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差动控制机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差动控制机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冠华
  • 公开日
    2009年1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4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4月29日
  • 申请人
    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5B27/00GK201180204SQ2008200578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差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设于一机架内的轴销;一固设于该轴销一端的旋钮,该旋钮外露于所述机架表面;一穿设于所述旋钮一侧的指针调节板,其周缘上延伸设有一锁定杆,该锁定杆一端并设有一锁定钮,所述指针调节板相对于所述锁定杆设有一指针部;一穿设于一动力轴上的摇臂,二端各设有一枢接孔,且由一端斜向延伸设有一枢接部;一穿设于所述轴销上的驱动杆,该驱动杆穿设于所述摇臂间,其一端并穿设于一动力轴上;复数支相互轴接的连杆,其第一连杆一端穿设于所述轴销上,另一端则轴接于所述摇臂的枢接部,其第二连杆一端穿设于所述轴销上,其第三连杆一端与一差动机构的一曲柄轴相轴接,该曲柄轴并与一移动块相连接;一轴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间的曲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部一侧设 有一刻度板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呈n字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呈L字 形,其二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其转折处并设有一支持孔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动控制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差动控 制机构,便于调整车缝时的缝目间距及布料的布料进给速度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差动控制机构,目的是方便操作,且便于调整其差动间距,而改变布料进给时的缝目间距。该差动控制机构附加于一差动机构一侧,主要由一轴销、一旋钮、一指针调节板、一摇臂、复数支连杆,以及一曲柄依序连接而成,利用旋钮连动轴销及摇臂转动,使复数支连杆与曲柄依序作摆动及转动,而连动改变差动机构的摆动幅度,以改变车缝时的缝目间距;再者,其通过一调节固定板可控制一摇动机构的运转速度,以增减布料的进给速度。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调整差动间距时的难度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差动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常见的缝纫机大概分为工业用及家庭用两种,由于工业用机为单机单一功能,且有多种等级;而家庭用机则为单机多功能,其至少具备直缝线、曲 线缝、布边缝、暗针缝、三重线缝、松紧带缝、扣眼缝、密度调整等功能; 不论是工业用机或家庭用机进行车缝时, 一般在针车机构下方装设有一送料 机构,而可用来带动布料作进给,此送料机构与一动力装置作动力衔接,利 用其交叉摆动的动作(以下称为差动),可带动二齿排作往复的水平移动, 藉由齿排与布料间的摩擦力,可带动布料随着送料机构产生水平移动,用以 调整布料车缝时的缝目间距,随着每次布料的进给,使布料产生绉折,而利 于制作弹性束带或蕾丝布带;再者,其差动机构下方并设有一调节固定板, 其与送料机构的动力轴相连接,可用来改变差动机构的运转速度。然而,其 差动机构包覆于一机架内,仅二齿排外露于机架上,以往进行差动间距之调 整时,无法由外部直接进行调整,其调整时必须拆卸机架,因此增加了调整 时的困难度;加上差动间距的宽度在调整时相当不易控制,而必须交由专业 的技师进行调整,对一般操作人员而言,即有降低工作效率的缺点,故有必 要加以改良。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差动控制机构,以便于调整其 差动间距,而改变布料进给时的缝目间距。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差动控制机构,主要包括一轴销、 一旋钮、 一指针调节板、 一摇臂、 一驱动杆、复数支连杆及一曲柄。其中,旋钮固设于轴销的一端,其轴销并与摇臂连结成一体,驱动杆一端穿设于动力轴上, 另端则轴接有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并与曲柄相轴接,其曲柄轴 设于机架上,曲柄另一端再与第三连杆轴接,第三连杆与一差动机构的一曲 柄杆相轴接,其曲柄轴另一端再与一移动块相连接,于移动块顶部设有一后 移送齿;再者,于差动机构一侧设有一摇动机构,其摇动机构运转时,利用 二摇动轴所产生的交叉摆动动作,带动各摇动轴一端所设的一作动块往复移 动,且二作动块间并设有一移动块,其移动块顶部设有一前移送齿。其逆时针转动旋钮时(往数字大的方向转动),可带动摇臂逆时针转动, 且连动摇臂一端的第一连杆摆动,第一连杆逆时针摆动时,会连动第二连杆 逆时针摆动,因此,其曲柄也会逆时针转动,而曲柄另端的第三连杆则转变 为逆时针摆动,并带动曲柄轴顺时针转动,使移动块向内水平移动,即使后移送齿间的摆动幅度变大,与前移送齿的间距变小,而增加缝目的间距宽度; 反之,当旋钮顺时针转动时(即往数字小的方向转动),其移动块则会向外 水平移动,使后移送齿的摆动幅度变小,与前移送齿的间距变大,达到縮减缝目间距宽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其移动块移动时也会带动后移送齿水平往复移动,以改变前、后移送齿间的往复移动的幅度及其间距,而改变布料进给时的缝目间距;并于差动机构一侧设有一调节固定板,其与缝纫机的动力轴作动力衔接,以用来改变布料的进给速度;再者,其指针调节板一侧设有一刻度板,可使 调整摆动幅度及差动间距时更加准确,而大幅提升缝纫后的成品品质,同时,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调整差动间距时的难度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一。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二。
第6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三。
第7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四。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l.差动控制机构
lll.套管
13.指针调节板 132.锁定钮 134.刻度板 142.枢接部
16. 连杆 162.第二连杆
17. 曲柄 172.支持孔 19.轴销 21.机架
3. 差动机构 32.移动块
4. 摇动机构 42.作动块 44.前移送齿
11. 轴销
12. 旋钮 131.锁定杆 133.指针部 141.枢接孔 15.驱动杆 161.第一连杆 163.第三连杆 171.枢接部 18.调节固定板 2.缝纫机 22.动力轴 31.曲柄轴 33.后移送齿 41.摇动轴 43.移动块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差动控制机构1设于一缝纫机2 的一机架21内,其一端并设于一动力轴22上,其动力轴22用来带动一差动 机构3及一摇动机构4,差动机构3又包括了一曲柄轴31、 一连接于曲柄轴 31—端的移动块32,及其移动块32顶部的后移送齿33,而摇动机构4包括 二摇动轴41、及设置于摇动轴41 一端的作动块42,而二作动块42间设有一移动块43,其移动块43顶部并设有一前移送齿44,其差动控制机构l主要 包括
一设于一机架21内的轴销11,其一端穿过位于机架21上的一套管111, 以使其轴销11可于机架21内往复转动。
一固设于轴销11 一端的旋钮12,外露于机架21表面,而可与轴销11 形成连动,亦即转动旋钮12后,可带动轴销ll跟着转动。
一锁固于旋钮12—侧的指针调节板13,其周缘上延伸设有一锁定杆131, 锁定杆131 —端并设有一锁定钮132,可藉由此锁定钮132锁定其指针调节 板13,其指针调节板13相对于锁定杆131则设有一指针部133,而指针部 133的一侧并设有一刻度板134,此刻度板134上设有由小至大排列的数字, 便于使用者调整及辨识其调整状态。
一轴设于轴销11上的摇臂14,其呈n字形,其摇臂14二端各设有一枢 接孔141,且摇臂14 一端又斜向延伸设有一枢接部142。
一穿设于前述动力轴22上的驱动杆15,另一端则利用一轴销19轴接一 第一连杆161及一第二连杆162,其第一连杆161另端并轴接于摇臂14的枢 接部142,其驱动杆15穿设于前述的动力轴22上,可支撑轴销19上的第一 连杆161及第二连杆162,并保持其连动时的位置。
复数支相互轴接的连杆16,其中,第一连杆161 —端穿设于轴销19上, 另端则轴接于摇臂14的枢接部142,而第二连杆162 —端穿设于轴销19上, 另一端轴接于一曲柄17,因此,其摇臂14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杆161摆动, 并带动轴销19转动,其第二连杆162则随着轴销19的转动,使第二连杆162 产生摆动;再者,其第三连杆163—端轴接于曲柄17的另一端,其另端则与 前述差动机构3的一曲柄轴31相轴接。
一轴接于第二连杆162与第三连杆163间的曲柄17,此曲柄17呈L字 形,且二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171,其转折处并设有一支持孔172,当曲柄 17以支持孔172作支点转动时,其分别枢接于曲柄17 二端的第二连杆162 与第三连杆163,将会作相反方向的摆动。
综上所述,使用者可通过机架2外部进行差动间距的调整工作,且操作 起来相当方便,逆时针转动旋钮1 (朝向刻度板数字大的方向转动)后,可 带动轴销11逆时针转动,使摇臂14产生逆时针的摆动,并连动第一连杆161与轴销19上的第二连杆162同步作逆时针摆动,其第二连杆162可使曲柄 17转变为顺时针转动,而曲柄17另端所连接的第三连杆163同样转变为逆 时针摆动,因此,由第三连杆163可连动曲柄轴31会产生顺时针转动,以带 动此曲柄轴31另端所连结的移动块32向内水平移动,使移动块32的摆动幅 度变大,而加大车缝时的缝目间距;反之,当旋钮12顺时针转动(朝向刻度 板数字小的方向转动)时,其移动块32则会向外水平移动,并带动后移送齿 33向外水平移动,使移动块32的摆动幅度变小,以缩减车缝时的缝目间距; 差动控制机构1于转动旋钮12后,连动摇臂14、复数连杆16、曲柄17及曲 柄轴31动作,以改变二移动块32、 43相对位移时的间距宽度,达到调整缝 目间距的目的;又,于摇动机构4一侧并设有一调节固定板18,其与缝纫机 2的动力轴22作动力衔接,可调整前移动齿44的往复移动速度,进而可调 整布料的进给速度;再者,且其旋钮12—侧所设置的刻度板134,可于调整 差动间距时更加准确,而大幅提升缝纫后的成品品质。
如图4 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其差动控 制机构1进行调整时,请同时参阅第2、 3图,经过下列步骤(于本实施例中, 为加大其差动间距)
第一步骤,松开锁定钮132:逆时针转动锁定钮132以使其松开,而使 旋钮12与指针调节板13呈可活动转动的状态。
第二步骤,转动旋钮12:于本实施例中,逆时针转动其旋钮12 (亦即将 指针部133朝向刻度板134数字大的方向转动),以连动轴销11逆时针转动, 其轴销ll转动时,其摇臂14则作逆时针转动,并连动第一连杆161逆时针 摆动,其与第一连杆161同时轴设于轴销19上的第二连杆162,也可同步逆 时针摆动。
第三步骤,连动调整当第二连杆162逆时针摆动后,会带动其所连结 的曲柄17顺时针转动,而曲柄17另端的第三连杆163即转变为逆时针摆动, 并可连动调整杆31顺时针转动。
第四步骤,移动块32位移当调整杆31顺时针转动后,其移动块32 向内水平移动(图中所示,亦即向右移动),而使后移送齿33的摆动幅度变 大,与前移送齿44的间距变小,而增大缝目的宽度;再者,通过调节固定板 18可改变其摇动机构4的运转速度,本实用新型不但可调整其缝目间距,也可用来调整其布料的进给速度,用以搭配进行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调整。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之差动控制机构1利用旋钮12带动轴销11 转动时,可连动复数连杆16、曲柄17及曲柄轴31分别作摆动及转动,且其 摆动及转动的方向各有不同,而改变曲柄轴31 —端的移动块32水平位移时 的摆动幅度,使后移送齿33与前移送齿44相对间的间距有所增减,改变车 缝布料时的缝目间距,可由机架2外部进行调整,其调整起来也相当方便, 而增加其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旋钮12—侧设置有刻度板134,可于调整差 动间距时更加准确,从而大幅提升缝纫后的成品品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己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 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其它连杆形状、连杆材质及连杆数目 等转变方式,只要被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覆盖的结构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 构,如将三支连杆改变为更多支连杆,或是变更其使用的材质等,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 专利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