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超高层核心筒梁板结构立体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现今社会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时,如按传统施工方法由下至上依次建筑,施工周期长,建筑成本高,无法兼顾建筑质量和交付时间的要求。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支撑稳定,能有效用于核心筒内上下立体同步施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整体施工周期,降低建筑成本,兼顾建筑质量和交付时间的超高层核心筒梁板结构立体施工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层核心筒梁板结构立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防护平台、上施工平台和脚手架,下防护平台和上施工平台由下至上相互平行设置于核心筒内,上施工平台上搭设脚手架;所述下防护平台设置于核心筒任意一层内,下防护平台包括网状钢丝绳、大眼安全网、下脚手板和密目安全网,网状钢丝绳的周边穿接在核心筒内壁一圈螺栓孔内,网状钢丝绳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大眼安全网、下脚手板和密目安全网;所述上施工平台包括多块上脚手板、多根主梁和多根次梁,多根主梁相互平行设置且主梁两端分别经主梁支座支撑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多根次梁相交架设于多根主梁上且次梁两端分别经次梁支座支撑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多块上脚手板呈垂直于次梁方向依次平铺于次梁上。所述主梁两端均由膨胀螺栓锁紧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所述主梁一端伸入核心筒内壁洞口,主梁与洞口间隙填充木方或型钢顶紧,主梁另一端由膨胀螺栓锁紧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所述次梁两端均由膨胀螺栓锁紧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所述次梁由多端钢梁依次经连系杆连接。所述次梁连系杆连接处支承于主梁上。相邻两根次梁之间设有连系梁。所述多块上脚手板两端的板头相互捆绑固定。支撑脚手架下立杆的上脚手板厚度大于80mm。所述脚手架为碗扣式脚手架。本实用新型施工装置使用时,在核心筒内选取一级以上的中间楼层安装本装置,下施工平台通过网状钢丝绳固定穿接螺栓孔连接于核心筒内壁,网状钢丝绳上铺设大眼安全网、下脚手板和密目安全网,起下保护作用;下施工平台上方的上施工平台起支撑脚手脚作用,上施工平台的主梁的两端通过主梁支座固定连接于核心筒内壁,或一端伸入核心筒内壁洞口并填实,另一端通过主梁支座固定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主梁支撑连接稳定、牢固;次梁的两端通过次梁支座固定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且次梁由连系杆连接多段钢梁组成,连系处支承于主梁上且相邻两根次梁之间设有连系梁,次梁支承于主梁上稳定;多块上脚手板呈垂直于次梁方向依次平铺于次梁上,上脚手板板头相互捆绑固定,且支承脚手架连杆的上脚手板厚度大于80mm,有效确保上脚手板稳定支承脚手架;上、下施工平台和脚手架安装于核心筒任意楼层高度后,可在脚手架上向上施工,下施工平台下方的楼层施工不受影响,可满足核心筒内上下立体同步施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整体施工周期,降低建筑成本,兼顾建筑质量和交付时间。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梁支撑结构示意图;图3为次梁支撑结构示意图。图中:核心筒1,内壁2,洞口 3,螺栓孔4,网状钢丝绳5,大眼安全网6,下脚手板7,密目安全网8,主梁9,主梁支座10,膨胀螺栓11,次梁12,钢梁121、122,次梁支座13,连系杆14,连系梁15,上脚手板16,脚手架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3所示,一种超高层核心筒梁板结构立体施工装置包括下防护平台、上施工平台和脚手架17,下防护平台和上施工平台由下至上相互平行设置于核心筒I内,上施工平台上搭设脚手架17,下防护平台设置于核心筒I任意一层内,下防护平台包括网状钢丝绳5、大眼安全网6、下脚手板7和密目安全网8,网状钢丝绳5的周边穿接在核心筒I内壁2 一圈螺栓孔4内,网状钢丝绳5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大眼安全网6、下脚手板7和密目安全网8 ;上施工平台包括多块上脚手板16、多根主梁9和多根次梁12,多根主梁9相互平行设置且主梁两端分别经主梁支座10支撑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主梁9两端均由膨胀螺栓11锁紧连接于核心筒I内壁上,或主梁9 一端伸入核心筒I内壁2洞口 3,主梁9与洞口 3间隙填充木方或型钢顶紧,主梁9另一端由膨胀螺栓锁紧连接于核心筒内壁上;多根次梁12相交架设于多根主梁9上且次梁12两端分别经次梁支座13支撑连接于核心筒I内壁2上,次梁12两端均由膨胀螺栓锁紧连接于核心筒I内壁2上,次梁12由多端钢梁121、122依次经连系杆14连接,次梁连系杆连接处支承于主梁9上,相邻两根次梁之间设有连系梁15 ;多块上脚手板16呈垂直于次梁12方向依次平铺于次梁上,多块上脚手板16两端的板头相互捆绑固定,多块上脚手板16上支承脚手架17,脚手架17为碗扣式脚手架,支撑脚手架下立杆的上脚手板厚度大于80mm。
一种超高层核心筒梁板结构立体施工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张明聚张明聚张明聚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杨海涛洪团明
专利相关信息
-
江廷雪, 沈金钟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