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椎间融合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椎间融合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建明
  • 公开日
    2012年10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26日
  • 申请人
    周建明
  • 文档编号
    A61B17/70GK202477826SQ2011205507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I ),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植骨孔(2),融合器本体(I)表面具有齿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两点或三点钽金属标记(3)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4)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连接螺孔(5)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中间设置一个大的植骨孔(2),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与植骨孔(2)卡接配合的插片(6),插片(6)与融合器本体 (I)前后面呈45-85度夹角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前后面之间具有0°、4°或8夹角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为夹子形结构,前后两夹片之间具有0-10度夹角,夹子两侧设置扩张槽(7),前端配合设置扩张器(8)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表面的齿状结构为弧形锯齿、波浪形锯齿或金字塔形齿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I)头部为圆锥形结构,头部开设间隙槽(9)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插片(6)两侧为齿形结构,插片(6)上设置的卡齿(601)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的卡扣(101)卡接配合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内固定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治疗单个或多个椎体节段退行性病变、骨软骨病合并滑脱、退行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等的椎间融合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内固定器材技术领域。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植骨孔,融合器本体表面具有齿状结构。上述一种椎间融合器,结构简单、合理,融合器表面具有齿状结构,在传导外力时融合器不会出现移位现象,而且在植入时定位准确,不需要靠医生的手感来定位;融合器上还设置植骨孔,有利于融合器内的骨块与椎体及周围组织融合。该融合器符合椎体的生理曲线,使用时稳定性高、风险小、定位准确、手术操作方便。
  •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稳定性高、风险小、定位准确、手术操作方便的椎间融合器的技术方案,该融合器更符合椎间生理曲线,并利于骨块周围组织融合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植骨孔,融合器本体表面具有齿状结构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两点或三点钽金属标记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连接螺孔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中间设置一个大的植骨孔,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与植骨孔卡接配合的插片,插片与融合器本体前后面呈45-85度夹角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前后面之间具有0°、4°或8°夹角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为夹子形结构,前后两夹片之间具有0-10度夹角,夹子两侧设置扩张槽,前端配合设置扩张器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表面的齿状结构为弧形锯齿、波浪形锯齿或金字塔形齿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融合器本体头部为圆锥形结构,头部开设间隙槽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插片两侧为齿形结构,插片上设置的卡齿与融合器本体上设置的卡扣卡接配合上述一种椎间融合器,结构简单、合理,融合器表面具有齿状结构,在传导外力时融合器不会出现移位现象,而且在植入时定位准确,不需要靠医生的手感来定位;融合器上还设置植骨孔,有利于融合器内的骨块与椎体及周围组织融合该融合器符合椎体的生理曲线,使用时稳定性高、风险小、定位准确、手术操作方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椎体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椎体滑脱所致椎体失稳引起的疼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进行椎体固定融合术,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融合器作为椎体融合术的核心部分,不仅要为植骨提供载体,而且要有效的撑开间隙,恢复脊柱的支撑、增加椎间孔容量、解决神经根受压,防止椎间隙塌陷,避免植骨滑脱及假关节形成,而且应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现有的融合器与椎盘接触的表面光滑,在传导外力时融合器 有移位现象,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在植入时定位不准确,需要靠医生的手感来定位。目前融合器的结构多为框架结构的平面形式,不符合椎体生理曲线形状,而且内部中空较少,不利于融合器内的骨块与椎体及周围组织融合。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融合器本体、2-植骨孔、3-钽金属标记、4-凸起、5-连接螺孔、6-插片、7-扩张槽、8-扩张器、601-卡齿、101-卡扣、9-间隙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不,该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I,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植骨孔2,融合器本体I表面具有齿状结构。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两点或三点钽金属标记3,钽金属标记3可设置在融合器本体I同一个面上或者设置在不同面上。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凸起4。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连接螺孔5。融合器本体I中间设置一个大的植骨孔2,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与植骨孔2卡接配合的插片6,插片6与融合器本体I前后面呈45-85度夹角;插片6为V形结构。插片6两侧也可以设置齿形,插片6上设置的卡齿601与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的卡扣101卡接配合。融合器本体I前后面之间具有0°、4°或8°夹角。融合器本体I为夹子形结构,前后两夹片之间具有0-10度夹角,夹子两侧设置扩张槽7,前端配合设置扩张器8。融合器本体I表面的齿状结构为弧形 锯齿、波浪形锯齿或金字塔形齿。融合器本体I头部为圆锥形结构,头部开设间隙槽9。融合器本体I表面的齿状结构设置在其前后面、左右侧面或头尾部中的任一位置。所述的植骨孔2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腰形、水滴形、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的中空孔。如图1-4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解剖形颈椎融合器,其表面有三点钽金属标记3,在X光下清晰可见,可以确保医生准确定位。钽线在MRI检查的影像中,较少产生伪影。融合器本体I上设置两个左右对称的植骨孔2,另一方向表面上有两个小凸起3,可以有效防止融合器在外力作用时产生移位现象。前面后的表面设置弧形锯齿,既符合椎体的生理曲度,也能增大与椎间盘接触的表面面积,避免脱出维持稳定性,不容易松动移位,增强手术固定效果;前端配有连接螺孔5,能够利用器械轻松的把融合器植入人体。如图5-7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插片式前路颈椎融合器,其表面开窗宽广,融合器本体I中间设置一个大的植骨孔2,独特大容量的植骨空间,也可与终板广泛接触,提高植骨的融合率。大面积对侧植骨架结构,提供负载,增强临床使用稳定性。前后面均设置波浪形锯齿,非常好的保证了植入后的稳定性。在前端增加了插片6,从而加强手术初期内固定的稳定性,大大的增加了融合的效果。如图8-11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后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前面还设置两点钽金属标记,侧面有一点钽金属标记,可以便于术后三维空间的X射线控制。融合器本体I前后面之间具有0°、4°和8°三种形状,不同大小的型号,可满足不同患者需要。不需要刻意从髂骨取骨,填充骨可以来自手术局部。头部采用圆锥外形,更易于植入人体。尾部有连接螺孔5,可以连接辅助器械。如图12-14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香蕉形侧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设置一个腰形的植骨孔2,采用独特的开放型设计,扩大了骨对骨的接触面积,扩大的植骨块使得血运循环更容易,通过植骨块联接上下椎体,大大的增强融合的效果O如图15-17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弧形侧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外形与香蕉形侧路腰椎融合器相似,在其腰形的植骨孔2中间设置挡筋,并增加了两个小的植骨孔2,加强了结构强度。头部增加锯齿形,更容易植入,同时也更加稳定。如图18-20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插片式前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中间设置一个大的植骨孔2,极大的通孔率增加植骨的接触面,利于骨融合。增加了插片式结构,并在插片6上设计有齿形,大大增强了稳定性。并在适宜的时候允许不增加椎弓根钉来固定,减化了手术的操作步骤,使手术变的更加简单。如图21-24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矩形可扩张后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中间设置一个植骨孔2,体系足够小,所以能使脊柱前弯症患者的脊柱弯曲度达到最优水平。融合器本体I为夹子形结构,前后两夹片之间具有0-10度夹角,夹子两侧设置扩张槽7,前端配合设置扩张器8。由于本身不需要很多的骨皮层脱落,因而对于骨质疏松症具有很好的疗效。设计采用了增加侧板,用其来调节脊柱前弯症的角度,调节范围是8-10度。具有间隙的设计,使得植入物易较快的达到骨融合的状态。当植入物植入脊椎部位时,也可以用扩张器8使得角度达到90度,巩固先天性脊椎前弯症患者的治疗效 果O如图25-27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锥形可扩张后路腰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四面多个植骨孔2的设计,利于骨融合。体系足够小,头部采用流线形设计,减小植入时的阻力,降低损伤。并且头部开了间隙槽9,可作为扩张用,并允许扩张成两种不同的脊柱前凸角度4度和8度,产品外部所形成的角度与侧板的弯曲度是一样的。如图28-31所示,该椎间融合器为前路胸椎融合器,融合器本体I前后表面具有齿状结构,还设置两个左右对称的植骨孔2,其表面呈金字塔齿形分布,增大了与上下终板的咬合力,增强稳定性。侧面采用弧形设计,与胸腰椎的生理弧度相匹配。尾部和侧部均设有连接螺孔5,可以方便的接入器械,以助快速的植入人体。采用了上述这些结构的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融合器的设计缺陷,使操作方便,降低手术难度,定位准确,不易滑脱,易植入,稳定性高,实用性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