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微量液体持续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在医疗领域,为了使药液能以基本恒定的流量进行输注,多采用压力输注。现有的此类注射器中有采用由微处理机控制的电动机械推动的压力输注泵,然而,该压力输注泵不仅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重量和体积都较大,而且在使用时还需要配备电源,故难以普遍推广;还有一种如专利号为01252485.9名称为“加压式输液盒”的专利产品,该产品虽然造价低,并可以实现加压输注,但由于为手动加压,这就难以保证在输注类似胰岛素或是止痛剂等药品时能以恒定且持续的流量进行微量输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微量液体持续输注装置,该装置不仅可实现自动持续的微量液体输注,而且具有大剂量输注功能,以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前部具有储液腔及输出通口的输出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泵壳体后部内周壁设有内螺纹与一螺杆体相连接,所述的螺杆体前端部设有吸水膨胀体及其用以压缩储液腔空间的推块,螺杆体内设有容液室,所述的容液室至吸水膨胀体之间设有以利液体输往膨胀体的导液件。为了防止吸水膨胀体内的水向外泄漏,上述的螺杆体前端部设有防水胶圈。为了有利于导液件吸水,所述的容液室内设有可与导液件接触以利其吸水的絮状物。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一是利用导液件渗出的微量液体,使吸水膨胀体膨胀以作为该装置的输注动力,故能使储液腔内的液体能以基本恒定的速率连续的流出,从而实现自动持续的微量液体输注之目的,二是自动持续的微量液体输注,不仅有利于人体对药液缓慢持续的吸收,而且能有效避免如胰岛素和止痛剂等药液的不良注射导致人体不适及反应的事故发生。三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使用操作过程简单,易学,易掌握;四是安全可靠,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吸水膨胀体膨胀压力的存在,输液完毕后,不回血,更不会输进空气。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图1中1-导液杆旋把;2-导液杆后部螺纹;3-容液室;4-导液杆;5-螺杆体前端板;6-推块;7-储液腔;8-输出通口;9-输出泵壳体;10-吸水膨胀体;11-进液孔道;12-螺杆体后端板;13-胶片图2中14-导液杆旋把;15-导液杆后部螺纹;16-容液室;17-导液杆;18-螺杆体前端板;19-连接套筒内螺纹;20-推块;21-储液腔;22-输出通口;23-输出泵壳体外螺纹;24-连接套筒;25-吸水膨胀体;26-进液孔道;27-螺杆体后端板。
图3中28-微量液体持续输注装置;29-输出通口;30-输液管;31-输液口;32-针头;33-输液口;34-输出泵壳体;35-短时效液体输注装置;36-螺杆体。
图4和图5中37-输出泵壳体;38-储液腔;39-输出泵壳体内螺纹;40-具有齿圈的旋转刻度盘;41-导液杆外螺纹;42-定位弹片;43-导液杆;44-吸水膨胀体;45-推块;46-开关装置;47-输出通口;48-药液预充袋;49-螺杆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包括前部具有储液腔及输出通口的输出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泵壳体后部内周壁设有内螺纹与一螺杆体相连接,所述的螺杆体前端部设有吸水膨胀体及其用以压缩储液腔空间的推块,螺杆体内设有容液室,所述的容液室至吸水膨胀体之间设有以利液体输往膨胀体的导液件。
上述的输出泵壳体为针筒状体;所述的容液室贯穿有导液杆;所述导液杆的后部设有螺纹,与螺杆体后端板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导液杆后端延伸部设有旋把;导液杆的前端通过螺杆体前端板上的进液孔道伸入吸水膨胀体,位于吸水膨胀体前侧的推块为柱塞(如胶塞)。
工作时,螺杆体容液室内的液体经导液杆缓慢输往吸水膨胀体,柱塞在吸水膨胀体膨涨力的作用下缓慢前行推动储液腔内的液体缓慢经输出通口输出,从而实现自动持续的微量液体输注。
当用户需要进行大剂量输注时,可旋转螺杆,使螺杆经吸水膨胀体推动推块压缩储液腔,液体输注加快。
当用户需要微量调节输液进度时,可经旋把调节导液杆与吸水膨胀体的接触长度。如正向旋转,导液杆前行,吸水膨胀体加速膨胀,液体输注加快;如反向旋转,导液杆后缩,吸水膨胀体吸水量小,缓慢膨胀,则液体输注流速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构造特点是,所述的输出泵壳体后部的外周壁经螺纹联接着其后部内周壁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套筒,所述的螺杆与该内螺纹相连接,可旋入输出泵壳体内。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使输出泵壳体与连接套筒及螺杆相分离,选用较好材料制造连接套筒及螺杆,不仅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而且有利于该组件的多次反复使用,从而减少用户的开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构造特点是,所述的输出泵壳体的输出通口通过输液管与一具有双输液口的针头的其中一个输液口相连接,所述针头的另一个输液口经输液管与短时效液体输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短时效液体输注装置由具有输出通口的输出泵壳体和与输出泵壳体后部内螺纹相联接的螺杆体构成。该实施例适用于同时需要输注两种药液的情况,特别是其中一种药液为短时效输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构造参见图4,及图5.其构造特点是(1)所述的输出泵壳体前侧的储液腔设有药液预充袋,药液预充袋的输液管通过输出泵壳体的输出通口伸出;所述的输出通口上设有可启闭输液管流通截面的开关装置(如调节螺钉装置);所述的吸水膨胀体位于螺杆体前端的凹腔内;所述的凹腔后侧部设有与容液室相通的进液孔道;所述的进液孔道内穿设有导液件。(2)所述的导液件为吸水纤维线,吸水纤维线一端集束成细长杆伸入容液室,在容液室紧贴于进水孔的侧面设有一层吸水垫,吸水纤维线的另一端与吸水膨胀体接触。(3)所述的螺杆体后部设有外围具有齿圈的旋转刻度盘,所述输出泵壳体外周部上对应设有与齿圈配合工作的定位弹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是这样工作的吸水膨胀体经吸水纤维从容液室持续吸水后持续膨胀;(9)吸水膨胀体推动推块向储液腔施力;推块挤压药液预充袋使药液预充袋内的药液沿输液管持续以恒定的流率向外输液。当药液预充袋被完全压扁,药液停止向外输出。
当用户旋转螺杆,使螺杆直接带动推块压缩药液预充袋,液体输注加快.;通过旋转刻度盘的指示,可显示螺杆的转动角度及其对应排出的药液量。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调控方便使用效果好,其市场前景可观。
微量液体持续输注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汤志斌, 汤宁汤志斌, 汤宁吉田雅也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S·西鲁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M·哈格马克, F·保利尼M·哈格马克, F·保利尼M·哈格马克, F·保利尼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徐东泌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