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椎间融合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椎间融合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德娟, 王德祥, 陈东源, 李小恒, 熊成东
  • 公开日
    2003年7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8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8月23日
  • 申请人
    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17/70GK2561364SQ022762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其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上表面为隆起状,上下表面均有尖齿,其特征在于,在椎间融合器的一边上下各有两个突起的嵌柱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横截面多边形为六边形、八边形或四边形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柱体的截面多边形为四边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周围开有用于缠钛丝的凹槽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由可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聚L-乳酸以及共聚物制成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由可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与羟基磷灰石共混物制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手术植入物,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椎间融合器也可适用于腰椎、胸椎手术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上表面为隆起状,上下表面均有尖齿,在椎间融合器的一边上下各有两个突起的嵌柱。椎间融合器由可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聚L-乳酸或它们之间共聚物制成。它具有早期的确实制动作用、后期的骨性融合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合适机械强度、椎体融合后能自行降解的优点。不产生排异反应,也可用于胸椎、腰椎手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近年来,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椎间融合器主要是由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是通过其外部结构将椎体撑开来恢复颈椎的生理屈度和高度,由于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即受力面)有限,应力相对集中,且需要破坏上下椎体的终板,术后可导致椎体塌陷、畸形愈合、椎间隙狭窄;另外,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虽具有足够强度,但其上下均为椎体松质骨,两者的弹性模量不一致,椎体松质骨可因承受压力发生部分吸收,使术后椎间隙的高度随时间延长而有部分丢失;支架永久性置入,可能会产生电解、异物刺激反应,产生与颈椎椎间融合器有关的并发症。中国专利申请02113345提出了以聚乳酸为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为空心状柱体,其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侧壁开孔,上下表面均有尖。聚乳酸类材料生物相容性极好,可以100%被人体降解吸收,植入人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这两类椎间融合器置入椎体后,有时会出现椎间融合器滑落,达不到手术的效果。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固定于椎体上,并且具有制动及融合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其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上表面为隆起状,上下表面均有尖齿,在椎间融合器的一边上下各有两个突起的嵌柱。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的横截面可以为六边形、八边形或四边形。其中椎体融合器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最常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周围开有用于缠钛丝的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由可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聚L-乳酸或它们之间共聚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聚L-乳酸以及共聚物可以参照中国专利ZL94111758.3报道的方法合成。
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也可由金属材料如钛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也可由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聚DL-乳酸与羟基磷灰石共混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椎间融合器,上表面为隆起状,与终板的自然屈度相适应,在椎间融合器的一边上下各有两个突起的嵌柱,配以在上下椎体打相同大小的孔,嵌入。增加其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间融合,表面的尖齿还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少界面压强,撑开椎间隙,恢复椎间盘高度,保持颈椎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减少后纵韧带、黄韧带的皱缩对脊髓的压迫,使椎间孔的面积和容量增加,有利于改善神经根性症状;保留终板的完整性;提供内植物和终板间的最佳界面,减少内植物陷入相邻椎体的可能性。
2、后期的骨性融合作用将自体碎骨填入椎间融合器中间内腔,通过人体正常愈合机制获得骨性融合。因此,其兼有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疗效和作用。
3、由于椎间融合器可由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制成,随着椎体的融合,聚合物材料逐渐降解,当融合的椎体足以承受生理载荷时,聚合物已降解吸收完全。因此,在人体内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不产生异物反应,其降解过程或速率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控制调节,有利于骨性融合。采用由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为2.0~5.0Mpa,接近人体骨骼,在人体内能维持足够的机械强度。
4、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对CT及MR检查毫无影响,便于术后随访、观察。
5、操作简便、安全专为椎间融合器设计的特种器械可以确保手术操作过程的安全性,避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椎间融合器的侧面剖析图。
图2为椎间融合器的俯视图。
图3为椎间融合器的左视图。
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其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侧壁开孔,上表面为隆起状,上下表面均有尖齿,在椎间融合器的一边上下各有两个突起的嵌柱。

实施例1将聚DL-乳酸材料,分子量30万,通过注射机模具成型,注射温度200℃,制成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其截面有为四边形,也有六边形,侧壁开孔,直径为2mm,成品经测试,抗压力913公斤。
实施例2将由DL-乳交酯与L-乳交酸(30∶70)的共聚物材料,分子量50万,通过注射机模具成型,制成椎间融合器,注射温度175℃。椎间融合器呈空心状柱体,其截面为八边形,周围开有用于缠钛丝的凹槽成品经测试,抗压力958公斤。
实施例3将L-聚乳酸材料,分子量40万,通过注射机模具成型,制成椎间融合器,注射温度220C,其截面为四边形,侧壁开孔,直径为1mm,成品经测试,抗压力985公斤。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