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卜启牙, 张佩华, 归晓鸣, 曹春祥, 为 沈, 程隆棣, 蔡再生
  • 公开日
    2009年11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6月5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6月5日
  • 申请人
    东华大学;上海针织九厂
  • 文档编号
    D04B15/00GK101581004SQ2009100526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由基础盘(1)、调节环(2)、固定夹(3)与毛刷带(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基础盘(1)位于纱线筒管(7)上部居中位置,所述的调节环(2)位于基础盘(1)外侧环绕固定于基础盘(1),所述的毛刷带(4)环绕固定于调节环(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环(2)为120° 圆弧,根据直径方向厚度分为三组,分别为10mm、 20mm、 30mm且每组环由同等厚 度的3个圆弧组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夹(3)位于基础 盘(1)中心的正下方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销(6)位于调 节环(2)圆弧中间部位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针织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的制作方法强捻纱针织面料穿着滑爽、透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与卫生性,是春夏季理想的服装 面料。但强捻纱尤其是纤维素纤维强捻纱捻度高且不稳定,在针织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 生扭结现象,由此造成强捻纱针织物生产效率低,布面织疵多,裁成率低等问题。造成强 捻纱在针织生产过程中产生扭结的原因, 一是纱线捻度高而不稳定;二是在编织过程中不 可避免的纱线张力松弛。解决强捻纱在针织过程中产生扭结现象的一般方法是在络纱工序前对纱线进行定型处 理,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喷射给热干湿定捻装置"(87 2 05150)就是在倒筒机或巻纬机 上安装一同时具有干、湿热定捻作用的装置,对纱线起到定捻作用;还有中国发明专利"强 捻纱仿麻纬编织物的生产方法"(ZL 0111728.9)重点也是对纱线进行汽蒸定型,来稳定 纱线的捻度。同时降低针织机转速,采用普通纱线张力器控制纱线张力。上述专利在对纱线定捻时均采用了湿热方式,但实践证明热定型对含热塑性纤维的短 纤纱具有较好的效果,湿热定型对纯纤维素纤维短纤纱虽有一定的定捻作用,但要求纱线 在湿热定型后须立即使用,否则会大大降低定捻效果。时间过长,还会造成纱线霉变,降 低纱线品质。经湿热定型的纯纤维素纤维短纤纱,在针织加工过程中,也不能完全避免纱 线产生扭结现象,在筒子初始退绕处,由于强捻纱线弹性较好而摩擦力较低,纱线在较低 的张力下往往会自动退出纱圈,导致纱线张力松弛,产生扭结。而这些扭结在之后的普通 纱线张力器处很难消除。因此,有必要在纱线退绕初始,即安装一张力补偿装置防止纱线 产生扭结。 ,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以解决纱线产生扭结的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由基础盘、 调节环、固定夹与毛刷带组成,所述的基础盘位于纱线筒管上部居中位置,通过固定夹直 接安装在纱线筒管上端口,所述的调节环位于基础盘外侧环绕固定于基础盘,所述的毛刷 带环绕固定于调节环。 .3所述的调节环为120°圆弧且每组环由同等厚度的3个圆弧组成。 所述的固定夹位于基础盘中心的正下方。 所述的定位销位于调节环圆弧中间部位。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具有一定刚度和密度的圆盘型尼龙丝刷, 一方面可阻止强捻纱线因弹性和 惯性作用而自动从纱筒表层滑脱退出;另一方面也可对退绕出的纱线进行张力补偿,防止 其产生扭结。


图1强捻纱防扭结装置安装在纱筒上的剖面图; 图2强捻纱防扭结装置俯视图; 图3调节环示意图。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 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由基础盘l、调节环2、固定夹3与毛刷带4组成,基础盘l 位于纱线筒管7上部居中位置,调节环2位于基础盘1外侧环绕固定于基础盘1,毛刷带 4环绕固定于调节环2。调节环2为120°圆弧且每组有3个。固定夹3位于基础盘1中 心的正下方。定位销6位于调节环2圆弧中间部位。编织强捻纱纬平针织物,原料J60S/2 50 棕棉/50Tencel,合股捻线系数约550,采用28机号单面圆纬机编织。每个纱筒均安装防扭 结装置,基础盘与调节环合并安装后的最终直径小于筒子大端直径20mm,毛刷带锦纶丝 直径0.5mm,毛高25mm。
实施例2
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由基础盘l、调节环2、固定夹3与毛刷带4组成,基础盘l 位于防扭结装置7上部居中位置,调节环2位于基础盘1外侧环绕固定于基础盘1,毛刷 带4环绕固定于调节环2。调节环2为120°圆弧且每组有3个。固定夹3位于基础盘1 中心的正下方。定位销6位于调节环2圆弧中间部位。编织强捻纱抽条罗纹织物,原料J60S/2
450棕棉/50Tencel,合股捻线系数约550,采用18机号罗纹机。每个纱筒均安装防扭结装置, 基础盘与调节环合并安装后的最终直径小于筒子大端直径20mm,毛刷带锦纶丝直径 0.5mm, 毛高30mm。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捻纱防扭结装置,由基础盘(1)、调节环(2)、固定夹(3)与毛刷带(4)组成,所述的基础盘(1)位于纱线筒管(7)上部居中位置,并通过固定夹安装在筒管上端,所述的调节环(2)位于基础盘(1)外侧环绕固定于基础盘(1)。本发明可有效阻止强捻纱线在退绕阶段因纱线弹性和惯性作用而自动从纱筒表层滑脱退出;并对退绕出的纱线进行张力补偿,防止其产生扭结。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