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电极拔除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电极拔除器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程志军, 杨莹
  • 公开日
    2015年4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25日
  • 申请人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N1/39GK204261197SQ20142071985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主杆与外管,所述外管包围部分所述主杆;在所述主杆远端的表面上贴附有至少两根副杆;在所述主杆近端设置有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驱动装置,推动所述的外管沿所述主杆做轴向移动,使所述副杆弯曲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旋转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杆均匀分布于所述主杆的圆周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杆与所述主杆在主杆远端边缘处连接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杆为3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杆与套管,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主杆的外围,所述固定杆至少部分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的主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固定杆与套管主体螺纹配合;所述套管还设置有向所述外管近端延伸的延伸段,且延伸段与主杆间隙配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一个侧面与套管延伸段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垫片的相对侧面向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且垫片与主杆间隙配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延伸段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垫片与凹槽过隙配合或者在垫片和凹槽之间设有粘结层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固定于所述旋转装置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与副杆均为钢丝,所述外管为钢管,所述垫片为金属垫片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拔除器,通过在部分主杆外围设置外管,在主杆远端的表面上贴附至少两根副杆,在主杆的近端设置驱动装置;在进行电极拔除手术时,将所述电极拔除器插入所述电极头端,通过驱动装置的推动所述外管沿所述主杆做轴向移动,所述外管挤压所述副杆使之弯曲变形,变形后的副杆作用在电极内表面,其径向力使电极与电极拔除器锁定在一起,从而通过电极拔除器将电极从人体撤出;而当撤除所述驱动装置对外管的作用力时,副杆从变形状态恢复到原状,则可以解除电极拔除器与电极之间的锁定,因此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功能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在锁定模式与解除锁定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 专利说明
    电极拔除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电极拔除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拔除器。 [0002]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植入式起搏或除颤电极植入人体后半年内其远端便与心内膜及血管等组织长在一起,植入时间越长,其受组织的包裹力越大、牢固度越高,这些包裹力有利于电极定位,使电极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脱位,但一旦电极受到感染或其自身失效或其它各种原因导致的需要从体内取出或拔除时,这些包裹力会阻碍电极取出,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和困难。 [0003]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和较为安全的取出电极的方法之一,此方法是先将具有锁定功能的锁定导丝通过被拔除电极的内腔输送至电极远端,然后利用锁定功能使锁导丝与电极锁在一起,从而使牵拉力直接加载在电极导线的远端,在牵拉锁定导丝的同时,将扩张鞘管顶住局部心肌,保持与牵引方向相反的推力,使远端电极更容易脱离心内膜。 [0004]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装置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实现锁定导丝与电极内腔之间的锁定,目前上市产品普遍采用多股螺旋导丝受外力作用而变形这种结构设计来实现锁定功能,此设计的弊端是只能实现一次锁定,一旦锁定钢丝被锁定后,由于多股螺旋导丝已经变形无法再恢复到未锁定状态之前,锁定钢丝将再也无法从电极内腔中撤出,当遇到拔除困难或其它特殊情况导致电极不能拔除时,锁定钢丝将会停留在电极内腔中,给患者带来额外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拔除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操作方便,可实现锁定模式与解除锁定模式之间的转换。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拔除器,包括:同轴设置的主杆与外管,所述外管包围部分所述主杆的;在所述主杆远端的表面上贴附有至少两根副杆;在所述主杆近端设置有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驱动装置,推动所述的外管沿所述主杆做轴向移动,使所述副杆弯曲变形。
[0007]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旋转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副杆均匀分布于所述主杆的圆周表面。优选的,所述副杆与所述主杆在主杆远端边缘处连接。优选的,所述副杆为3根。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杆与套管,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主杆的外围,所述固定杆至少部分外表面的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的主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固定杆与套管主体螺纹配合;所述套管还设置有向所述外管近端延伸的延伸段,且延伸段与主杆间隙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一个侧面与套管延伸段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垫片的相对侧面向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且垫片与主杆间隙配合。
[0011]更优选,所述套管延伸段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垫片与凹槽过隙配合或者在垫片和凹槽之间设有粘结层。
[0012]优选的,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固定于所述旋转装置上。
[0013]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例如所述的手柄包覆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杆上,并包覆部分套管。
[0014]优选的,所述主杆与副杆均为钢丝,所述外管为钢管,所述垫片为金属垫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通过在部分主杆外围设置外管,在主杆远端的表面上贴附至少两根副杆,在主杆的近端设置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在进行电极拔除手术时,将所述电极拔除器插入所述电极头端,通过驱动装置的推动所述外管沿所述主杆做轴向移动,所述外管挤压所述副杆使之弯曲变形,变形后的副杆作用在电极内表面,其径向力使电极与电极拔除器锁定在一起,从而通过电极拔除器将电极从人体撤出;在电极拔除器与电极锁定过程中,如果发现锁定位置需要调整或遇到电极拔除器需要从电极内腔中撤出时,只需要撤除所述驱动装置对外管的作用,使副杆从变形状态恢复到原状即可,其功能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在锁定模式与解除锁定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插入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与电极锁定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做详细的说明。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拔除器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尤其适用于多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下面通过较佳的实施例来加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的替换无疑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1]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极拔除器包括:同轴设置的主杆11与外管13,所述外管13包围部分所述主杆11 ;在所述主杆11远端的表面上贴附有至少两根副杆12 (在图1中只显示2根);在所述主杆11近端设置有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驱动装置,推动所述的外管13沿所述主杆11做轴向移动,使所述副杆12弯曲变形。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优选为旋转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杆15与套管14,所述固定杆15固定于所述主杆11的外围,所述固定杆15至少部分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在所述套管14的主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螺纹,固定杆15与套管主体螺纹配合;所述套管14比所述固定杆15更接近所述外管13 ;所述套管14还设置有向外管13近端延伸的延伸段,且延伸段与主杆11间隙配合,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外管13近端之间可以存在有间隙,也可以直接接触,当所述延伸段旋转时,所述外管13沿所述主杆11做轴向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垫片17,所述垫片17的一个侧面与套管14延伸段端面固定连接,垫片17的相对侧面向所述外管13的近端延伸,且垫片17与主杆11间隙配合,与所述延伸段相类似,所述垫片17的相对侧面与所述外管13近端之间可以存在有间隙,也可以直接接触;所述套管延伸段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垫片17与凹槽过隙配合或者在垫片17和凹槽之间设有粘结层。当旋转所述驱动装置,使得所述套管14向电极拔除器的远端移动,套管14会推动垫片17并驱动所述外管13向左移动,外管13挤压副杆12,使副杆12弯曲变形。
[0023]所述电极拔除器还包括操作手柄16,所述操作手柄16通过螺钉18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16通过螺钉18固定于所述固定杆15上。在电极拔除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握住所述操作手柄16固定不动,使得所述套管14相对于所述固定杆15旋转,从而完成电极拔除器与电极的锁定以及解除锁定的动作。
[0024]所述副杆12均匀分布于所述主杆11的圆周表面,所述副杆12与所述主杆11在主杆11的远端边缘19处连接;所述副杆12与所述外管13远端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当所述套管14通过旋转驱动所述外管13向左移动,所述外管13远端面接触到所述副杆12并继续向左移动,使副杆12受轴向推力而弯曲变形,变形后的副杆12作用在电极内表面,其径向力使电极与电极拔除器锁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杆12的数量为3根,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其他的数量,需要根据所要拔除的电极以及主杆11与副杆12的直径等情况来确定,副杆12的数量越多,则副杆弯曲之后与电极的接触面积会越大,电极拔除器与电极的锁定会越牢固,但是由于副杆12贴附与主干11的表面,其数量会受到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合适的数量。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杆11与副杆12均为钢丝,所述外管13为钢管,所述垫片17为金属垫片;所述主杆11与所述固定杆15通过胶水连接在一起,所述副杆12与主杆11通过焊锡在主杆远端边缘19处连接,垫片17与套管14延伸段端面凹槽用胶水粘接在一起。
[0026]请参考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插入电极之后的结构示意图。电极植入人体内长时间后其头端22便和心脏组织24长在一起,如图2所示,电极的硅胶翼21以及电极的头端22均被赘生物23包裹,在进行电极拔除手术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拔除器,将电极拔除器的一端插入到电极的头端,图中所示为主杆11的远端边缘19插入电极的头端,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握住操作手柄16固定不动,然后旋转套管14,使套管14与固定杆15通过螺纹做轴向相对运动,此时套管14驱动外管13向电极拔除器的远端移动;外管13在向电极头端做轴向运动的过程中,其靠近副杆12的一端在25位置接触到副杆12,使副杆12受轴向推力而弯曲变形,如图3所示,此时套管14停止旋转,变形后的副杆12作用在电极的内表面,其径向力使电极与电极拔除器锁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通过牵引操作手柄16使电极从心脏内撤出。
[0027]在电极拔除器与电极锁定过程中,如果发现锁定位置需要调节或遇到电极拔除器需要从电极内腔中撤出时,只需要反向旋转套管14,使副杆12从变形状态恢复到图2所示的状态即可。
[0028]可以理解的是,文中所述“近端”与“远端”是相对而言,所述近端为离操作者或工作人员较近的一端,所述远端为离操作者或工作人员较远的一端。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拔除器通过在部分主杆上设置外管,在主杆远端的表面上贴附至少两根副杆,在主杆的近端设置驱动装置,其结构简单;在进行电极拔除手术时,将所述电极拔除器插入所述电极头端,通过驱动装置的推动所述外管沿所述主杆做轴向移动,所述外管挤压所述副杆使之弯曲变形,变形后的副杆作用在电极内表面,其径向力使电极与电极拔除器锁定在一起,从而通过电极拔除器将电极从人体撤出;在电极拔除器与电极锁定过程中,如果发现锁定位置需要调整或遇到电极拔除器需要从电极内腔中撤出时,只需要撤除所述驱动装置对外管的作用力,使副杆从变形状态恢复到原状即可,其功能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在锁定模式与解除锁定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0030]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