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王有志, 刘江州, 戴绪忠, 闫芳芳
  • 公开日
    2015年2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22日
  • 申请人
    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25/14GK204147404SQ20142061266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设有多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内设有导引针置入腔,导引针置入腔的远离患者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置入腔内经导引针抽插口插设有导引针;多腔引流管患者端套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卡合凸起,连接套管前端设有牵引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针包括前部的穿刺尖部和后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相连,穿刺尖部和连接杆间呈150-170°角,穿刺尖部的前端设有与连接杆轴线平行的穿刺刃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的后端部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截面呈楔形的止逆环,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插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针的远离患者端的端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有牵引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针置入腔长12cm-15cm,导引针置入腔前端距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的前端面0.2-lcm,距导引针置入腔前端面9-12cm处的导引针置入腔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长10cm-12cm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科颅脑引流用多腔引流装置,具体讲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植入位置精准、可准确植入治疗靶点,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
  • 专利摘要
    一种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涉及神经科颅脑引流用多腔引流装置,设有多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内设有导引针置入腔,导引针置入腔的远离患者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置入腔内经导引针抽插口插设有导引针;多腔引流管患者端套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卡合凸起,连接套管前端设有牵引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植入位置精准、可准确植入治疗靶点,大大降低了使用多腔引流管进行颅脑引流时感染几率,实现了将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皮下潜行后对颅脑进行微创引流的功能。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0002]我们知道,颅脑引流已成为颅脑外伤、脑溢血、颅内感染以及脑积水等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引流感染几率随着引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皮下潜行远离创口处固定引流导管,能能明显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目前颅脑引流术中只有单腔引流导管才能进行皮下潜行操作,因为单腔引流导管没有分支,且末端较平滑,才能在置管引流成功后可皮下潜行远离创口固定导管。现有的多腔引流管的结构是:设有管体,管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腔体,管体的患者端管壁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孔,管体的远离患者端设有与腔体数量相同的支管,每根支管与一个腔体连通,支管上为了引流、取样、注药等操作设有鲁尔接头及护帽或肝素帽等部件。由于多腔引流管的远离患者端上设有至少两根支管,支管上设有鲁尔接头及护帽或肝素帽等部件,远离患者端不能与皮下牵引针平滑连接,不能完成皮下潜行的操作。强行皮下潜行对组织伤害较大,临床感染几率反而增加。目前在医疗领域的颅脑引流术中,还未出现可实现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植入位置精准、可准确植入治疗靶点,降低使用多腔引流管进行颅脑引流时感染几率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设有多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内(多腔引流管的沿轴向)设有导引针置入腔,导引针置入腔的远离患者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置入腔内经导引针抽插口插设有导引针;多腔引流管患者端(定义为前端)套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相对处)设有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卡合凸起,连接套管前端设有牵引针(牵引针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牵引针包括前部的穿刺尖部和后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相连,穿刺尖部和连接杆间呈150-170°角,穿刺尖部的前端设有与连接杆轴线平行的穿刺刃部。角度与穿刺刃部相配合便于医生在皮下潜行时的穿刺,减少对组织伤害,使用方便。
[000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杆的后端部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截面呈楔形的止逆环,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插合连接。可以拆卸消毒后重复使用。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也可以固定连接、制成一次性产品。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引针的远离患者端的端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有牵引线。
[000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引针置入腔长12cm-15cm,导引针置入腔前端距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的前端面0.2-lcm,距导引针置入腔前端面(即患者端)9-12cm处的导引针置入腔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长10cm-12cm。引流导管长度一般大于20cm,皮下潜行4cm-6cm,在保证符合颅脑引流中对引流导管尺寸要求的同时,便于导引针在导引针置入腔内的抽插,使用更便利,节约手术时间。
[00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从连接套管的后端部用力插入,使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的卡合凸起卡嵌在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内,然后使用牵引针带动连接套管、带动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进行皮下潜行,皮下潜行后将连接套管用力拔下、与多腔引流管者端分离;皮下潜行后,医护人员手持导引针轻柔缓慢沿导引针抽插口置入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的导引针置入腔内,然后进行置管操作,置管引流成功后拔出导引针,固定引流导管,实施引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植入位置精准、可准确植入治疗靶点,大大降低了使用多腔引流管进行颅脑引流时感染几率,实现了将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皮下潜行后对颅脑进行微创引流的功能。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套管和牵引针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15]图5是图3的仰视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多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导引针置入导引针置入腔后、多腔引流管在导引针置入腔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如图1-图8所示的可皮下潜行的多腔引流装置,设有多腔引流管,从图6中可以看出,多腔引流管的结构是设有管体3,管体3内设有两个腔体,一个腔体为引流腔,另一个为取样、注药腔,管体3的患者端管壁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孔8、9,管体3的远离患者端设有两根分别与两个腔体连通的支管,支管末端设有鲁尔接头5或肝素帽、护帽,支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管夹4 ;多腔引流管管体3内的腔体及支管的数量,以及各腔孔径大小由其功能决定,多腔引流管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用于引流的引流腔为避免引流阻塞,可根据其他孔径大小做成不同形状,尽量扩大引流孔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内、沿多腔引流管的沿轴向设有导引针置入腔11,导引针置入腔11的后端部(导引针置入腔即远离患者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 10,导引针置入腔11内经导引针抽插口 10插设有导引针12 ;导引针I通常为不锈钢针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硬质针;从图8中可以看出,导引针的远离患者端的端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有牵引线13,便于导引针的取出。多腔引流管患者端(前端)套设有连接套管2,连接套管2的内侧壁上、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8、9相对处设有与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8、9相配合的卡合凸起7,当多腔引流管患者端插入连接套管内时,卡合凸起4可以嵌入其管壁上的通孔内,使多腔引流管患者端与连接套管活动插接。连接套管2前端设有牵引针1,牵引针I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相连,从图3中可以看出,牵引针I包括前部的穿刺尖部和后部的连接杆,穿刺尖部和连接杆间呈150-170°角;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2前端相连,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连接杆的后端部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截面呈楔形的止逆环6,连接套管采用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原料制成,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插合连接,止逆环6与具有弹性的连接套管内壁配合,起到固定作用,活动连接后、可以拆卸消毒后重复使用。连接杆的后端部与连接套管前端部也可以固定连接、制成一次性产品。穿刺尖部的前端设有与连接杆轴线平行的穿刺刃部8,便于医生在皮下潜行时的穿刺,减少对组织伤害,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引针置入腔长12cm-15cm,导引针置入腔前端距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的前端面0.2-lcm,距导引针置入腔前端面(即患者端)9-12cm处的导引针置入腔的侧壁上设有导引针抽插口,导引针长10cm-12cm。引流导管长度一般大于20cm,皮下潜行4cm-6cm,在保证符合颅脑引流中对引流导管尺寸要求的同时,便于导引针在导引针置入腔内的抽插,使用更便利,节约手术时间。
[00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从连接套管的后端部用力插入,使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的卡合凸起卡嵌在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管壁上的通孔内,然后使用牵引针带动连接套管、带动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进行皮下潜行,皮下潜行后将连接套管用力拔下、与多腔引流管者端分离;皮下潜行后,医护人员手持导引针轻柔缓慢沿导引针抽插口置入多腔引流管患者端的导引针置入腔内,然后进行置管操作,置管引流成功后拔出导引针,固定引流导管,实施引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植入位置精准、可准确植入治疗靶点,大大降低了使用多腔引流管进行颅脑引流时感染几率,实现了将多腔引流管的患者端皮下潜行后对颅脑进行微创引流的功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