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远 倪, 唐文辉, 曹小华, 鹏 朱, 平 王, 王婵娟
  • 公开日
    2009年4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7月9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7月9日
  • 申请人
    东台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文档编号
    D01H5/44GK201220987SQ2008200382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包括具有前罗拉(1)和前皮辊(3)的前牵伸罗拉对,具有后罗拉(11)和后皮辊(8)的后牵伸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及后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中罗拉(13)和中上罗拉(6),在中上罗拉(6)和前皮辊(3)之间设有上销(4),中罗拉(13)和前罗拉(1)之间设有下销(14),上皮圈(5)套于中上罗拉(6)和上销(4)上,下皮圈(12)套于中罗拉(13)和下销(14)上,其特征在于上销(4)前缘相对下销(14)前缘的前冲距离K至少为3mm,所述中上罗拉(6)和前皮辊(3)的隔距L与中罗拉(13)和前罗拉(1)的隔距S之比L/S=1.1~1.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上罗拉(6)和前皮辊(3)的隔距L与中罗拉(13)和前罗拉(1)的 隔距S之比L/S = l. 15 1. 2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销(4)前缘相对下销(14)前缘的前冲距离K二4 6 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皮辊(3)相对前罗拉(1)的前冲量a二4 10 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上罗拉(6)相对中罗拉(13)的后移量b二3 10 mm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11)的牵伸面高于前部牵伸平面,且后皮辊(8) 相对后罗拉(11)向后偏置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罗拉(11)和中罗拉(13)之间设置有控制辊(7)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罗拉(11)和中罗拉(13)之间设置有控制辊(7)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锭细纱机,尤其涉及用于环锭细纱机的双皮圈牵伸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包括具有前罗拉和前皮辊的前牵伸罗拉对,具有后罗拉和后皮辊的后牵伸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及后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中罗拉和中上罗拉,在中上罗拉和前皮辊之间设有上销,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设有下销,上皮圈套于中上罗拉和上销上,下皮圈套于中罗拉和下销上,上销前缘相对下销前缘的前冲距离K至少为3mm,所述中上罗拉和前皮辊的隔距L与罗拉和前罗拉的隔距S之比L/S=1.1~1.6。该高倍牵伸结构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纤维浮游区长度,延伸皮圈控制面,能有效提高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保证成纱质量。
  • 技术背景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大多采用双皮圈三罗拉牵伸结构型式,它包括由前罗拉 和前皮辊组成的前罗拉对、中罗拉和中上罗拉组成的中罗拉对,以及后罗拉和 后皮辊组成的后罗拉对上述三罗拉对以中罗拉为界将整个牵伸装置分为前、 后两个牵伸区后牵伸区主要为简单罗拉牵伸结构,而前牵伸区一般采用双皮 圈牵伸,分别套于上、下销上的上、下皮圈工作面对纱条直接接触,组成一个 柔和而又有一定压力、前缘平齐的皮圈钳口,达到控制纤维运动的目的,具有 较为理想的牵伸能力但是,由于上、下销前缘曲率半径和上、下皮圈厚度的存在,加之相互重 叠设置的上、下皮圈销前缘占据着较大的空间,使得双皮圈钳口不能最大限度 地延伸至前罗拉钳口的后侧位置,而在双皮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间形成一段纤 维须条缺乏有效控制的浮游区在此浮游区一方面未被控制的短纤维数量增多, 容易出现纤维间的相互分散;另一方面双皮圈钳口摩擦力界相对较短,纤维在 皮圈部分的摩擦长度縮短,既不利于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也不利于纤维的 稳定变速双皮圈钳口不能向前伸展,也制约着前胶辊前冲量的增大,削弱着 前区摩擦力场布置,难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前钳口输出纱条加捻三角区的目 的,纱条条干、毛羽及强力等质量指标无法有效改善,制约着高效工艺的实施 双皮圈钳口的不能前伸,也使得前胶辊和中上罗拉之间的隔距与前、中罗拉间 的隔距无法合理错开,上述两隔距的数值的相同或相近,既不利于前胶辊的合 理前冲、中上罗拉相对中罗拉的合理后移,以及在前、中罗拉实现纤维须条的 多段包围弧,也不利增强前、中罗拉对的合理加压,限制着牵伸倍数和加压能 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纺纱机械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大幅度提高 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只有环锭细纱机实现高倍牵伸才能实现粗纱 重定量,也才能提高纺纱全流程的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环锭细纱机牵伸倍数的 增大,又会带来牵伸波和牵伸力的增大,从而明显恶化成品纱的质量因此, 现有的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难以适应高效、大牵伸的纺纱工艺要求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针对现有技术所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 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它不仅能有效縮短浮游区长度,延伸皮圈 控制面,而且能提高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保证成纱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包括具有前罗拉和前皮辊的前牵伸罗拉对,具有后罗拉和后皮辊的后牵伸罗拉 对,在前牵伸罗拉对及后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中罗拉和中上罗拉,在中上罗 拉和前皮辊之间设有上销,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设有下销,上皮圈套于中上罗 拉和上销上,下皮圈套于中罗拉和下销上,上销前缘相对下销前缘的前冲距离K至少为3 mm,所述中上罗拉和前皮辊的隔距L与中罗拉和前罗拉的隔距S之 比L/S = l. 1 1.6。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上、下销前边缘错开设置而保持一定的前冲距离, 一方面上销前缘端部能最大限度地伸至前罗拉钳口的后侧位置,从而延伸了皮 圈的控制面,縮短了主牵伸区的浮游区长度,扩大了主牵伸区摩擦力场范围, 使主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向前钳口靠近而集中,对纤维变速稳定十分有利,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力,减少了前区牵伸波,对大幅提高和 稳定成纱质量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上销的前冲也为前皮辊前冲量增大创造条件, 这不仅有效增强前区摩擦力场布置,也縮小前钳口前侧输出纱条加捻三角区, 使纱条条干、紧密度、纱条强力和毛羽得到显著改善。又由于中上罗拉和前皮 辊隔距L与中罗拉和前罗拉隔距S之比L/S采用了大于1. 1,而小于是1. 6的 隔距结构,使前罗拉至中罗拉之间形成了多段纤维包围弧,十分有利于对纤维的有效控制;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前皮辊和中上罗拉能骑跨于前罗拉和中罗拉 上,能获得更加稳定的压紧力,保证了牵伸力和握持力的稳定和增大。因此采 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结构型式,既加强和稳定了纤维控制力,又满足了纤维变 速点分布向前钳口最大限度集中、且波动性的小要求,从而保证细纱机牵伸装 置牵伸倍数的大幅提高,并完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本实用新型 -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上罗拉和前皮辊的隔距L与中罗拉 和前罗拉的隔距S之比L/S = l. 15 1.25。所述上销前缘相对下销前缘的前冲 距离K二4 6 mm。该隔距比和上销前冲量更加合理,使用效果和工艺适应性更 佳。本实用新型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罗拉的牵伸面高于前部牵伸平面, 且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向后偏置。这种结构在后牵伸区形成了 V型曲线牵伸,使 纤维须条在后罗拉上形成包围弧,拓展了后罗拉钳口摩擦力界的强度分布,增 大对牵伸须条的控制和紧密度,提高了牵伸须条的内在结构和纤维伸直平行度。 该结构与前牵伸区结构的共同作用,从而较为完善协调地增强整个牵伸装置的 摩擦力场布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设置有控制 辊。后牵伸区的控制辊作用于后牵伸区须条上,在后牵伸区建立了一个新的附 加摩擦力界,对后牵伸区实行更加合理的调控,最大限度地挖掘细纱机牵伸装 置前、后区牵伸潜力,保证了细纱牵伸装置牵伸能力的极大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倍牵伸装置,前罗拉1和前皮辊3组成前牵伸 罗拉对,后罗拉11和后皮辊8构成后牵伸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中罗拉13和中上罗拉6,中罗拉13和中上罗拉6形成中罗拉 牵伸对。在后罗拉钳口的后侧安装有粗纱导纱口9,后罗拉ll的牵伸面(与纤 维条接触的上表面)高于牵伸装置的前部牵伸平面,该前部牵伸平面位于前罗 拉1和中罗拉13的共切位置,也为纤维须条的通过面,后罗拉牵伸面抬高于前 部牵伸平面约为罗拉半径。后皮辊8相对后罗拉11向后偏置一定距离,从而在 后牵伸区形成V型曲线牵伸结构。在后罗拉11与中罗拉13之间的后牵伸区内 还设置有控制辊8,该控制辊8的截面呈圆形。
在中上罗拉6和前皮辊3之间设置有上销4,该上销4的宽度较常用上销 宽,以便能使上销最大限度地前伸,在中罗拉13和前罗拉1之间设有下销14。 中罗拉牵伸对采用长、短双皮圈牵伸结构,上皮圈5套于中上罗拉6和上销4 上,下皮圈12套于中罗拉13和下销14上,相对设置的上、下皮圈采用错开的 钳口结构,即上销4 (或上皮圈5)的前缘相对下销14 (或下皮圈12)前缘向 前延伸。
中上罗拉6和前皮辊3的隔距为L,中罗拉13和前罗拉1的隔距为S,该 隔距均为两者轴心线间的距离,两隔距比在L/S = l. 6之间选择确定,优先 选择范围L/S = l. 15 1. 25之间。由于两隔距大小存在差异,形成前皮辊3相 对前罗拉1向具有的前冲量a ,中上罗拉6相对中罗拉13的后移量b 。前冲 量a选择在a二4 10mm间;后移量b二3 10mm间。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 上罗拉6和前皮辊的隔距L二60ram,中罗拉13和前罗拉1的隔距S为51mm,前 皮辊的前冲量a二7ram,后皮辊的后移量b = 2 ram。当然,该数值应该根据纤维 长度、工艺设计等参数在上述范围中选择确定,以获得最佳的工艺效果。由于 L〉S并选择在合理范围内,所以该结构一方面在前罗拉和中罗拉上形成了两个 纤维包围弧,更有利于对纤维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前皮辊和中上罗 拉相对前罗拉和中罗拉的骑跨结构,这样既增强了摇架加压的稳定可靠性,也 保证了摇架加压压力的协调增大,极利于牵伸倍数和牵伸力的提高。
上销4 (或上皮圈5)的前边缘相对下销14 (或下皮圈12)前边缘的前冲距离K至少为3 mm,该数值同样应根据纺纱工艺条件进行选择确定。图1所示 的实施例中,K二5 mm。使上销前缘最大限度地伸入到前皮辊3和前罗拉1所形 成的前罗拉钳口的后侧,从而显著縮短了纤维浮游区长度,使纤维得到更为有 效的控制,保证牵伸倍数的提高。
工作时,粗纱10经粗纱导纱口9,依次进入后罗拉钳口、控制辊7、错口 的中罗拉双皮圈钳口以及前罗拉钳口被加捻成成品细纱2。纤维须条在整个牵 伸装置的牵伸过程中,经过了后牵伸区的V型曲线牵伸、控制辊及中上罗拉后 移所形成的中罗拉包围弧,以及前牵伸区的双皮圈错开钳口、上销前缘控制区 及前皮辊前移所形成的前罗拉包围弧和前罗拉钳口,使纤维在牵伸全过程中得 到多重、有效的控制,为实现高倍牵伸、大牵伸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罗拉座18通过罗拉座支管19固 定安装于细纱机墙板上,在罗拉座18上可转动地依次安装有前罗拉1、中罗拉 13和后罗拉11,其中后罗拉11安装位置明显高于前牵伸区的牵伸面,前、后 罗拉直径为4)27腿,中罗拉直径为(i)30 mm。后皮辊8相对后罗拉11向后具有 较大偏置角度。摇架16通过摇架支管17安装于罗拉座18上,摇架采用弹簧加 压摇架。在摇架16的皮辊支承爪上依次卡接有前皮辊3、中上罗拉6和后皮辊 8。粗纱导纱口 9固定安装于罗拉座18上,在后罗拉11的前侧还安装有棒形控 制辊7;上销4及上皮圈5的前缘相对下销14及下皮圈12向前延伸,而接近 前罗拉钳口。下皮圈12的张力架20弹性安装于罗拉座18上,以给下皮圈12 提供可靠的张力。摇架16的前端活动支承有清洁辊15,该清洁辊15与前皮圈 3相接触,以清洁去除前皮辊3上的飞绒等短纤维。该结构中,前罗拉l和中 罗拉13的隔距S=45 mm,前皮辊3与中上罗拉6的隔距L=54腿,前皮辊前 冲量a二6 mm,后皮辊后移量b = 3 mm,上销4相对下销14前缘的前冲量为4 ■。
上述举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只要采用前皮辊与中上罗拉隔距大于前、中罗拉隔距,以及上销前缘前冲的结 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