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梦欣
  • 公开日
    2014年6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9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9日
  • 申请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文档编号
    A61K36/906GK103877469SQ20141014046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0~30份,杜仲20~30份,白芷20~30份,山奈20~30份,鸡血藤10~20份,泽泻10~20份,金银花10~20份,枳壳10~20份,肉果草5~15份,余甘子5~15份,白芍20~30份,甘草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5份,杜仲25份,白芷25份,山奈25份,鸡血藤15份,泽泻15份,金银花15份,枳壳15份,肉果草10份,余甘子10份,白芍25份,甘草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0克,杜仲30克,白芷20克,山奈30克,鸡血藤10克,泽泻20克,金银花10克,枳壳20克,肉果草5克,余甘子15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30克,杜仲20克,白芷30克,山奈20克,鸡血藤20克,泽泻10克,金银花20克,枳壳10克,肉果草15克,余甘子5克,白芍30克,甘草5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2克,杜仲22克,白芷28克,山奈28克,鸡血藤12克,泽泻12克,金花18克,枳壳18克,肉果草8克,余甘子8克,白芍28克,甘草13克6.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8克,杜仲28克,白芷22克,山奈22克,鸡血藤18克,泽泻18克,金花12克,枳壳12克,肉果草13克,余甘子13克,白芍22克,甘草8克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制成片剂或胶囊剂,即得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0~30份,杜仲20~30份,白芷20~30份,山奈20~30份,鸡血藤10~20份,泽泻10~20份,金银花10~20份,枳壳10~20份,肉果草5~15份,余甘子5~15份,白芍20~30份,甘草5~15份。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制成片剂或胶囊剂,即得。治疗时,口服,每次1克左右,每日三次,15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0002]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0003]中医学对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各医家基本达到共识,即认为焦虑症主要与外界环境刺激、七情内伤和个体素质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而成。闻福庆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邪扰心肺、气阴受损,神不内守,郁而化热,而出现焦虑诸症。冯祯钰等认为其发生与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张觉人认为痰热内扰而使胆失中正乃焦虑症之根也。王小强等认为心脾血气不足,虚火扰心是其基本病机。黄跃东认为此病病位在心、肝,而且焦虑日久,可暗耗阴血,可致血行不畅。郑祖艳等认为本病多由暴受惊恐或忧愁思虑过度而引起,病机为气痰热互结,蒙蔽心神,而致心神不安。冯其斌等认为初起以属实,久病则由实转虚。王再涛认为本病与心、肾关系密切。冯辉认为其因情志起病,多与心肝脾三脏有关。陈光敏等则认为其病因是持久邪念,病机是神精气的病理变化,因而病因病机证候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依存和消长关系可供治疗利用。上述论述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焦虑症发生发展的特点。[0004]在临床治疗中,历代医家认为随着病程进展,疾病会出现各种证的变化,辨证就是要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时刻本质的病理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观念。黄跃东将焦虑症分三型:心气虚血瘀型、心气滞血瘀型和肝郁痰火型。刘正学等认为临床上多以肝郁气滞型和肝郁气滞血瘀型的焦虑症为主。张传儒认为本病临床证型呈虚实夹杂,肝心合病、肝胃不和、脾虚积滞、肾虚精亏,各有偏重。于一鸿将其归纳为二型:单纯型(心阴虚导致营血亏),夹杂型(宿滞痰火停留胃中,上扰心神)。孙素明等认为此病初起,多为气郁痰闭,肝脾失调,神明失聪,实多虚少:久病之后,气血亏损,阴精耗伤,髓脑失荣,虚多实少。冯辉则将其分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上扰型 、心胆气虚型和阴虚火旺型。[0005]对本病的记载也散在于历代医家典籍中,如徐灵胎经验:“本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医宗金鉴》曾谓“是证也,为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柴、桂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攻已陷之里热,人参、姜、枣补虚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龙骨、牡蛎、铅丹之涩重,镇惊收心而安神明,斯为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等等。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8]一种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0~30份,杜仲20~30份,白芷20~30份,山奈20~30份,鸡血藤10~20份,泽泻10~20份,金银花10~20份,枳壳10~20份,肉果草5~15份,余甘子5~15份,白芍20~30份,甘草5~15份。
[0009]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25份,杜仲25份,白芷25份,山奈25份,鸡血藤15份,泽泻15份,金银花15份,枳壳15份,肉果草10份,余甘子10份,白芍25份,甘草10份。
[0010]所述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或胶囊剂,即得。
[0011]本发明的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治疗时,口服,每次I克左右(按药粉质量计),每日三次,15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实施例1制备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0014]配方为:丹参25克,杜仲25克,白芷25克,山奈25克,鸡血藤15克,泽泻15克,金银花15克,枳壳15克,肉果草10克,余甘子10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0015]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每颗胶囊装药量0.3克),即得。
[0016]实施例2制备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0017]配方为:丹参20克,杜仲30克,白芷20克,山奈30克,鸡血藤10克,泽泻20克,金银花10克,枳壳20克,肉果草5克,余甘子15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
[0018]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即得。
[0019]实施例3制备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0020]配方为:丹参30克,杜仲20克,白芷30克,山奈20克,鸡血藤20克,泽泻10克,金银花20克,枳壳10克,肉果草15克,余甘子5克,白芍30克,甘草5克。
[0021]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即得。
[0022]实施例4制备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
[0023]配方为:丹参22克,杜仲22克,白芷28克,山奈28克,鸡血藤12克,泽泻12克,金银花18克,枳壳18克,肉果草8克,余甘子8克,白芍28克,甘草13克。
[0024]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即得。
[0025]实施例5制备治疗焦虑症的口服药物制剂[0026]配方为:丹参28克,杜仲28克,白芷22克,山奈22克,鸡血藤18克,泽泻18克,金银花12克,枳壳12克,肉果草13克,余甘子13克,白芍22克,甘草8克。
[0027]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得药粉,加入硬脂酸镁常规方法制成片剂,即得。
[0028]临床资料:
[0029]患者资料:病例153例均选自在本院门诊就诊病人,所选患者均符合CCMD-3及DSM-1V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焦虑量表(HAMARS)得分> 18,无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排除其它精神疾病,治疗中改用苯二氮类者剔除。按治疗处理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0030]治疗组:78例,男35例,女43例,平均年龄36岁,最小26岁,最大50岁;平均病程10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17个月。
[0031]对照组:75例,男33例,女42例,平均年龄36岁,最小27岁,最大50岁;平均病程10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
[0032]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及t检验)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0033]治疗方式:治疗组口服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每日三次,每次3粒。对照组服用丁螺环酮(5mg/片),第一周每日15~20mg,分三次服;第2~6周每日30mg,分三次服。治疗I个半月(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0034]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估临床疗效按我国现行《精神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分四级:痊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0035]治疗结果:
[0036]治疗组:78例患者,痊愈43例(55.1%),显效20例(25.6%),有效10例(12.8%),无效5例(6.4%),总有效率93.6%。
[0037]对照组:75例患者,痊愈38例(50.7%),显效18例(24.0%),有效11例(14.7%),无效8例(10.7%),总有效率89.3%。
[0038]不良反应比较:
[0039]治疗组,头晕I例,乏力2例,口干3例,恶心I例,共7例,占8.97%。
[0040]对照组,头晕8例,乏力11例,口干2例,恶心2例,共23例,占30.67%。
[004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0042]实验室检查两组血、尿常规、肝功能血糖等未见异常改变。治疗组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I例。对照组出现心电图改变7例,表现窦性心动过速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I例。两组均无严重心电图改变。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