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带有防堵塞尖端的三腔导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带有防堵塞尖端的三腔导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K·哈格斯特罗姆, C·V·雷尼尔里, R·布拉加
  • 公开日
    2006年12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6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4年6月21日
  • 申请人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3/00GK1878583SQ20058000071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管状体的一个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从第一腔按照螺旋的形式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以及管状体具有一第三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被布置成与管状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外壁和一第二外壁形成的,且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一外壁与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第二外壁与第二腔分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壁在第三腔的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一表面限界,第二外壁在第三腔的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二表面限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一个部分向远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从第二腔按照螺旋的结构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包括一平端面,其构成了环绕着第一壁延长部的边界,并限定了第一壁延长部的螺旋构造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第一凹穴,第二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第二凹穴,第一凹穴与第二凹穴是对称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楔形的横截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楔形的第三腔通过一第三外壁与所述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中隔与第二腔分隔开12.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管状体的一个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从第一腔按照螺旋的结构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以及管状体包括一第三腔,其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壁延长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对着所述中隔部分的凹面,并包括一平端面,该平端面形成了环绕着所述凹面的边界,并限定了第一壁延长部的螺旋结构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被布置成与管状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横截面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外壁和一第二外壁形成的,且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一外壁与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第二外壁与第二腔分隔开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壁在第三腔的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一表面限界,第二外壁在第三腔的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二表面限界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一个部分向远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楔形的横截面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楔形的第三腔通过一第三外壁与所述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中隔与第二腔分隔开21.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管状体的一个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从第一腔以螺旋的结构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以及管状体具有一横截面基本上为圆形的第三腔,其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三腔被布置成与所述管状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以将所述中隔二等分,第三腔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弧形壁和一第二弧形壁形成的,且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一弧形壁与第一腔分隔开,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二弧形壁与第二腔分隔开22.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管状体的一个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从第一腔以螺旋的结构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在所述第一壁延长部的一个远端处设置一钝的尖端截面;以及管状体具有一第三腔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尖端截面围绕着所述第一壁延长部的远端周边从所述中隔的一个表面延伸向所述第一壁延长部的一个端面,该端面为弧形构造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被布置成与管状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横截面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外壁和一第二外壁形成的,且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一外壁与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第二外壁与第二腔分隔开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壁沿第三腔的长度上由中隔的一第一表面限界,且第二外壁沿第三腔的长度上由中隔的一第二表面限界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的一个部分向远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具有基本上为楔形的横截面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楔形的第三腔通过一第三外壁与所述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所述中隔与第二腔分隔开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以螺旋的结构从第二腔延伸出,且与中隔部分分离开,在所述第二壁延长部的一个远端处设置一第二钝的尖端截面32.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一个远侧尖端处,并具有一中隔,该中隔将导管的一第一腔与一第二腔分隔开,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具有一中隔延长部,其设置在远侧尖端的附近,并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一腔,且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向远端延伸而超出第二腔,且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其中,第一壁延长部和第二壁延长部围绕着中隔延长部对称地布置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延长部的一个平面成一定的定向角度,其中的平面面对着第一壁延长部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壁延长部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延长部的一个平面成一定的定向角度,其中的平面面对着第二壁延长部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包括具有垂直定向的端面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包括具有波状结构的端面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第一凹穴,第二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第二凹穴,第一凹穴与第二凹穴是对称的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包括一基部,其形成了第一凹穴的一个进口,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壁延长部的第二凹穴排出的流体流的近端侧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壁延长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增厚的结构,该结构能提高第一壁延长部的刚性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壁延长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增厚的结构,该结构能提高第二壁延长部的刚性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中隔延长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增厚的结构,该结构能提高中隔延长部的刚性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医用导管装置,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多腔导管其带有一个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导管尖端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带有防堵塞尖端的三腔导管的制作方法 某些现有的导管是管状的柔性医疗器械,其用于对人体体腔、管腔、脉管等器官中的流体进行处理(执行抽吸、引入等操作)。这些导管器械被用在诸如外科手术、治疗、诊断等场合中,其可被用来对流体执行处理,该操作包括同时对流体执行抽吸和引入。在血液透析的特定应用中,血液被从血管中抽出,由一人工肾脏装置进行处理,且处理后的血液被引回到血管中。目前已使用了多种现有的装置来对体内流体同时执行抽吸和引入。这些装置可采用多腔导管-例如双腔导管,这种导管允许流体执行双向流动,从而,其中一个腔执行抽血操作,另一腔将处理后的血液引入到血管内。在示例性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多腔导管被插入到体内,且血液经导管中的动脉腔抽吸出来。该血液被输送给一个血液透析单元,其对血液执行透析和清洁,以除去血液中的废物和过量水。透析后的血液经导管中的静脉腔返回到患者体内。通常情况下,导管中的静脉腔与动脉腔由一导管内壁隔开,该内壁也被称为中隔。此外,导管可具有第三个腔,这种导管例如被用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执行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对患者执行药物输注、血液采样、和/或测量血管中的压力以控制静脉流体的输注流量。这样的导管包括至少三个腔,其便于在执行血液透析的同时完成上述其它形式的流体处理操作。不利的血流再循环现象会降低血液透析治疗的效能,由于存在血流再循环现象,从静脉腔流出的透析后血液会直接返流到动脉腔中。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某些导管器械将两腔的开口错开,使得静脉导管的开口超过动脉腔的开口而位于其远端。但是,这样的导管器械也存在其它另外一些缺陷。例如,在两腔的开口处或开口附近、以及在两腔开口之间的位置处会形成血液凝块。另一个缺点在于如果流动方向反向,则就会出现再循环现象,出现这一缺点的原因是特定的腔具有专门的流动方向。另外,经现有技术中腔开口引入的抽吸力可能会将部分人体血管壁吸入到其中。这些缺陷将带来使流动堵塞的不利结果。因而,希望能通过一种多腔导管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不足和缺陷,该导管包括一个导管尖端,其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以利于流体不受阻碍地流动。理想的情况是如果这样的导管包括内凹的表面,其靠近导管的尖端,以防止出现堵塞和不利的再循环现象。该导管还便于实现其两管腔间流向的逆反。如果导管及其组成部件能被容易而有效地制造和组装而成,则将是非常理想的。

因而,提供了一种多腔导管,其包括一个导管尖端,其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以利于流体不受阻碍地流动,由此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理想的情况是这样的导管包括内凹的表面,其靠近导管的尖端,以防止出现堵塞和不利的再循环现象。该导管还便于实现其两腔流向的逆反。最为理想的情况是,该导管能被容易而有效地制造和组装而成。本发明公开了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有关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腔的透析导管以及其它的内容,其中的导管具有这样的尖端结构使得各腔远端的末端为相互对称的夹角关系。各腔壁的远端延长部沿导管处于相同的纵向位置处。导管可具有一些侧孔。
因而,本发明的导管尖端构造能有利地降低位置性堵塞的可能性。导管尖端的这种设计有助于使尖端离开血管的管壁,从而消除了当施加吸力时导管贴合到血管壁上的可能性。
对称的导管尖端设计还具有如下的有利效果便于导管的各个腔具备允许流体双向流动的能力。导管尖端的对称性设计克服了指定腔具体流动方向的不足之处,其中,被指定的流向例如是入流、出流等。该结构使得血流在两方向上是类似的再循环(入流腔可被用来进流,出流腔被用来执行出流;或者出流腔被用来执行入流,入流腔被用来执行出流)。因而,通过在依次透析时交替改变和/或逆反流动方向,就能冲洗掉粘附到带有中隔的导管上的血液凝块。可以理解可利用一个位于导管管体之外的作用源来交替改变和/或逆反流动方向,其中的作用源例如是与导管相连的透析机等设备。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导管。该导管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导管的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且与所述的中隔部分分离开。第一壁的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向中隔部分的凹面。
中隔部分可形成一个平面,该平面面对着第一壁延长部的凹面。第一壁延长部可包括一个平的端面,其形成了环绕着第一壁延长部凹面的边界。平端面可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部分的平面成一个定向角度,其中,中隔部分的该平面面对着第一壁延长部的凹面。
作为备选方案,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并与所述的中隔部分分离开。第二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部分的凹面。中隔部分可形成一个平面,其面对着第二壁延长部的凹面。第二壁延长部可包括一个平端面,其形成了环绕着第二壁延长部凹面的边界。平端面可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部分的平面具有一个定向角度,其中,中隔部分的该平面面对着第二壁延长部的凹面。
第一壁延长部的凹面可围成一个第一凹穴,第二壁延长部的凹面可围成一个第二凹穴。第一凹穴和第二凹穴是对称的。第一壁延长部和第二壁延长部可围绕着中隔部分对称地布置。第一壁延长部可包括一第一台阶,其延伸超出第一腔的距离为一第一距离,并包括一个第二台阶,其延伸超出第一腔的距离为一第二距离。第二壁延长部可包括一延伸超出第二腔的第一台阶,其超出第二腔的距离为一第一距离,并包括一个第二台阶,其延伸超出第二腔的距离为一第二距离。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隔具有一中隔延长部,其位于导管远侧尖端的附近,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壁延长部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且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的凹面。第二壁延长部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并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第二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的凹面。
在另一备选实施方式中,中隔延长部形成了一个第一平面和一相反的第二平面。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壁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凹面,其面对着中隔延长部的第一平面,且由第一壁延长部的一个平端面限定。第一壁延长部的平端面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延长部第一平面具有一个定向角度。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壁与中隔延长部分离开。第二壁延长部形成了一个凹面,其面对着中隔延长部的第二平面,并由第二壁延长部的一个平端面限定边界。第二壁延长部的平端面被布置成相对于中隔延长部的第二平面具有一个定向角度。
在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壁延长部的凹面围成了一个第一凹穴,且第二壁延长部的凹面围成了一个第二凹穴。第一壁延长部包括一第一基部,其形成了第一凹穴的一个进口。第一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壁延长部第二凹穴排出的流体流的近端侧。第二壁延长部可包括一第二基部,其形成了第二凹穴的一个进口。第二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壁延长部的第一凹穴排出的流体流的近端侧。第一基部和/或第二基部可以为弧形的构造。
在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从第一腔按照螺旋的形式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第二壁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其从第二腔按照螺旋的形式延伸出,并与中隔部分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可包括一平端面,其构成了环绕着第一壁延长部的边界,并限定了第一壁延长部的螺旋构造。第二壁延长部可包括一平端面,其构成了环绕着第二壁延长部的边界,并限定了第二壁延长部的螺旋构造。
在一备选的实施方式中,管状体具有一第三腔。第三腔可被布置成与管状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且可延伸超出螺旋形构造的第一壁延长部和第二壁延长部。第三腔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且其内部是由一环形表面围成的。第三腔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外壁和一第二外壁形成的,且第三腔通过第一外壁与第一腔分隔开,并通过第二外壁与第二腔分隔开。第三腔的第一外壁在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一表面限界,且其第二外壁在第三腔的长度方向上由中隔的一第二表面限界。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多腔的透析导管,该导管具有这样的尖端结构在该结构中,各腔远侧的末端为相互对称的夹角关系。各腔壁的远端延长部沿导管处于相同的纵向位置处。导管可具有一些侧孔。
因而,这样的导管尖端构造能有利地降低位置性堵塞的可能性。导管尖端的这种设计有助于使尖端离开血管的管壁,从而消除了当施加吸力时导管贴合到血管壁上的可能性。
此外,导管尖端对称的设计还具有如下的有利效果便于导管的各个腔具备允许流体双向流动的能力。导管尖端的对称性设计克服了指定腔具体流动方向的不足之处,其中,被指定的流向例如是入流、出流等。该结构使得血流在两方向上有类似的再循环。因而,通过在依次透析时交替改变流动方向,就能冲洗掉粘附到带有中隔的导管上的血液凝块。第三腔的设置实现了在使用另两腔的同时输注流体的效果。


申请人认为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是具备新颖性的,并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提出了这些特征。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描述,可最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不论是本发明的机构还是其工作方式、以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导管,图中,中隔由虚线进行表示;图2是对图1所示导管的远端所作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导管的前视图;图4是对图1所示导管的远端所作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一个放大的侧视图,表示了图1所示导管远端的一种备选图16是图10所示导管的轴测图,该视图表示出了流体流;图17是图10所示导管的轴测图,该视图表示出了流体流;图18是图10所示导管的侧面透视图,该视图表示出了流体流;图19中的轴测图表示了图1所示导管的另一备选实施方式;图20是图19所示导管的侧视图;图21是图19所示导管一备用的侧视图;图22中的轴测图表示了图1所示导管的另一备选实施方式;图23是图22所示导管的前视图;图24是对图22所示导管的远端所作的剖开侧视图;图25是图22所示导管一备用的侧视图;图26a-26i中的各个剖开轴测图表示了图22所示导管远端的备选构造;图27中的剖开轴测图表示了图19所示导管远端的一种备选构造;图28中的剖开轴测图表示了图19所示导管远端的另一种备选构造;以及图29中的剖开轴测图表示了图19所示导管远端的另一种备选构造。

下文对本发明所公开导管及其使用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讨论是针对一种医疗导管而展开的,该导管用于对某一对象体内的流体执行处理(抽吸、引入等操作),更具体来讲,下文的讨论是针对一种导管进行的,该导管包括一个导管尖端,该尖端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以利于流体不受阻碍地流动。有利地是,该导管被设计成便于使流体在两腔之间逆反地流动。可以设想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很大范围的导管上,这些导管例如是血液透析管、腹膜导管、输液管、PICC、CVC、排液管(Port)等,且导管的应用包括对某一对象执行的外科手术、诊断、以及对病患或身体疾病所作的相关治疗。还可设想与本发明所公开导管相关的原理包括与导管相关的各种应用过程,这些应用过程例如包括在血液透析、心脏病患、腹部病患、泌尿病患、肠系病患(急性或慢性)上的应用。可以领会到该导管可被用来处理各种流体,这些流体例如是药物、盐水、以及诸如血液和尿液等的体液。该导管还可被用来监控对象的状况。
在下文的讨论中,词语“近端的”是指某一结构上靠近操作者的那一部分,而词语“远端”则是指远离操作者的部分。在本文的语境中,词语“对象”是指人患者或其它动物。根据本发明,词语“操作者”是指医生、护士、或其它看护者,也包括服务支持人员。
下文的讨论包括对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导管的描述。下面将详细地参见附图所表示的、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其中同类的部件在视图中都用相同的标号指代。首先参见图1-4,导管10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12,其延伸向一个远端14。管状体12具有一第一腔16和一第二腔18,且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20。管状体12包括一第一壁22,其围成了第一腔16,并包括一围成了第二腔18的第二壁24。中隔20上的一个部分—例如中隔部分26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和第二腔18。中隔20沿管状体12的大部分纵向长度被布置在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的中间位置。也可按照不同的方式将中隔20布置在管状体12中,例如,可以使中隔相对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延伸部分偏斜一定角度,如此等等。
第一壁22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28,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并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28形成了一个凹面30,其面对着中隔的延长部26。第二壁24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32,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并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二壁延长部32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凹面34。
中隔延长部26延伸超过第一壁延长部28和第二壁延长部32。中隔延长部26被布置在第一壁延长部28与第二壁延长部32的中间,就如同从管状体12中延伸出一样。可按照不同的形式布置中隔延长部26,使其从管状体12中延伸出。如下文讨论那样,所公开的这种导管10的结构能有利地防止第一腔16和第二腔18发生堵塞。可根据导管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在导管1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管壁延长部。
管状体12具有一个外圆柱面36,可以理解管状体12可以是各种尺寸,且可被连接到其它医疗设备上。还可领会外表面36的横截面构造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可以是卵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管状体12还可包括一些侧向孔。第一壁22具有一个壁面38,其与中隔20的一个表面40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一腔16。第二壁24具有一个壁面42,其与中隔20的一个表面44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二腔18。
腔16、18基本上都是D字形或半圆形的构造。腔16、18随同管状体12而成为细长的,且它们的表面38、40、42、44被设计成利于流体在腔16、18中流动。不难理解腔16、18可被设计成适于传送动脉流和/或静脉流。可以设想腔16、18可采取各种构造,例如可以是圆管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根据导管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第一腔和第二腔可被用来以不同的方向和定向输送多种形式的流体。
腔16、18的尺寸可以是均匀的,或者可根据具体的流动指标和/或流量需求,在管状体12中设置一个尺寸变化的横截面,例如可以设置狭窄部分、扩宽部分、收敛表面、波纹表面等。可以考虑使腔16和18具有不同的延伸长度。还可考虑这样的方案管状体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腔,例如可采用三腔等的结构形式。
第一腔16包括一第一开口,其例如是一个进口46,该进口被布置成靠近管状体12的远端14。第一腔16的出口(图中未示出)被布置成靠近管状体12的近端48。进口46被设计成用于提供吸力,并被插入到对象(图中未示出)的血管中,以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从而由一人工肾脏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处理,作为举例,此血液例如是在一第一方向上流动的动脉血。进口46可以采用多种尺寸和结构,其例如可被设计成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并可包括适配器、夹扣等,以利于流体的流动和/或连接到其它结构上。可以理解进口46可被用来排出流体。
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由中隔20分隔开。第二腔18包括一第二开口,其例如是一个出口50,该出口被布置成靠近远端14,且与进口46在管状体12的纵向上基本上对齐。第二腔18的进口(图中未示出)被布置成靠近近端48。出口50被用来排出流体,并将处理后的血液从人工肾脏装置引回到血管中,作为举例,此血液例如是在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流动的静脉血。出口50可以采用多种尺寸和结构,其例如可被设计成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并可包括适配器、夹扣等,以利于流体的流动和/或连接到其它结构上。可以理解出口50可被用来抽吸流体。
导管10的各个部件是用适于医用的材料制成的,该材料例如是聚合物或金属-譬如不锈钢,具体的材料取决于导管的特定应用和/或操作者的喜好。可考虑采用半刚性和刚性的聚合物以及弹性材料-例如模制的医用级聚丙烯进行制造。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意识到根据本发明,适于进行组装和制造的其它材料和制造方法也将是适宜的。
第一壁延长部28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进口46以及第二腔18出口50的距离为a。不难理解可根据导管特定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而将距离a设定为各种延伸长度,例如,该长度约为0.100-0.200英寸。凹面30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第一平面52,并与其分开一段距离b。可以领会到距离b可以是多种延伸长度。还能理解表面52也可以是非平面,例如可以是拱面、波状面、刻纹面等。
凹面30的边界是由第一壁延长部28的一个平端面54限定的,该平端面的径向跨距为c。平端面54环绕着凹面30的周边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壁延长部28具有铲状的构造,这种构造便于流体流经第一腔16。可以理解第一壁延长部28可形成其它备选构造—例如球形、矩形等构造。平端面54包括一径向部分55,其靠近第一壁延长部28的远端。径向部分55延伸到管状体12沿纵向定向的外表面36处,其中,外表面36为弧形构造。这样的结构能有利地防止血管的管壁(图中未示出)置于第一腔16的进口中去。如图5所示,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中,径向部分155以垂直的收敛角延伸到管状体12沿纵向定向的外表面36上。
可以理解距离c可以是各种延伸长度。平端面54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平面52具有一定的定向角度α。可考虑将平端面54布置在不同的定向角度α上,α例如可处于5-20度的范围内。
凹面30与第一平面52配合而围成了一个第一凹穴56。第一凹穴56被布置成超过进口46而位于其远端侧。根据导管的特定应用需求,基于进口46、凹面30、平端面54以及中隔延长部26中之一或所有部件的限界范围而设计第一凹穴56的尺寸和结构。第一凹穴56的延长部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的设计能防止流体流在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之间发生不利的再循环现象,这一效果是由中隔延长部26提供的屏障作用实现的。
第二壁延长部32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的出口50、以及第一腔16的进口46一段距离d。可以理解可根据导管具体应用场合的要求而将距离d设定为不同的延伸长度,该距离例如可以约为0.100英寸-0.200英寸。凹面34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一个第二平面58,并与之分开距离e,其中的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52相反。
可以理解距离e可以采用不同的延伸长度。还能理解表面58可以是非平面,例如可以是拱面、波状面、刻纹面等。可以考虑将表面52布置成相对于表面58具有一定的定向角度。
凹面34的边界是由第二壁延长部32的一个平端面60限定的,该平端面的径向跨距为f。平端面60环绕着凹面34的周边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壁延长部32具有铲子状的构造,这种构造便于流体流经第二腔18。可以理解第二壁延长部32可形成其它备选构造-例如球形、矩形等构造。平端面60包括一径向部分61,其靠近第二壁延长部32的远端。径向部分61延伸到管状体12沿纵向定向的外表面36处,其中,外表面36为弧形构造。例如在流体反向流动、且提供吸力以抽吸流过的流体时,这样的结构能有利地防止血管的管壁(图中未示出)置于第二腔18的远端开口中去。如图5所示,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中,一径向部分161以垂直的相交关系延伸到沿纵向定向的外表面36上。
可以理解距离f可以为各种延伸长度。平端面60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平面58具有一定的定向角度β。可考虑将平端面60布置在不同的定向角度β上,β例如可处于5-20度的范围内。
凹面34与第二平面58配合而围成了一个第二凹穴62。第二凹穴62被布置成超过出口50而位于其远侧。根据导管的特定应用需求,基于出口50、凹面34、平端面60以及中隔延长部26中之一或所有部件的限界范围而设计第二凹穴62的尺寸和结构。第二凹穴62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出口50的设计能防止流体流在第二腔18与第一腔16之间发生不利的再循环现象,这一效果是由中隔延长部26提供的屏障作用实现的。
第一壁延长部28和第二壁延长部32相对于中隔延长部26是对称布置的,因而,第一凹穴56与第二凹穴62是对称的。第一凹穴56与第二凹穴62所围成的空间是等效的,以使得各个腔都具备执行出流和入流的能力。如上文讨论的那样,由第一凹穴56和第二凹穴62界定的空间具有一个定向角度,该角度是由对应的平端面54、60实现的。平端面54、60的定向角(α、β)使两凹穴56、62能将流体引导向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导管10的这种结构有利地促进了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之间实现流动逆反,例如,粘附到带有中隔20的导管10上的血液凝块可被流向交替变化的血液冲洗掉。在第二腔18排出血液、以将血液引入到体内的血管中时,血液被从第二腔18中挤出。血液流沿轴向从凹穴62中导出,从而流经第二壁延长部32。可以设想这样的轴向血液流将冲刷掉位于凹穴62附近的任何血液凝块。还可设想从第二腔18流出的流体可冲洗掉粘附到导管10上的其它有害颗粒。这样的结构可防止流体在第二腔18与第一腔16之间出现不利的再循环现象。因而,通过在依次透析时交替改变和/或逆反流动方向,就能冲刷掉这种带有中隔20的导管10上所粘附的血液凝块等杂质。不难领会可通过一个位于导管10管状体外部的作用源来交替改变和/或逆反的流动,该作用源例如是与导管相连的透析机等设备。
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血管中抽出。由于凹穴56具有这样的结构,且因而使流体具有这样的流动方向,所以可提高流体经凹穴56流入到第一腔16中的效率。可以理解通过在执行依次的透析过程时使腔16、18中血液的流动方向逆反,就能冲掉位于第一腔16的凹穴56附近的血液凝块或其它有害颗粒。与上述的过程类似,在使血流方向逆反之后,血液将被从凹穴56排出,沿轴向排出的血流将冲掉血液凝块。再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的脉管抽吸到开口50中。
第一壁延长部28与第二壁延长部32相互对称的结构将支撑着体内脉管(图中未示出)的管壁。这样的结构将管壁与进口46和出口50分离开,从而可防止管壁堵塞开口46、50—例如在经腔执行抽吸时。还可设想这样的设计第一壁延长部28、中隔延长部26和/或第二壁延长部32可具有足够的厚度,和/或是用半刚性或刚性的材料制成以防止出现不希望的变形。例如,第一壁延长部28的至少一个部分可具有增厚的结构,该增厚结构能提高第一壁延长部28的刚性。类似地,中隔延长部26可具有增厚的结构,该增厚结构能提高中隔延长部26的刚性。类似地,第二壁延长部32可具有增厚的结构,该增厚结构能提高第二壁延长部32的刚性。
参见图6-9,图中表示了导管10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第一壁22包括一个第一壁延长部228,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且该延长部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228形成了一个凹面230,其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第二壁24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232,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并与中隔的延长部26分开。第二壁延长部232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凹面234。
第一壁延长部228上具有一第一台阶212和一与第一台阶制在一起的第二台阶214。第一台阶212与中隔延长部26制在一起。第一台阶212和第二台阶214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沿圆周方向布置。可以设想第一台阶212和/或第二台阶214可采用其它的备选构造,例如可以是平面形等构造。
第一台阶212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的进口46和第二腔18的出口50,超出的距离为aa。第二台阶214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和出口50的距离为bb。不难理解距离aa和bb可以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230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第一平面52,并与之分开。凹面230在管状体12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约为1/4圆周或大致为90°的圆弧,凹面230是从中隔延长部26处开始延伸的。可以设想可按照多种形式围绕着管状体12布置第一台阶212和/或第二台阶214或凹面230的其它部分。
凹面230的边界由第一壁延长部228的平端面254限定。平端面254围绕着凹面230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一腔16。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230与第一平面52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一凹穴56。第一凹穴56的边界还由一个近端基部264限定。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近端基部264为第一腔16形成了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如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在近端基部264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二壁延长部232上具有一第一台阶216和一与第一台阶制在一起的第二台阶218。第一台阶216与中隔延长部26制在一起。第一台阶216和第二台阶218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沿圆周方向布置。可以设想第一台阶216和/或第二台阶218可采用其它的备选构造,例如可以是平面形等的构造。
第一台阶216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和出口50,超出的距离为dd。第二台阶218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和出口50的距离为ee。不难理解距离dd和ee可以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234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上与第一平面52相反的第二平面58,并与第二平面58分开。凹面234在管状体12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约为1/4圆周或大致为90°的圆弧,该凹面是从中隔延长部26处开始延伸的。可以设想可按照多种形式围绕着管状体12布置第一台阶216和/或第二台阶218或凹面234的其它部分。
凹面234的边界由第二壁延长部232的平端面260限定。平端面260围绕着凹面234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二腔18。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234与第二平面58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二凹穴62。第二凹穴62的边界还由一个近端基部266限定。例如,如果导管10使流体的流动反向,则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近端基部266就为第二腔18形成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如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在近端基部266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一壁延长部228与第二壁延长部232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对称地布置,从而使第一凹穴56与第二凹穴62是对称的。第一凹穴56和第二凹穴62所围成的空间是等效的,以使得各个腔都具备执行出流和入流的能力。
导管10的这种结构有利地促进了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之间实现流动逆反,从而,例如通过交替地改变血液的流动方向,就能冲洗掉粘附到导管10上的血液凝块。在第二腔18排出血液、以将血液引入到体内脉管中时,血液流被从第二腔18中挤出。血流沿轴向从凹穴62中流出,从而流经第二壁延长部232。可以设想这样的轴向定向的血液流将冲刷掉位于凹穴62附近的任何血液凝块。还可设想从第二腔18流出的流体流可冲洗掉粘附到导管10上的其它有害颗粒。
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脉管中抽出。该吸力能按照多种方向和定向将血流抽吸到进口46中。近端基部264由于靠近抽吸源(图中未示出),所以在基部264附近将具有更大的吸力。近端基部264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264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腔18凹穴62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可以理解通过使腔16、18中血液的流动方向逆反,就能冲掉位于第一腔16的凹穴56附近的血液凝块或其它有害颗粒。与上述的过程类似,在使血流方向逆反时,血流将被从凹穴56排出,并且沿轴向排出的血流将冲掉血液凝块。
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的脉管抽吸到开口50中。第二壁延长部232与第一壁延长部228对称,因而,与近端基部264的情况类似,近端基部266附近的吸力较大。近端基部266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凹穴56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参见图10-18,图中表示了导管10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第一壁22包括一个第一壁延长部328,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且该延长部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328形成了一个凹面330,其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第二壁24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332,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并与中隔的延长部26分开。第二壁延长部332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凹面334。
第一壁延长部328上具有一第一台阶312和一第二台阶314,被制成沿弧线过渡。第一台阶312被与中隔延长部26制在一起,且二者沿弧线进行过渡。第一台阶312和第二台阶314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沿圆周方向布置。可以设想第一台阶312和/或第二台阶314可采用其它的备选构造,例如可以是平面形等的构造。
第一台阶312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的进口46和第二腔18的出口50,超出的距离为aa。第二台阶314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和出口50的距离为bb。不难理解距离aa和bb可以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330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第一平面52,并与之分开。凹面330在管状体12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约为1/4圆周或大致为90°的圆弧,凹面330是从中隔延长部26处开始延伸的。可以设想可按照多种形式围绕着管状体12布置第一台阶312和/或第二台阶314或凹面330的其它部分。
凹面330的边界由第一壁延长部328的平端面354限定。平端面354围绕着凹面330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一腔16。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330与第一平面52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一凹穴56。第一凹穴56的边界还由一个近端基部364限定。近端基部364为弧形结构,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近端基部364为第一腔16形成了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时,近端基部364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二壁延长部332上具有一第一台阶316和一第二台阶318,被制成沿弧线过渡。第一台阶316与中隔延长部26制在一起。第一台阶316和第二台阶318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沿圆周方向布置。可以设想第一台阶316和/或第二台阶318可采用其它的备选构造,例如可以是平面形等的构造。
第一台阶316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出口50和进口46,超出的距离为dd。第二台阶318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进口46和出口50的距离为ee。不难理解距离dd和ee可以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334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上与第一平面52相反的第二平面58,并与第二平面58分开。凹面334在管状体12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约为1/4圆周或大致为90°的圆弧,该凹面是从中隔延长部26处开始延伸的。可以设想可按照多种形式围绕着管状体12布置第一台阶316和/或第二台阶318或凹面334的其它部分。
凹面334的边界由第二壁延长部332的平端面360限定。平端面360围绕着凹面334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二腔18。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334与第二平面58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二凹穴62。第二凹穴62的边界还由一个近端基部366限定。例如,如果导管10使流体的流动反向,则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近端基部366为弧形结构,且为第二腔18形成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如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在近端基部366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一壁延长部328与第二壁延长部332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对称地布置,从而使第一凹穴56与第二凹穴62是对称的。第一凹穴56和第二凹穴62所围成的空间是等效的,以使得各个腔都具备执行出流和入流的能力。
导管10的这种结构有利地促进了如下的效果通过交替地改变血液的流动方向,使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之间实现流动逆反。在第二腔18排出血流、以将血液引入到体内脉管中时,血液被从第二腔18中挤出。血液流沿轴向从凹穴62中流出,从而流经第二壁延长部332。可以设想这样的轴向血液流将冲刷掉位于凹穴62附近的任何血液凝块。
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脉管中抽出。该吸力能按照多种方向和定向将血流抽吸到进口46中。近端基部364由于靠近抽吸源(图中未示出),所以在基部364附近将具有更大的吸力。近端基部364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364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腔18凹穴62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可以理解通过使腔16、18中血液的流动方向逆反,就能冲掉位于第一腔16凹穴56附近的血液凝块或其它有害颗粒。与上述的过程类似,在使血流方向逆反时,血液将被从凹穴56排出,沿轴向排出的血流将冲掉血液凝块。
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的脉管抽吸到开口50中。第二壁延长部332与第一壁延长部328对称,因而,与近端基部364的情况类似,近端基部366附近的吸力较大。近端基部366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凹穴56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参见图19-21,图中表示了导管10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第一壁22包括一个第一壁延长部428,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且该延长部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428形成了一个凹面430,其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第二壁24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432,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并与中隔的延长部26分开。第二壁延长部432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凹面434。可以理解第一壁延长部428和第二壁延长部432的内表面可具有不同的表面构造—例如可以是平面等构造。
第一壁延长部428按照螺旋的形式、沿圆周方向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延伸,以便于流体的流动,并防止两腔16、18之间出现再循环。可以设想第一壁延长部428可具有多种螺旋形构造,例如可以是更为细长的螺旋形、盘绕角更为尖锐的螺旋形设计、螺线形等构造。第一壁延长部428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的进口46和第二腔18的出口50(图中用虚线表示),超出的距离为aaa。不难理解距离aaa可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430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第一平面52,并与之分开。
凹面430的边界由第一壁延长部428的平端面454限定。如上所述,平端面454以螺旋的形式围绕着凹面430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一腔16。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430与第一平面52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一凹穴56。第一凹穴56的边界还由平端面454的一个近端基部464限定。近端基部464被制成与中隔延长部26弧形过渡,近端基部464为弧形结构,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其为第一腔16形成了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时,近端基部464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二壁延长部432按照螺旋的形式、沿圆周方向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延伸,以便于流体的流动,并防止两腔16、18之间出现再循环。可以设想第二壁延长部432可具有多种螺旋形构造,例如可以是更为细长的螺旋形、盘绕角更为尖锐的螺旋形设计、螺线形等构造。第二壁延长部432向远端侧延伸而超过出口50(图中用虚线表示并与进口46具有类似结构)和进口46,超出的距离为bbb。不难理解距离bbb可采用多种延伸长度。凹面434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上与第一平面52相反的第二平面58,并与之分开。
凹面434的边界由第二壁延长部432的平端面460限定。如上所述,平端面460(与平端面454具有类似的构造,但平端面454、460可采用不同的或截然区别的结构)以螺旋的形式围绕着凹面434的周边延伸,以便于流体流经第二腔18。与上述的情况类似,凹面434与第二平面58相配合而围成了第二凹穴62(图中为虚线)。第二凹穴62的边界还由平端面460的一个近端基部466(图中为虚线,其与基部464具有类似的构造,但基部464、466可采用不同的或截然区别的结构)限定。例如,如果导管10使流体的流动反向,则在抽吸流体的过程中,近端基部466为弧形结构,且为第二腔18形成一个近端进口部分。可以领会如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在近端基部466的附近能具有更大的流量。
第一壁延长部428与第二壁延长部432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对称地布置,从而使第一凹穴56与第二凹穴62是对称的。第一凹穴56和第二凹穴62所围成的空间是等效的,以使得各个腔都具备执行出流和入流的能力。不难理解可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以其它的结构形式来布置第一壁延长部428和第二壁延长部432。例如,如图27所示,导管10可包括壁板延长部428、432,两延长部都具有端面1154,两端面被布置成垂直的定向关系,并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进行布置。如图28所示,作为备选方案,壁板延长部428、432被垂直地进行布置,并围绕着中隔延长部26具有减小的尺寸。如图29所示,在另一备选实施方式中,导管10包括具有端面1254的壁板延长部428、432,其中的端面1254被设置成波状的构造。
导管10的这种结构有利地促进了如下的效果通过交替地改变血液的流动方向,使第一腔16与第二腔18之间实现流动逆反。在第二腔18排出血液、以将血液引入到体内脉管中时(如图19中的箭头A所示),血液被从第二腔18中挤出。血液流沿轴向从凹穴62中流出,从而流经第二壁延长部432。可以设想这样的轴向血液流将冲刷掉位于凹穴62附近的任何血液凝块。
向第一腔16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脉管中抽出。该吸力能按照多种方向和定向将血流抽吸到进口46中(如图19中的箭头B所示)。近端基部464由于靠近抽吸源(图中未示出),所以在近端基部464附近将具有更大的吸力。近端基部464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464被布置成位于从第二腔18凹穴62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可以理解通过使腔16、18中血液的流动方向逆反,就能冲掉位于第一腔16凹穴56附近的血液凝块或其它有害颗粒。与上述的过程类似,在使血流方向逆反之后,血液将被从凹穴56排出,沿轴向排出的血流将冲掉血液凝块。
向第二腔18提供吸力,以将流体从体内的脉管抽吸到开口50中。第二壁延长部432与第一壁延长部428对称,因而,与近端基部464的情况类似,近端基部466附近的吸力较大。近端基部466附近的流体流量较大,因而,有利地是,近端基部被布置成位于从凹穴56排出血流的近端侧。这样的结构能削弱两腔16、18之间的再循环现象。
参见图22-26,图中表示了导管10的另一备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上文参照图19-21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类似,该导管10包括一第三腔517。有利地是,第三腔517可与第一腔16、第二腔18共同使用,此使用包括同时操作和间歇性的操作。第三腔517可被用来完成多种工作,例如输注药物、血液采样、或测量血管内压力。
第三腔517被布置成与管状体12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并向远端14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和第二腔18。第三腔517沿中隔20的长度方向将其二等分,第三腔的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第三腔517的内部是由一环形表面570限定的,该表面570被设计成便于流体在腔517中流动。不难理解第三腔517还可被设计成用于传送动脉流和/或静脉流。可以设想第三腔517可采取各种横截面构造,例如可以是圆管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下文将描述图26a-26i中所表示的那些备选构造。第三腔517还可被设计成可根据导管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以不同的方向和定向输送多种形式的流体。
第三腔517的尺寸可以是均匀的,或者可根据具体的流动指标和/或流量需求,在管状体12中设置尺寸变化的横截面,例如可以设置狭窄部分、扩宽部分、收敛表面、波纹表面等。可以考虑使第三腔517具有不同的延伸长度。还可考虑这样的方案管状体12可包括另外的腔,例如为四腔等的结构形式(例如参见图26e)。
第三腔517包括一第一开口,其例如是一个出口572,该出口被布置在管状体12的远端14处。第三腔517的进口(图中未示出)被布置在管状体12的近端48处。出口572被设计成用于排出流体,并将流体引入到对象(图中未示出)的血管中。出口572可以采用多种尺寸和结构,其例如可被设计成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并可包括适配器、夹扣等,以利于流体的流动和/或连接到其它结构上。可以理解出口572还可被用来抽吸流体或用于其它合适的用途。
第三腔517的外部是由一第一弧形壁574和一第二弧形壁576形成的。第三腔517通过第一弧形壁574与第一腔16分隔开。沿第三腔517的长度方向,第一弧形壁574的两侧由中隔20的表面40限界。在出口572处,弧形壁574的边界由一个平端面578限定。平端面578环绕着弧形壁574的周边延伸。
第三腔517通过第二弧形壁576与第二腔18分隔开。沿第三腔517的长度方向,第二弧形壁576的两侧由中隔表面44限界。在出口572处,弧形壁576的边界由平端面578限定。平端面578环绕着弧形壁576的周边延伸。
第一壁22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528,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16,并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一壁延长部528形成了一个凹面530,其面对着中隔的延长部26。第二壁24包括一第二壁延长部532,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二腔18,并与中隔延长部26分离开。第二壁延长部532形成了一个面对着中隔延长部26的凹面534。
在第一壁延长部528的远端处设置了一个第一钝端截面580。按照弧形的结构形式,第一钝端截面580从中隔表面52沿第一壁延长部528的远端周边延伸向平端面554。在第二壁延长部532的远端处设置了一个第二钝端截面582(其与钝端截面580具有类似的结构,但钝端截面580、582可具有不同的结构或截然区别的结构)。按照弧形的结构形式,第二钝端截面582从中隔表面52沿第二壁延长部532的远端周边延伸向平端面454。有利的是,端截面580,582的钝结构被设计成防止血管壁的损伤或“阻碍”。可选择地,如图26a所示,平端面554、560沿相应壁延长部528、532以平滑过渡方式连续延伸到远端14。
在图26b和26c所示的各种备选实施方式中,第三腔517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楔形。第三腔517通过一壁板600与第一腔16分隔开,并通过中隔20与第二腔18分隔开。如图26b所示,壁板的延长部528、532具有钝端截面580、582。如图26c所示,平端面654、660沿各自壁板延长部628、632的远端周边连续地延伸,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图26d和26e所示的备选实施方式都包括一与第三腔517类似的第四腔702。第四腔702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楔形。第四腔702通过壁板700与第二腔18分隔开,并通过中隔20与第一腔16分隔开。如图26d所示,壁板延长部528、532包括钝端截面580、582。如图26e所示,平端面754、760沿各自壁板延长部728、732的远端周边连续地延伸,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在图26f和26g所示的各种备选实施方式中,第三腔517被沿纵向布置在第一腔16中。第三腔517沿长度方向将中隔20的表面40二等分,并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横截面构造。如图26f所示,壁板延长部528、532具有钝端截面580、582。如图26g所示,平端面854、860沿各自壁板延长部828、832的远端周边连续地延伸,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在图26h和26i所示的各种备选实施方式中,第三腔517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楔形。第三腔517通过一壁板900与第一腔16分隔开,并通过一壁板902与第二腔18分隔开。壁板900、902与中隔20以及中隔延长部26融合到一起,且管状体12的壁板延长部904围成了第三腔517。第三腔517被布置成靠近中隔延长部26的一端。如图26h所示,壁板延长部528、532具有钝端截面580、582。如图26i所示,平端面954、960沿各自壁板延长部928、932的远端周边连续地延伸,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可以理解可对文中的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形式的改动。因而,上文的描述不应当被看作是限定性的,而仅作为对各种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和构思内能设想出其它的改型形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管,其包括一细长的管状体,其延伸到一个远端处。管状体具有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并在两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隔。管状体包括形成了第一腔的第一壁和形成了第二腔的第二壁。中隔的一部分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壁包括一第一壁延长部,其向远端侧延伸而超出第一腔,且与所述的中隔部分分离开。第一壁的延长部形成了一个面向中隔部分的凹面。在一备选实施方式中,导管具有一螺旋构造的尖端。导管可包括一第三腔。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