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图1及图2所示,主要系由踏板组1及轴杆组2所组成,其中该轴杆组2则包括有杆体20、滚珠21、承接体22、止压体23及螺帽24所组成,而该杆体20的适当处则分别设有螺纹部201、204、肩部202及杆部203,且使螺纹部201、204能分别占于杆体20的前后两踹,供该杆体20能分别与室内车的曲柄(图中未示)及螺帽24相枢设,且藉由螺帽24与螺纹部204的结合作用而能迫使承接体22、承接体22及止压体23依序套置于杆体20的杆部203上,且能使承接体22的内凹部221与杆体20的杆部203间设置有滚珠21,以利杆体20转动;再者,该踏板组1则包括有两壳体10、11,且于该壳体10、11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定位部100、110、容置部101、111及缺口部102、112,且使容置部101、111的一端系可与缺口部102、112相连通,又,该定位部100、110内则形成贯穿的阶级孔103、113,且于阶级孔103、113的一端系呈多角形状,以供螺栓25穿入阶级孔103、113内后而与已置于多角形状阶级孔113内的多角形螺帽26螺合,并能使轴杆组2被夹置于两壳体10、11的容置部101、111内。上述方案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目的,而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但鉴于业界对技术的研发日新月异,不馀遗力,故本申请人乃更再努力研究改良,其使臻于完美实用;且近来,创作人在历历无数次更新实验测试以及归纳消费者的实际操作使用上的回应意见,发现尚有下列问题犹待进一步改善1、上述习用的组装顺序如下先将承接体置于壳体的容置部的一端,再将滚珠置于该承接体的内凹部内,再将杆体由壳体右侧的容置部插入至壳体左侧的容置部内,直至承接体的内凹部内的滚珠恰抵顶于杆体的肩部为止,此时,则会使杆体的另一端螺纹部恰能位于左侧容置部的另一端内,且再将另一承接体置入该左侧容置部内,并再将滚珠置于承接体的内凹部及杆体的杆部间,再将止压体套置于杆部上,且利用螺帽螺合于杆体螺纹部的作用而迫使止压体将滚珠置于左侧承接体的内凹部及杆体的杆部之间,以利杆体得以转动;最后,再利用螺栓穿入两壳体的定位部的阶级孔内,且使螺栓与已置于多角形状阶级孔内的多角形的螺帽螺合,以达到使轴杆组被夹置限位于两壳体的容置部内;如此的组装方式,不但会使其所需组装过程及步骤更加烦杂且麻烦,同时,亦无法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且会使其组装的速度变慢,进而降低其生产效率为其困扰。2、承如上述,其会因生产效率降低而使得其成本居高不下,进而降低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其另一困扰。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使其组装性更具简便快速的便利性,且能降低人工组装的生产成本,并能提高其产量,进而达到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及占有率,此乃是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更是业者所急需迫切研发改进的一大课题。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习用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的各种缺失,本创作人以从事此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费者及制造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铆钉穿入两壳体的贯穿孔内后再加以铆合的方式,而使轴杆组能被夹置于两壳体的容置室内,且使轴杆组的一端能凸伸于缺口部的外侧,以达到使其结合组装更具快速便利性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其主要由轴杆组及踏板组所组成,其中该踏板组则包括有两壳体,且于该壳体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容置室、缺口部及定位部,该容置室的一端与缺口部相连通,轴杆组被夹置限位于踏板组的容置室内,且轴杆组的一端凸伸于缺口部的外侧,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内则形成阶级状的贯穿孔,铆钉穿入两壳体的贯穿孔内后再加以铆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其结合组装更具快速便利性,且可降低其制造组装时所需的人力成本,并能提高其工作率效及产量,进而能增加其市场的竞争力及占有率。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习用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轴杆组3 杆体30 螺纹部301螺纹部302肩部303 杆部304滚珠31 承接体32 内凹部320止压体33 螺帽34 踏板组4壳体40 容置室400缺口部401定位部402贯穿孔403壳体41容置室410缺口部411定位部412贯穿孔413铆钉5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其主要系由轴杆组3及踏板组4所组成,其中该轴杆组3至少包括有杆体30、滚珠31、承接体32、止压体33及螺帽34所组成,其中该杆体30的适当处则分别设有螺纹部301、302、肩部303及杆部304,且使螺纹部301、302能分别位于杆体30的前后两端,以供该杆体30能分别与室内车的曲柄(图中未示)及螺帽34相枢设,且藉由螺帽34与螺纹部302的结合作用而能迫使承接体32、承接体32及止压体33依序套置于杆体30的杆部304上,并能使承接体32内凹部320与杆体30的杆部304间设置有滚珠31,以利杆体30转动。
该踏板组4则包括有两壳体40、41,且于该壳体40、41的适当位置上分别设容置室400、410、缺口部401、411及定位部402、412,并使该容置室400、410的一端系与缺口部401、411相连通,又,该定位部402、412内则形成阶级状的贯穿孔403、413,以藉由铆钉5穿入两壳体40、41的贯穿孔403、413内后再加以铆合,进而使轴杆组3能被夹置限位于两壳体40、41的容置室400、410内,且使轴杆组3的一端能凸伸于缺口部401、411的外侧。
当欲组装踏板时,先将杆体30的杆部304分别穿设于承接体32内后,再藉由杆体30末端的螺纹部302与螺帽34相互螺合,再将滚珠31置于承接体32的内凹部320及杆体30的杆部304之间,如此,即可使将已组装完成的轴杆组3置于踏板组4的两壳体40、41的容置室400、410内,且受两壳体40、41的容置室400、410的夹置作用而使得轴杆组3得以被限位于踏板组4,并使两壳体40、41的定位部402、412内的贯穿孔403、413保持对齐,以利铆钉5的一端在穿过贯穿孔 403、413后而铆合于阶级状贯穿孔413的一端上如此,即可达到使轴杆组3能快速被组装于踏板组4内转动,且降低其制造组装时所需的人力成本,并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及产量,进而能增加其市场的竞争力及占有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确实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且市面上亦未见有任何类似的产品,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以及功能远非习用的所可比拟,所以其确实比的习用的更具有其进步性。
室内车脚踏板构造改良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朱文生, 李家兵杨林海, 钟启平杨林海, 钟启平杨林海, 钟启平王宏平, 何唯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和田一郎王宏平, 何唯平二宫彰秀, 请川一夫二宫彰秀, 请川一夫二宫彰秀, 请川一夫二宫彰秀, 请川一夫
专利相关信息
-
许美美, 陈仪宁于伸于伸于伸于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