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的体内的导管系统、具有导管系统的插入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的体内的导管系统、具有导管系统的插入系统...制作方法
  • 发明者
  • 公开日
  • 申请日期
  • 优先权日
  • 申请人
  • 文档编号
  • 关键字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的体内的导管系统本公开还涉及ー种包括导管系统的插入系统和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插入到病人的体内的手柄,以及用于治疗病人的心脏瓣膜缺损、特别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心脏瓣膜狭窄的医疗设备,其中,该医疗设备具有插入系统和容纳在该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的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的体内的导管系统、具有导管系统的插入系统 ...的制作方法在医疗技术中,长期存在非外科地通过导管经动脉介入进入而关闭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狭窄的心脏瓣膜缺损,由此技术上无需手木。已经提出了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的多种插入系统和支架系统,其能够通过导管插入系统经动脉而部分地引入到病人的体内,但至今仍没有一种专用系统获得普及。这里使用的术语“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在此应通常理解为是一个或几个心脏瓣膜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瓣膜缺损可能影响四个心脏瓣膜中的每个瓣膜,因而左心室中的瓣膜(主动脉瓣和ニ尖瓣)必定比右心室中的瓣膜(肺动脉瓣和三尖瓣)更频繁地受到影响。该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变窄(狭窄)或不能关闭(关闭不全)或两者的结合(并发室心脏缺陷)。借助于所有已知的用 于植入心脏瓣膜假体的介入系统,可扩张的支架系统经动脉移动至关闭不全的心脏瓣膜。这类支架系统由例如自扩张式或球囊扩张式的锚定支架(在下文中也称作“心脏瓣膜支架”或“支架”),实际的心脏瓣膜假体被固定至该锚定支架,优选固定于该锚定支架的远侧保持区域。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之前已知的医疗设备中,明显的是,支架系统的植入过程是相对复杂、困难且昂贵的,其中心脏瓣膜假体附接干支架系统。除了作为关闭不全的自然心脏瓣膜的替换品的心脏瓣膜假体的复杂植入之外,对于当前使用的医疗设备还存在支架或心脏瓣膜假体的不正确定位的基本风险,该风险在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操作性介入时不能够进行修正。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医疗技术当前没有提供特别用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植入其上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自扩张式或球囊扩张式瓣膜支架的任何插入系统,其中,该插入系统一方面能够以可预知的方式实现心脏瓣膜假体的微创植入,另ー方面,消除了在对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期间使用心肺机的需要。从而能够将手术介入设计为特别具有成本效率,并且特别减少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压力。具体地,目前缺乏ー种用于植入心脏瓣膜的医疗设备,其也能够用于由于其年龄而不借助心肺机就不能实施手术病人。由于需要治疗的病人的数来那个的増加,还存在对插入系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借助于这种插入系统能够以可精准预知的方式对进行微创植入,以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因而,手术的成功不再特别显著地取决于实施治疗的心脏外科医生或放射科医师的技术和经验。这种情形还适用于借助所谓的球囊导管系统的植入具有支架系统的心脏瓣膜假体的手木。同样被认为有问题的是,当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心脏瓣膜假体以微创方式植入病人的体内时,只有在心脏外科医生或放射科医师特别有经验时才能够避免心脏瓣膜假体或相关联的心脏瓣膜支架的不正确的定位。实际上已知的是,例如,将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心脏瓣膜支架经由主动脉插入到病人的体内直至心脏处,因而当到达植入位置时,通过外部操纵可启动心脏瓣膜支架的自扩张或球囊式扩张,其应导致心脏瓣膜假体的牢固的锚地和精确的定位;然而,这种心脏瓣膜支架通常不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移除,并且一旦支架已经扩张,通常就不能够校正其位置。因此,已知的系统基本上都存在风险,例如,如果由于执行治疗的医生的滑移或例如支架缩短等其他技术情況,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心脏瓣膜支架的自扩张或球囊式扩张启动于非最佳位置,那么该位置只能通过时常必须打开心脏来执行的重大介入一尤其是手术介入一进行恰当地校正。例如,在文件W02004/019825A1中描述了ー种用于心脏瓣膜假体的心脏瓣膜支架。通过这种心脏瓣膜支架,提供了远端支撑拱或支撑箍以及定位拱或定位箍,其能够插入到病人的自然心脏瓣膜的囊腔中,使得心脏瓣膜支架能够借助该支撑箍进行定位。另外,在已知的心脏瓣膜支架上还可形成所谓的连合箍,一旦已经展开,该连合箍与支撑拱一起夹紧自然的心脏瓣膜的部分,从而可由于这种夹紧作用,而能够定位并锚固支架。虽然设置在锚定支架上的支撑拱能够改仅要被植入的心脏瓣膜假体的定位,但仍然存在不正确植入的风险和心脏瓣膜假体不能够正确地运作或者虽能运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的风险。例如,在介入期间可能发现心脏瓣膜假体或心脏瓣膜支架对于病人不是最佳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只 有支架的相应的远端支撑拱或定位拱处于其扩张状态,移除(移出)或重定位带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心脏瓣膜支架均不再可行,并且对于特殊病人存在增加的死亡率风险。人体中的主动脉弓代表这种介入的另ー问题,这是由于在通过主动脉的插入期间必须接触到它。在做这个时,导管尖端和相应的导管必须在不引起血管壁的伤害或损坏的情况下在相对较小的通常约为50mm的半径上承受约180°的方向变化。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的体内并用于将该支架定位于期望的植入位置的导管系统,其中,该导管系统设计为能够将附接于心脏瓣膜支架的心脏瓣膜假体在介入之前按照所限定的事件顺序植入到最佳的植入位置。其次,该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医疗设备,包括导管系统和可扩张心脏瓣膜支架,该可扩张心脏瓣膜支架安装在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并被设计为減少病人在植入心脏瓣膜假体时的风险。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可扩张心脏瓣膜支架引入到病人体内的导管系统,该导管系统包括导管尖端和导管轴。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具有承座部,其用于容纳将在其折叠状态下被引入到病人体内的支架。导管系统还具有用于将支架可释放地固定至导管尖端的支架保持器。导管尖端的承座部由第一套管状构件和第二套管状构件构成,所述套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导管尖端的支架保持器移动。导管轴包括第一カ传递装置、第二カ传递装置以及导向装置。第一カ传递装置的远端区段连接至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且第一カ传递装置的近端区段能够连接至手柄的第一操作装置。第ニカ传递装置的远端区段连接至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且第二カ传递装置的近端区段能够连接至手柄的第二操作装置。优选地,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等于或小于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在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的情形下,第二套管状构件以套叠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套管状构件中。这可允许最小化导管尖端的横截面。与此同时,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可以以逐步的方式从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上释放。在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的情形下,第二套管状构件和第一套管状构件——一旦被放到一起——能够停驻在内部支撑结构上,例如,圆柱形插件,这导致了无梯级和无间隙的过渡。根据本公开的ー个方面,该导管系统包括具有导向管的导向装置,该导向管具有在其间延伸的通道。该导向装置用于引导导管轴,导管轴具有远端、近端和在远端与近端之间的通道。第一和第二カ传递装置至少部分地接收于该通道中,使得能够相对于导向装置移动。导向装置的导向管具有使得导向装置的远端终止于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的近端的长度。此外,导向管的横截面小于导管尖端的横截面。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导管系统还包括适于将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引导至植入位置的引导线。该引导线设计为被推进到病人的脉管系统而与导管系统无关,尤其与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无关。`根据另ー优选实施方式,公开ー种用于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尽管术语“脉管”指代病人身体的包括静脉和动脉的血管,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插入系统是利用动脉用于经动脉运送的,然而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经由静脉的经动脉的运送。特别地,该脉管插入系统包括具有导管尖端、导管轴和手柄的导管系统。导管尖端具有用于容置将在其折叠状态下被插入的支架的承座部以及用于可释放地固定该支架的支架保持器。导管系统的近端附接至手柄而远端附接至导管尖端。导管系统包括用于将导管尖端连接至插入系统的手柄的导管轴,导管轴的远端区段足够柔韧,使得导管尖端和导管轴的远端区段可以容易地引导穿过人体,特别是在插入穿过病人的主动脉期间穿过主动脉弓。手柄具有至少ー个第一操作装置和ー个第二操作装置,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可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被恰当地操纵为使得容纳在导管尖端中的可扩张支架可从导管尖端逐步地或以确定的或可确定的事件顺序被释放。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以及导管轴的至少远端部分通常被插入到股动脉中并向上移动至降主动脉直至导管尖端被定位到升主动脉中。导管轴的近端与附接在其上的手柄一起保持在病人身体的外部。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导管尖端具有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下文中称作“套管状构件”,其可由手柄操纵。这些套管状构件用于容纳支架的特定部分。第一套管状构件用于容纳支架的第一功能部件,例如,支架的保持箍(或者替代性地,支架的定位箍),而第二套管状构件用于容纳支架的第二功能部件,例如,支架的定位箍(或者替代性地,支架的保持箍)。关于为插入系统设置的手柄,其优选设置为,一方面,第一操作装置与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协作为使得当促动第一操作装置时可引起第一套管状构件相对于支架保持器和导管轴的导向管的之前可确定的纵向移位。另ー方面,第二操作装置与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协作为使得可引起第二操作装置相对于支架保持器和导管轴的导向管的之前可确定的纵向移位。第二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与第一套管状构件的横截面相同,使得套管状构件能够完全地将容纳在导管尖端中的支架包封而不在第一套管状构件与第二套管状构件之间存在间隙,因而提供了呈无创伤形状的导管尖端。另外,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并相对于支架保持器移动。为此,设置有第一カ传递装置,其具有连接至第一套管状构件的远端区段和连接至手柄的第一操作装置的近端区段。另外,设置有第二カ传递装置,其具有连接至第二套管状构件的远端区段和连接至手柄的第二操作装置的近端区段。当操纵手柄的第一和/或第ニ操作装置时,第一和/或第二套管状构件可相对于彼此并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移动。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カ传递装置由限定第一内腔的第一导管构成,第二カ传递装置由限定第二内腔的第二导管构成。第二导管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管的横截面。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同心且同轴地设置,第二导管接收于由第一导管所限定的第一内腔之内。然而,与导管尖端的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不同,导管尖端的支架保持器不能够相对于插入系统的手柄移动。相反,支架保持器通过使用支架保持器管连接至手柄,支架保持器管具有连接至支架保持器的远端和连接至手柄的本体的近端。支架保持器管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管的横截面。特别地,第一导管一方面与第二导管而另一方面又与支架保持器管都同心且同轴地设置。优选地,支架保持器管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管的横截面且大于第ニ导管的横截面,使得支架保持器管接收于由第一导管所限定的第一内腔中,而第二导管接收于由支架保持器管所限定的通道中。由支架保持器管限定的通道具有足以容纳第二导管使得第二导管能够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管移动的直径。由第二导管限定的第二内腔具有足够于容纳引导线的直径。第二导管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包括镍钛诺、不锈钢或刚塑性材料。第二导管的远端区段的材料可具有相较于近端区段的材料而言更高的柔韧性以便允许导管轴的远端区段在插入导管尖端期间通过主动脉弓。第二导管的远端区段終止于呈无创伤形状的软性导管端部尖端中。该软性导管端部尖端设置有与由第二导管限定的第二内腔对准的通路,使得容纳在第二导管的第二内腔之内的引导线能够穿过该软性导管端部尖端的通路。导管尖端的第二套管状构件连接至该软性导管端部尖端,使得第二套管状构件的开放的端部在近端方向上与软性导管端部尖端的方向相对并面向第二导管。支架保持器管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刚塑性材料、不锈钢或镍钛诺。支架保持器管的远端终止于也是由例如刚塑性材料或不锈钢等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架保持器中。由支架保持器管限定的通道与穿过该支架保 持器的通路对准。以这样的方式,第二导管容纳于支架保持器管的通道以及支架保持器的通路中,使得能够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管和支架保持器移动。该支架保持器管设置为用于将支架保持器连接至手柄。为此,该支架保持器管具有连接至支架保持器的远端和连接至手柄的本体的近端。第一导管由可弯曲但无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导管可至少部分地由编织或非编织的导管制成。因此,第一导管具有与在此作为參引被结合的美国专利N0.4,665,604中描述的导管本体相同的硬质编织加强型本体。第一导管应当适于在不会过度地改变其总长度的情况下从手柄的第一操作装置向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传递压缩カ和张力。第一导管的远端终止于作为由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所限定的区段的过渡的扩张区段。该扩张区段和第一套管状构件可整体地形成并且可连接至第一导管的远端区段。替代性地,第一套管状构件和第一导管的扩张区段可全部为相同的材料并且可源于在扩大工艺之前的相同的原料管,使得该扩张区段和第一套管状构件为相同的元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插入系统还包括导向管,其横截面大于第一导管的横截面。该导向管限定通道并与第一导管、支架保持器管和第二导管同心且同轴地设置,使得在其中容纳有支架保持器管和第二导管的第一导管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导向管限定的通道之内,其中,第一导管能够相对于导向管移动。特别地,导向管終止于导向尖端的近端,其中,导向管的近端区段的横截面应当大体等于或小于设置在第一导管的近端处的扩张区段的横截面。导向管的近端终止于手柄的远端。导向管的近端区段可从手柄上拆开/分离,使得手柄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管和支架保持器管与导管尖端一起可相对于导向管移动。导向管的远端形成为使得设置在第一导管的远端区段的扩张区段可抵靠导向管的远端而没有突然转变。导向管可为薄型材料,以便允许在传递压缩力和张カ时导向管的长度变形。然而,导向管的材料应当具有足够的硬度,以便在导管尖端的插入期间在机械上避免导管轴的远端部的柔性区段的扭折。导向管的近端能够可释放地连接至手柄的本体。以这样的方式,导向管可具有双重功能:在导向管的远端连接至手柄的情形下,导向管用作手柄的本体的远端延伸部,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能够相对于远端延伸部移动,以用于操纵导管尖端的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因此,通过移动连接至手柄的导向管,可改变支架保持器相对于病人的自然心脏瓣膜的位置。在导向管的近端未连接至手柄的本体的情形中,导向管可用作用于将导管系统的导管轴从导管尖端的近端传到病人的身体中的入口。在任何情形下,导向管具有长度并且适于使得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能够相对于彼此并相对于支架保持器移动而与导向管的任何运动或促动无关。特别地,套管状构件的移动与是否存在导向管均无关。导管的长度使得套管状构件和因此第一和第二导管能够相对于彼此并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移动,而不会干扰导向管的远端。可在导向管的近端区段处设置用于将流体注入到导向管中的入口。此外,可在导向管的近端区段设置止回阀,以防止流体从导向管泄漏出来。导向管可具有足以保护导管尖端穿过的血管的内壁的长度。另外,可设置分开的弓I导器系统(不属于导管系统)。弓I导器系统其后可用作用于将整个导管系统从导管尖端传至导管轴并进入病人体内直至心脏的入ロ。另外,导向管减少了施加在插入穿过导向管的第一导管上的压缩力。这提高了在第一导管用作用于操纵导管尖端的第一套管状构件的カ传递装置的整个过程中该第一导管的操纵性。其结果是,相较于未设置有导向管的导管设计而言,降低了作用在第一导管上的摩擦力。此外,在导管尖端已经被推进通过病人的脉管系统后,极大地改善了导管尖端的移动,而与此同时降低了伤害病人的风险。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导向管的横截面等于或小于导管尖端的横截面。在这方面,该导向管将具有小于第一和第二导管的长度的长度,使得导向管的远端终止于导管尖端的近端。如将了解的,在第一和第二导管的近端区段连接至手柄的相应操作装置的情形下,导向管可不从导管系统上移除。导管的长度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导管的长度并且通常介于约20cm和IOOcm之间。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到,在此所提供的所有尺寸只作为示例,而不同尺寸的导向管和导管可进行替代以用于特定的用途。如已经指出的,第一个第二导管能够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支架保持器移动而与导向管无关。套管状构件的运动与导向管的存在与否无关。換言之,导向管不用于操作导管尖端的套管状构件。特別地,导向管不会阻碍套管状构件的行进。 如将理解的,导向管将具有允许插入到病人的血管(动脉或静脉)中的尺寸(即具有外直径),其用于经动脉或经由静脉将支架移动至关闭不全的心脏瓣膜。导向管能够穿越病人体内的弯曲的通道而不会扭折。该导向管可包含内部平滑衬里、外部聚合物套以及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盘绕加固件。导向管可在没有扭折或压缩的情况下提供有利的柔韧性。一个或更多的不透射线的带或标记可结合在该导向管材料之内以允许对导向管远端精确定位以用于定位精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对于特定的目的,其他已知的材料也是适合的。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使用引导线将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插入到病人的体内。该引导线用作将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引导至植入位置。一旦在主动脉瓣上方就位,则可移除该引导线。替代性地,引导线在植入容纳于导管尖端中的心脏瓣膜假体期间保持在病人的体内。接着,该引导线与导管一起从病人体内移除。引导线设计为被推进到病人的脉管系统中而与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无关。換言之,导管尖端连同导管轴的至少远端部分和引导线作为单独的单元被分别推进通过病人的脉管系统。一旦引导线被放置,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能够由引导线直接地推进到在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根据本发明,引导线推进穿过病人的脉管系统,其方向由外科医生控制并通过荧光镜透视检查进行监视,直至其远端位于期望的位置。优选地,引导线的直径非常小,因此不会对在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阻碍。在将引导线插入后,导管尖端连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被引导线推进,其中线接收于由导管轴的第二导管限定的第二内腔中。因此引导线简单且自动地将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直接引导到预期的区域,而不需要困难且耗时的操纵。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引导线的直径小于由第二导管的第二内腔限定的直径。这使得引导线可至少部分地接收于由第二导管限定的第二内腔之内,以用于将至少部分地围绕引导线设置的导管尖端引导到植入位置。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导管轴的第二导管限定的第二内腔具有仅仅是稍大于引导线的直径的最小尺寸。第二内腔的最大横截面尺寸远大于引导线的横截面。因此,当引导线被布置在第二内腔之内时,在引导线的相対的侧上将存在通过第二内腔的相当大的空隙,可通过此相对的侧向病人供给流体并且执行血压测量。可在完全不用移除引导线的情况下供给这种流体以及执行压カ测量。举例来说,引导线的横截面优选约为不大于第ニ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的约50%。为了植入容纳在导管尖端中的心脏瓣膜假体,在引导线上推进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该导管尖端的导管轴。由于引导线的尖端終止于心脏的左心室,推动的引导线可接触左心室心尖部。为了避免在引导线被插入时对左心室心尖部的任何损坏,并且为了避免在引导线被插入(推迸)通过血管时对该血管壁的任何伤害或损坏,引导线优选在推进引导线的引导端部具有柔韧的缓冲器,这使得对动脉的精密的内表面的损伤或伤害的风险最小化。该缓冲器优选地为高度柔韧的并具有光滑的引导端部。例如,引导线可在该引导线的远端处终止于光滑表面的圆形尖端。替代性地,引导线的远端可具有j_钩形状或曲棍球棒形状,因而降低损伤的风险。由于引导线和导管尖端连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通常独立地被推进到脉管系统中,因而该引导线必须在其整个长度方向上为充分坚硬的,用以防止扭曲。此夕卜,引导线应当具有充分的硬度以跟随绕着主动脉弓的输送系统(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另ー方面,引导线的至少远端尖端应足够柔软以防止心脏组织的刺破。弓丨导线可包括远端尖端导向 区段和近端牵拉区段。允许尖端导向区段在导向尖端的最終定位之后被拉出并且具有最佳的横截面面积和尺寸的该拉引区段通常小于尖端导向区段的横截面面接和尺寸,以便确保在插入位置的血液泄露最小化。尖端导向区段能够引导导管通过病人的脉管系统。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线可约为175厘米长,使得其可引入通过股动脉并且具有足够的长度以抵达病人的冠状动脉区域。引导线可包含较小直径的主线。引导线的这种旋转的刚性主线能够为实心的或管状的,只要它为扭转地刚性的以使得它可将施加于近端的旋转运动完全地传递至远端即可。主线在其近端旋转时,具有相对小的扭转。实际上,施加于近端的所有旋转都将迅速被传递至引导线的最远端。替代性地,引导线可大体由长形螺旋弹簧形成。如已经指出的,人体中的主动脉弓可对经股动脉植入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自扩张式或球囊扩张式的心脏瓣膜支架造成挑战,这是由于在经主动脉插入期间,必须接触主动脉。当进行这个时,导管尖端和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必须在不引起血管壁的伤害或损坏的情况下,在相对小的通常约为50mm的半径上经受大约180°的方向改变。为了在穿过主动脉弓时协助弯曲导管尖端以及在近端处连接至导管尖端的导管轴,以及为了支撑正在接触升主动脉的导管尖端,引导线可具有特别的结构以便在主动脉弓中完成U型的转弯。因此,引导线可被编制为使得该引导线发生U型弯曲。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段具有适于病人的主动脉弓的弧度的预先确定的曲线构型。至少引导线的远端的预先确定的曲线构型选定使得当导管尖端至少部分地围绕引导线的远端区段布置并经股动脉插入到病人体内时在升主动脉的中心方向上推动导管尖端。在这方面,引导线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引导线用于将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引导至植入位置。另ー方面,引导线用于当导向尖端已经进入升主动脉时将导向尖端定位在升主动脉的中心。接着,容纳在导管尖端中的支架的定位拱或箍可被容易地插入到病人的自然心脏瓣膜的囊腔中,使得心脏瓣膜支架能够被容易地定位。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段在将引导线推进到病人的脉管系统中之前呈现第一可预先确定的形状,并在所述引导线的推进状态下呈现第二可预先确定的形状,其中,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第二可预先确定形状与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预先确定的曲线构型相对应。为了实现这一点,引导线可至少部分地包含形状记忆材料,使得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段能够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从临时形状转换至永久形状,其中,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临时形状对应与第一形状,而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永久形状对应于第二形状。可使用例如镍钛诺的形状记忆材料作为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材料。这种形状记忆材料优选设计为使得引导线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从临时形状转换至永久形状。因而该临时形状为引导线的第一形状(即,在引导线插入到病人体内之前的其形状),而永久形状被认为是引导线的第二形状(即,引导线在插入状态下的形状)。特别地,例如镍钛诺——即镍和钛的等原子合金——的形状记忆材料的使用允许特别柔和的插入过程。当然能够设想到使用例如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其他的形状记忆材料作为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材料。引导线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例如使用聚合物复合材料而形成,聚合物复合材料呈现具有晶体转换节段的晶体或半-晶体的聚合物网络。另ー方面,也可设想具有非晶体转换节段的非晶体聚合物网络。当制造优选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引导线时,形成了引导线的永久形状,即认为是引导线在其插入状态下的 形状。一旦形成了期望的形状,该形状就被“固定”,该过程被称作“編制”。可通过加热该引导线、将引导线形成为期望的形状以及接着冷却该引导线而实现编制。也可通过被称作“冷拉伸”的、在较低温度下形成引导线的结构并使其成形而实现編制。因此保存了永久形状,使得将被存放井植入的引导线处于临时的、非成形的形状中。如果外部刺激随后作用在支架结构上,则形状记忆效果被激活并被保存,从而永久形状被储存。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将外部刺激提供为ー种可确定的转化温度。因而能够设想,引导线的材料需要被加热至比该转换温度更高的温度,以便激活形状记忆效果并因此使引导线的保存的永久形状再生。通过形状记忆材料的化学成分的相关选择,能够预设特定的转换温度。特别优选的是将转换温度设定为介于10°C和病人身体温度之间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的是介于10°c和室内温度(22°C)之间的范围内。这样做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需要被插入到病人体内的引导线而言是有利的。相应地,对此,在插入引导线时需要确保的是,弓丨导线在植入位置处被加热到室内温度或病人的身体温度(37°C)以激活支架材料的形状记忆效果。替代性地,引导线可由另ー材料制成(例如,钼钨合金),其允许引导线的远端区域能够被外科医生手动地弯曲并能够在放松时保持其弯曲构型。这使得引导线能够通过引导线的旋转而被可控制地驱使以将曲线形的远端选择性地引导到主动脉弓和进入升主动脉。引导线的旋转控制可通过将线的近端弯曲成形成稍微类似手柄而得到增强。在使用中,外科医生可弯曲引导线的远端区域,使得它在放松时将朝着并设想为稍微呈曲线地偏移。当被推进通过病人的动脉时,在线的远端区域的弾力的程度为使得该线将变直并很容易地跟随动脉的路径。由例如在引导线的远端区域处的连续的变细所导致的渐增的柔韧性可增强引导线从预弯曲的偏移曲线弯曲并跟随血管的路径的能力。当预弯曲的偏移的引导线的远端位于主动脉弓的降主动脉处时,外科医生通过从近端操纵它而使得引导线旋转,从而能够驱使它进入主动脉弓井随后进入升主动脉弓。替代性地,通过使用导向导管,可将引导线插入到病人体内。导向导管可包括限定用于接收引导线的内腔的导向导管。导向导管可用于插入引导线。一旦导向导管被引入通过股动脉和主动脉弓并已经到达病人的主动脉瓣区域后,通过移除导向导管从导向导管上释放引导线,而引导线保留在病人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引导线从导向导管上释放之前,引导线呈现其第一预先确定形状,而在引导线从导向导管上释放之后呈现其第二预先确定形状。如已经指出的,引导线的远端区段的第二预先确定形状被选取为使得当导管尖端至少部分地围绕引导线的远端区段设置并经股动脉插入到病人体内时引导线的远端区段在升主动脉的中心方向上推动导管尖端。根据本公开的ー个方面,至少引导线的远端区域至少部分地由具有较高的射线不透性材料形成。引导线的远端区域的相对较高程度的射线不透性增强了当引导线被推进通过病人的动脉时其荧光镜透视成像。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引导线的过程涉及引导线在股动脉和主动脉弓中的最初的放置和位置。一旦引导线就位,具有导管系统的导管轴的导管尖端则可由引导线推进到容纳在导管尖端中的支架位于自然的主动脉心脏瓣膜的近端处的升主动脉中的位置处。由于导管尖端和/或引导线的高度不透射线的特`性并通过将不透射线的着色剂注入通过例如导管系统的内腔中,这能够由荧光镜透视地检验。出于该原因,导管系统的导管尖端可设置有同样有助于导管尖端的进程和位置的荧光镜透视监测的不透射线的标记。为了治疗病人的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公开了ー种医疗设备。该医疗设备包括插入系统和容纳在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的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当支架容纳于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时,支架采用第一之前可限定的构型。然而,在导管尖端的外部或者在植入后的状态下,该支架呈现第二之前可限定的构型。支架的第一构型对应于折叠起来的状态,而支架在第二构型中呈现其扩张的状态。该医疗设备使用例如在欧洲专利申请N0.07110318中或在欧洲专利申请N0.08151963中描述的心脏瓣膜支架。在该医疗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相应地使用呈现以下特征的心脏瓣膜支架:-第一保持区域,心脏瓣膜假体能够附接至该第一保持区域;-相対的第二保持区域,其具有至少ー个保持元件,例如为保持孔眼的形式或保持头部的形式,其中,支架的至少ー个保持元件能够放置为与形成插入系统的一部分的导管尖端的支架保持器可释放地接合;-至少ー个保持箍,心脏瓣膜假体能够紧固至该至少ー个保持箍;-至少ー个、优选为三个的定位箍,其设计为在支架的植入后的状态下接合于自然心脏瓣膜的囊腔中,因此使得支架能够自动地定位于病人的主动脉中。特别地,提供了ー种插入系统,通过该插入系统,在其上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例如,经由正在被治疗的病人的动脉(经动脉或经股动脉)——推进到植入位置中。优选地,在通过导管系统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期间,在动脉中可得到的整个自由的横截面未被完全地填满,这是由于设置在导管系统的远端区域处的导管尖端能够相对于其外部直径被制成得足够小,其中,支架能够容置有心脏瓣膜假体。在其上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能够在植入期间以折叠起来的状态临时容置在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其中,导管尖端设置于导管系统的远端区域处。导管系统可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足以允许设置在导管系统的远端区域处的导管尖端通过插入到病人的腹股沟处而被引导通过主动脉到达病人的心脏。设计为用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因此适合于将在其上附接有心脏瓣膜假体的心脏瓣膜支架经动脉或经股动脉插入到病人的体内;例如,插入系统的导管系统借助于位于导管系统的远端的导管尖端经由刺破A股动脉(腹股沟的动脉)而插入。特别地,通过设计为用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导管系统可被设计为使得其为抗扭结且柔韧的,使得至少在导管系统的远端区域处能够实现最大至4cm、优选最大至3cm的弯曲半径。

以下将參照附图描述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以局部剖切的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2:以局部剖切的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手柄的实施方式;图3a:以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实施方式;图3b:是具有偏转的导管系统的根据图3a的经股动脉/经动脉的插入系统的侧视图;图4:以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心脏瓣膜支架的的插入系统的
另ー实施方式;图5:以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心脏瓣膜支架的的插入系统的
另ー实施方式;图6a_d:是根据图3a的经股动脉/经动脉的的侧视图,其处于其四个之前限定的功能状态,以说明插入系统的装载过程;图7a_b:是根据图3a的经股动脉/经动脉的插入系统的侧视图,其处于其四个之前限定的功能状态,以说明容置在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的支架的释放过程;图8:以局部剖切的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的实施方式;
图9:以侧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的又ー实施方式;图1Oa:以侧截面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导管轴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Ob:以侧截面视图示出了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导管轴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1:是说明心脏瓣膜支架的经股动脉/经动脉的植入过程的示意图;图12a_c:是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的经股动脉/经动脉的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的三维局部剖切的示意图,以说明安装在导管尖端中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植入过程;图13a_d:是用于经股动脉/经动脉插入可扩张的心脏瓣膜支架的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的又ー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处于其四个之前限定的功能状态,以寿命容置在插入系统的导管尖端中的支架的释放过程;图13e:是根据图13a_d的导管尖端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处于其在释放容置在导管尖端中的支架之后并准备再次从病人的身体上移除时的状态。图11示例性地示出了如何能够实现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病人的心脏的示例。在根据图11的图示中,心脏瓣膜支架150在插入系统100的协助下经由股动脉被推进至主动脉瓣。以下将描述适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实施方式。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插入系统100具有导管系统I和连接至导管系统I的近端区段的手柄70。如图所示,例如,在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I包括导管尖端10,导管尖端10具有,用于容置处于其折叠状态下要被插入的支架的承座部以及用于可释放地固定该支架的支架保持器15。导管系统I还包括用于将导管尖端10连接至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的导管轴30,导管轴30的远端区段足够柔韧以使得导管尖端10和导管轴30的远端区段可以在插入通过病人的主动脉期间穿过主动脉弓。导管尖端10的承座部包括第一套管状构件11和第二套管状构件21,第二套管状构件21的横截面优选彼此相同,使得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12能够完全地包围容置于导管尖端10中的支架。此外,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并相对于支架保持器15移动。为此,设置有第一カ传递装置31,其远端区段连接于第一套管状构件11并且其近端区段连接于手柄70的第一操作装置71。此外,设置有第二カ传递装置41,其远端区段连接于第二套管状构件21并且其近端区段的连接于手柄70的第二操作装置81。当操纵手柄70的第一和/或第二操作装置71、81时,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并相对于支架保持器15移动。如图1Oa和图1Ob中所示,第一カ传递装置31可由限定第一内腔的第一导管32构成,而第二カ传递装置41由限定第二内腔的第二导管42构成。第二导管42的横截面可小于第一导管32的横截面。第一导管32可与第二导管42同心且同轴地设置,并且第二导管42接收于由第一导管32限定的第一内腔之内。然而,与导管尖端10的第一 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相反,导管尖端10的支架保持器15不能够相对于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移动。而是,支架保持器15通过使用其远端连接于支架保持器15且其近端连接于手柄70的本体70’的支架保持器管62而连接于手柄70的壳体70’。參见图10b,支架保持器管62的横截面可小于第一导管32的横截面。特别地,第ー导管32 —方面既可与第二导管42同轴地设置,另ー方面又可与支架保持器管62同心且同轴地设置。优选地,支架保持器管62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管32的横截面而大于第二导管42的横截面,使得支架保持器管62接收于由第一导管32所限定的第一内腔中,而第二导管42接收于由支架保持器管62所限定的通道中。由支架保持器管62限定的通道具有足以容纳第二导管42的直径,使得第二导管42能够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管62移动。由第二导管42限定的第二内腔具有足以容纳引导线180的直径。第二导管42可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镍钛诺、不锈钢或刚塑性材料(參见图10b)。第二导管42的远端区段的材料相比于近端区段的材料可具有更高的柔韧性以便允许导管轴30的远端区段在插入导管尖端10期间通过主动脉弓。例如,导管52可为17F-导管并且第一导管32可为12F-导管。可以从图9中看到,例如,第二导管42的远端区段終止于呈无创伤形状的软性导管端部尖端25中。该软性导管端部尖端25设置有与由第二导管42限定的第二内腔对准的通路以使得容纳在第二导管42的第二内腔之内的引导线180可穿过该软性导管端部尖端25的通路。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连接于软性导管端部尖端25,使得第二套管状构件21的开放的端部在近端方向上与软性导管端部尖端25的方向相对并且面向第二导管42。根据图1Ob中描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支架保持器管62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刚塑性材料、不锈钢或镍钛诺。支架保持器管62的远端终止于也是由例如刚塑性材料或不锈钢等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架保持器15中。由支架保持器管62限定的通道对准穿过支架保持器15的通路。以这样的方式,第二导管42容纳于支架保持器管62的通道以及支架保持器15的通路中以使得其能够相对干支架保持器管62`和支架保持器15移动。第一导管32由可弯曲但无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导管32可至少部分地由编织或非编织的导管制成。第一导管32应当适于从手柄70的第一操作装置71向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传递压缩カ和张カ而不会过度地改变其总长度。第一导管32的远端终止于向作为由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所限定的区段的过渡的扩张区段。如可从图9观察到的,该扩张区段和第一套管状构件11可整体地形成并且可连接至第一导管31的远端区段。另外,扩张区段可构成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第ー套管状构件11和第一导管31的扩张区段可全为相同的材料并且可源于在扩大工艺之前的相同的原料管,以使得该扩张区段和第一套管状构件11为相同的元件。例如參见图1,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插入系统100还包括具有其横截面大于第一导管32的横截面的导向管52。该导向管52限定通道并与第一导管32、支架保持器管62和第二导管42同心且同轴地布置,使得将支架保持器管62和第二导管42容纳在其中的第ー导管3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导向管52限定的通道之内,其中,第一导管32能够相对于导向管52移动。特别地,导向管52終止于导向尖端10的近端,其中,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的横截面应当小于设置在第一导管32的近端处的扩张区段的横截面或与其相同,使得可实现从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向导向管52的平滑过渡。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终止于手柄70的远端。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可从手柄70上拆开/分离,使得手柄70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管32、42和支架保持器管62连同导管尖端10可相对于导向管52移动。导向管52的远端形成为使得设置在第一导管32的远端区段的扩张区段可抵接在导向管52的远端上而不会急剧过渡。导向管52可为薄的材料以便允许导向管52在传递压缩カ和张カ时的长度方向的变形。然而,导向管52的材料应当具有足够的硬度以便在插入导管尖端10期间机械地避免导管轴30的远端部的柔性区段的扭折。导向管52的近端能够可释放地连接至手柄70的本体70’。以这样的方式,该导向管52可具有双重功能:在导向管52的近端连接至手柄70的情形下,导向管52用作手柄70的本体70’的远端延伸,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71、81能够相对于该远端延伸移动,以用于操纵导管尖端10的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因此,通过移动连接至手柄70的导向管52,可改变支架保持器15相对于病人的自然心脏瓣膜的位置。在导向管52的近端未连接至手柄70的本体70’的情形下,导向管52可用作引导器管,即,用作将导管系统I的导管尖端10传到病人的身体并直到心脏的入口。如图所示,例如,在图1中,可在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处设置用于将流体注入到导向管52中的进ロ端ロ 53。此外,可在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处设置止回阀以防止流体从导向管52泄漏。以下将參照图1至I Ob给出插入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的说明,其适合于经动脉的或经股的进入植入位置。在经动脉或经股的进入期间,插入系统100的导管尖端10例如经由主动脉被推进至植入位置。图1示出设计为用于经股动脉或经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视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插入系统100可包括导管系统I和连接至导管系统I的近端的手柄70。导管系统I包括导管尖端10和用于将导管尖端10连接至手柄70的导管轴30。导管尖端10具有承座部,该承座部用于容纳处于其折叠状态下的支架(參见图12a-c)以及用于可释放地固定该支架的支架保持器15。导管尖端10的承座部由第一套管状构件11和第二套管状构件21构成。如将參照图6a_d和图7a_d更详细地解释的,导管尖端10的套管状构件11、21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相对于支架保持器15移动。导管轴30包括第一カ传递装置31、第二カ传递装置41和导向装置51。根据图1中描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导管系统I的第一和第二カ传递装置31、41实现为柔韧、长形的导管32、42。第一和第二导管32、42中的每ー个限定分开的内腔,此外,导向装置51实现为限定通道的导向管52,第一和第二导管32、42接收于该通道中以便能够相对于导向管52移动。如可在图1中观察到的,导向管52具有終止于导管尖端10的近端的远端。另ー方面,第一导向管32的长度与第二导管42的长度一祥或大体相同。第一导管32在其远端处终止于扩张区段中,该扩张区段作为向具有由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限定的更宽横截面的区段的过渡部。特别地,并且如可在图9的图示中观察到的,第一导管32的较宽的区段与第一导管32的远端区段整体地形成。该较宽的区段的长度大于将要容纳于导管尖端10中的折叠的支架的长度。如已经提到的,在图1中描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I的第一カ传递装置31由限定第一内腔的第一导管32构成,其中,第二カ传递装置41由限定第二内腔的第二导管42构成。第二导管42的横截面小于第一导管32的横截面,其中,第一导管32与第二导管42同心且同轴地设置。然而,导管尖端10的横截面大于或等于导向管52的横截面。另ー方面,导向管52的横截面大于第一导管32的接收在导向管52之内的部分的横截面。然而,导管尖端10的横截面大于导向管52的横截面。因此,导向管52在不将导管系统I从手柄70上拆开的情况下不能从插入系统100上移除。可在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处设置止回阀,以用于防止流体从导向管52中泄漏。此夕卜,可在导向管52的近端区段处设置用于将流体注入到导向管52中的入口端ロ 53。因此,可通过入口端ロ 52注入例如盐水溶液的流体,用以冲洗导向管52的内部通道并用以減少血液凝结的发生率。管闩可附接至入口端ロ 53,以在端ロ 53未被接入以冲洗导向管52的通道时保持端ロ 53处于关闭位置。导向管52能够相对于手柄70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管32、42移动。这能够在定位导管尖端10期间以及在导管尖端10的套管状元件11的操纵期间为使用者在导管轴30的近端区段处握住导管轴30提 供夹持。使用者能够握住导向管52,并且更具体地,能够握住导向管52的用干支撑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元件11相对于手柄70的运动的近端区段,使得导管系统I的外护套无需由使用者握持或被扭结。在图1中描绘的插入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手柄70,所述手柄70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操作装置71、81,第一和第二操作操作装置71、81借助导管轴30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カ传递装置31、41连接至导管尖端10的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第一操作装置71具有功能上连接于第一滑块74的第一推动件73。第一滑块74在手柄70的纵向方向L上在第一导向件72中被导向。第一导向件72的远端侧端部限定第一止动件75,第一导向件72的近端侧端部限定第二止动件76,这限定了能够由第一操作装置71实现的全部纵向移位。可在第一导向件72的近端侧端部与远端侧端部之间定位有锁定元件77’,其限定额外的止动件77。在图1中示出的手柄70的第二操作装置81具有功能上连接于第二滑块84的第ニ推动件83。第二滑块84在第一止动件85和第二止动件86之间在纵向导向件(第二导向件82)中被导向。第二滑块84借助第二カ传递装置41与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连接。当促动第二操作装置81吋,第二滑块84在手柄70的纵向方向L上从第一止动件85向第二止动件86移动。该运动实现经由第二カ传递装置41与第二操作装置81连接的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的纵向移位。为了防止第二滑块84的非预期的移位,第二操作装置81装备有紧固元件89,该紧固元件89可在使用中将第二滑块84与手柄70的本体70’连接。随着紧固元件89的移除或停用,第二滑块84可能向第二止动件86的纵向移位。图2以部分截面侧视图示出了设计为用于经股动脉或经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的又ー实施方式。在图2中示出的手柄70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71、81的构造和操作模式与參照图1之前描述的手柄70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当的。因此,图2中的与前述的元件大体相似的元件具有与前面用于相同元件的图1中的參考标号相同的參考标号。然而,与參照图1描述的手柄70不同的是,根据图2中的手柄70设置有轮形式的第三操作装置96,借助第三操作装置96能够控制导管轴30的柔性链节段34。然而,要重要指出的是,导管轴30仅仅可选地设置有这种柔性链节段34。相反,与导管轴30的近端区段的材料相比,导管轴30的远端区段的材料可具有増加的柔韧性,以便允许导管轴30的远端区段在插入导管尖端期间经过主动脉弓。在图2中描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操作元件96优选具有棘爪装置100,用以允许导管轴30的柔性链节段34的一系列偏转被固定。例如,可以在第三操作装置96的手轮上设置与手柄70的本体70’协作的适合的卡扣机构。特别地,导管轴30的柔性链节段34可以借助控制线35连接至第三操作装置96,由此,当经由控制线35促动第三操作装置96时,张カ被施加到柔性链节段34,其产生柔性链节段34的偏转(參见图3b)。然而当然,在导管轴30设置有这种柔性链节段34的情形下,还可以选择另ー实施方式作为用于使导管轴30的柔性链节段34偏转的第三操作装置96。设计为用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可设置有如图2中所示的预张紧设备。通过这种预张紧装置,可将恒定的张カ经由第二操作装置81施加到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上。如图2中所示,该预张紧装置可具有沿着其弹簧轴线永久地承受压カ的压缩弹簧97,其被预加应力于连接至手柄70的本体70’的第一止动件97a与连接至第二操作装置81的近端区域的第二止动件97b之间。关于这点,将永久的、之前限定的或可限定的张カ施加于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上。在根据图2的实施方式中,由弹簧97实现的预张紧装置在植入过程期间——例如,在插入系统100的导管尖端10插入通过主动脉期间——导管轴30被弯曲时是有利的。当导管轴30被弯曲吋,导管轴30的外部纤维被缩短。这能够在预张紧装置的协助下进行适当的补偿。具体地,在柔性链节段34相对于导管轴30的沿着纵向轴线L延伸的中间纤维被弯曲时,导管轴30的与中 间纤维径向地隔开的外部纤维被缩短。由于第二カ传递装置
41——在插头系统100中将第二操作装置81与第二套管状构件21连接——通常沿着导管轴30的中间纤维延伸,因此当该导管轴30被弯曲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弯曲收缩,其结果是,尽管第一操作装置71被固定,但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仍然在近端方向上相对于支架保持器15被移位。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在弯曲过程期间发生的这种纵向移位在预应カ装置(弹簧97)的协助下得到补偿,这是由于预应力装置的弹簧97将恒定张カ施加在第二カ传递装置41上,并因而施加在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上,并因此将导管尖端10的远端侧端部尖端25恒定地压靠在第一套管状构件11的远端侧端部上。这使得即使是在导管轴30由于例如当导管尖端10插入通过主动脉时而引起的偏转期间,导管尖端10仍然保持完全地关封。当促动手柄70的第二操作装置81吋,需要克服由预应カ装置的弹簧97提供的预压カ而将第二滑块84压靠在第二止动件86上。然而,要重要指出的是,上文中描述的类型的预应カ装置对于在此公开的插入系统而言不是必须实施的。在图3a、b中示出用于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另ー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3a、b中示出的相似于前述的元件的元件具有与前面用于相同元件的图1中的参考标号相同的参考标号。图3a、b中示出的插入系统100包括如参照图1之前描述的这种类型的导管系统1,即,具有导管尖端10和导管轴30的导管系统1,其中的导管轴30设置有用作第一力传递装置31的第一导管32、用作第二力传递装置41的第二导管42以及用作导向装置51的导向管52。然而,与图1中描绘的插入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导管轴30不同,图3a、b中示出的插入系统100的导管轴30设置有参照图2之前描述的柔性链节段34。如下文中将描述的,图3a、b中示出的插入系统100设置有不同实施方式的手柄70,其被使用以便操纵导管尖端10的第一和第二套管状构件11、21。关于在图3a中示出的用于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能够观察到,手柄70的端部段为转动机构98 (可旋转装置),借助转动机构98,导管轴30的第二力传递装置41能够与远端侧尖端25和导管尖端10的固定至远端侧尖端25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 —起绕导管尖端10的纵向轴线L扭转。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借助松配轴承连接至支架保持器15,以允许转动力矩在第二套管状构件21和支架保持器15支架之间的传递,而不允许作用在导管尖端10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的任何张力或压缩力的传递。因此,当由转动机构98引起第二套管状构件21的转动运动时,支架保持器15也围绕纵向轴线L相应地转动。转动机构98优选允许支架保持器15扭转通过约120°。因此,能够控制容置在导管尖端10中的支架——优选是在插入系统100的第二功能状态下已经释放的定位箍——的旋转,这有助于支架的已经张开的定位箍在关闭不全的自然心脏瓣膜的囊腔中的精确定位。优选地,能够由转动机构98引起的支架保持器15围绕导管尖端10的纵向轴线L的旋转运动对于借助转动机构98启动的转动运动的反应呈现出之前可限定的、优选小的延迟。此外,图3a中示出的手柄70的实施方式装备有轮形式的第三操作装置96,借助该第三操作装置96,能够偏转优选设置在导管轴30的远端区域处的柔性链节34。图3b中示例性地示出了能够由柔性链节段34引起的导管轴30的远端区域的偏转。详细地,为力传递设置的装置(控制线35-参见图8)在一侧连接至优选设置于导管轴30的远端区处的柔性链节段34,而在另一侧连接至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手柄70的实施为手轮的第三操作装置96。可以将用于力传递的这种实施为控制线35是,控制线35穿过第一传递装置31的内部并且优选位于柔性链节段34的远端处或位于导管尖端10的近端处(参见图8),用以对柔性链节段34的曲率形成定向的影响。借助能够在控制线35的协助下施加于柔性链节段34上的张力,可以获得导管轴30的远端区的限定的曲率。这在穿过主动脉弓时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期间是特别有利的。图4中示出了适用于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植入位置的插入系统1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图4和5中的大体相似于前述的元件的元件具有与前面用于相同元件的图1、2和3a、b中的参考标号相同的参考标号。与图1和2以及图3a、b中描绘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比,图4和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首先并且最重要的不同之处 在于关于手柄70的相应的操作装置71、81的实现方式。
根据图4的插入系统100具有手柄70,借助于该手柄,第一操作装置71类似于左轮手枪的扳柄,其用于操纵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执行治疗的例如外科医生的使用者可以在把手88处握住手柄70,而以左轮手枪的扳柄形式的第一操作装置71通过握住其手的食指进行操作。在图5中不出的插入系统100中,使用了手柄70,其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图3中的插入系统100中使用的手柄70相对应,除了在根据图3中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把手88之外。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a_d和图7a_d给出插入系统100的部件的功能性协同作用的描述,其适合于经动脉或经股动脉进入植入位置。在图6a至6d和图7a至7d中的大体相似于前述的元件的元件具有与前面用于相同元件的图1至5中的参考标号相同的参考标号。参照图6a至6d,说明用于将支架装载到插入系统100的导管尖端10中的过程。在图7a至7d中,说明了安装到插入系统100的导管尖端10中的支架的逐步的释放过程。然而,要重要指出的是,图6a至6d中所描绘的用于将支架装载到导管尖端10中的过程以及图7a至7d中所描绘的用于将安装在导管尖端10中的支架进行逐步释放的过程同样适用于在文中公开的经动脉/经股动脉的插入系统100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图6和7的描绘的用于经动脉/经股动脉的插入系统100的手柄70具有可旋转地安装于手柄70中的轮,该轮经由相应的第一力传递装置31功能性地连接至导管尖端10的与第一操作装置71相关联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以使得力能够从轮形式的第一操作装置71传递至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详细地,将根据图6和7中的手柄70的第一操作装置71设置为使得轮形式的第一操作装置71能够在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之间转动,从而在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上执行可限定的纵向移位行程。手柄70的第一操作装置71在第一和第二止动件之间设置有附加止动件,该附加止动件一方面与第一止动件协作,另一方面与第二止动件协作,使得当促动第一操作装置71时,能够实现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相对于导管尖端10的支架保持器15的纵向移位,其由两个限定的分开的步骤构成。通过使用轮形式的第一操作装置71,与第一操作装置71相关联的附加止动件为锁定元件77’的形式,锁定元件77’可移除地定位在轮与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支架的作用力流中,锁定元件77’中断作用力从轮向导管尖端10的第一套管状构件11的直接传递。然而,替代性地,与第一操作装置71相关联的附加止动件可以为限制轮在第一和第二止动件之间自由旋转的锁定元件的形式。然而,当然在原理上还可以使设计为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所使用的手柄70的第一操作装置71不是轮,而是实施为推动器机构。关于在例如根据图6和7的描绘中的插入系统100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手柄70,第二操作装置81设置为具有第二滑块84,第二滑块84在第二导向件82中进行导向并功能性地连接至第二推动件83。在手柄70的内部中进行导向并因而不能够在图6和7中观察到的第二滑块84借助第二力传递装置41功能性地连接至导管尖端10的与第二操作装置81相关联的第二操作装置81,使得当促动第二操作装置81时,作用力直接从第二滑块84传递至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第二操作装置81 能够在手柄70的纵向方向上、在第一位置(Pos.1)与第二位置(Pos.2)之间移位,由此,能够经由第二力传递装置41引起的纵向移位行程直接传递至导管尖端10的第二套管状构件21。第一和第二位置各自借助于第一和第二止动件85、86来限定。设置有与第二操作装置81相关联的固定元件89,固定元件89可移除地设于第二导向件82上并且在使用时阻挡与第二操作装置81相关联的(第二)滑块84的纵向移位。在图6和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经动脉/经股动脉的插入系统100所使用的手柄70还展示了可选的把手88,把手88促进手柄70的可操作性并且特别促进手柄70的操作一致性。把手88优选可释放地连接至手柄70的本体70’并且能够可选地固定至手柄70的本体70’上的不同位置处。关于在例如图6和7示出的插入系统所使用的并且允许容置在导管尖端10中的支架的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到植入位置的导管尖端10的构造,在图6和7中能够看到,导管尖端10具有用于可释放地固定例如支架的能够容置在导管尖端10中的第二保持区域。支架保持器15的冠状形式的保持元件16设置于支架保持器15的近端处。此外,设计为经动脉/经股动脉进入的插入系统100的导管尖端10包括用于安装心脏瓣膜支架的安装装置,心脏瓣膜假体在需要时紧固于至支架。具体地,导管尖端10的安装装置由尤其用于容纳支架的定位箍的第一套管状构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