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扣合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扣合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永国
  • 公开日
    1999年12月29日
  • 申请日期
    1998年12月22日
  • 优先权日
    1998年12月22日
  • 申请人
    刘永国
  • 文档编号
    A44B11/00GK2355589SQ982519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扣合装置,主要由扣环和扣头组成;扣头通过其上延伸形成的卡头与扣座上的卡孔配合,活动设置在扣座上;卡孔为开设在扣座上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卡孔上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槽;卡头与扣头相连接柱体上对应卡孔上的卡槽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孔上形成四条卡槽,而柱体上形成四条卡棱与之对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座上的卡孔为锥型,卡槽形成在锥型卡孔的孔壁上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头和扣座在二者相接触的平面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凸条和凹槽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装置,主要用于书包、背包等的扣合通常,书包、背包等的扣合是通过在包体设置扣合装置来实现扣合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扣环1、扣头2组成,其中,扣环1系直接固定在包体4所需扣合的适当位置处,扣头2则系通过扣座3固定在包体4上与扣环1相对应的位置处;扣头2与扣座3之间的配合如图3所示,通过扣头2上延伸形成的卡头21卡固在扣座3上由细茎32围成的卡孔31中,使扣头2活动设置在扣座3上该结构的扣合装置在扣合使用时,先将扣头2穿过扣环1,再将扣头2转动致使扣头2与扣环1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由此达到扣合目的上述结构的扣合装置在组装于包体4上的过程中,因扣座3上的卡孔31是由两根细茎32围成的长型通孔,而卡头21是借助外力强制挤入卡孔31中,这使卡头21在挤入卡孔31时,常常因细茎32被挤断,令扣座3报废,而需重新更换扣座3后,再施以组装,既费工,又费时,使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若欲提高组装的成品率,使扣头2与扣座3的组装更容易,多采用缩小卡头21的尺寸,但如此一来,在使用转动时,又常因卡头21偏斜,致使扣头2脱离扣座3,造成使用上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合装置,使扣头与扣座的组装容易,成品率高;且在使用过程中,扣头与扣座不致脱离,牢固、寿命长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扣合装置仍主要由扣环和扣头组成;扣头通过其上延伸形成的卡头与扣座上的卡孔配合,活动设置在扣座上;卡孔为开设在扣座上的通孔;卡孔上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槽;卡头与扣头相连接柱体上对应卡孔上的卡槽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棱其中,扣座上的卡孔可为锥型,卡槽形成在锥型卡孔的孔壁上上述扣头和扣座在二者相接触的平面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凸条和凹槽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因卡孔是直接开设在扣座上,使卡头受力强制挤入卡孔中时,绝无挤断细茎的可能,成品率提高;又因扣座上的卡孔可为锥型,卡槽形成在锥型卡孔的孔壁上,使扣头与扣座的组装操作容易;再因卡孔与柱体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数根卡槽和卡棱,使扣头固定在扣座上后,二者之间的活动受到限制,当转动扣头时,扣头不致与扣座脱离另外,因卡孔与柱体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卡槽和卡棱,以及扣头和扣座在二者相接触的平面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凸条和凹槽,在使用转动扣头时,卡槽和卡棱、凸条和凹槽时而配合、时而错开,使用者可借此感觉出转动的位置,手感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 专利摘要
    一种扣合装置,用于书包、背包等的扣合。它主要由扣环和扣头组成;扣头通过其上延伸形成的卡头与扣座上的卡孔配合,活动设置在扣座上;卡孔为开设在扣座上的通孔,卡孔上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槽;卡头与扣头相连接柱体上对应卡孔上的卡槽形成三根以上的卡棱。该扣合装置可使扣头与扣座的组装容易,成品率高;且在使用过程中,扣头与扣座不致脱离。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图1是本实用新型扣头与扣座配合立体分解图;图2是习用品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习用品扣头与扣座配合立体分解图。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扣合装置仍主要由扣环1和扣头2组成。扣头2上通过柱体22延伸形成一个卡头21,柱体22上形成四根卡棱221。扣头2延伸卡头21的端面上形成一根凸条23。扣座3上开设一个锥型卡孔31,扣头2通过卡头21穿过锥型卡孔31而活动设置在扣座3上,使扣头2与扣座3的组装操作容易,并避免了习用品组装时,因细茎32易断,而造成废品高的现象;锥型卡孔31的孔壁上形成与柱体22上凸棱221相对应的四根卡槽311,使扣头2与扣座3相配合后的活动受到限制,扣头2不致在转动时与扣座3脱离,同时,可通过卡槽311和卡棱221的配合,令使用者感觉出转动扣头2的位置,从而知晓扣合的情况。扣座3在与扣头2相接触的平面上并形成两条凹槽33,配合扣头2上的凸条23,进一步令使用者感觉出转动扣头2的位置,手感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