、驾驶室、转塔和支撑装置,所述驾驶室设于车架前部,所述转塔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前支腿,所述前支腿包括前支腿框架和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前支腿框架内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前支腿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驾驶室和所述转塔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且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前支腿框架的前方。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对称布置于泵车上,在缩回状态,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内,或者,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前后排列。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并上下排列,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半径相同。优选地,所述转塔外周壁上设有检修孔或安装孔,所述检修孔或安装孔朝向所述泵车的侧面。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后支腿框架、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后支腿框架固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和第四支撑臂的一端均套设于所述后支腿框架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为多节可伸缩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其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后支腿框架的后方。优选地,所述后支腿包括第三支撑腿和第四支撑腿,所述第三支撑腿一端和第四支撑腿一端均安装接于所述车架上,并对称设于所述车架两侧。本发明提出的泵车包括车架、驾驶室、转塔和支撑装置,驾驶室设于车架前部,转塔设于车架上,支撑装置包括前支腿,前支腿包括前支腿框架和可伸缩地套设于前支腿框架内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前支腿框架固定设置于车架上,并位于驾驶室和转塔之间;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该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前支腿框架的前方。与现有的、带X型支腿或V型支腿的泵车相比,该泵车通过将前支腿框架设置于转塔和驾驶室之间且将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置成前凹的弧形,使得前支腿的两个支撑点更靠前,使得支撑装置提供的稳定区域可往车前方向适度增加,最终可以提升泵车抵抗向前方倾覆的能力。另外,现有的带X型支腿或V型支腿的泵车为了增加抵抗向前方倾覆的能力,往往需要缩小前支腿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夹角,且这样做容易导致支撑臂与驾驶室、转塔之间发生干涉。本发明提出的泵车通过将前支腿框架设置于转塔和驾驶室之间且将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置成前凹的弧形,可有效避免支撑臂与驾驶室、转塔之间的干涉。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已知的一种泵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泵车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泵车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泵车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泵车的右视图;图6为图3所示泵车设置输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泵车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支腿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前支腿A-A截面的剖视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支腿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前支腿B-B截面的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前支腿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前支腿C-C截面的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利提供的泵车与现有泵车的支撑效果对比图。
3)述第一支撑臂52与第二支撑臂54平行设置并上下排列,第一支撑臂52与第二支撑臂54在水平面投影所呈的弧形同心且半径相同,具体结构可参考图8和图9。现有泵车的检修孔7均朝向驾驶室4方向设置,转塔I与驾驶室4之间空间狭小,转塔I内的部件的安装和维护非常不便。为方便转塔I内的部件的安装和维护,可在转塔I外周壁上设置检修孔7。检修孔7可以朝向车架3的侧面设置;具体设置可参考图3。将前支腿5设置在驾驶室和转塔之间,给转塔I侧面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设置检修孔7,而将检修孔7朝侧面设置可大大方便装配时的协作。当然,也可在转塔7侧面开设安装孔8 ;输送管9可从安装孔8延伸至臂架上,具体可参考图6和图7。后支腿6也可以有以下两种具体设置形式:I)后支腿6包括后支腿框架、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三支撑腿64和第四支撑腿65 ;后支腿框架固接于车架3上。第三支撑臂的一端和第四支撑臂的一端均套设于后支腿框架内,第三支撑臂的另一端和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支撑腿64、第四支撑腿65固接。第三支撑腿64和第四支撑腿65对称设置于车架3的两侧。2)后支腿6包括第三支撑腿64和第四支撑腿65 ;第三支撑腿64的一端和第四支撑腿65 —端安装于车架3上,并对称设于车架3的两侧。其中,上述第一支撑臂52、第二支撑臂54、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可以为多节可伸缩结构或者单节结构。当然,为进一步增加支撑跨距,并提高泵车抵抗向后的倾翻的能力,可将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也设置成弧形,且其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后支腿框架的后方。采用这种结构的后支腿6既可增加泵车的支撑跨距,又可增加泵车抵抗向后倾覆的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车,包括车架、驾驶室、转塔和支撑装置,驾驶室设于车架前部,转塔设于车架上,支撑装置包括前支腿,前支腿包括前支腿框架和可伸缩地套设于前支腿框架内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前支腿框架固定设置于车架上,并位于驾驶室和转塔之间;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弧形,该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前支腿框架的前方。该泵车通过将前支腿框架设置于转塔和驾驶室之间且将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设置成前凹的弧形,使得前支腿的两个支撑点更靠前,使得支撑装置提供的稳定区域可往车前方向适度增加,最终可以提升泵车抵抗向前方倾覆的能力。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