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田相玉, 岳红旭, 黄大为
  • 公开日
    2013年6月5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4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14日
  • 申请人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04GK202969954SQ2012206949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20),所述立板(20 )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 )上,所述立板(20 )的顶端通过转轴(30 )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立板(20 )上设置有减重孔(21),所述底座(10 )位于两个所述立板(20 )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11),输送管(40 )从所述安装管孔(11)穿出后经过所述减重孔(21)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20)所形成的空间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40)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立板(20)之间的第一弯管(41)、与所述第一弯管(41)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立板(20)外的第二弯管(42)、与所述第二弯管(42)相连接的直管(44)和与所述直管(44)相连接的第三弯管(43),所述第三弯管(43)向远离所述立板(20)的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44)所在侧的所述立板(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座(50),所述直管(44)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0)包括沿远离所述立板(20)的方向侧向伸出的撑杆(51)、设置在所述撑杆(51)端部的卡座(52)、以及与所述卡座(52 )相配合的半卡(53 ),所述直管(44 )设置在所述卡座(52 )与所述半卡(53 )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52)与所述半卡(53)所形成的安装空间与所述直管(44)的外形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为多个,并且该多个支承座沿所述直管(44)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为空心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21)设置在所述立板(20)与所述底座(10)的连接位置9.一种泵车,包括泵车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车转台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泵车 转台
  • 技术领域
    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 泵车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该泵车转台包括底座(1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20),立板(20)固定设置在底座(10)上,立板(20)的顶端通过转轴(30)连接,至少一个立板(20)上设置有减重孔(21),底座(10)位于两个立板(20)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11),输送管(40)从安装管孔(11)穿出后经过减重孔(21)设置在两个立板(20)所形成的空间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车转台,结构简单,便于装拆和维护。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的制作方法[0002]泵车输送管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承受冲击力和摩擦力等,易抖动或磨损严重,故从 整车角度上将输送管定为易损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情况,部件设计时首先要求 布管要合理,同时应考虑后续维修、维护等的便捷性。传统的转台的布管方式采用半封装 式,不利于后续的维修、维护等。另外,受限于整车高度和上、下车相对位置等的要求,弯管 型号选择的范围较窄。[0003]传统的转台布管方式采用如图1所示的布置形式,具体方案如下所述:在转台与 臂架连接处采用开缺的大管轴30’,并将输送管40’嵌入大管轴30’内;协调各部件以及上、 下车输送管的相对位置,确定弯头的型号;在两主立板20’间直管段处设置一个支撑50’以 减少输送管工作时的抖动,可采用单侧或双侧支撑等。[0004]分析传统的转台布管形式,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转台与臂架连接处的承力部 件,为了达到承载和布置要求等,采用带缺口的空心轴,局部存在应力集中,降低其使用寿 命;2)从整车角度来看,半封装式的布管形式致使装配、后续维修和维护输送管等操作困 难;3)由于上、下车部件间的相对位置限制,弯管的选型范围较窄,且基本皆属于小弯管系 列;4)受限于空间位置的关系,直管段处的支撑存在焊接死角,不利于装配、后续维修和维 护等。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泵车转台及包含该泵车转台的泵车,结构简单,便于装 拆和维护。[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车转台,包括底座 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立板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立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至少一个立板 上设置有减重孔,底座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输送管从安装管孔穿出 后经过减重孔设置在两个立板所形成的空间外。[0007]进一步地,输送管包括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第一弯管、与第一弯管连接并位于两 个立板外的第二弯管、与第二弯管相连接的直管和与支管相连接的第三弯管,第三弯管向 远离立板的方向弯曲。[0008]进一步地,直管所在侧的立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座,直管设置在支撑座上。[0009]进一步地,支撑座包括沿远离立板的方向侧向伸出的撑杆、设置在撑杆端部的卡 座、以及与卡座相配合的半卡,直管设置在卡座与半卡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0010]进一步地,卡座与半卡所形成的安装空间与直管的外形相匹配。[0011]进一步地,支承座为多个,并且该多个支承座沿直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0012]进一步地,转轴为空心轴。[0013]进一步地,减重孔设置在立板与底座的连接位置。[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泵车,包括泵车转台,该泵车转台为上述的泵车转台。[00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泵车转台包括底座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立板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立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至少一个立板上设置有减重孔,底座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输送管从安装管孔穿出后经过减重孔设置在两个立板所形成的空间外。将输送管从两个立板之间引出立板外,然后对输送管进行布置,不仅扩大了输送管的布置空间,使得输送管更加便于装拆和维护,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输送管的安装定位。[00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7]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泵车转台的结构示意图;以及[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泵车转台的结构示意图。[0019]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0]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泵车转台包括底座1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20,立板20固定设置在底座10上,立板20的顶端通过转轴30连接,至少一个立板20上设置有减重孔21,底座10位于两个立板20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11,输送管40从安装管孔11穿出后经过减重孔21设置在两个立板20所形成的空间外。优选地,在两个立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21,更优选地,该减重孔21设置在立板20与底座10的连接位置。两个立板20可以采用镜面对称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非对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立板20之间为镜面对称结构。[0021]将输送管40从两个立板之间引出立板20外,然后对输送管进行布置,不仅扩大了输送管40的布置空间,使得输送管40更加便于装拆和维护,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输送管40的安装定位。由于输送管40使从立板20的减重孔21伸出两个立板20外,而不是通过在空心转轴的外侧开缺之后通过空心转轴的轴孔伸出两个立板20外,因此不会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方式而对空心转轴的结构造成不利影响,避免了转轴30的局部应力集中,提高了转轴30的使用寿命,且该转轴30也可以选择空心转轴或者实心转轴,适应性更好。[0022]输送管40包括位于两个立板20之间的第一弯管41、与第一弯管41连接并位于两个立板20外的第二弯管42、与第二弯管42相连接的直管44和与直管44相连接的第三弯管43,第三弯管43向远离立板20的方向弯曲。第一弯管41和第二弯管42的连接位置位于减重孔21内,输送管40通过底座10支撑其重量,也避免了立板在支撑输送管40时对输送管40形成剪切力,有效保护了输送管40。在这里,弯管的使用个数并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输送管40的实际设置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选择。[0023]本实施例的泵车转台根据整车布管要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在转台立板 20上开设的减重孔21,采用2个大弯管从臂架弯管系列中选择将输送管40引至立板20 的外侧,然后沿着转台的外形走势布置,整体上看呈现出全开放式的状态,因此布局更加紧 凑,装配、后续维修和维护也更加方便。[0024]优选地,直管44所在侧的立板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座50,直管44设置在支 撑座50上。支撑座50包括沿远离立板20的方向侧向伸出的撑杆51、设置在撑杆51端部 的卡座52、以及与卡座52相配合的半卡53,直管44设置在卡座52与半卡53所形成的安 装空间内。优选地,卡座52与半卡53所形成的安装空间与直管44的外形相匹配,可以有 效地保证输送管40与支撑座50之间的配合。支撑座50也可以为固定设置在直管44所在 侧的立板20的外侧壁上的卡箍,输送管40的直管44设置在该卡箍内。[0025]由于该支撑座50设置在立板20外侧,因此其设置结构不会受到两个立板20之间 的空间限制,不会存在焊接死角,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和最终的产品外观,也能够有效减小泵 车工作时输送管40的抖动。此外,由于立板20外侧的空间较大,为了保证对输送管40具 有更好的定位效果,还可以设置多个支撑座50,且多个支撑座50沿直管44的延伸方向间隔 分布。[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泵车包括泵车转台,该泵车转台为上述的泵车转台。[002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泵车 转台包括底座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立板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立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 至少一个立板上设置有减重孔,底座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管孔,输送管从 安装管孔穿出后经过减重孔设置在两个立板所形成的空间外。将输送管从两个立板之间引 出立板外,然后对输送管进行布置,不仅扩大了输送管的布置空间,使得输送管更加便于装 拆和维护,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输送管的安装定位。[00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