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范德厚
  • 公开日
    2003年4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8月8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8月8日
  • 申请人
    范德厚
  • 文档编号
    A61M37/00GK2543538SQ022787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其特征在于在灌注管内设有三根互不相通的腔道,在灌注管外设有两个气囊和一个出药口,灌注管内的两根腔道分别与两个气囊相通,灌注管内的第三根腔道与出药口相通,出药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灌注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端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其特征在于在灌注管的进口端设有三根分叉的管道,在三根管道内均设有分别与灌注管内的三根腔道连通的腔道,三根管道的末端合三为一,与灌注管连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其特征在于灌注管的外径为2~6mm、长度为30~5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其特征在于灌注管的末端成圆弧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它解决了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上两大难题,即药物如何避开前列腺包膜和局部治疗的创伤性。本实用新型由灌注管构成,在灌注管内设有三根互不相通的腔道,在灌注管外设有两个气囊和一个出药口,灌注管内的两根腔道分别与两个气囊相通,灌注管内的第三根腔道与出药口相通,出药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灌注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端头。本实用新型用于前列腺炎的治疗上,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炎的病灶部位,且不产生局部创伤。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的制作方法目前治疗前列腺的方法有三种口服药物法、物理治疗法和局部直接注射法。口服药物法是最传统和最常用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由于前列腺上皮脂膜存在,抗菌药物不易自血浆弥散入前列腺腺泡,且受前列腺液PH值的影响;前列腺本身的病理改变,病灶周围纤维化,影响药物向病灶扩散,所以传统的口服、静脉注射抗菌素很难穿透包膜达到有效浓度。长期口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易形成耐药菌珠出现,也影响了疗效,因此临床上即使做了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其疗效仍十分有限。而物理治疗在传递热辐射过程中前列腺软组织缓冲作用,到达深部腺体及病灶的温度有限,不致于有能力直接杀灭病原体,因此理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再者,局部直接注射抗生素治疗,虽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但是由于前列腺解剖上特点,前列腺呈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腺叶以及前列腺炎病理变化上呈局灶性破坏,周围被增生组织所局限,因此针头很难刺准病灶,需要多次注射才能提高疗效。局部注射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易出现前列腺出血及血尿,多次注射引起前列腺组织损伤、疤痕形成,易导致前列腺硬化,不利前列腺液引流而影响疗效。经直肠注射可能带来医源性感染的风险,而且注射有一定痛苦,病人不易接受,因此前列腺局部注射也有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前列腺灌注解决了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上两大难题,即药物如何避开前列腺包膜和局部治疗的创伤性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好、不产生局部创伤的三腔二气囊前列腺灌注管。本实用性新的技术方案如下它是由灌注管构成,在灌注管内设有三根互不相通腔道,在灌注管外设有两个气囊和一个出药口,灌注管内的两根腔道分别与两个气囊相通,灌注管内的第三根腔道与出药口相通,出药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灌注管的末端为封闭式端头。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列腺灌注通过灌注管把药物直接灌注前列腺管后尿道开口处,药物逆行进入前列腺深部组织,避开前列腺包膜,从而达到杀菌、消炎目的。前列腺灌注通过细小软管进行药物局部灌注为无创性,无痛性治疗,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病人乐于接受,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气囊注水充盈前的结构示意图,(b)为气囊注水充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视图,其中(a)为气囊注水充盈前的结构示意图,(b)为气囊注水充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B-B剖视图,其中(a)为气囊注水充盈前的结构示意图,(b)为气囊注水充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C-C剖视图。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灌注管1构成,在灌注管1内设有三根互不相通的腔道2、3、4,,在灌注管1外设有两个气囊5、6和一个出药口7,灌注管1内的两根腔道2、3分别与两个气囊5、6相通;如图1、4所示灌注管1内的第三根腔道4与出药口7相通,出药口7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用于给药,药物经腔道直接注入尿道前列腺部。灌注管1的末端8为封闭式端头。。
为了便于灌注药物和注水充盈气囊,在灌注管1的进口端设有三根分叉的管道2-1、3-1、4-1。在三根管道2-1、3-1、4-1内均设有分别与灌注管内的三根腔道2、3、4连通腔道,三根管道2-1、3-1、4-1的末端合三为一,与灌注管1连成一体。
为了便于将灌注管1插入尿道,灌注管的外径为2~6mm、长度为30~50cm较为适宜,相当于小儿导尿管。灌注管材料为硅胶。
使用时,将灌注管1插入尿道至一定深度,向管道2-1、3-1注水,水分别通过腔道2、3向气囊5和6充盈,使气囊5和6鼓涨,鼓涨时气囊5的体积为2.5~4ml,气囊6的体积为10~15ml,气囊5用于压迫膀胱出口,气囊6用于压迫尿道内口球部,从而便形成一个闭密的尿道。此时再向管道4-1内注入药液,药液沿腔道4从出药口7流入闭密的尿道内,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部位,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前列腺解剖学特点来看,前列腺管和射精管均开口在尿道前列腺部后壁,前列腺液就是从这里流出。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也是从尿道前列腺部前列腺管开口逆行而入,因此如果设想把尿道前列腺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腔道,在腔道内注入超过腔道容量的液体,形成腔道内高渗透压,那么液体从前列腺管开口逆行流入前列腺组织的量就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灌注管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而设计的,灌注管插入膀胱后,注水充盈膀胱气囊压迫尿道内口,再注水充盈尿道膜部气囊压迫后尿道,使尿道前列腺部形成相对密闭的腔道,药液通过灌注管注入尿道前列腺部,形成高渗透压,药物顺着前列腺管开口逆行注入前列腺组织。
为了评估前列腺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对门诊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前列腺灌注组)和对照组(药物静脉滴注组),试验组300例以药物前列腺灌注治疗一个疗程(20天),对照组150例药物静脉滴注一个疗程(7-10天),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灌注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治愈90例,治愈率33.3%;好转170例,好转率56.67%,总有效率为90%;无效30例占10%。药物静脉滴注一个疗程后治愈30例,治愈率为20%,好转80例,好转率53.33%;总有效率为73.33%;无效40例,占26.67%。前列腺灌注治疗后出现轻微尿道刺激征15例,占5%,主要发生在第1-3次灌注。拔管后第一次排尿出现初时段尿中带血丝5例,镜下血尿16例,无一例合并尿路感染,静脉滴注组6例出现头晕、恶心等药物副作用反应。验证结果认为药物前列腺灌注是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安全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