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添成
  • 公开日
    2002年2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3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3月23日
  • 申请人
    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5B19/00GK2476208SQ01218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主体(20)、控制环(30)、控制器(40)和按钮组成;主体(20)中央凹设有一承置空间(21),承置空间(21)的下方设有一贯穿孔(211),承置空间(21)的内壁开设两个横槽(22)及与两个横槽(22)相连的通槽(23),承置空间(21)的内壁另开设弹簧槽(24),内侧具有叉钩(271)的叉件(27)由通槽(23)置入承置空间(21)的横槽(22)中,叉件(27)的底部与握柄(10)的内壁之间设置一小弹簧(25);按钮(60)设置在承置空间(21)敞口的一侧,并由设置在弹簧槽(24)中的弹簧(26)顶抵于握柄(10)的圆孔(11)上,按钮(60)的内侧设有长槽(61)及与叉件(27)的端脚对应的凸垣(62);控制环(30)套置在长槽(61)中的定位销(63)上,且控制环(30)的下方定位销(63)上套置一弹簧(31),控制环(30)内侧设有一压板(32);控制器(40)穿设在伞骨架(50)的内管(53)及主体(20)的贯穿孔(211)内,控制器(40)上设有一横孔(41)以及相对横孔(41)的另一侧设有两长孔(42、43),且控制器(40)内设有一加压弹片(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伞骨架(50)中棒的外管内还设有一防误动弹簧(5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54)的上端顶抵于上巢(56),下端顶抵于中管(52′ )的顶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与雨伞有关现有技术中,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主要包含主体20、控制环30、控制器40和按钮60组成,以达致重复按压同一按钮即可自动开、收雨伞的功效但,这种结构的控制装置,零部件较多,加工成本高,且装配复杂,尤其是主体20上为了方便装配控制环30,需开设定位槽212,使处主体20的加工处理更加复杂,报损率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以求零部件少,加工容易,成本低,且装配简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主要包含主体、控制环、控制器和按钮组成;主体中央凹设有一承置空间,承置空间的下方设有一贯穿孔,承置空间的内壁开设两个横槽及与两个横槽相连的通槽,承置空间的内壁另开设弹簧槽,内侧具有叉钩的叉件由通槽置入承置空间的横槽中,叉件的底部与握柄的内壁之间设置一小弹簧;按钮设置在承置空间敞口的一侧,并由设置在弹簧槽中的弹簧顶抵于握柄的圆孔上,按钮的内侧设有长槽及与叉件的端脚对应的凸垣;控制环套置在长槽中的定位销上,且控制环的下方定位销上套置一弹簧,控制环内侧设有一压板;控制器穿设在伞骨架的内管及主体的贯穿孔内,控制器上设有一横孔以及相对横孔的另一侧设有两长孔,且控制器内设有一加压弹片上述伞骨架中棒的外管内还设有一防误动弹簧,此弹簧的上端顶抵于上巢,下端顶抵于中管的顶部,可防止因误动(按压按钮)完成开伞动作,避免“在真正欲开伞时,却实施收伞动作”的现象发生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在主体上的支杆等部件,特别是使主体的造型简单化,所以,加工容易,成本低,装配也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 专利摘要
    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主体设一有贯穿孔、横槽、通槽及弹簧槽的承置空间,内侧具叉钩的叉件由通槽置入横槽中,叉件底部与握柄内壁之间设一小弹簧;按钮设在承置空间敞口侧,由弹簧槽中的弹簧顶抵于握柄圆孔上,按钮内侧设长槽及与叉件对应的凸垣;控制环套在长槽中定位销上,且下方定位销上套一弹簧,内侧设一压板;控制器穿设在内管内,设有一横孔及两长孔,长孔处设有加压弹片。该装置零部件少,加工容易,成本低,且装配简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动弹簧设置示意图;图7是习用品的立体分解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一中空实体状的握柄10中设有一个主体20、一呈中空状的控制环30和一个控制器40,并配合一个伞骨架50和一个按钮60实施。握柄10在周缘以及底端分设有一固定按钮60的圆孔11及一固定主体20的销孔(图中未示出)。主体20套设在握柄10内,主体20在中央凹设有一承置空间21,且承置空间21的下方设有一贯穿孔211,承置空间21的内壁开设两个横槽22及与两个横槽22相连的通槽23,承置空间21的内壁另对称开设四个弹簧槽24。“E”字型叉件27由通槽23置入承置空间21的横槽22中,叉件27的内侧具有叉钩271,叉件27的底部与握柄10的内壁之间设置一小弹簧25,使叉件27具有弹力作用,可令叉钩271处于外管52近末端的钩槽524中,主体20末端设有一销孔28。伞骨架50固设在主体20末端的销孔28处,伞骨架50的中棒分为外管52、中管52′与内管53,内管53内设有一开伞弹簧51,伞骨架50还设有一收伞弹簧55,且外管52顶端内设有一滑轮,配合图2所示,滑轮穿绕一拉绳522,拉绳522一端固设在伞骨架50顶端而另一端设有一垂落在伞骨架50内的扣头523,外管52近末端设有一钩槽524,内骨架53近末端分设有一凹孔532及一销孔533。外管52内还设有一防误动弹簧54,弹簧54的上端顶抵于上巢56,下端顶抵于中管52′的顶部,配合图6所示。
按钮60设置在承置空间21敞口的一侧,并由设置在弹簧槽24中的弹簧26顶抵于握柄10的圆孔11上,按钮60的内侧设有长槽61及与叉件27的端脚对应的凸垣62,长槽61中具有一定位销63(如穿插在长槽61中的销钉)。
控制环30套置在长槽61中的定位销63上,且控制环30的下方定位销63上套置一弹簧31,控制环30内侧设有一压板32。
控制器40穿设在伞骨架50的内管53及主体20的贯穿孔211内,控制器40近前端中央处设有一横孔41,相对该横孔41的另一侧设有两长度不同的长孔42、43,且该长孔42、43内设有一加压弹片44,加压弹片44的顶端固定在长孔42的孔缘上,而控制器40末端处设有一销孔45。
组合时请参阅图2、图3,首先将中棒的内管53穿入主体20贯穿孔211,控制器40及弹片44装入内管53后由销S固定在主体20末端,而控制环30和弹簧31套置在长槽61中的定位销63上,且控制环30可在定位销63上滑动,再由通槽23将叉件27装在横槽22中,在叉件27的底部放置一小弹簧25,在弹簧槽24中装上弹簧26,并将按钮60抵于弹簧26上,然后,压紧小弹簧25和按钮60,将装配了控制环30、控制器40、伞骨架50和、按钮60的主体20套设在握柄10内,使按钮60处在握把10的圆孔11内,并且按钮60的凸垣62与叉件27的端脚对应,最后,由螺钉S′固定握把10和主体20。
使用时,请同时参阅图3-5所示。欲将伞打开时,必须向下按压按钮60,使按钮60的凸垣62推动叉件27的端脚,令叉件27水平运动,叉件27的内侧叉钩271脱离伞骨架50的钩槽524,见图4所示,并由伞骨架50内管53内的开伞弹簧51迅速将伞骨架50向上弹伸将伞打开,此时伞骨架50内拉绳522的扣头523仍然伸入控制器40的槽孔41内,并且由控制器40内的加压弹片44与横孔41将扣头523扣住,使雨伞呈撑开状态,而控制环30由于压缩弹簧31的弹力恢复而向上推至一预设位置(即控制环30内侧的压板32对准内骨架53的凹孔532和控制器40的横孔41,使按钮60往下压时,压板32能通过横孔41向下抵压横孔41内的扣头523和加压弹片44),如图5所示。若欲将伞收起,再次向下按压按钮60,使得按钮60带动压板32往下抵压横孔41内的扣头523和加压弹片44,配合图5所示,而使得扣头523呈释放状态,轻易地由扣头523一端的拉绳522迅速拉出,雨伞即由伞骨架50中收伞弹簧55的弹力拉回,呈收伞状态,再藉由手用力将伞往握柄10处向下施力,使外管52、中管52′由主体20前端插入,而将控制环30往下缩,同时叉件27的内侧叉钩271重新钩往外管52的钩槽524内,并使雨伞呈完全收折状态,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防误动弹簧54的作用当伞完全收折后,若因误动按压按钮60时,叉件27的内侧叉钩271脱离伞骨架50的钩槽524,外管52在开伞弹簧51的作用下、又因伞上绳子的捆绑只略向上移,而中管52′则借助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所储能量的作用,仍抵在控制环30上,令控制环30仍往下缩,而当真正欲开伞时,方可实施开伞动作。倘若无此弹簧54,当伞完全收折后,因误动按压按钮60时,叉件27的内侧叉钩271脱离伞骨架50的钩槽524,外管52、中管52′皆在开伞弹簧51的作用下、因伞上绳子的捆绑略向上移,控制环30也往上移,而当真正欲开伞时,却实施收伞动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