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清矫
  • 公开日
    2014年12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8月15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8月15日
  • 申请人
    林清矫
  • 文档编号
    A23F3/06GK203969105SQ20142046005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包括通过输送机构依次连接的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揉抢机构以及烘干机构,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茶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杀青机构、渥堆机构、发酵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萎凋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分别连接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进茶端,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输出的茶青分别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所述揉捻机构;揉捻机构的出茶端还通过输送机构连接发酵机构,发酵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与烘干机构连接;控制装置按程序控制各个机构按序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茶青依次经过所述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杀青机构、揉捻机构、烘干机构的处理制成绿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茶青依次经过所述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渥堆机构、揉捻机构、发酵机构、烘干机构的处理制成红茶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机构由揉捻机和解块机构构成;揉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解块机构用于将揉捻机揉捻的茶叶进行解块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机构,进料机构用于接收待处理茶叶;进料机构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将茶叶输送至所述晒青机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晒青机构包括晒青输送带、提升输送带、风机、转移机构以及加热机构,晒青输送带和/或提升输送带的载茶面上方设有风机,该转移机构用于晒青输送带和提升输送带的茶叶相互转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机构包括依次传送茶青的提料输送带、铺青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以及回送输送带;提料输送带起始端设有料斗;铺青输送带由至少两层的由上向下承送茶青的输送带构成,上、下相邻层铺青输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反;回送输送带用于回送茶青至料斗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装置以及微波装置,该微波装置包括箱体、贯穿箱体的杀青输送带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杀青输送带上、下方并固定于箱体上的磁控管;该加热装置包括滚筒以及加热器,滚筒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该杀青输送带连接滚筒的出料口 ;该加热器为明火加热器或者热风加热器或者红外线加热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烘干机构和远红外烘干机构,茶叶依次经过热风烘干机构和远红外烘干机构处理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为输送带或者输送链带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茶叶的生产线,特别是指一种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它包括通过输送机构依次连接的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杀青机构、渥堆机构、揉捻机构、发酵机构、烘干机构以及控制装置;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茶青;该萎凋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分别连接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进茶端,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输出的茶青分别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该揉捻机构;揉捻机构的出茶端还通过输送机构连接发酵机构,发酵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与烘干机构连接。该茶叶生产线既能够用于绿茶或者红茶的生产,且制茶者只需要为该生产线提供新鲜茶青,该生产线即可自动将茶青加工成成品茶叶,红茶或者绿茶的生产效率高且产品质量稳定、设备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红茶和绿茶的生产成本。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0002]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红茶和绿茶的制作工艺不同,现在技术在制作红茶或者绿茶的方式多为:根据制茶工艺将茶青依次经过相应独立设备辅助加工,各台设备之间的茶青传输是通过人工搬移实现,且各个加工工序的处理参数多是依靠操作人员的个人经验设定。现有的红茶和绿茶上述制作方式存在着下述问题:一是,设备占用的空间大,生产车间空间利用率低,这是因为各台设备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转移茶叶;二是,生产效率低下,现有的制茶方式不能实现持续连续的茶叶生产,各设备之间的茶叶转移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三是,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大,茶青不能流水线处理,在不同批次的同一工序中,茶叶转移时放置的时间不同,茶叶内部发生反应的效果不同,所生产的茶叶品质不稳定;四是,卫生隐患,在各工序之间的茶青转移是通过人工转移,这就限制了消毒装置的配置,而工作人员以及生产车间等都可能污染茶青;五是,现有的制茶者多配置有红茶生产系统(包括不同工序的独立处理设备)和绿茶处理系统,红茶生产系统只用于红茶的生产,而绿茶生产系统只用于绿茶的生产,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购置相应的设备,设备的利用率也较低,造成资源浪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以克服现有的红茶或者绿茶制作存在的设备占用的空间大、生产效率低、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大、存在卫生隐患以及购置设备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包括通过输送机构依次连接的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揉抢机构以及烘干机构;输送机构为输送带或者输送链带,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茶青;还包括杀青机构、渥堆机构、发酵机构和控制装置;该萎凋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分别连接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进茶端,杀青机构和渥堆机构的输出的茶青分别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该揉捻机构;揉捻机构的出茶端还通过输送机构连接发酵机构,发酵机构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与烘干机构连接;控制装置按程序控制各个机构按序运行。茶青依次经过上述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杀青机构、揉抢机构、烘干机构的处理制成绿茶。茶青依次经过上述晒青机构、萎凋机构、渥堆机构、揉捻机构、发酵机构、烘干机构的处理制成红茶。
[0006]更近一步地:
[0007]上述揉捻机构由揉捻机和解块机构构成;揉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解块机构用于将揉捻机揉捻的茶叶进行解块处理。
[0008]还包括进料机构,进料机构用于接收待处理茶叶;进料机构通过上述输送机构将茶叶输送至上述晒青机构。
[0009]上述晒青机构包括晒青输送带、提升输送带、风机以及转移机构。晒青输送带包括至少一层输送带,每一层输送带的上方设有加热机构;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斗、出料斗,出料斗用于排出该转移斗接收的茶叶,该转移斗内设有拨料器或着振动器或者输送带。晒青输送带输出的茶叶落入至转移斗内,转移斗接收的茶叶经拨料器或着振动器或者输送带的作用输送至出料斗并落入至提升输送带的底端(即进料端),提升输送带将茶叶进行提升顶端后,经转移机构将茶叶输送至晒青输送带的进料端处,如此往复循环。晒青输送带和提升输送带的载茶面上方分别设有风机。该茶青自动处理设备还包括隔离室,晒青输送带、提升输送带、风机以及转移机构均设于该隔离室内。隔离室设有透光区,透光区设于该隔离室的顶部;隔离室也可以是全透明隔离室。
[0010]上述萎凋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装配于机架上的依次传送茶青的提料输送带、铺青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以及回送输送带。提料输送带起始端设有料斗。铺青输送带由至少两层的由上向下承送茶青的输送带构成,上、下相邻层铺青输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反。回送输送带的出料端设有导料槽,回送输送带的进料端位于上述出料输送带对应端下方,回送输送带的出料端设有卸料口,导料槽倾斜设于上述料斗与该卸料口之间,回送输送带用于回送茶青至料斗内。还包括萎凋室,该萎凋室内设有冷暖空调、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温湿度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萎凋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反馈给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装置据监测数据而控制冷暖空调的运行,从而调控萎凋室内的温湿度。
[0011]上述杀青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装置以及微波装置,该微波装置包括箱体、贯穿箱体的杀青输送带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杀青输送带上、下方并固定于箱体上的磁控管;该加热装置包括滚筒以及加热器,滚筒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该杀青输送带连接滚筒的出料口 ;该加热器为明火加热器或者热风加热器或者红外线加热器。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面板设置加热装置和微波装置的工作参数以及定时启动或者关闭的时间。微波装置的输送带还配设有感应器,当加热装置有茶叶输送至输送带时,微波装置才启动运行,否则,微波装置暂停工作,这有利于节省电能,降低使用成本。
[0012]上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烘干机构和远红外烘干机构,茶叶依次经过热风烘干机构和远红外烘干机构处理。
[00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茶共用生产线既能够用于绿茶的生产,也能用于红茶的生产,且制茶者只需要为该生产线提供新鲜茶青,该生产线即可自动将茶青加工成成品茶叶,整个制茶过程中均由控制装置控制生产线运行,红茶或者绿茶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生产线程序化地对不同批次的茶青进行加工生产,所制得的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而在整个茶青加工生产过程中,没有人为的接触茶青,茶青也不会发生长时间的停滞待处理,这就有利于提升茶叶的品质和降低茶品卫生隐患,茶叶产品更为洁净;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生产线结构紧凑,合理地排布了红茶和绿茶加工处理所需要的各个设备,使之空间利用更为合理;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茶共用生产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减低了设备的闲置率,降低了设备的购买成本。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的加工流程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晒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晒青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萎凋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杀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酵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酵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下面参照
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
[0023]参照图1,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包括通过输送机构I依次连接的进料机构2、晒青机构3、萎凋机构4、揉捻机构5以及烘干机构6。进料机构2用于接收待处理茶叶;进料机构2通过输送机构I将茶叶输送至上述晒青机构3。输送机构I为输送带或者输送链带,输送机构I用于输送茶青。还包括杀青机构7、渥堆机构8、发酵机构9和控制装置。该萎凋机构4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I分别连接杀青机构7和渥堆机构8的进茶端,杀青机构7和渥堆机构8的输出的茶青分别通过输送机构I输送至该揉捻机构5。揉捻机构5的出茶端还通过输送机构I连接发酵机构9,发酵机构9的出茶端通过输送机构I与烘干机构6连接。控制装置按程序控制各个机构按序运行。如图1中的空心箭号指向所示,茶青依次经过上述晒青机构3、萎凋机构4、杀青机构7、揉捻机构5、烘干机构6的处理制成绿茶。如图1中的实心箭号指向所示,茶青依次经过上述晒青机构3、萎凋机构4、渥堆机构8、揉捻机构5、发酵机构9、烘干机构6的处理制成红茶。
[0024]更为具体地:
[0025]参照图2、图3,上述晒青机构3包括晒青输送带31、提升输送带32、风机33以及转移机构34。晒青输送带31包括至少一层输送带,每一层输送带的上方设有第一加热机构35 ;转移机构34包括转移斗、出料斗,出料斗用于排出该转移斗接收的茶叶,该转移斗内设有拨料器或着振动器或者输送带。晒青输送带31输出的茶叶落入至转移斗内,转移斗接收的茶叶经拨料器或着振动器或者输送带的作用输送至出料斗并落入至提升输送带32的底端(即进料端),提升输送带32将茶叶进行提升顶端后,经转移机构34将茶叶输送至晒青输送带31的进料端处,如此往复循环;待晒青机构3完成对茶青的处理时,提升输送带32反向转动,将晒青输送带31输出的茶青通过上述输送机构I输送给萎凋机构4。晒青输送带31和提升输送带32的载茶面上方分别设有风机33。该茶青自动处理设备还包括隔离室36,晒青输送带31、提升输送带32、风机33以及转移机构34均设于该隔离室36内。隔离室36设有透光区,透光区设于该隔离室36的顶部;隔离室36也可以是全透明隔离室36。
[0026]参照图4、图5,上述萎凋机构4包括机架41以及装配于机架41上的依次传送茶青的提料输送带42、铺青输送带43、出料输送带44以及回送输送带45。提料输送带42起始端设有料斗421。铺青输送带43由至少两层的由上向下承送茶青的输送带构成,上、下相邻层铺青输送带43的转动方向相反。回送输送带45的出料端设有导料槽46,回送输送带45的进料端位于上述出料输送带44对应端下方(出料输送带44正向传输茶青时,出料输送带44将铺青输送带43输出的茶青输送至回送输送带45 ;出料输送带44反向传输茶青时,出料输送带44将铺青输送带43输出的茶青输送至上述输送机构1,输送机构I再将茶青输送给杀青机构7或者渥堆机构8),回送输送带45的出料端设有卸料口,导料槽46倾斜设于上述料斗与该卸料口之间,回送输送带45用于回送茶青至料斗内。还包括萎凋室47,该萎凋室47内设有冷暖空调471、温度传感器472、湿度传感器473以及温湿度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472和湿度传感器473分别检测萎凋室47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反馈给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装置据监测数据而控制冷暖空调471的运行,从而调控萎凋室47内的温湿度。
[0027]参照图6,上述杀青机构7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装置71以及微波装置72,该微波装置72包括箱体721、贯穿箱体721的杀青输送带722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杀青输送带722上、下方并固定于箱体721上的磁控管723,微波装置72处理完成的茶青通过上述输送机构I输送给上述揉捻机构5。该加热装置71包括滚筒711以及加热器712,滚筒711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该杀青输送带722连接滚筒711的出料口;该加热器712为明火加热器712或者热风加热器712或者红外线加热器712。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面板设置加热装置71和微波装置72的工作参数以及定时启动或者关闭的时间。微波装置72的输送带还配设有感应器,当加热装置71有茶叶输送至输送带时,微波装置72才启动运行,否则,微波装置72暂停工作,这有利于节省电能,降低使用成本。
[0028]参照图7、图8,上述发酵机构9包括发酵室91以及装设于发酵室91内的主架体、至少一组的装配于主架体上的发酵组92、提升机构93和温湿度检测器。上述发酵组92包括分别联接上述控制装置的发酵输送带94、第二加热机构95、气雾机构96以及盖布机构97。该发酵输送带94用于放置/输送茶叶。该提升机构93装配于主架体上,提升机构93正向旋转时是将发酵输送带94输出的茶叶提升至发酵输送带94的输入端,提升机构93反向旋转时是将发酵输送带94输出的茶叶传送给上述烘干机构6。该第二加热机构95用于加热茶叶。该盖布机构97包括盖布以及驱动机构,盖布设于该气雾机构96的正上方,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盖布覆盖/尚开发酵输送带94上的茶叶。该气雾机构96为茶叶加湿。该温湿度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该发酵输送带94上的茶叶的温度和湿度,温湿度检测器与控制装置联接。
[0029]继续参照图1,上述揉捻机构5由揉捻机51和解块机构52构成;揉捻机51将对茶叶揉捻成团,使得茶叶成型;解块机构52用于将揉捻机51揉捻的茶叶进行解块处理,使得茶叶处于松散状态,以便于后续的烘干处理。
[0030]此外,继续参照图1,上述烘干机构6包括热风烘干机构61和远红外烘干机构62,茶叶依次经过热风烘干机构61和远红外烘干机构62处理,热风烘干机构61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处理,远红外烘干机构62对茶叶进行深化烘干。热风烘干机构61和远红外烘干机构62之间通过上述输送机构I连接。
[0031]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茶共用茶叶生产线的工作方式为:控制装置自身携带有一套制茶程序,制茶者在进行茶叶生产时可根据茶青的品种来选择对应的制茶程序。选择绿茶制作程序时,如图1中的空心箭号指向所示,茶青依次经过晒青机构3、萎凋机构4、杀青机构7、揉捻机构5和烘干机构6的处理。选择红茶制作程序时,如图1中的实心箭号指向所示,茶青依次经过晒青机构3、萎凋机构4、渥堆机构8、揉捻机构5、发酵机构9和烘干机构6的处理。在每一处理工序的设备中都设置有水分测定仪(优选红外水分测定仪),水分测定仪实时地对所经过的茶青进行含水率测定并将监测的数据反馈给控制装置,待茶青的含水率低至相应处理工序的设定值时,控制装置则发出指令,使得茶青进入下一处理工序进行处理;控制装置会根据初始茶青的含水率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处理程序。当然,制茶者也可以根据个人经验,根据不同批次茶青的不同情况,对生产线控制装置的程序参数进行适应性修改,使得所制作的茶叶的口味更趋于个性化。
[0032]使用该生产线时,制茶者只需要选择或者设置相应的制茶程序,然后将新鲜茶青移送至生产线的进料机构2,生产线即自动根据程序对茶青进行处理,生产线的烘干机构6输出的茶叶即为成品茶叶。
[0033]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