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离子产生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离子产生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下田博树, 千叶伸
  • 公开日
    2011年8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2月12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2月12日
  •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61L9/22GK102160898SQ2011100381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具备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外壳、在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的第一送风部,所述第一送风部由涡旋形状的第一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叶片、使所述第一叶片旋转的第一电动机形成,所述第一送风部将由所述第一吸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向所述排气口送风,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舌片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上设有负压产生孔,在所述负压产生孔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吸气口通向所述离子产生部、所述负压产生孔、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排气口的送风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由具有所述舌片的第一舌片形成面、与所述第一舌片形成面对置的所述第一舌片对置面、连结所述第一舌片形成面和所述第一舌片对置面的两侧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包围,且设有在上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所述离子产生部位于比所述负压产生孔靠上部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舌片对置面的一部分向所述舌片侧倾斜而在所述第一舌片对置面与所述主体外壳的侧面之间具备空间部,所述离子产生部设在该所述空间部内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负压产生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舌片对置面的平面部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吹出口附近设有风量分布变更部,所述风量分布变更部为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舌片方向呈凸起形状的弯曲长方形板,且与从所述第一叶片吹出的风向大致平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负压产生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舌面对置面的比所述风量分布变更部靠风路上风侧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在所述主体外壳内设有除湿部,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的风路上具备该除湿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除湿部由热泵和除湿转子形成,所述热泵由压缩机及在所述压缩机下游依次设置的放热器、膨胀部、吸热器形成,利用所述第一送风部将由所述第一吸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依次经由所述放热器、所述吸热器而向排气口送风,并且,所述除湿转子的放湿部设在所述放热器与所述吸热器之间的风路上,所述除湿转子的吸湿部设在所述吸热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风路上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在所述主体外壳内设有除湿部、加热部和第二送风部,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的风路上具备所述加热部,利用所述第二送风部从所述第一吸气口或所述第二吸气口经由所述除湿部向排气口送风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所述除湿部由热泵和除湿转子形成,所述热泵由压缩机及在所述压缩机的下游依次设置的放热器、膨胀部、吸热器形成,利用所述第二送风部将由所述第一吸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依次经由所述放热器、所述吸热器而向排气口送风,并且,所述除湿转子的放湿部设在所述放热器与所述吸热器之间的风路上,所述除湿转子的吸湿部设在所述吸热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风路上,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的风路上具备也作为所述加热部的所述放热器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在其主体外壳1内设有第一送风部2 和离子产生部3主体外壳1为大致纵长的箱体形状,在该主体外壳1的背面侧侧面部上设有大致四方形的第一吸气口 4及第二吸气口 5,在主体外壳1的顶面部具有大致四方形的排气口 6第一送风部2设在位于主体外壳1的第一吸气口 4与排气口 6之间的风路中,其包括涡旋形状的第一壳体7、设在该第一壳体7内的第一叶片8、使该第一叶片8旋转的第一电动机9利用第一送风部2将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向排气口 6 送风如图2、3所示,该第一送风部2的第一壳体7由具有舌片10的第一舌片形成面11、 与该第一舌片形成面11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连结该第一舌片形成面11和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两侧的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上设有负压产生孔15,在该负压产生孔15的第一壳体7的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3,并且形成有从第二吸气口 5通向离子产生部3、负压产生孔15、第一壳体7内、排气口 6的送风路16在此,利用该第一送风部2将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向排气口 6送风,由此形成在第一壳体7内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上流动的气流,从而使负压产生孔15成为负压因此, 室内的空气从作为送风路16的第二吸气口 5经由离子产生部3及负压产生孔15而流向第一壳体7内然后,利用第一送风部2,与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一起向排气口 6送风由此,离子产生部3产生的负离子利用第一送风部2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S卩,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壳体7的与舌片10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上具备负压产生孔15,在该负压产生孔15的第一壳体7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3此外,形成有从第二吸气口 5通向离子产生部3、负压产生孔15、第一壳体7内、排气口 6的送风路16也就是说,由于离子产生部3并未设置在第一壳体7内的风路中,而是设置在第一壳体7的外侧, 所以能够抑制因离子产生部3导致的第一壳体7内的送风紊乱利用这些结果,能够降低因壳体内的送风紊乱而产生的送风声音此外,在本发明中,离子产生部3移出到第一壳体7外,经由设于第一壳体7上的负压产生孔15而将离子产生部3固定在第一壳体7上,从而能够使主体外壳小型化另外,第一壳体7由具有舌片10的第一舌片形成面11、与该第一舌片形成面11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连结第一舌片形成面11和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两侧的第一侧面 13及第二侧面14包围另外,第一壳体7设有在上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17,离子产生部3 位于比负压产生孔15靠上部处具体而言,离子产生部3只要是至少能够产生负离子的结构即可连通该离子产生部3与第一壳体7内的负压产生孔15为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其位于比离子产生部3靠下部处作为静电雾化部20说明离子产生部3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该静电雾化部20具备放电电极21、与该放电电极21配置成对置的对置电极22、 向对置电极22与放电电极21之间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KV)的高电压施加部 23、作为冷却放电电极21的冷却部而配置的珀耳帖(Peltier)元件Μ、释放该珀耳帖元件 M的热量的散热片25珀耳帖元件M施加0. 75V 2. 8V左右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放电电极21 侧成为低温,使散热片25侧成为高温由此,通过送风路16的室内空气在该放电电极21部分被冷却,当出现结露时,会产生带电水微粒因此,接下来,带电水微粒与干燥空气一起从排气口 6排出到主体外壳1外,带电水微粒中的氢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与臭味成分反应而将其氧化,从而能够分解臭味成分此外,氢氧自由基是与氢氧(hydroxyl)基(羟基)反应的自由基,该自由基只有一个通常应当为2个1组地在轨道上旋转的电子因此,其电学性质非常不稳定,为了从周围的原子或分子夺取所欠缺的电子,其具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利用该氧化能力分解、消除臭味S卩,由于离子产生部3位于比负压产生孔15靠上部处,即使在错误地使水由主体外壳1的排气口 6浸入并流经第一壳体7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而流入负压产生孔15的情况下,水也不会流入离子产生部3,从而能够抑制因水导致的离子产生部3的故障另外,由于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一部分向第一舌片10侧倾斜而在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与主体外壳1的侧面之间形成空间部18,离子产生部3设在该空间部18内具体而言,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从第一壳体7的大致中央部到上方部分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向舌片 10侧倾斜,由此在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与主体外壳1的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侧面13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空间部18离子产生部3设在该空间部18中即,通过使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一部分向第一舌片10侧倾斜,能够在第一壳体7 的外侧形成设置离子产生部3的空间部18,从而能够在不增大主体外壳1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7的外侧设置离子产生部3另外,负压产生孔15位于第一壳体7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平面部12a具体而言,平面形状的平面部1 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从第一壳体7的大致中央部到上方部分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上,在该平面部1 上具备负压产生孔15S卩,由于在平面形状的平面部1 具备负压产生孔15,第一壳体7内的负压产生孔15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由该平面部1 整流,因此作为开口的负压产生孔15能够产生更加稳定的负压此外,如图3、5所示,在第一壳体7的第一吹出口 17附近设有风量分布变更部19 该风量分布变更部19为朝向第一壳体7的舌片10方向呈凸起形状的弯曲长方形板,其形成为与由第一叶片8吹出的风向大致平行具体而言,在第一吹出口 17处设有风量分布变更部19,该风量分布变更部19为弯曲长方形板,其具有朝向第一壳体7的舌片10的方向凸起的形状,且设置成与由作为第一送风部2的第一叶片8吹出的风向大致平行由此,由第一叶片8吹出的空气以作为风量分布变更部19的弯曲长方形板为界,在第一壳体7的第一吹出口 17分流有舌片侧空气流观,其为在作为风量分布变更部19的弯曲长方形板与第一壳体7的第一舌片形成面11之间流动的空气流;舌片对向侧空气流四,其为在作为风量分布变更部19的弯曲长方形板与第一舌片对置面12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在此,由于舌片侧空气流观的一部分与弯曲长方形板的朝向第一壳体7的舌片10方向呈凸起形状的凸状部分19a接触,从而改变空气流动朝向而向舌片10侧流动另外,由于舌片对置侧空气流四的一部分与弯曲长方形板的上风侧端部19c接触,导致在弯曲长方形板的上风侧端部 19c附近产生空气涡流而形成紊流的紊流部27紊流部27产生于图5的虚线所夹的区域中由于该紊流部27的一部分沿着向第一舌片对置面12呈凹状的凹状部19b流动,因此其一边向第一壳体7的舌片10的方向扩散一边流动也就是说,舌片对置侧空气流四可以认为被分成在弯曲长方形板的上风侧端部19c附近产生的紊流部27和在第一壳体7上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涡旋形状侧壁侧流动的涡旋形状侧壁侧空气流部^a这样,在第一壳体7的第一吹出口 17附近设有风量分布变更部19,该风量分布变更部19为朝向第一壳体7的舌片10方向呈凸起形状的弯曲长方形板,其设置成与从第一叶片8吹出的风向大致平行由此,在离子产生部3产生的负离子从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负压产生孔15流入到第一壳体7内,利用在弯曲长方形板的上风侧端部19c附近产生的紊流部27边在第一吹出口 17的舌片10方向上扩散边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其结果是,能够从排气口 6的广阔范围将离子产生部3产生的负离子向室内输送此外,负压产生孔15位于第一壳体7的比第一吹出口 17附近的风量分布变更部 19靠风路上风侧具体而言,负压产生孔15位于比作为风量分布变更部19的弯曲长方形板的风上侧端部19c靠风路上风侧这样,由于负压产生孔15设在第一壳体7的比第一吹出口 17附近的风量分布变更部19靠风路上风侧,所以离子产生部3产生的负离子从第一舌片对置面12的负压产生孔15流入第一壳体7内,边向第一吹出口 17的舌片10方向扩散边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 其结果是,能够从排气口 6的更广阔的范围将离子产生部3产生的负离子向室内送风(实施方式2)以下,参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离子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离子产生装置例如常用于臭气的分解等,此外还进一步带有空气清新功能、除湿功能等。这种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结构大致以如下方式形成。S卩,其由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主体外壳和在该主体外壳内设置的送风部形成, 该送风部由涡旋形状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的叶片、使叶片旋转的电动机形成。上述送风部在将由上述吸气口吸入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向上述排气口送风,并且还在壳体的内部设有离子产生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以往的例子的问题在于送风声音过大。即,对于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而言,为了使主体外壳小型化,在作为送风部的壳体内设置离子产生装置。但是,由于为了使主体外壳小型化而在作为送风部的壳体内设置离子产生装置,所以存在送风紊乱、送风声音过大的情况。(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036408号公报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具备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外壳、在主体外壳内设置的第一送风部,第一送风部由涡旋形状的第一壳体、设在该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叶片、使该第一叶片旋转的第一电动机形成。第一送风部将由第一吸气口吸入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向排气口送风,并且在第一壳体的与舌片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上具备负压产生孔。在负压产生孔的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形成有从第二吸气口通向离子产生部、负压产生孔、第一壳体内、排气口的送风路。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壳体内的送风紊乱,从而能够降低因壳体内的送风紊乱而产生的送风声音。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主体的简要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送风部的简要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部的简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送风部的简要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简要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吸气口 4与第一送风部2之间的风路上具备除湿部30。具体而言,除湿部30由热泵(heat pump) 31和除湿转子32形成。热泵31由压缩机33及在压缩机33下游依次设置的放热器34、膨胀部35、吸热器36形成。利用第一送风部2,将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依次经由放热器;34、吸热器36而向排气口 6送风。在第一送风部2的风路即放热器34与吸热器36之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有除湿转子32,该除湿转子32具备放湿部3 和吸湿部32b。除湿转子32的放湿部3 设在放热器34与吸热器36之间的风路上,除湿转子32 的吸湿部32b设在吸热器36与排气口 6之间的风路上。接下来,针对除湿动作进行说明。利用第一送风部2,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由放热器34加热而成为高温且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然后向除湿转子32 的放湿部3 送风。该送风至放湿部32a的空气加入放湿部32a的湿气而成为湿度高的状态,然后向吸热器36输送。利用吸热器36使其结露实施除湿而到达吸湿部32b。因此,成为干燥状态的除湿转子32的放湿部3 在驱动部37的作用下旋转,从而成为吸湿部32b, 利用该吸湿部32b对吸热器36未除湿的湿度进行吸湿而进行除湿。该除湿后的空气利用第一送风部2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在此,利用第一送风部2,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得到除湿, 该除湿后的空气向排气口 6送风,由此利用在第一壳体7内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流动的气流,使负压产生孔15成为负压。由此,室内的空气从送风路16的第二吸气口 5经由离子产生部3及负压产生孔15而流入第一壳体7内,利用第一送风部2与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一起向排气口 6送风。在此,作为离子产生部3的静电雾化部20在对置电极22与放电电极21间施加高电压,并且使从第二吸气口 5在送风路16流动的室内空气在放电电极21部分冷却而结露。由此,由于产生带电水微粒,所以利用第一送风部2将带电水微粒与除湿后的空气一起向排气口 6送风。由此,由于能够将带电水微粒与除湿后的空气一起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所以通过向洗涤物送风而使洗涤物干燥。而且,还能够与半干衣物特有的臭味成分反应而将其氧化,从而能够抑制臭味的产生。(实施方式3)以下,参照

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离子产生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主体外壳1内设有除湿部 30、加热部40、第二送风部41。在第一吸气口 4与第一送风部2之间的风路上具备加热部 40,利用第二送风部41从第一吸气口 4经由除湿部30而向排气口 6送风。具体而言,除湿部30由热泵31和除湿转子32形成。热泵31由压缩机33及在压缩机33下游依次设置的放热器34、膨胀部35、吸热器36形成。利用第二送风部41,将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依次经由放热器34、吸热器36而向排气口 6送风。在第二送风部41的风路即放热器34与吸热器36之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有除湿转子32,该除湿转子32由放湿部3 和吸湿部32b形成。除湿转子32中的放湿部3 设在放热器34与吸热器36之间的风路上,除湿转子 32中的吸湿部32b设在吸热器36与排气口 6之间的风路上。接下来,对除湿动作进行说明,利用第二送风部41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通过放热器34加热而成为高温且相对湿度低的空气,向除湿转子32的放湿部3 送风。该被送风至该放湿部32a的空气加入吸收放湿部32a的湿气而成为湿度高的状态,然后被输送到吸热器36。利用该吸热器36使其结露以实施除湿而达到吸湿部32b。 因此,成为干燥状态的除湿转子32的放湿部3 在驱动部37的作用下旋转而成为吸湿部 32b,利用该吸湿部32b对吸热器36未能除湿的湿度进行吸湿而实施除湿。利用第二送风部41将该除湿后的空气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另一方面,在第一吸气口 4与第一送风部2之间的风路具备也作为加热部40的放热器34。利用该第一送风部2,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由也作为加热部40的放热器34加热,该加热后的空气向排气口 6送风。这样,利用在第一壳体7内的第一舌片对置面12上流动的气流,使负压产生孔15成为负压。由此,室内的空气从作为送风路16的第二吸气口 5经由离子产生部3及负压产生孔15而流入到第一壳体7内,且利用第一送风部2与由第一吸气口 4吸入到主体外壳1内的空气一起向排气口 6送风。在此, 作为离子产生部3的静电雾化部20在对置电极22与放电电极21之间施加高电压,并且使从第二吸气口 5在送风路16内流动的室内空气在放电电极21部分冷却而结露。由此,由于产生带电水微粒,所以利用第一送风部2将带电水微粒与加热后的空气一起向排气口 6 送风。S卩,利用第二送风部41,将除湿后的空气从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利用第一送风部 2,将带电水微粒与加热后的空气一起通过排气口 6送风。由此,能够将带电水微粒与除湿后的空气一起通过排气口 6向室内送风,通过向洗涤物进行送风,能够更快地使洗涤物干燥。而且,还能够与半干衣物特有的臭味成分反应而将其氧化,从而能够抑制臭味的产生。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降低由于壳体内的送风紊乱而产生的送风声音。S卩,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壳体的与舌片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上具备负压产生孔, 在该负压产生孔的第一壳体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形成有从第二吸气口通向离子产生部、 负压产生孔、第一壳体内、排气口的送风路。也就是说,由于离子产生部并未设在第一壳体内的风路中而是设在第一壳体的外侧,所以能够抑制因离子产生部导致的第一壳体内部的送风紊乱。通过上述结果,能够降低因壳体内的送风紊流而产生的送风声音。此外,本发明将离子产生部移至第一壳体外且经由在第一壳体上设置的负压产生孔而将离子产生部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从而使主体外壳小型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在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外壳内具备第一送风部,该第一送风部由涡旋形状的第一壳体、第一叶片、第一电动机形成。第一送风部将由第一吸气口吸入到主体外壳内的空气向排气口送风,并且在第一壳体的与舌片对置的第一舌片对置面上具备负压产生孔。在该负压产生孔的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离子产生部,形成有从第二吸气口通向离子产生部、负压产生孔、第一壳体内、排气口的送风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