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志萍, 高宏
  • 公开日
    2012年10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27日
  • 申请人
    王志萍, 高宏
  • 文档编号
    A61B17/132GK202459557SQ2011205558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能塑形的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I)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I)的第一束带(2),固定板(I)对应设置第一束带(2)的另一端设有压迫带,所述压迫带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I)的第二束带(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I)内设有若干塑形骨架(3),所述塑形骨架(3)沿固定板(I)的轴向长度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塑形骨架(3)的材料包括招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束带(2)包括第一束带体(7),所述第一束带体(7)的一端设有第一毛粘贴带(8),第一束带体(7)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毛粘贴带(8)相对应配合的第一刺粘贴带(9)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迫带还包括压迫块(6),所述压迫块(6)的形状与固定板(I)端部的定位槽(5)相吻合;所述压迫块(6)通过第二束带(4)安装于固定板(I)端部的定位槽(5)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迫块(6)上对应于与第二束带(4)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三毛毡帖带(11),且固定板(I)对应设置定位槽(5)两侧的表面均设置第四毛粘贴带(10 );所述第三毛毡帖带(11)及第四毛粘贴带(10 )均与第二束带体(12)上的第三刺粘贴带(14)相对应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束带(4)包括第二束带体(12),所述第二束带体(12)的两端设有相对应配合的第二毛粘贴带(13)及第二刺粘贴带(15),所述第三刺粘贴带(14)位于第二毛粘贴带(13)及第二刺粘贴带(15)间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迫装置,尤其是一种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包括能塑形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第一束带,固定板对应设置第一束带的另一端设有压迫带,所述压迫带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第二束带。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两端设置第一束带及压迫带,压迫带包括压迫块,压迫块上设有第二束带,压迫块通过第二束带与固定板相连;固定板能够通过塑形骨架进行塑形,从而与相应的手足部相适应,固定板通过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与手足部相固定;当动静脉拔针后,通过第二束带取下固定板的压迫带,通过压迫块与第二束带的对应配合,能够长时间对动静脉拔针后的部位进行长时间压迫,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确保动静脉穿刺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的制作方法动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重要诊疗技术,几乎所有手术病人均需要穿刺置管,以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或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手足部动静脉穿刺后,由于手足部容易弯折移位,导致静脉通路输液或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中断,甚至需要再次动静脉穿刺,影响动静脉输液的连续性,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确保动静脉穿刺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动静脉穿刺固定压迫装置,包括能塑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第一束带,固定板对应设置第一束带的另一端设有压迫带,所述压迫带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第二束带。所述固定板内设有若干塑形骨架,所述塑形骨架沿固定板的轴向长度分布。所述塑形骨架的材料包括铝。所述第一束带包括第一束带体,所述第一束带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毛粘贴带,第一束带体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毛粘贴带相对应配合的第一刺粘贴带。所述压迫带还包括压迫块,所述压迫块的形状与固定板端部的定位槽相吻合;所述压迫块通过第二束带安装于固定板端部的定位槽内。所述压迫块上对应于与第二束带相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三毛毡帖带,且固定板对应设置定位槽两侧的表面均设置第四毛粘贴带;所述第三毛毡帖带及第四毛粘贴带均与第二束带体上的第三刺粘贴带相对应配合。所述第二束带包括第二束带体,所述第二束带体的两端设有相对应配合的第二毛粘贴带及第二刺粘贴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固定板的两端设置第一束带及压迫带,压迫带包括压迫块,压迫块上设有第二束带,压迫块通过第二束带与固定板相连;固定板能够通过塑形骨架进行塑形,从而与相应的手足部相适应,固定板通过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与手足部相固定;当动静脉拔针后,通过第二束带取下固定板的压迫带,通过压迫块与第二束带的对应配合,能够长时间对动静脉拔针后的部位进行长时间压迫,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确保动静脉穿刺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图I中第一束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迫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束带与固定板、压迫块相对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束带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f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板I、第一束带2、塑形骨架3、第二束带4、定位槽5、压迫块6、第一束带体7、第一毛粘贴带8、第一刺粘贴带9、第四毛粘贴带10、第三毛粘贴带11、第二束带体12、第二毛粘贴带13、第三刺粘贴带14及第二刺粘贴带15与压迫 带。如图I所示所述固定板I呈长方形,固定板I内设有塑形骨架3,所述塑形骨架3在固定板I内均匀分布并沿固定板I的长度分布,从而能够在手足部动静脉穿刺后塑形到与手足部形状相适应。塑形骨架3的材料可以采用铝。为了能够将塑形后的固定板I进行有效固定,固定板I的一端设有第一束带2,固定板I的另一端设有压迫带,通过第一束带2及压迫带能够将固定板I进行有效固定。第一束带2与固定板I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毛粘贴带与刺粘贴带对应配合的形式固定,连接方便。第一束带2可以穿过固定板I后与固定板I固定连接;图I中未示出通过毛粘贴带与刺粘贴带的配合形式。如图3所示所述压迫带包括压迫块6,所述压迫块6上设有第二束带体12,所述压迫块6与第二束带体12相对应配合。为了能够使得压迫块6与固定板I相对应配合,固定板I对应于设置压迫带的端部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的轴线与固定板I的轴线相一致。压迫块6的形状与定位槽5的形状相吻合,从而压迫块6能嵌置于定位槽5内,且压迫块6能够通过第二束带4安装于定位槽5内并与固定板I对应配合。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束带2包括第一束带体7,所述第一束带体7的两端分布设有第一毛粘贴带8及第一刺粘贴带9,所述第一刺粘贴带9能与第一毛粘贴带8对应配合,从而当固定板I塑形到与手足部形状相适应后通过第一束带2能与手足部固定。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束带4包括第二束带体12,所述第二束带体12的两端设有第二毛粘贴带13及第二刺粘贴带15,所述第二毛粘贴带13与第二刺粘贴带15相对应配合,从而当固定板I塑形到与手足部形状相适应后通过第二束带4能将固定板I的另一端与手足部固定。为了能够使压迫带与固定板I形成有效配合,所述压迫块6对应于与第二束带体12相连的表面设有第三毛粘贴带11 ;同时,固定板I对应设置定位槽5两侧的表面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四毛粘贴带10,所述第三毛粘贴带11及第四毛粘贴带10均能与第二束带体12上的第三刺粘贴带14相对应配合,从而能将压迫带快速与固定板I安装定位后固定。第三刺粘贴带14位于第二毛粘贴带13及第二刺粘贴带15间。同时,第二束带体12与压迫块6及固定板I间的连接形式也可以互换,即第二束带体12上设置毛粘贴带,压迫块与固定板I上设置刺粘贴带,同样能够达到相应配合的目的。如图f图5所示使用时,将固定板I塑形到与手足部形状相适应;然后将固定板I放置在动静脉穿刺后的手足部,并通过第一束带2及第二束带4与手足部相固定。固定后,通过固定板I能够保证手足部在进行动静脉穿刺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动静脉手术拔针后,将压迫带从固定板I的端部取出,通过压迫块6上的第二束带4能够方便对动静脉穿刺后的手足部进行压迫,避免动静脉出血,并且可以做到长时间压迫,使用方便。由于压迫带通过第二束带4与固定板I对应配合,因此能够方便将压迫 带从固定板I上取下。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