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古铨
  • 公开日
    2005年1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7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7月21日
  • 申请人
    王古铨
  • 文档编号
    A01K61/00GK1568673SQ031317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其特征在于把线(2)的一端固接于物体上,用黏合剂把线的另一端粘在贝苗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其特征在于把线(2)的一端固接于连接在两根桩之间的连线(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其特征在于线(2)与贝苗外壳的粘接点在背缘三角扇形面的顶点(3)上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类产品的人工养殖方法,尤其涉及滩涂、沙洲贝类的人工养殖方法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法的制作方法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取向得到了根本的转变,由传统的温饱型消费转入到物质多样性消费。在食品方面,对食品的追求的眼光不再局限于陆上,更是向水产品方向发展。贝类产品由于其肉质鲜美、受污染程度小、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更是得到人们的青睐,有些贝类产品已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于是贝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增。消费市场的高速发展、生产环节发展的相对滞后,直接导致了贝类产品价格的一路彪升。利益的驱动吸引了众多采挖大军充实到生产环节中来,这些生产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管理和协调,生产是在无序的状况下进行的,掠夺性采挖对野生贝类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些贝类产品,如文蛤已非常稀少,这对贝类产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也更加剧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这种现象正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采挖行为加以整顿和规范。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一些违规偷采现象时有发生、防不胜防。基于这些情况,人们把目光投入到人工养殖上来。一种方法是把贝苗投入到四周用网圈起的海域中。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由于潮汐作用,投放的贝苗经常被海水冲起,易聚积在栏网上,如果疏理不及时,易引起贝苗缺氧窒息死亡。这就要求过一段时间就要及时疏理,增加了劳动强度,且养殖效益不高;另一种方法在贝苗的外壳上打上一个眼,用一端固接的线栓住。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贝苗易死亡。这是由于贝苗很小,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差,若其保护屏障——贝壳被损坏,就更易感染病菌导致死亡;再一种方法用网袋放养。其是用一个网袋套住一只贝苗,用此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养殖成本高,同时贝类本体在伸出壳外时,易被网缠住而死亡,且贝类不能埋于泥土中,这不符合贝类的生长习性,必然导致养殖效益不明显。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的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贝类逃逸、因潮汐作用而大量聚积、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成熟贝类产品收获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一段线,把线的一端固接在物体上,用黏合剂把线的另一端粘在贝苗的背缘三角扇形面上,进行放养。另外,线的一端可固接于连接两根桩之间的连线上。对于贝苗与线的粘结点位置最好位于贝苗的顶点部位,对于本发明方法最适宜养殖文蛤。由于本发明是采用的黏合剂把线的一端粘在贝苗的背缘三角扇形面上,这样不会对贝苗有任何伤害,符合贝苗的生活习性,贝苗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由活动,不影响贝苗的正常生长。可根据不同水域,有选择性地将贝苗投入到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增加单产;另外还可以根据贝苗的大小、健康状况、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以免过密使贝类缺氧致死、过疏影响单产。采用这种方法,线与贝壳的粘结牢固性也能得到保证,这是由于贝苗在生长过程中,其贝壳的大小变化只是沿贝苗壳复缘部位向外呈扇形扩大,而背缘三角扇形面的外部形状基本不变,这样粘结点处不会因形状的变化而脱胶松动,贝类也不易摆脱线的束缚而逃逸,同时也不会因潮汐作用引起贝类的聚积。采用这种方法养殖贝类,效益可观,以文蛤为例以前,一亩沙洲自然采捕时,年产量平均一般在两公斤左右;投苗养殖,比天然产量一般高出2-6倍;采用本方法,以每亩3000粒计算,除去自然损耗,一般年亩产量是天然采捕的80多倍,达到160多公斤,产值可达3200多元,除去人工和成本,利润1000多元,是投苗养殖的10多倍。
由于可把栓贝类线的另一端系于栓住两根桩之间的连线上,当水底地貌发生变化,如在流水的冲刷下形成沟壑,且沟壑穿越以两根桩为点的直线时,这就可能使得有一些贝类由于泥土被冲刷掉而脱离泥土悬挂于桩的连线上,无法着附于泥土中,从而影响贝类生长。这时由于桩的可移动性,就可移动一根或两根桩使贝类可重新着附在泥土中。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线和贝类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先取长30cm的尼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粘在文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另一端系在桩上,进行放养。
实施例2先取长35cm的塑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粘在青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另一端系在桩上,进行放养。
实施例3先取长30cm的尼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粘在青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另一端固定在系在两根桩的连线1上,进行放养。
实施例4先取长34cm的塑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固定在文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另一端固定在系在两根桩的连线1上,进行放养。
实施例5先取长29cm的尼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粘在文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的顶点3上,另一端固定在系在两根桩的连线1上,进行放养。
实施例6先取长26cm的尼龙线2,再把线的一端用黏合剂粘在青蛤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的顶点3上,另一端固定在系在两根桩的连线上,进行放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滩涂、沙洲贝类人工养殖方法,其解决了贝类逃逸、因潮汐作用而大量聚集、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本方法是取一段线(2),把线(2)的一端固接在物体上,另一端用黏合剂粘在贝苗的背缘三角扇形面(4)上,采用这种养殖方法对贝苗不造成任何伤害,可以选择适宜的水域、合适的放养密度进行放养,其牢固性可靠,对于这种养殖方法,可养殖文蛤、青蛤等滩涂、沙洲贝类产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