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椎间复位器的制作方法图1至5),麻花状突起或不规则状突起。上述填充体的上接触面及/或下接触面,可为实质上平面或成配合脊椎骨节形状的凸弧状。上述的骨钉可为任意已知的骨钉。上述骨钉和填充体的斜向孔,其结合方式可为固定的结合,例如斜向孔具有和该骨钉的螺钉部匹配的螺牙,以便螺合;也可为非固定式的结合,例如单纯让骨钉穿过斜向孔,其中骨钉的外缘和斜向孔内缘并无实质结合关系。上述骨钉和填充体斜向孔的结合方式,以非固定结合方式为较佳,因其可使填充体相对于骨钉及脊椎骨节具有微动(micromotion)关系,以促进其骨质生长(bone ingrowth)。而由于由骨钉斜向插入填充体的斜向孔中,使骨钉及/或填充体只能依填充体斜向孔的斜向脱出,但该方向受限于其上下骨节,因此不可能脱出,即骨钉和填充体斜向孔即使并无实质结合关系,仍具有防止填充体脱落的功能。上述填充体至少含一斜向孔,以含二斜向孔为较佳,以含一向上斜的斜向孔和一向下斜的斜向孔为更佳。上述椎间复位器,也可辅以任意已知的辅助固定器,例如辅助固定条(参见图8)。上述填充体、骨钉和辅助固定器可使用任意适用于骨科手术的生物相容性物料,例如不锈钢316LVM、Ti-6-4、钴-钼-镍合金等。
本发明的椎间复位器,利用骨钉穿过填充体后,再锁入脊椎骨节,使本发明的椎间复位器和脊椎骨节结合成一体,确保椎间复位器不致由脊椎骨节间脱出。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具体例锁入一骨钉后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为图1所示较佳具体例锁入骨钉后的立体示意图、正面示意图、侧面示意图及脊椎固定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具体例的填充体示意图和锁入骨钉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具体例的固定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填充体110.外侧面111,112.斜向孔 120.上接触面121.斜向孔出 122.直排状突起171.下接触面 200,250.骨钉210.螺钉部220.螺帽部300.辅助固定器310,320.辅助固定条 400,450.脊椎骨节图1中100为填充体,110,121,122分别为填充体的外侧面、斜向孔出口和直排状突起,111和112为斜向孔;200为骨钉,210和220分别为其螺钉部和螺帽部,其结合后如图2至图5所示。
图2至图5各标号定义同图1,而250为骨钉200外的另一支骨钉,400和450均为脊椎骨节。
图6为上接触面不具有突起的外侧面,其外侧面110仅有一斜向孔入口,但有二斜向孔出口,一在上接触面121,一在下接触面171。图7为其锁入二骨钉200和250后的结合状态。
图8中标号100,120,121,200,250的定义同前述各图,300为由辅助固定条310和320所构成的辅助固定器。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有关一种椎间复位器。一种椎间复位器,其包括:一填充体,其在外侧面具有一或复数个斜向上接触面及/或斜向下接触面的斜向孔;一或复数支骨钉,用以由填充体的外侧面经由斜向孔穿出填充体的上接触面及/或下接触面,并穿入上脊椎骨节及/或下脊椎骨节,或其取代物或类似装置。本发明的椎间复位器和脊椎骨节结合成一体,确保椎间复位器不致由脊椎骨节间脱出。
椎间复位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贾恩卡洛·圭扎尔迪贾恩卡洛·圭扎尔迪刘炎, 邓晓云陈长青杨德娟刘建兴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唐印乔, 唐淼林唐印乔, 唐淼林陈春美孟庆聚杨荣B·莱希曼
专利相关信息
-
张坚祥张英泽魏芸魏芸魏芸刘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